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肚菌液态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圆锥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培养温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VIRTIS公司生产的2L-自控发酵罐进行了分批发酵,摸索到了羊肚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基本规律,然后分别以淀粉和玉米粉为碳源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获得其干细胞产量为25.4g/L和27.4g/L,生长速率为0.45g/(L·h)和0.51g/(L·h),以碳源为基准的产量得率系数(yx/s)为0.72(g/g)和0.75(g/g)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的液态深层发酵已达到了真菌菌丝液态发酵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圆锥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培养温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VIRTIS公司生产的2L-自控发酵罐进行了分批发酵,摸索到了羊肚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基本规律,然后分别以淀粉和玉米粉为碳源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获得其干细胞产量为25.4g/L和27.4g/L,生长速率为0.45g/(L·h)和0.51g/(L·h),以碳源为基准的产量得率系数(yx/s)为0.72(g/g)和0.75(g/g)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的液态深层发酵已达到了真菌菌丝液态发酵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羊肚菌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动力学研究是实现发酵过程最优化控制及发酵过程放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对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 应用遗传算法对比了真菌生长较常用的Monod与Logistic方程在描述羊肚菌生长动力学时的优劣, 并对羊肚菌的生长、胞外多糖产生和基质消耗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Logistic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和情况更好, 并给出了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具体形式, 经验证,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5.8%。利用遗传算法选择羊肚菌动力学模型, 并进行参数估计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搜索面广、接近全局最优解的特点, 在处理分批发酵动力学问题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为发酵过程优化及放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韩建荣 《菌物系统》1998,17(4):312-317
本文对4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和皱柄羊肚菌在玉米粉培养基或马铃薯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菌丝生物量之间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Lp-2的高密度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培养植物乳杆菌是制作其发酵剂的重要环节。首先,研究了不同的溶氧和pH对植物乳杆菌的分批发酵的影响。在分批发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发酵液中的菌体浓度,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实验。最终通过对蔗糖反馈补料发酵试验对比改造获得了pH反馈补料发酵工艺。此发酵补料工艺可以控制蔗糖残糖量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获得了最高的菌体产量。菌体干重达到13.56g/L,较分批培养提高9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发酵蝉拟青霉,对蝉拟青霉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蝉拟青霉胞外多糖产量及生物量。摇瓶发酵条件下,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优化后得最佳发酵培养基:蔗糖8%,牛肉膏0.75%,酵母膏0.125%,MgSO_4·7H_2O 0.3%,KH_2PO_4 0.2%,麸皮0.5%。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5.96 g/L,生物量为4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倍。采用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对分批发酵时的初糖浓度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补料分批发酵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发酵罐培养时最适初糖浓度为5%,此时生物量最高为38 g/L,多糖含量最高为5.5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多糖产量最高为5.89 g/L,生物量最高为40 g/L,效果优于分批发酵。  相似文献   

7.
通过液体深层发酵获得羊肚菌菌丝体和发酵液为羊肚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为综合指标,对羊肚菌的最佳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并对羊肚菌发酵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尖顶羊肚菌(M conica)、黑脉羊肚菌(M angusticeps)和皱柄羊肚菌(M. crassipes)在玉米粉培养基或马铃薯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菌丝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a-淀粉酶活力、淀粉降解率差异显著。4种羊肚菌中,尖顶羊肚菌的降解淀粉能力最强。在培养基中添加Ca2+和氮源以及将发酵时间从15天延长到25天均能显著提高羊肚菌的菌丝生物量、a-淀粉酶活力和淀粉降解率。在添加10%黄豆粉、0.1%Ca(Cl)225℃发酵25天的玉米粉和马铃薯粉的发酵产物中,尖顶羊肚菌对玉米淀粉的降解率可达到74.2%,对马铃薯淀粉的降解率可达到79.8%。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黑曲霉利用糖蜜发酵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龙  周定  侯文华  徐凌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15-217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黑曲霉W1-2的孢子及菌丝体,制成的固定化细胞经预培养后,用于发酵糖蜜制取柠檬酸。确定了固定化细胞摇瓶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最佳条件:糖蜜浓度12%。初始pH值4.0,培养温度30℃等。在此条件下发酵12天,柠檬酸浓度达39 g/L。对分批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氮源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氮源对L-苏氨酸发酵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摇瓶实验确定发酵的最佳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分别为硫酸铵和酵母粉,进一步利用10L罐补料分批发酵确定硫酸铵和酵母粉的最佳用量,继续优化培养条件,采用发酵中后期流加硫酸铵和糖氨混合补料等措施,L-苏氨酸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通过10L罐补料分批发酵36h,产酸可达118.9g/L,糖酸转化率为47.6%。  相似文献   

11.
基于14L的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数据,建立了发酵过程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能够很好地分别描述产弹性蛋白酶菌体生长;发酵产酶过程和基质消耗过程。并将3个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弹性蛋白酶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缩短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产花生四烯酸(ARA)油脂发酵周期,以提高ARA油脂生产强度,主要研究了不同底物流加方式对M.alpina产ARA油脂的影响。考察分批发酵、残糖反馈补料分批发酵对ARA油脂发酵的影响,并进一步在残糖反馈补料发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反复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与分批发酵相比,虽然细胞干质量和油脂浓度变化不显著,但是残糖反馈补料方式ARA生产强度从0.93提高至1.33g/(L·d)。在残糖反馈补料基础上反复补料分批发酵一共进行了4批,细胞干质量稳定在30 g/L左右,油脂含量稳定在50%左右,ARA含量分别达到42.81%、43.17%、42.30%和39.71%。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合成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HH)]的研究,通过摇瓶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癸酸盐调控条件,采用发酵罐分批发酵和两阶段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及两步加盐法研究了P(HB-HH)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参数。经55h发酵,P(HB-HH)产量可以达到17.55g/L,其中HH单体含量占共聚体的20.6%,该共聚体的分子量约为1.4×105D。结果表明S.fredii的生产性状优良,有可能通过该菌株的高密度发酵与代谢调控实现P(HB-HH)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从新鲜猪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猪源拟杆菌,利用统计学的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最适培养基为AN培养基,确定了促生长因子吐温-80、1%氯化血红素、1%维生素Kl的最佳浓度,并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最佳培养温度为37℃、分批发酵时间周期18 h。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栽培新技术与深层发酵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比较系统研究总结了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条件、制种技术、栽培新技术和羊肚菌深层发酵技术,内容翔实,为大力开发羊肚菌生产为国创汇,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可靠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5L自动发酵罐中,通过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对白色链霉菌(Strepomyces albulus)生物合成聚-ε-赖氨酸(ε-PL)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中,利用pH控制策略,ε-PL产量从0.6 g/L提高到2.4 g/L。在分批补料发酵中,采用pH控制策略,当糖浓度在10g/L以下,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则菌体大量生长,ε-PL产量提高到16.81 g/L,为分批培养的27倍。  相似文献   

17.
对实验室构建的产琥珀酸大肠杆菌工程菌株(E.coliQZ1111)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以AM1低盐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不同C、N源及其质量浓度,培养基初始pH和发酵温度等因素对琥珀酸的影响,并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实验。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g/L,玉米浆10g/L,pH6.4,发酵温度37℃。在5L发酵罐中培养,琥珀酸产量达到47.9g/L。  相似文献   

18.
用摇瓶正交试验研究了根瘤菌Rhizobium sp.N613合成根瘤菌胞外多糖(rhizobium exopolysaccharide,REPS)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采用10L自动控制罐进行了分批发酵试验,获得了合成REPS的发酵动力学参数。经40h的补料分批发酵与代谢调控,REPS产量达到11.31g/L。此外,抗肿瘤实验表明,当REPS剂量为5mg/kg时,其抑瘤率可达53.40%。结果表明,REPS的发酵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与增稠性,有着极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鸟苷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TA208为出发菌株,研究了补料分批发酵方式下各种参数对鸟苷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利用纸层析法测定发酵液中鸟苷的产量。结果:确定了葡萄糖、酵母粉和次黄嘌呤的最优补料方式,使鸟苷产量达到32.05g/L,较分批发酵方式提高了36.3%。结论:发酵工艺过程控制对发酵生产鸟苷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发酵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加发酵工艺中的种子培养、pH、溶氧的控制,以及发酵液初始培养基中的L-山梨糖浓度和流加起始点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比分批发酵更为满意的结果:发酵最终总糖达13%(w/v)左右,发酵周期40~50h,产2-酮基-L-古龙酸达115-130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8mo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