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 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800㎡, 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 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 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 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 刮削器是主要类型; 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两侧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面貌, 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小型刮削器和石片等北方石片工业的元素。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3.
周口店第15地点剥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0,19(3):199-215
通过对周口店第 1 5地点出土的石核与石片的形态和技术特点的研究 ,本文发现该地点的石片主要由锤击法剥片产生。砸击法的应用已退居辅佐和陪衬的地位。这与周口店第 1地点在剥片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第 1 5地点石核的形态特征显示两种锤击剥片方式曾应用于该地点 :多向剥片和双向交互剥片 ,表明生活于该地点的古代人类能够成熟而系统地用锤击技术开发利用脉石英材料 ,并可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生产石片加工石器。该研究认为第 1 5地点的石制品中不存在真正的勒洼娄瓦技术产品。在打片时石器制造者偶尔对石核的工作面进行修理 ,但对台面则基本不做修整 ,直接打片。  相似文献   

4.
丹江库区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年在丹江库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既有白垩纪的爬行动物,也有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对研究白垩纪以来该地区动物区系及生态环境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的旧石器地点52处(共获石制品603件),分属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早期石器器型大,以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工为主,第二步加工粗糙;中期石器趋向精细,手斧以砾石双面加工为其主要特点;晚期石器更加精细,第二步加工出现了压制技术。三个时期的石器工业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显示出明显的继承性,同时也显示出南北文化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5.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1977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宁  裴树文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1,30(3):275-288
许家窑遗址74093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 发现于1974年, 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该地点进行过多次发掘, 其中1977年在U3等探方共出土石制品共1765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完整石片、不完整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原料取自梨益沟流水带来的河卵石, 以石英岩和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 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 砸击法应用较少。石器毛坯以片状居多, 占63.6%; 石器类型多样, 以刮削器和石球为主; 石器由锤击法加工而成, 加工部位多集中分布在毛坯的单侧或者单端, 单向加工占72.4%, 且以正向为主; 双向加工占27.6%, 多以复向加工为主。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地点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晚更新世早期。石器组合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传统, 大量石球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人类的剥片技术和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2012,31(4):344-354
2010年3月—5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 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 为耕土层, 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21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断块占一半多; 石器仅3件, 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48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 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 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 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8.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密集分布。石器加工精致,刃缘大部分都比较平齐且其上的修疤排列均匀、整齐,尤其表现在端刮器上。原料、类型与技术特点表明,东方广场遗址石制品组合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这一文化系列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第15地点、许家窑遗址等有较多的相似性,推测东方广场石制品组合是由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石器工业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9.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0.
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木文是对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及其动物群的初步研究。该地点属洞穴堆积,采集哺乳动物化石12种,石制品二千余件。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其中以石片石器居多;石器的第二步加工多样化,单面加工率最高。就目前的研究,樟脑洞遗址很可能代表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种新型文化,距今13490±150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1,20(1):1-18
在周口店第 15地点经过加工的石器中 ,刮削器占近 93%。其它石器类型包括砍砸器、尖刃器、石锥、凹缺器、雕刻器和薄刃斧。石器由锤击加工。绝大多数标本向一面加工。石片石器多为正向加工。大多数石器个体很小 ,形态不规则 ,修疤呈鳞状 ,深浅、大小不一。少数标本的修疤浅平、规则而平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各类器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大小与加工上的区别。单边刃刮削器的各亚型之间在大小、加工长度和深度以及刃角和刃形诸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说明这些刮削器在刃口形态 (直、凸与凹 )方面的的变异主要取决于毛坯的原始形态 ,而非代表类型与功能的不同。变量相关分析揭示石器的大小与加工程度和原坯的大小与形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1995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95─1997年,经过连续3年对洛南盆地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的发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的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本文是1995年度龙牙洞内顶部扰动层及第4层上部出土的18608件各类石制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是以中小型石片和简单的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而龙牙洞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早期人类居住类型遗址。  相似文献   

13.
三峡地区枣子坪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枣子坪旧石器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2000和2002年经历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0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中型为主,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同时蕴含了向长宽等比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井水湾遗址同时,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lithic artefacts recovered at the Aurora stratum of Atapuerca-TD6 shows that this Lower Pleistocene assemblage is similar to Mode I Technology (=Oldowan tradition) documented at many African sites. Diachronic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Gran Dolina allows us to conclude that this particular form of early European technology lacks the production of big flakes to manufacture large tools such as bifaces and cleavers. Rather,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small artefacts, including flakes, denticulates, notches, and side-scrapers, many of which bear use-wear traces of butchery and woodworking. The dominant production technique is orthogonal, which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core recovered at the slightly older level of TD4. The raw materials also found in the Middle Pleistocene occupations at Atapuerca, though with significant proportion differences, have a local origin and include varieties of flint, quartzite and sandstone as well as limestone and quartz. TD6 small artefacts were made from most of these, although the retouched pieces seem to have been preferentially made of the best quality flint, i.e., Cretaceous flint, poin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ial use of lithic material, and therefore, some degree of planned knapping behaviour. Most of the "cha?nes opératoires" or reduction sequences took place inside the cave, although some artefacts, elaborated on Cretaceous flint, seem to have been retouched off site, possibly near the supply sources.  相似文献   

15.
考古标本微磨痕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亚梅 《人类学学报》1992,11(4):354-361
从周口店第1地点和马鞍山遗址选取了20件燧石制品,以微磨痕的实验研究为基础,以扫描电子显微镜 (简称电镜) 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尝试了不同遗址间考古标本的微磨痕分析。结果表明,周口店第1地点和马鞍山遗址的石制品的功能都具有多样性;“楔” 的功能见于马鞍山遗址,并为周口店第1地点 “使用石片较多” 的说法提供了微磨痕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7.
铜梁旧石器文化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铜梁旧石器文化地点中发现石制品300多件,除难以分类标本外,可分类的石制品为306件。本文主要是通过铜梁旧石器的研究,探讨其文化性质和意义。遗址的地层和共生的古生物化石将另行研究发表。石制品的原料主要是石英岩,占74.8%,次为燧石,占12.4%,再次为闪长岩和硅质岩,分别占4.9和4.5%,还有石髓、砂岩和角页岩等,用量甚少,合占3.2%。据我们调查,遗址附近不出产做石器用的大砾石(砾径在150毫米以上),这样的大砾石产自涪江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