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记述的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的骨骼,是1977年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采集的。从事这一发掘工作的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标本送来我所,经作者初步观察与鉴定,共有十多种动物。遗址的兽类材料尽管不甚丰富,但总起来看,还是能够反映昌都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考古学家恢复该遗址的社会形态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西藏高原的隆起等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于1979年6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生产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和列席代表共300余人。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秘书长帕培教授和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黄土委员会西太平洋小组委员会主席鲍勒教授应邀出席了大会。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第四纪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黄土,南水北调的地质条件,青藏高原第四纪、华北的河湖相与海相,华南的红土与洞穴等若干第四纪地质  相似文献   
3.
陕西蓝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蓝田地区”(包括蓝田、临潼、渭南、长安、华县以及西安市等邻接的地带)的第四系,不仅发育好,时代全,而且成因类型也多样复杂。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考察队(以下简称蓝田考察队)最近的分层,共包括七个地层单元的堆积物,其中有六个地层单元中含脊椎动物化石。蓝田考察队经过三年来的调查与发掘,发现了35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采集了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1964年协作单位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考察队,于今年7月19日在陝西蓝田县进行新生代地层和脊椎动物化石調查时,在該县洩湖人民公社陈家窝村的第四紀“紅色土”层內发掘到一个完好的老年猿人下颌骨。发現化石的地层厚約30米,底部有一层1米多厚的砾石层。猿人下頜骨化石在  相似文献   
5.
洞穴盲鱼     
不少人以为,山洞准是寒冷、潮湿、阴暗的地方,没有什么生命存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几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洞穴中,相继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鱼。这种鱼身体较小,最长的不到十厘米,细条,粉红色,身体半透明,脊椎和内脏清晰可见。当地人把它叫作无眼鱼,正式的名字叫做盲鱼或洞穴盲鱼。当然,按盲鱼的形态差别,还能区分出不同的种或地理亚种。像我国云南的盲鱼与广西的盲鱼就不一样,前一种叫云南盲盘(鱼句),身体长形,前部略平扁;吻须两对位于口前;颌须一对位于口角;尾鳍圆形。后一种叫广西无眼平鳅,身体长形,前部高;吻须一对,颌须一对;尾鳍分叉。盲鱼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普遍,美洲、非洲和欧洲都有,但类似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广西等地发现的盲鱼,除了伊朗曾有过报道外,其他国家还未有过这方面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颅骨、下颌骨及牙齿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熊猫颅骨形态及牙齿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大熊猫与始熊猫的裔征不同于熊科成员,应单列一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在大熊猫种系进化中,它们的形态与机能是统一的。不同种类的形态特征,又是在适应环境中逐渐产生的。根据这个认识,我们把大熊猫的进化历程可划分为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和衰败期。  相似文献   
7.
真板齿犀亚科(Elasmotheriinae)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得很少。据文献记载,共有两属:最早的一属发现于亚洲的上新世早期地层中,定名为中国犀属(Sinotherium);另一属发现于欧亚大陆的更新世早期一中期地层中,定名为板齿犀属(Elasmotherium)。中国犀的化石,最初发现在山西保德含三趾马动物群的地层中,1922年瑞典林斯顿作过描述,材料仅有一个上第三臼齿(M~3),种名定为拉氏中国犀(Sinotherium lagrelii Ringstr(?)m),后来林斯顿(1924)在系统整理中国犀的材料时,又增加了一个上第二臼齿(M~2),后脊已破损。1958年周明镇记述了得自黑龙江哈尔滨药店,推测可能来自保德上新世早期地层中的一个属于中国犀的上第三臼齿(M~3),由于釉质层简单,无曲折,定了个新种,名为简单中国犀(Sinotherium simplum  相似文献   
8.
江西乐平“大熊猫-剑齿象”化石及其洞穴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11月间,作者和邱子峯同志,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大力协助下,到乐平地区作了一个多月的洞穴调查。在乐平城东北30公里处的涌山岩(洞),发现了华南各地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化石。这一发现,不论是在这一动物群的地理分布上,或者是对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上,都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1961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吴新智、毕初珍和笔者等到广东西部的高要、罗定、封开等县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經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在不同的洞穴中发现了几处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物,并由其中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标本;同时我们也注意了这一带的有关第四紀洞穴方面的资料。本区域内的第四紀洞穴及其堆积物,楊鍾健等在“两广新生代地层”一文中(1935)进  相似文献   
10.
何皎  黄万波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1,29(4):303-313,T001
本文记述了一个采自江苏铜山的原臭鼬类头骨化石.根据铜山标本自身的特征以及与 P. maeotica、P. lartetii 和 P. alexejewi 等相近类型的比较,我们认为它不同于目前已知的任何原臭鼬种,而是 Iromephitis 属中—新成员——P. maxima sp. nov.,其地质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