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营坊遗址位于天津蓟县境内。2007年,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00m2,出土石制品90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的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剥片采用锤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刮削器和雕刻器,由硬锤直接加工而成,方向以正向居多。根据文化层底部哺乳动物化石的测年结果,遗址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或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相似文献   
2.
王春雪  马宁  李锋 《化石》2009,(4):74-80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究竟什么叫美?评价美的标准又是什么?对此却各有看法,因人而异。契诃夫曾经说过,“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应该美在灵魂上。”100个人的眼中,可以看出100种美来。而人类所喜爱的“美”,除了人类本身的自然美之外,还需要佩戴某些装饰品以衬托出另一种后天“美”。而一提到装饰品,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和龙石人沟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4年5月初,在对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的调查中,在山坡台地的黄色亚黏土和含黄色砂质土的角砾层内获得40件黑曜岩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和使用石片、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等工具。遗址可能属于晚更新世的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磷含量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土壤氮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磷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磷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氮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磷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查哈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地处松嫩平原西缘的嫩江右岸。本文以2018年在查哈阳农场太平湖管理区第八作业区东北的E2地点试掘的石制品为研究对象,从石核的剥片和石器修理的角度对石制品进行技术分析。石核、石片以及石器分析显示,E2地点存在两种剥片技术体系:一是简单剥片技术体系,该技术不存在剥片前对核体的预制过程,以片状石核、大量不规则的石片以及修理程度较低的石器为代表;二是系统剥片技术体系,该技术以剥离石叶(长石片)为最终目的,存在剥片前对核体“几何组织结构”的修型、预制现象,同时伴随台面的预制修理。E2地点的石制品技术分析,可为嫩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工业面貌的揭示和技术变化的探讨提供新的材料与线索。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北泰山庙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北泰山庙遗址位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277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为主要类型;多采用锤击法加工石器。石制品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特点。根据地貌、地层和文化面貌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模拟实验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手段,为探究古代人类行为提供了诸多启示.石器制作实验作为实验考古学的一部分肇始于19世纪40年代,起初主要用来鉴定和区分人工和自然石片.20世纪30年代,实验考古学的概念开始形成,石器制作实验逐渐成为旧石器考古学的一种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吉林和龙柳洞2004年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林和龙柳洞旧石器地点于2002年5月发现,2004年5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图们江流域第2级阶地上,在地表和灰黄色土层中发现石制品142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和工具(石砧、使用石片、刮削器、砍砸器、雕刻器、尖状器和琢背小刀);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占93.66%。遗址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9.
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在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决定植物的生后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偶联作用。为了阐明植物叶片生源要素含量对凋落物周转的影响,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瓦纳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凋落物周转受到多重生源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K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S、Mn、Mg元素具有负关系,表明K可能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S、Mn、Mg元素可能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在物种水平上K、S、Mn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K、S组合解释了16.93%的凋落物周转时间变异;样方水平上,K、S、Mn、Mg分别与凋落物周转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虽然N对凋落物的周转时间影响不显著,但当N与K及其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周转时间解释了37.42%的变异。其它元素组合也可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凋落物周转时间的变异。多元要素的互作效应表明元素间可能存在拮抗和协同效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能受到多重分解者的共同作用,而不同分解者会受到不同的元素限制。未来的研究应当注重N、P以外的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于2005年4月发现,2005年5月又对其进行了复查.该地点位于天津蓟县东北部孙各庄乡清太子陵东侧冲沟西面的黄土台地中,在其浅黄色粉砂质黏土层和地表发现石制品58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古人类选择地点附近的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微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一侧采用锤击法正向加工而成.地貌与地层对比则显示遗址的时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之末或全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