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分别于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9月)沿江段至上而下分析了12个样点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结果表明: 嘉陵江四川段共采集到藻类植物8门42科95属171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绿藻和蓝藻为各样点的优势类群.整个江段枯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4.71×104 ind·L-1,金溪和红岩子样点的密度最高,分别为28.33×104和25.40×104 ind·L-1;群落中以硅藻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丰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0.78×104 ind·L-1,以青居样点的密度最低,仅3.31×104ind·L-1,绿藻和蓝藻物种数量有所增加.整个江段12个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平均d、平均H′和平均E分别为2.35、1.60、0.31和2.57、2.09和0.39.嘉陵江四川段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时空分布格局差异显著.水质整体为中污染型,其中金溪和沙溪样点为寡污型或β中污型,水质较好;苍溪、红岩子、新政和青居样点水质较差,属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2.
2009 年6 月(丰水期)、11 月(枯水期)和2010 年4 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 属26 种。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ala)和扁平泡轮虫(Pompholyx complanata)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轮虫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6. 6 ind⋅L−1 和0. 031 mg⋅L−1)出现在11月, 最小值(1. 7 ind⋅L−1 和0. 006 mg⋅L−1)出现在4 月。袁河支流的轮虫密度在6 月(15. 4±35. 4 ind⋅L−1)、11 月(8. 3±15. 4 ind⋅L−1)和4 月(13. 0±28. 8 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赣江下游及其支流的轮虫密度的时空变化与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pH 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嘉陵江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6 年11 月, 2007 年2 月、5 月和8 月, 分别采集嘉陵江下游8 个采样点藻类样品, 分析其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并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商等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 (1)共发现89种硅藻, 硅藻细胞密度变幅为0.57×104—4.51×104 ind/L, 总平均2.31×104 ind/L; 多样性指数值变幅为0.72—3.12, 总平均2.20; 均匀度指数值变幅为0.15—0.52, 总平均0.36; 硅藻商变幅为0.66—9.48, 总平均3.24。(2)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和水平分布上的变化。在季节变化上, 物种丰富度、细胞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以温度较低的春(5 月)、秋(11 月)两季最高, 而以夏季(8 月)最低。在水平分布上, 从上游到下游, 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逐渐减小, 而细胞密度和硅藻商逐渐增加的趋势。(3)嘉陵江下游水质总体为β-中污水体。其中位于城市上游的云门、沙溪、温塘峡、井口水质较好, 为微污或β-中污水体, 而位于城区及下游的合川、毛背沱、磁器口和朝天门水质较差, 为α-中污或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4.
段美霞  李恒翔  严岩 《生态科学》2014,33(5):865-871
于 2008 年 4(春)、 8(夏)、 11(秋)月和 2009 年 2(冬)月对碣石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 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季节分布特征、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研究, 并讨论浮游植物与水温、营养盐、溶解氧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碣石湾及邻近海域共记录浮游植物 3 门 71 属 187 种 (含变种、变型、未定种 ), 由硅藻(135 种 )、甲藻(49 种 )和金藻(3 种 )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季节性变化显著, 变化范围为 5.90× 103-1 084.00× 103 ind⋅L−1,呈单一周期型, 平均丰度春季最高(346.99× 103 ind⋅L−1), 冬季(66.11 × 103 ind⋅L−1)和秋季(41.30× 103 ind⋅L−1)次之, 夏季最低 (14.67× 103 ind⋅L−1)。丰度平面分布特征为 : 春、冬季丰度水平分布格局变呈现湾内向湾外渐减分布趋势, 而夏、秋季则相反 , 水文特征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 , 不同季节间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碣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南充段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嘉陵江流经南充A段5县(市)受到的污染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采集研究15个采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并结合化学指标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嘉陵江南充段共有硅藻136种(含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介于4500--39000ind/L之间,总平均18213ind/L;(2)硅藻物种数、细胞密度、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等呈现出显著季节性和水平分布上的差异;(3)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总体上属于β-中污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其中,阆中水质最好,属清洁水体;南部、仪陇和蓬安水质有所下降,介于β-中污与清洁水体之间;南充水质较差,属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嘉陵江小三峡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按枯水期(2006年11月—2007年3月)、平水期(2007年4—6月)和丰水期(2007年7—9月)分别采集6个样点的硅藻样品,分析其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并结合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小三峡共有硅藻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2纲、10科、20属;硅藻细胞密度为0.53×104~3.58×104 ind·L-1,总平均1.55×104 ind·L-1;多样性指数值(H′)为1.62~2.96,总平均2.33;均匀度指数值(E)为0.28~0.56,总平均0.42;嘉陵江小三峡水质总体上属β-中污水体,沙溪、北温泉水质较好,属微污水体,碚石、牛石沱水质次之,为β-中污水体,盐井、毛背沱水质最差,为α-中污水体。  相似文献   

7.
大辽河水系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建立中国水环境生态学基准的基础性工作,于2010年7月,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大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大辽河水系共检出5门124种或变种,其中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分别占43.55%和31.45%;总细胞密度在2.05×105~1.46×107个·L-1,平均6.35×106个·L-1,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主要优势种是硅藻的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共检出污染指示种44种,其中β-中污带指示种居多,有36种,占所有指示种的81.8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 ~2.68,Margalef指数为1.00~1.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2 ~0.83;综合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优势种类、指示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表明,大辽河水系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等程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 年7 月(夏季)和11 月(秋季)的调查数据, 对榕江流域揭阳至汕头段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间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 门106 种, 其中, 硅藻54 种、绿藻32 种、蓝藻12 种、甲藻和裸藻各4 种, 分别占种类总数的50.94%、30.19%、11.32%和3.77%。浮游植物种类数目秋季(79 种)多于夏季(52 种), 夏季丰度(12571.94×104 细胞·m-3)是秋季(342.30×104 细胞·m-3)的36.73 倍。丰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夏季呈无规则的变化, 秋季则呈上游站位高于下游站位的变化规律。优势种夏季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 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等6 种; 秋季主要为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 和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2 种。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 在秋季(2.42, 0.60, 2.79)高于夏季(1.46, 0.36, 1.12)。榕江流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 该流域水质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型, 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硅藻快速增殖与硅浓度间的内在关系, 选取干渠全年优势种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初始硅浓度(0、2、4、6和8 mg·L−1)对极小曲丝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硅对极小曲丝藻比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硅浓度0 mg·L−1时, 细胞密度、比生长速率、叶绿素a浓度、类胡萝卜素浓度和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于添加硅的试验组, 均显著降低(P<0.05), 未出现明显的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OJIP)特征, 检测不到光合放氧。随硅浓度升高(28 mg·L−1), 藻细胞密度、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现存生物量均明显上升; 硅浓度2 mg·L−1处理组的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另外3个硅处理组(P<0.05)。硅浓度4 mg·L−1、6 mg·L−1和8 mg·L−1处理组的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浓度、Fv/Fm和光合放氧速率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硅是硅藻快速增殖的限制因素; 中线干渠内硅浓度较高(约5 mg·L−1), 满足硅藻大量增殖需要, 是导致硅藻快速增殖、占据优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河南南湾水库浮游硅藻的种群结构与水质污染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辛晓云 《生态学杂志》2003,22(5):125-126
通过对南湾水库6个采样点浮游硅藻分析,该水库硅藻61个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及硅藻优势种生态谱分析,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水质属清洁-轻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11.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902-909
为了解三峡库区的忠县甘井河段水域牧场生态渔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于2013 年3、6、9 及12 月按季度对该河段4 个站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 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该河段浮游植物有7 门93 个属种, 其中绿藻门的物种数最多, 有37 种, 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39.79%, 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 物种数分别为26 种和13 种,分别占浮游植物群落总数的27.96%和13.98%;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为757.67104 ind./L, 变化范围(3.065743.99)104 ind./L, 年均生物量为4.40 mg/L, 变化范围0.0317.67 mg/L;水体的年平均透明度为1.18 m, 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8.54 g/L、0.13 mg/L、1.95 mg/L;浮游植物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2.90 和0.88, 全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为37.5971.86, 由此推断, 甘井河水质属于中污染轻污染状态、中营养型富营养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 月, 甘井河段养殖区内的水质优于非养殖区, 这可能与养殖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有关, 证实了水域牧场没有带来水环境的污染, 反而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浙江仙居永安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于2016年8月对永安溪13个采样站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多种生物指数对溪流水质进行生物评价。此次调查共获得底栖动物95种,隶属于4门7纲,其中扁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79种。永安溪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 020.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4.25 g/m2;密度优势类群为节肢动物,其平均密度为2 661.1 ind./m2,贡献率为88.1%,生物量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其平均生物量为30.76 g/m2,贡献率为89.8%。永安溪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长河螺Rivularia elongata、角形环棱螺Bellamya angularis、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 sp.、闪蚬Corbicula nitens和小蜉属一种Ephemerella sp.。利用6种生物指数对永安溪水质进行评价显示,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生物指数均表明永安溪处于清洁状态;仅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显示为轻污染状态,BPI生物学污染指数评价为β-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硕  杨涛  李小平  陈佳 《水生生物学报》2019,43(6):1333-1345
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对渭河流域内12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物种密度、生物量和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浓度和pH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57种浮游动物(原生动物11种、轮虫33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枯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72—7.84 ind./L, 平均密度为(2.79±2.11) ind./L; 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38—6.15 mg/L, 平均生物量为(2.31±2.64) mg/L; CCA分析表明, 水温、溶解氧、海拔和电导率与渭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0.69。丰水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范围在0—179.02 ind./L, 平均密度为(16.66±49.18) ind./L; 浮游动物生物量0—2448.12 mg/L, 平均生物量为(243.96±673.78) mg/L;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78、1.15。依据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 结果为渭河水系北道、林家村为中度污染, 魏家堡为重度污染, 咸阳、临潼、华县为轻度污染; 泾河水系杨家坪、雨落坪、张家山为中度污染; 北洛河水系刘家河、交口河、状头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刘家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探讨西北地区河道型水库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为刘家峡水库增殖渔业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3—10月, 在刘家峡水库设置11个采样点, 每月对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采集, 同时采集水样监测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水环境指标, 分析水质变化规律, 及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刘家峡水库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35属63种, 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 共17属40种; 其次为绿藻门8属12种; 蓝藻门4属4种, 裸藻门1属2种, 黄藻门2属2种, 甲藻门2属2种, 金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在(3.17—59.09)×104个/L, 平均密度为13.54×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70—0.5004 mg/L, 平均生物量为0.2137 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在4、5月份上升和6月份骤然下降的趋势, 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份。多样性指数H′值在1.16—2.43, 平均值为1.84; 丰富度指数D值在1.22—1.57, 平均值为1.42; 均匀度指数J值在0.23—0.51, 平均值为0.38。丰富度指数D值变化趋势与均匀度指数J值刚好相反。RDA分析显示, 对浮游植物影响最强的环境因子是总氮和透明度, 其次为溶解氧和水温。综合浮游植物和水质指标评价刘家峡水库处于Ⅰ或Ⅱ类水, 是极贫营养至贫营养类型。研究可为刘家峡水库水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沙颍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 于2016年秋季对该流域设置了20个采样点, 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 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沙颍河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6属78种, 其中轮虫20属60种、枝角类10属12种、桡足类6属6种; 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Ia valga)和象鼻溞(Bosmina sp.);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沙颍河流域上游, 且从上游至下游, 生物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一致, 大致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检测位点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1.03—3.51,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6—0.70。综合分析各采样点的种群和多样性指数反映出沙颍河流域上游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中下游水体为中度污染。水质总体呈现出中度-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以浮游植物评价巢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对巢湖浮游植物在22个样点,四季采样,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指数等群落生态学的初步研究。选用其中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硅藻指数对巢湖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进行了总评与分区评价。就巢湖总体而论,藻量年均值达111×10~6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14.7×10~6个/升),硅藻指数96.7,群落组成种类中,污染指示种占64.2%,除冬季外,各样点多以微囊藻、鱼腥藻为主的蓝藻占优势,其分布频度年平均达98.8%,多度年平均达79.7%,而在夏、秋季,两者则分别为100和99.7%,表明巢湖已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属蓝藻型富营养湖泊;与过去巢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比,表明最近几年来,人为富营养化进程在加速。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2年4次对珠江三角洲河网浮游动物的生态调查,研究该水域浮游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及多样性等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浮游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阐析了浮游轮虫的聚群结构.结果表明: 共检出53种浮游轮虫.优势种类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针簇多肢轮虫占有较大优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枯水期密度及生物量均大于丰水期,丰水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要高于枯水期,浮游轮虫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季节间差异显著;从空间分布来看,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最大密度及生物量均出现在市桥,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相反,最高值均出现在青岐,浮游轮虫密度在各调查站位间差异显著,生物量及多样性在各调查站位间的差异不显著.浮游轮虫的密度与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生物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不同季节,浮游轮虫密度与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含量及总磷、总氮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根据浮游轮虫密度对调查站位进行聚群分析得出5种聚群结构,说明相应调查站位的水质状况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浙江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9年1~12月对浙江千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包括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多样性进行了 系统研究。轮虫类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并且当湖泊在一定的营养水平范围内(贫营养型向中 营养型过渡)时,轮虫的密度多样性与湖泊的营养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以时间和空间 为参照,对千岛湖两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相关关系 如下:月变化密度多样性=-0.922+4.521×密度均匀度,n=12, r=0.872, p<0.001;生物量多样性=1.99-0.348×透明生物量,n=12, r=-0.868, p<0.01;水平变化密度多样性=2.35+0.008×种类数, n=10, r=0.672, p<0.05;生物量多样性=2.88-1.739×生物量优势度, n=10, r=-0.826, p<0.01。  相似文献   

20.
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我们对安徽省芜湖市境内5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调查, 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评价了各湖泊的营养水平, 分析了其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TLIC之间的关系。经鉴定, 5个湖泊中共采集到轮虫79种, 隶属18科31属;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出现的轮虫种类数有明显的差异(P<0.01)。除龙窝湖外, 其余4个湖泊中的轮虫种类数与TLI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4, P<0.05)。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显著地提高了轮虫总密度和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 降低了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