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66342例妊娠12-40周孕妇行胎儿四肢畸形筛查。将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或产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肢体畸形271例,发生率为0.41%(271/66342),包括四肢短小5例,桡骨发育不全1例,缺肢畸形5例,足内翻17例,手掌畸形3例,指趾畸形222例及骨骼多发畸形18例。其中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49例;漏诊222例,包括:足内翻3例、指趾畸形218例、多发骨骼畸形1例。胎儿肢体畸形的出现率和产前检出率分别为:四肢短小1.84%(5/271)、100%(5/5);桡骨发育不全0.36%(1/271)、100%(1/1);缺肢畸形1.84%(5/271)、100%(5/5);足内翻6.27%(17/271)、82.35%(14/17);手掌畸形1.10%(3/271)、100%(3/3);指趾畸形81.91%(222/217)、1.8%(4/222);多发骨骼畸形6.64%(18/271)、94.44%(17/18)。结论:超声对胎儿手掌、脚掌部位以上畸形的检出率较高。指趾畸形出现率最高,但检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18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观察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组1180例孕妇中,检出肢体畸形胎儿38例,检测率为3.22%,其中脚缺失胎儿5例(13.16%),手畸形胎儿8例(21.05%),足内翻畸形胎儿6例(15.79%),股骨歪曲胎儿6例(15.79%),上肢畸形胎儿3例(7.89%),桡骨缺损胎儿8例(21.05%),六指畸形胎儿2例(5.26%)。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者均行引产手术,引产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具有较高检测价值,能够有效检查出胎儿肢体发育情况,对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胎儿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胎儿早孕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1240例,于胎儿中孕期(孕21~25周)和晚孕期(孕31~35周)各再进行一次超声检测工作,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归纳统计胎儿畸形分类及各类畸形超声检出时间。结果:1240例胎儿早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中,胎儿中孕期检测显示胎儿畸形16例,检出率1.3%;其中中枢神经畸形3例,心脏畸形1例,前腹壁畸形2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骨骼以及四肢畸形2例,双胎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胎儿肿瘤1例,胎儿水肿1例,指趾异常1例,胎儿晚孕期检测显示有畸形3例,检出率为0.24%,分别为面部畸形1例,指趾异常1例,心脏畸形1例。这19例胎儿均证实为畸形胎儿。胎儿中孕期漏诊3例,漏诊率15.8%(3/19)。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诊断率高,安全性大,但部分胎儿畸形在中孕期超声仍未能诊断,所以对胎儿晚孕期再次行超声筛查工作,尤其注意对胎儿颜面部、心脏,颅脑,四肢等器官仔细的扫描,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为产科医生临床确诊和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配合国家人口系统完成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颖  宋晓梅  张锐利  王丹  沈娟  许媛媛 《生物磁学》2013,(34):6715-6718
目的:总结肢体畸形胎儿的超声诊断与染色体核型诊断结果,分析胎儿肢体畸形时超声诊断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孕18—32周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A组),以同期超声诊断异常者作为观察组(B组),两组均行超声及染色体检查。对比其染色体核型的检出情况;并以胎儿的超声诊断结果为自变量,以各染色体核型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2.1,与之相比,B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明显升高,且染色体核型异常以47,XY,+18、47,XX+21和47,XXX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胎儿肢体比例失调、四肢短小、肢体非功能位的OR值分别为6.332、7.404、5.98l,P〈0.05,差异显著。结论:胎儿肢体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的诊出率较健康人群明显增高,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超声诊断为胎儿肢体比例失调、四肢短小、肢体非功能位的比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多指畸形的遗传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太生 《生物学通报》2005,40(11):29-29
调查了5个多指(趾)畸形的家系,在56人中有患者9人。该征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在拇指(趾)或小指(趾)的掌指(趾)上生有一赘生指(趾),也有发育不全者只有残迹悬于皮肤蒂上。据调查统计,何氏家系与刘氏家系提示多指畸形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他3个家系则与何、刘二家系相悖,究其原因,还有待于积累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多指(趾)和并指(趾)畸形症状,在人类中 是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但在人群中不同的 个体往往表现出遗传性状有很大差异。根据 Mckusick氏的研究,把多指(趾)畸形按额外指 (趾)赘生的部位分,大致可归纳为挠侧、胫侧、拇 指、食指等4种不同类型。另外对并指(趾)畸形, 根据指(趾)与指(趾)之间的部分或全部皮肤性 或骨性的联结及融合情况可分为5种类型[2]  相似文献   

7.
虢毅  梁卉  邓昊 《遗传》2012,34(12):1522-1528
短指/趾(Brachydactyly, BD)是指(趾)骨和/或掌(跖)骨短小、缺失或融合导致的手/足先天畸形, 是一组以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肢体畸形疾病。BD可单独出现, 也可作为综合征的一种体征, 还可伴随其他的手/足畸形如并指/趾、多指/趾、短缺畸形和指/趾骨关节融合出现。绝大多数单纯型B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存在表现度不同和外显不全。大多数单纯型BD和一些综合征型BD的致病基因缺陷已经被鉴定。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通路参与正常指/趾发育, 且已知的BD致病基因直接或间接参与该通路。文章综述了BD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将有助于BD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基因诊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小波阈值降噪的超声多普勒技术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畸形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进行规范化妊娠早期超声结构筛查的1092例11-13+6周单胎妊娠孕妇,所有孕妇均进行常规超声和小波阈值降噪的超声多普勒技术的检查,并对其妊娠过程和结果进行随访。结果:1092例胎儿产后病理或超声检查显示,胎儿CNS畸形共计19例,发生率为1.74%(19/1092)。其中,露脑畸形8例,无脑畸形5例,前脑无裂畸形3例,脑膜膨出2例,脊柱裂1例。基于小波阈值降噪的超声多普勒技术对胎儿CNS畸形检出的符合率94.74%(18/19)显著高于常规超声63.16%(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于小波阈值降噪的超声多普勒技术检出胎儿CNS畸形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波阈值降噪的超声多普勒技术对妊娠早期孕妇进行规范化结构筛查更有助于及早发现胎儿CNS畸形,对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云  刘智昱  王淑媛  洪春辉  熊伟 《生物磁学》2013,(24):4746-4751
摘要目的:掌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及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湘潭市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3.30/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无明显趋势(x2=0.114,P=0.736)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X2=24.638,P〈O.001),男性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Z=6.693,P=0.010),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季节无关(x2=3.852,P=0.278),出生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非出生缺陷)L(X2=2904.583,P〈0.001),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并指/趾、多指/趾、肢体短缩、马蹄内翻足)、唇裂及唇腭裂是高发的出生缺陷。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落实婚前及围产期保健,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表现为手足指/趾骨发育不全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的精细操作及心理健康。本研究对一个患有先天性缺指/缺趾畸形家系进行了基因变异检测,分析总结了该疾病分型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探讨了对此类疾病患者开展遗传咨询及基因诊断的策略。首先,采用临床体检及四肢X线检查的方式,对患者表型进行分析。然后,应用D10S1709、D10S192、D10S597、D10S1693和D10S587等5个位点对外周血DNA进行了单倍型分析,并利用Array-CGH检测基因重复片段。最后,通过基于家系调查和基因分析探讨先天性手足裂畸形的致病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先证者为典型的先天性手足裂畸形,表现为双侧食、中指缺失,拇指短,左手无名指畸形与缺失中指的皮肤相连成蹼状;双足正中裂开至足中部,第2和3趾缺失,第4和5趾融合。家系中其他患者表型变异较大。其外周血基因单倍型分析表现为染色体10q24.31-10q24.32区域有一个至少610 kb的重复,Array-CGH分析结果为10q24.31(102 832 650~103 511 083)×3。对先证者及其弟弟和父母进行单倍型分析,确认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10q24.31-10q24.32基因重复,单倍型165-251-289-219-102为该病的等位基因。研究结果提示,该家系缺指/缺趾畸形乃由于染色体10q24.31 (102 832650~103511083)×3引起,其单倍型165-251-289-219-102可作为检测10q24.31-10q24.32等位基因的疾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陈玲  李淑萍  安睿  陈瑜  王琛玭  任冰 《生物磁学》2013,(30):5925-5928
目的:探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的价值。方法:二维超声系统检查发现胎儿颅脑结构异常者进行胎儿颅脑和颜面部实时三维成像,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20918例孕16~41周的胎儿中,经引产后尸检证实的全前脑畸形5例,其中无叶全前脑3例,半叶全前脑2例,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合,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全前脑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产前全前脑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吴云  胡涛  杨玲  查文  曹荔 《生物磁学》2013,(34):6719-672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先天发育异常的规律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80例经产后及引产后证实的单胎妊娠的畸形胎儿,回顾性分析产前的超声检查资料,孕妇平均年龄27.6岁,平均孕周27.1周。超声诊断畸形儿统计标准:参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卡》的监测类型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的检测畸形类型确定。结果:459例为经超声检出的胎儿先天畸形,21例为超声漏诊,根据胎儿出生后情况反馈为畸形。459例畸形胎儿,孕周在12-40周,其中24.4%(112/459)的病例是在18-24孕周之间检出,56.9%(261/459)的病例是在12—28孕周之间检出,其中24周检出病例数最多(42/459)。35.7%(164/459)的胎儿畸形是在孕28-36周期间检出。结论: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5.62%(459/480)。妊娠28周前超声能检出大多数可检的胎儿畸形。超声在胎儿产前诊断上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诊断率高,无损伤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彭耀金  文雪平 《生物磁学》2010,(10):1951-1953
目的:探讨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4月~2008年4月应用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48例患者,其中股骨8例,胫骨40例。骨缺损长度为5~15cm,平均8cm。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48例患者肢体长度均得到恢复;骨缺损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2个月;6例骨折成角,均〈10°;12例共25处针孔感染;所有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髋、膝、踝关节活动均未受影响。结论:IV型镶嵌式外固定器是治疗长骨复杂骨缺损、成功重建肢体长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三醇uE3)的孕中期三联筛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0例孕中期(14~22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检测,结合孕龄、孕周、体重等因素,经专门的筛查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18三体及神经管缺陷(NTD)的风险率。如孕妇为高风险,则进行胎儿的超声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产前诊断。结果:在1200例孕妇中,筛查高风险的孕妇有73例,其中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孕妇分别为65例,5例和3例,假阳性率为6.08%(73/1200)。其中59例接受了产前诊断,占高风险孕妇的80.8%(59/73)。共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儿和1例无脑儿,未发现18三体,检出率为100%(2/2),未有漏诊的情况。妊娠不良结局在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比率分别为17.1%和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孕妇血清标记物(AFP、β-hCG和uE3)的孕中期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对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高风险的筛查结果对胎儿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符合率为89.19%。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L为121例,占AL的65.41%,B—ALL为113例,主要表达B系的CD19(99.12%)、CD22(98.13%)、CD79a(96.19%)、CD10(86.73%)。T—ALL占8例;主要表达CD5(100%)、CD7(100%)、cCD3(100%)、CD8(87.5%)。AML为47例,占25.41%,主要表达CD33(93.62%)、CD15(78.72%)、CD64(76.6%)、MPO(76.6%)、CD13(74.47%)。在B—ALL,AML,T—ALL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分别是CD19,CD33,CD5和CD7,特异性最强的抗体分别是CD79a,MPO,cCD3。AMLL为17例,占9.19%,其中B/M为9例,T/B为5例,T/M为3例。My+-ALL为54例,占ALL的44.63%,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CD33、CD64。Ly+-AML为18例,占AML的38.30%,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19、CD4、CD7。系列非相关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67.57%,HLA—DR的表达率为85.41%,CD38的表达率为80.59%,TdT的表达率为62.59%。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缪嘉燕  赵亭亭  方敏  王瑞东  李霞 《生物磁学》2014,(6):1121-1123,115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8 月~2012 年12 月在我院分娩的184 例GDM 患者及200 例健康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 组妊高症35 例(19.0%)、羊水过多17 例(9.2%)、早产21 例(11.4%)、产后出血14 例(7.6%)、产褥感染12 例(6.5%),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中发生巨大儿48 例(26.1%)、新生儿低血糖31 例(16.8%),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3%)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剖宫产141 例(76.6%),阴道产43 例(23.4%),剖宫产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GDM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规范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