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依照《广东植物志》分类方法进行鉴定,调查结果为:大雾岭野牡丹科植物有野牡丹属、锦香草属和虎颜花属共三个属的5种,1个亚种。另外还发现一种植物特征与毛菍类似但叶片为7基出脉的植物,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其归属。本次调查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野牡丹科植物与蜂类某些类群的进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介 《植物学报》1989,6(2):81-85
本文提出熊蜂、胡蜂等采集野牡丹科植物花粉的现象,进而探讨了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胡蜂……等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并指出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等类群,在系统进化中有平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野牡丹科植物与蜂类某些类群的进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熊蜂、胡蜂等采集野牡丹科植物花粉的现象,进而探讨了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胡蜂……等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并指出野牡丹科植物与熊蜂等类群,在系统进化中有平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牡丹科国产野牡丹属(Melastoma L.)4种植物和从国外引种的蒂牡花属(Tibouchina Aub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对4种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物,蒂牡花属的蒂牡花(T. urvillean)和银毛野牡丹(T. heteromall)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野牡丹(M. malabathricum) 2n=10m(2SAT)+14sm;毛稔(M. sanguineurn) 2n=10m+12sm+2st;地稔(M. dodecandrum) 2n=12m+12sm;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2n=12m+10sm+2st。核型分析表明国产野牡丹属植物染色体为小染色体,绝对长度为0.43~1.79 µ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7~62.91,均属2B型。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野牡丹科十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内容,是对该科属植物近4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首次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为相关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产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千粒重和萌发率等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野牡丹属不同植物果实中都有浅、深两种颜色种子,其数量比多在1:2左右。种子形状为类肾形、类三角形、类半圆形、类圆形。浅色种子较饱满,能萌发;深色种子多数干瘪,不能萌发。同种植物浅色种子的千粒重约为深色种子的2倍;不同植物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展毛野牡丹〉地苍〉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野牡丹。野牡丹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7.55%,地苍最低,为12.63%,种子萌发率与采种时期有密切关系。对种子表面做电镜扫描,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和细叶野牡丹种子表面纹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突起;地苍种子表面呈不规则的皱痕;展毛野牡丹种子表面有脊和谷,脊顶部有突起,谷布满穴。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为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以野牡丹(M.candidum)、白花野牡丹(M.candidum f.albiflorum)、印度野牡丹(M.malabathiricum)、白花印度野牡丹(M. malabathricumvar.alba)、毛稔(M.sanguinrum)5种野牡丹属植物材料,采用目测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与测定,通过徒手切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测定花瓣pH值、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对花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牡丹属植物花瓣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紫罗兰色系主要含花青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系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牡丹和毛稔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印度野牡丹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白花野牡丹和白花印度野牡丹花瓣没有发现色素积累;紫罗兰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突起,白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扁平状,它们下表皮细胞全呈不规则的扁平状。野牡丹属植物花色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明度L*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蓝度b*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瓣中花青素苷含量与其明度L*和蓝度b*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花瓣红度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色主要由花青素苷决定,花青素苷含量、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形状等是引起花色呈现多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福建省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源自福建省的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实生后代共34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条多态性引物对34份种质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2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多态性比率为92.9%,表明野牡丹属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4份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5~0.93,平均相似系数为0.71,表明这些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表明34份材料可划分为3个类群5个亚类,主坐标散点分析可分为4个类群,这与亲缘关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福建省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具备优良园艺性状实生后代的亲缘关系,为该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花野牡丹的抑菌活性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D.Don)又名炸腰果、野广石榴等[1],属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在福建主要分布于南靖、华安、龙岩、漳平、永泰、福清、福州等地,资源丰富[2].多花野牡丹全株可供药用,有消除积滞、收敛止血、散淤消肿等功效,捣烂外敷,可治外伤出血、刀枪伤[3].其叶片中含有水不溶性黄酮、水溶性黄酮苷,具有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的作用[1].临床报道多花野牡丹已在治疗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烧伤、宫颈糜烂、皮肤感染等多方面取得效果[1,4].预实验证实[5],多花野牡丹提取物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与萜类内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鞣质、有机酸等,不含生物碱.本文对多花野牡丹枝条和叶片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其1 a内的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野生植物野牡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野生植物野牡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萝卜素.野牡丹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地踏查和文献资料详细调查广州大学城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 各类绿地的树种结构和组成。调查发现,大学城道路绿化率高达90%,行道树应用树种有70种,隶属于29科;附属绿地树木有122种,包含42科106属。结合道路和各单位附属绿地的树木种类及其出现频率,进一步分析大学城城市森林的树木配置和美学价值,并针对绿化树种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土植物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并对其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园林植物种类较多,但在组成上仅一小部分植物占有优势,且乡土植物种类不多,外来物种却占有较大比例,有毒植物的种植也很普遍。在对广州地区野外植物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较高观赏和应用价值的11种乔木、6种灌木和3种草本地被乡土植物,对其特性及园林用途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广州市现有外来人侵植物73种,隶属于27科59属,其中菊科(19种)、禾本科(8种)、豆科(7种)和苋科(7种)植物占了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2%.生活型分析发现,在广州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中,陆生草本植物最多(58种),其次为灌木(10种)、水生草本(3种),乔木种类最少(2种),它们主要生长在人类干扰比较频繁的低海拔地区.另外,基于对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等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可大致将它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3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1种,危害中等的有25种,危害较轻的有37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61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广州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3.6%.与国内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和广西共有种数最多,有62种,然而,对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广州与香港、深圳和广西相同种类较多,分别有8种、7种和6种.对广州市目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潜在威胁)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一些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并造成重大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及防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目前调查到广州市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居群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受威胁等级,建议将广州市分布的14种野生植物列为市级重点保护对象。通过分析植物的生存现状和受威胁因素等,对广州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州植物志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州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水林植物调查中,发现了广州过去未曾记载过的维管植物22种,包括虎克鳞盖蕨(Microlepia hookeriana)、林下凤尾蕨(Pteris grevilleana)、簇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小盘木(Microdesmis caseariifolia)、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广州市植物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广州市的维管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在种类方面,共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0科1 362属3 508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5科78属174种,裸子植物8科20属34种,被子植物197科1 264属3 3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种;外来入侵植物有131种;种子植物区系为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表征科为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等7科。植被调查和评估显示,在严格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都趋向良性发展,并且森林植被继续向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演替。这为广州市植物多样性现状以及近10年植被变化动态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并对制定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战略以及保障区域生物安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野牡丹族数量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星  林有润   《广西植物》1995,15(1):13-17
用UPGMA聚合法对野牡丹族的42个性状进行R分析和对该族华南及台湾地区15个分类群进行Q分析.R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性状之间相关进化及性状与分类群之间相关进化的规律性.Q分析对这些分类群的分类系统做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其结论与经典分类基本吻合.Q分析的结果还支持将台湾产的耳药花并入野牡丹属。  相似文献   

19.
伍有声  高泽正 《昆虫知识》2004,41(4):328-330,F002,F003,F004
首次报道了广州市危害园林植物上有 3种细蛾科新害虫榕细蛾Melanocercopsficuvorella(Yazaki) ,假柿树突细蛾Gibbovalvaquadrifasciata(Stainton) ,木兰突细蛾G .urbana(Meyrick)。该文对它们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及习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市20世纪50~60年代的初期阶段、80~90年代的中期阶段及2000年后的后期阶段三个时期的9个城市公园人工湖滨水区域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梳理其植物景观特点。结果显示,广州市公园常用滨水植物种类有225种,隶属81科171属;三个时期均出现的植物种类仅有31种。景观上早期阶段突出乡土特色,中期阶段注重南国风情,后期阶段强调生态体系。提出广州公园滨水植物配植不仅要注重展现时代特征,也应扩展物种应用展现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