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文描写鸡的前背闊肌(簡称前肌)和后背闊肌(簡称后肌)在去神經后分別表現的肥大和萎縮現象。本文研究此二肌肉去神經后1,4,8周时相应的蛋白貭和核酸含量的变化。 (二)正常鸡的前肌或后肌的左、右两側的蛋白貭,核酸含量是很相近的。但前肌的結締蛋白,RNA和DNA含量高于后肌,而肌浆蛋白浓度則低于后肌。 (三)前肌去神經后随着肥大的发生,从1星期起,总蛋白、肌浆蛋白和收縮蛋白总含量都显著增加,4星期时达高峯,但相对量变化很少;結締蛋白总含量增加不显著,其相对含量有时甚至降低。这些結果証实前肌去神經后的肥大确是真正的肥大。 (四)后肌去神經后随着萎縮的发生,总蛋白、肌浆蛋白和收縮蛋白总含量都显著降低,但相对含量基本不变;結締蛋白总含量不变,因而相对含量显著增加。 (五)前肌和后肌去神經后RNA和DNA含量都增加,但变化时程有所不同。在这两肌肉去神經后的RNA和蛋白貭含量变化之間,还看不出有規律的关系来。  相似文献   

2.
在比較純粹的“慢”肌——鸡的前背闊肌和与它成对的“快”肌——后背闊肌对去神經的反应时,发現二者間有显著的不同。去神經后,后背闊肌表現出通常的萎縮,而前背闊肌則非但不萎縮,反而会肥大。此外又証明了鸡頸二腹肌中两种纤維成分在去神經后出現萎縮和肥大两种相反的变化。看来“慢”肌的神經-肌肉間营养性关系和“快”肌的很不同,至少在鸡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肉毒杆菌毒素象去神经一样,在鸡的“慢”肌和“快”肌引起形成鮮明对比的营养性变化。在肉毒中毒后1—8周純“慢”肌前背阔肌无例外地发生肥大,而純“快”肌后背阔肌則出现通常的萎縮。混合肌肉缝匠肌中毒后,其中“慢”和“快”两种纤维,相应地出现肥大和萎縮两种相反的营养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教研組科學研究的總題目是:“消化与代謝的神經和體液性調節”。多數研究題目是在此範圍之內。此外,還又在進行燐脂類對於組織機能的影響、鈉鹽對於去神經的肌肉的敏感作用以及家兔和刺猬在麻醉和冬眠過程中的腦電變化等研究。茲分別將進行情况敍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本工作采用玻璃微电极分析了猫外膝体神經結构的电活动。一般說,突触前軸突和突触后神經原不同部分的活动,均有一定的特性,不难加以区別,但是对某些少見的情况,单个或重复电刺激祝神經仍然不失为有效的鉴別突触前和突触后活动的手段。 (二)本文提供了实驗,說明单根祝神經紆維的传入冲动,就其本身所引起的突触电位大小而言,足以引起突触后神經原发放,但是实际上能否引起突触后传导的反应,对不同的神經原和在不同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別。这些差別,主要是由于兴奋性和抑制性輸入同时作用的結果。 (三)外膝体神經原峯电位的两个成分能用二个逆行刺激的方法加以分离,这表明它們是分別在軸丘和細胞体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給麻醉猫靜脉注射力可拉敏3—5毫克/公斤后,能引起血压的短暫下降,加强注射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經外周端的降压反应,兴奋腸肌,和加强琥珀酰胆碱的阻断神經肌肉間的傳递作用。用加兰他敏0.25—2毫克/公斤試驗时,也能观察到上述作用。将力可拉敏溶液滴入兔眼內,能使瞳孔縮小,并有对抗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在离体試驗时,力可拉敏能提高豚鼠腸肌或蛙腹直肌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在麻醉猫的頸交感神經节試驗中,靜脉或动脉內注射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对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强舌动脉注射乙酰胆碱的作用。力可拉敏(15—20毫克/公斤)和加兰他敏(3—5毫克/公斤)能使清醒家兔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产生惊醒反应。阿托品,东茛菪碱或貝納替秦对上述惊醒反应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等植物中的收缩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肌肉的收縮已經証明是由一种收縮蛋白——肌动球蛋白与ATP相互作用引起的。动物細胞的运动、鞭毛运动、变形虫运动等也存在着类似肌肉收縮的机制。后来Loewy,Tso等及中島宏通在低等植物粘菌(Myxomycete)的原貭团(Plasmodium)中发現一种对ATP敏感的蛋白质,具有类似肌动球蛋白的性质,Tso等命名为粘菌肌球  相似文献   

8.
一定濃度的鎳离子可引起神經干的重复发放及神經肌肉傳递阻滞;这种阻滞是可逆的。它不能被新斯的明所解除。鎳阻滞时,終板电位下降相的时程与箭毒阻滞时的无显著差別。此时自发微終板电位的頻率不变,有时还有所增加。鎳离子对乙酰胆硷在終板区引起的去极化电位、肌纤維膜的电性质和肌纤維的靜息电位皆无明显影响。鎳离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肌纤維的临界去极化值,但高濃度鈣离子却能解除鎳的阻滞作用。根据这些結果,我們认为,神經末棺在神經冲动的作用下釋放乙酰胆硷的减少可能是鎳引起傳递阻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鸡的缝匠肌是含有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的混合肌,在该肌的神经被切断并阻止其再生后1、4与6个月进行观察。冰冻切片结合肌原纤维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染色法显示慢肌纤维发生成倍的肥大。在去神经6个月后快、慢纤维仍然因酸或碱性预处理而呈现染色的反转。在电镜下观察,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慢纤维仍然呈现微丝的正常排列。清楚的A、Ⅰ带与 H 带。它的 Z 线清楚但在有些纤维中的有些很短的段落变得模糊或分裂,在去神经6个月的肌肉,有些慢纤维仅局部结构模糊但绝大部分地区呈现结构完好,这说明这种鸟类的混合肌的慢纤维在去神经后结构上仍有很大的稳定性。以上观察也说明这种去神经肥大的现象除了在发生原因上值得注意以外,它在肥大的程度与持久性上和其他的实验性肌肉肥大相比也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1932年Adrian等曾指出哺乳动物交感神經的自发活动經常表現为成群的放电,且和动物的呼吸或心搏发生节律同步。以后Bronk,Gernandt,Dontas,Tang和姚泰等相继研究了各类交感神經的电活动,着重于分析和呼吸同步的机制。最近Iriuchijima报导蟾蜍內脏神經自发放电也是成群的,电刺激脊神經能引起內脏神經电活动的增强-阻抑反应。由于在不同段节上作两次横切脊髓后能分別地去除这种增强和阻抑  相似文献   

11.
关于鸡的慢肌纤维在去神经后的异乎寻常的营养性变化,即去神经后不但不萎缩,而且发生显著的持久的肥大,冯等在其首次报告中已注意了这个肥大现象与去神经的关系的特殊性问题。他们所做的各种对照实验集中于排除外来的拉长因素的影响。这个特殊性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就骨胳肌来说,肌肉去神经后处于不活动状态,因此就出现了把去神经的特殊效应与不活动的一般效应区别开来的问题。一种使肌肉不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大分子标记物,以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观察了鸡前后背阔肌在去神经后的胞纳现象。结果表明,在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前背阔肌和去神经后发生萎缩的后背阔肌同样都出现胞纳的明显增加。组织化学所观察的结果表明,浸泡在含 HRP 的任氏液中的有完整神经支配的前、后背阔肌只有极少数的肌纤维摄取 HRP,而在去神经的前、后背阔肌中则有不少的肌纤维内部出现 HRP 染色反应。这种反应在有的纤维表现为弥散性染色,有的表现为浓的 HRP 反应颗粒。生物化学的结果显示,去神经后的前、后背阔肌中 HRP 的相对含量分别比有神经支配的对照肌肉明显地增多54%和87%,我们在鸡前背阔肌用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所得的实验结果与 Thesleff 等人提出的关于肌肉萎缩机制的假设显然不符。本工作证实了肌肉的胞纳作用的增加并不一定最终导致肌纤维的变性和萎缩。  相似文献   

14.
转录 反转录     
有机体的遗传信息一般都编码在由缠绕成双螺旋的两条长链所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由四个码编成,这四个码是不同的化学单位,叫做碱基。在正常细胞中要合成某种蛋白质,遗传信息是以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与它对应的单链分子核糖核酸(RNA),然后再从RNA链译成特定的蛋白质分子。即由DNA→RNA→蛋白质。由DNA→RNA称为“转录”,由RNA→蛋白质称为“翻译”。反转录是遗传信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即同上述信息的转移从DNA→RNA这一经典过程相反,因此称“反转录”。例如,在RNA肉瘤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依赖于病毒RNA的DNA多聚酶,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再以DNA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小麦返白系与其原始品种矮变1号在返白期间Poly(A)RNA与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在心叶变白过程中。返白系的蛋白质含量下降,随着复绿又回升;而RNA含量变化与此大致呈平行关系。在全白阶段,返白系的Poly(A)RNA含量大幅度下降。体外合成的蛋白质也少得多,但其翻译活性/Poly(A)RNA及各期的蛋白质/Poly(A)RNA比例并不比对照低。可能返白系在返白期间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与转录水平的基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以洛氏鱥幼鱼[(6.98±0.01) g/尾]为研究对象, 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 配制成蛋白质水平为24.98%、30. 02%、34.99%、40.01%和44.98%的5种等能、等脂肪的配合饲料,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34.99%和40.01%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 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 但与30.01%、34.99%和40.01%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89%时, 洛氏鱥的特定生长率最高;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1%时, 洛氏鱥饲料效率最高。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其中, 40.01%组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 而洛氏鱥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其中, 40.01%组显著低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 但与44.98%组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AKP、ACP、SOD和LZM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 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 (P<0.05)。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可知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0%时, 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最高;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91%时, 洛氏鱥白肌中RNA/DNA比率最高。在洛氏鱥配合饲料中, 最适宜蛋白质需求水平为34.99%—40.01%。  相似文献   

17.
蟾蜍縫匠肌經焦磷酸处理后,能对单刺激作重复反应,焦磷酸浓度較高时,还能引起肌肉的自发活动,不过单收縮的最大张力并不增加。由于这种效应的潛伏期很短,而且还伴有膜电性貭的改变,它大概是焦磷酸作用在細胞膜的結果。  相似文献   

18.
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生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分析了饥饿15天和再投喂21天的草鱼鱼种肝脏和肌肉生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饥饿降低白肌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肝脏RNA/DNA比值,使肝脏蛋白质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RNA/DNA比值,蛋白质含量和白蛋白质含量均恢复至正常投喂组水平,白肌RNA/DNA比值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投喂组水平;(2)饥饿状态下,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降低,水含量升高,再投喂后,肝脏和肌肉的脂类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如所周知,維金斯基用“劣性”這個詞來描述這樣一種狀態——當神經受強烈和頻繁的刺激時肌肉陷於幾乎完全鬆弛的狀態。他確定肌肉在經過神經而受到強直刺激時對於不同的刺激強度及頻率不是没有區别的。“在最大刺激時,只有在一定的頻率下強  相似文献   

20.
HnRNA即不均一核核糖核酸,系真核生物的核RNA成分之一,因分子量不均一而得名。它约占核RNA的30%左右,碱基比例与DNA相似。它是真核细胞基因的一级转录体,是遗传信息由核向胞质,由核酸向蛋白质传递中的主要中间体,它一部分加工成m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