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我科收治的各种呼吸衰竭患者94例,回顾分析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引发心跳骤停及其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35例)与经直接喉镜经口(59例)引发心跳骤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5,v=1,t〈0.001)。经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在术前用药与否对引发心跳骤停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引发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率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经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是选择镇静药或浅麻醉药物应慎重,尽力避免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氧自由基的改变及卡尼汀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复苏后3、12、24、48、72h组(每组8只),复苏后卡尼汀干预3、12、24、48、72h组(每组8只)。各组抽静脉血测定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各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使用卡尼汀干预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基本正常(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减少;卡尼汀干预后,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卡尼汀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心跳骤停抢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跳骤停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B组(可视喉镜气管插管,n=50)、A组(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n=48)。对比两组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气道与牙齿损伤、心肺复苏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插管次数少于A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短于A组,气道与牙齿损伤比例少于A组(P<0.05)。B组的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1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低于A组同期(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用于心跳骤停抢救患者,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终末,检测脑梗死面积,脑水肿以及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并进一步分析脑组织中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A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再灌注24 h后,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丹酚酸A组SOD,GSH-PX及CAT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A对大鼠C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CI/R损伤时的脑组织SOD,GSH-PX及CAT活性显著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镉胁迫对大弹涂鱼肝脏黄螵呤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离子对大弹涂鱼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污染暴露的生物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2+(0.05 mg·L-1)暴露使大弹涂鱼肝脏XOD和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升高,第10天达到最大值,中高浓度暴露(0.5 和5 mg·L-1 Cd2+)XOD和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低和高浓度镉胁迫处理的CAT活性在12 h显著降低,随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组CAT活性恢复正常,高浓度组在第7天降到最低值, 并在恢复期的5 d中高浓度组CAT活性却极显著升高;低和中浓度镉胁迫处理的MDA含量12 h极显著升高,而高浓度却极显著下降,随时间延长低浓度恢复正常, 中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并到第5天达到最大值,而中高浓度在恢复5 d后MDA含量都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外源性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6)、窒息导致心跳骤停复苏组(CA,n=6)、心跳骤停复苏+H_2S组(H_2S,n=6),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血流的影响。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sham组(n=5)、CA(n=20)和H_2S组(n=20),观察H_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神经功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CA组与H_2S组在ROSC后MAP和CPP均快速上升,远高于基础值(P0.05);而后两组MAP和CPP均缓慢下降,实验结束时,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与H_2S组CBF曲线在ROSC后上升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在峰值无明显差异,但H_2S组CBF减少量显著少于CA组(P0.05)。而在CVR曲线,在实验最后,CA组CVR值仍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H_2S组基本降至基础值,明显低于CA组(P0.05)。H_2S组的14天存活率(80%)明显高于CA组(50%,P0.05)。在胶带移除实验(tape removal test,TRT)所需时间上,CA组与H_2S组在第1天、第3天及第14天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H_2S组第14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33±8)明显多于CA组(20±6,P0.05),但仍较假手术组少(53±10,P0.05)。结论:外源性H_2S吸入对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MAP及CPP无明显影响。外源性H_2S通过降低CVR,改善CBF,从而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的脑循环。外源性H_2S能明显提高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的存活率,降低TRT所需时间,同时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改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h)、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24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对γ射线辐照导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0.40 g/kg·BW)及3个JOPs干预组(0.20、0.40、0.80 g/kg·BW),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8只/亚组。行灌胃干预第14 d除空白组外,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全身辐照,剂量3.5 Gy,剂量率1 Gy/min。两亚组分别在辐射后第3 d和第14 d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辐照后第3 d及第14 d,相比空白组,模型组血清、肝脏SOD及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增高,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3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肝脏GSH Px活性与中、高剂量组肝脏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辐照后第14 d,相比模型组,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增高,且JOPs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与高剂量组肝脏SOD、GSH Px活性均显著高于乳清蛋白组。结论: JOPs对γ射线辐照所致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瑛  周琛  曹艳  党燕  汪凤  郝冬梅  石力 《生物磁学》2014,(8):1591-1594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抢救心跳骤停(CardiacArrest)患者的重要手段,而早期氧疗(AcuteOxygenTherapy)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辅助措施。以往人们一直认为CPCR后应尽早给予患者高浓度氧疗;然而,近年认为早期氧疗不当非但达不到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之目的,反而会降低复苏成功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示,与暴露于正常空气或低浓度氧气组相比,大脑缺氧后早期暴露于高浓度氧气中的动物或患者,脑组织损伤更加严重。其可能机制主要有高浓度氧含量引起的氧化应激和乳酸堆积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此外,复苏后高浓度氧疗还可造成心肌损伤,其主要机制有大量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造成心脏的继发性损伤、Ca2+通道激活,引起血管收缩加重心肌缺血、K+ATP通道关闭,造成心肌受损、血管紧张素Ⅱ释放增多和缩血管物质20-HETE生成增多,加重心肌缺血等。因此,在对复苏后病人进行氧疗过程中,目前主张限制复苏后早期氧疗。  相似文献   

10.
心跳骤停是临床医学中最为危急的事件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近几年来,有关于心跳骤停复苏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关于其各种不同类型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理解仍不是十分的全面,其有效地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也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成功地制备与人类心跳骤停相似的动物模型就显得非常必要来,这不仅是深入研究心跳骤停复苏病理生理学改变的重要基础和研究途径,也是研制其治疗药物及方法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讨论家兔各种类型心跳骤停复苏模型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取12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茴香组和复方丹参组(n=12);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镜检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HE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炎症与脂肪变性明显,经小茴香干预后明显改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O.05),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茴香组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锦粗提物对脾虚小鼠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防治脾虚提供参考。方法 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脾虚组和地锦组。脾虚组和地锦组采用泻下加劳倦方法,灌服大承气汤30 g/(kg.d),并负重游泳,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30 g/(kg.d),不游泳,持续60 d,然后灌胃60 d,地锦组灌胃地锦水醇浸出液30 g/(kg.d),脾虚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取心、肝、脾、肺、肾,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测血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心、肝、脾、肺、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脾虚组心指数和肺指数极显著增加,左肾指数显著增加,地锦组心指数显著增加。地锦组的血浆CAT和GSH-Px活力显著高于脾虚组,地锦组肝和脾中的SOD活力显著高于脾虚组,地锦组脾、肺MDA含量显著低于脾虚组。结论地锦粗提物可降低脾虚小鼠的脏器指数,并可提高脾虚小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物种差异对NAFLD模型复制的影响,探讨不同鼠种NAFLD形成及其机制.方法 长爪沙鼠、SD大鼠、ICR小鼠各20只,按种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观察肝脏HE及Mallory三色染色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血脂(CHO、TG、LDL-c、HDL-c)、肝功能(GOP、GPT)及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及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沙鼠Hyp、CHO、TG、LDL-c、HDL-c、肝指数、GOP、GPT、MDA、FFA均升高,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5,P<0.01),肝脏出现纤维化;大鼠CHO、肝指数、GOP、GPT、FFA、SOD活性升高,MDA含量、GSH-PX、CAT活性降低(P <0.05,P<0.01),有局灶性脂肪肝炎;小鼠CHO、LDL-c、HDL-c、肝指数、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 <0.05,P<0.01),肝脏病理正常.结论 三种动物在脂质代谢、肝功能、氧化应激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NAFLD模型:沙鼠形成伴高TG、CHO血症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形成伴高CHO血症的局灶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模型但肝脏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朱海彬  彭罗根  赵会民 《蛇志》2014,(2):145-147
目的研究人工诱导浅低温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兔早期复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浅低温组和常温组,每组10只。予乌拉坦麻醉后,采用肾动脉放血法并行小肠夹伤,建立出血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止血前分别将两组实验动物肛温控制在常温(38℃)或浅低温(34℃),顺序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常压液体复苏并观察8h。期间在基础点(BL),休克起始点(T0),T120(T1),T240(T2),T360(T3),T480(T4)共6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乳酸(LAC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以及终点时存活数、总输液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实验终点时,浅低温复苏组存活兔(9/10只,生存时间477min)较常温复苏组(8/10只,生存时间461min)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浅低温组T1~T4各时间点的血清乳酸ALT、AST均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浅低温治疗有利于抑制酸中毒进展及保护肝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低温能减轻休克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暴露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Heckel)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探讨PFOS对鱼类的致毒机理。方法使用浸润法以3.5、7.0、14.0和28.0 mg/L四个PFOS浓度为剑尾鱼染毒,定量测定了96 h内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PFOS暴露12 h后,除28.0 mg/L组SOD活性被显著性抑制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0 mg/L组和14.0 mg/L组在24 h被极显著诱导(P<0.01),并且一直保持至96 h。CAT活性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2 h时,除3.5 mg/L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被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至24 h时,各组CAT活性有上升趋势,但48 h后,各组呈不断下降趋势持续至96 h,其CAT活性恢复到12 h水平。GSH-PX活性变化与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其中28.0 mg/L组在不同时间均被显著性抑制,并在96 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值64.8%。MDA含量在12 h时呈小幅下降趋势,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MDA含量呈连续上升趋势,并在96 h时达到最高点,诱导率分别为71.2%、70.1%和85.1%。结论结果表明,SOD的高活性是由于机体中超氧阴离子的存在,而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能够灭活CAT和GSH-PX活性,因此,CAT和GSH-PX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GSH-PX对PFOS的敏感性高于CAT。MDA含量持续升高反映出细胞组织已经遭受到氧化损伤。剑尾鱼活体的实验表明,PFOS能够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氧化损伤是PFOS致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血红蛋白200 g/L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就诊手术治疗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血红蛋白计数≥200 g/L和200 g/L分为A组和B组,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效果和随访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手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二次开胸止血例数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监护室内肝肾功能异常和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A组死亡3例(5.2%),23例术后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B组死亡2例(5.8%),12例术后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自动复跳例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和监护室滞留时间长,术后24小时出血量多,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评分高,肝肾功能异常例数和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红蛋白200 g/L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效果相似,但手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房基底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实验性乳腺炎大鼠血清中自由基和抗氧化酶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雌性大鼠,其中的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和移植BMSCs组,每组20只。通过乳头管灌注内毒素的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乳腺炎模型,对照组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抗生素组基底部注射抗生素(5000 U/侧);移植BMSCs组乳房基底部移植BMSC 50μL(1×106个),试验0 d时灌注内毒素,1 d时注射BMSCs、抗生素及生理盐水,-1、0、3、5、7 d分别采血样,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结果:移植BMSC组能显著降低乳腺炎大鼠血清中7 d时MDA、NO水平(P〈0.05),且MDA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移植BMSCs组7 d时血清中GSH-Px水平和1、3、5 d时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结论:BMSC能显著降低乳腺炎大鼠血清中后期NO和MDA水平,提高血清中前期CAT和后期GSH-PX,从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自制降温线圈发展一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治疗方法,对其降温效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or组)、硬膜外局部低温组(LH组)和全身低温组(SH组),对LH组和SH组分别实施硬膜外局部降温和全身降温,观察降温前后同侧脑温、对侧脑温、肛温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降温后24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测,取脑组织标本行光镜、电镜检查,并检测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降温后,LH组大鼠的降温侧脑温在数分钟内从(36.5±0.3)℃下降到(31.4±0.4)℃并维持稳定,其对侧脑温和肛温无明显下降,R、HR和MABP无明显变化;SH组降温后双侧脑温、肛温均出现降低,降温后HR下降。降温后,LH组和S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正常,光镜和电镜下脑组织无损伤表现,其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这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方法可以达到与全身降温一样的效果,且不会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及对脑组织产生急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赵慧慧  王道艳  王春波 《生物磁学》2014,(23):4434-4439
目的:氧化应激在肝脏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胶原蛋白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实有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最新研究证实胶原蛋白肽将有可能被应用在肝脏疾病的预防中,但是很少有研究报道其分子作用机制。因此本研究在胶原蛋白肽是对H2O2诱导的正常人的肝细胞系HL7702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并探索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H2O2模型组,胶原蛋白肽低、中、高剂量组(10,100,200μg/ml)。胶原蛋白肽各组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预处理12 h后,与模型组一起加入300μM H2O2的H2O2共同培养12 h,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细胞毒性是由CCK8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检测。抗氧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胶原蛋白肽对H2O2诱导的正常人的肝细胞系HL7702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胶原蛋白肽能够及时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增加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正常人的肝细胞系HL7702。结论:总之,胶原蛋白肽通过增加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提高抗氧化活性,对H2O2诱导损伤的肝细胞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胶原蛋白肽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将有助于预防氧化应激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