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先增加后减少,GSI与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HSI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2.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3.第二次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GSI呈正相关(p<0.01),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随着HSI的下降而显著下降,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与H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与GSI及卵巢中脂肪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部分脂肪转运到二次卵巢中去。  相似文献   

2.
Nm23基因编码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参与调控生物体的多项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分化和肿瘤转移等。根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转录组数据库中的nm23同源序列,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获得了三疣梭子蟹nm23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P027331)。该序列全长777 bp,编码一个151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包含一个典型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区域,具有NDPK活性位点和多肽结合位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甲壳动物的nm23一致性达到90%以上,与脊椎动物第一类nm23的一致性也达到7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第一类nm23与第二类nm23分别聚为一支,甲壳动物nm23属于第一类,且与nm23-1和nm23-2亲缘关系较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析了三疣梭子蟹nm23的组织差异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nm23在三疣梭子蟹各组织内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在眼柄、肌肉和Y器中最高,卵巢和肝胰腺次之。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nm23的表达水平在Ⅰ期最高,之后随着卵巢发育的进行,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并在成熟期降至最低,这表明nm23可能参与调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卵黄蛋白原合成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足目卵巢中卵黄的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合成均有报道。以雌性日本沼虾为实验材料,根据外形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确定其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卵原细胞增殖期;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次级卵黄发生期;成熟期和抱卵期(消退期)。从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探讨不同发育期的日本沼虾卵巢和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确定是否有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功能。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日本沼虾卵巢和肝胰腺都具有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功能,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部位,其合成的量与沼虾卵巢的发育阶段相关。  相似文献   

4.
于晓  唐文乔  王磊 《动物学杂志》2014,49(6):867-874
凤鲚是西太平洋一种短距离江海洄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为探讨其在溯河产卵洄游过程中卵巢发育的能量来源,本文对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摄食状况以及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等的粗脂肪含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1)凤鲚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并不同步。繁殖初期的5月下旬以III期和 IV期个体为主,两者合占雌性个体的87%;之后,成熟个体逐渐增多,至繁殖期结束前的8月,V期个体占44.27%。(2)77%和90%的III、IV期雌性个体,以及所有V、VI期雌性个体均为空胃,但有93%的II期雌性个体胃充塞度为1级和2级,表明凤鲚雌性个体在繁殖期并不摄食,但产卵不久即开始摄食。(3)III期雌性个体的肌肉粗脂肪含量仅1.92%(鲜重,氯仿-甲醇法),而卵巢却聚集了身体总脂量的62.43%。这种将有限能量集中于繁殖器官的现象,可能是小型鱼类难于作长距离溯河产卵洄游的原因之一。(4)自III期至VI期,雌性个体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含量共下降了12.5%和14.35%,其中III期至IV期的早期发育阶段分别下降了7.29%和3.65%,而IV期至V期的晚期发育阶段则分别下降了4.49%和8.63%。这可能预示着肌肉储存的能量首先供给了繁殖活动早期的洄游和代谢,而肝胰腺储存的营养则可能是完成最后产卵过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Ⅰ—V期)组织色泽、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卵巢发育期间,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肝胰腺的亮度(L*)值和b*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卵巢中L*值呈下降趋势。(2)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虾青素含量在Ⅳ期最高;肝胰腺中的虾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β-胡萝卜素含量为显著下降趋势;内表皮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就不同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而言,内表皮中虾青素含量最高。卵巢和肝胰腺的L*值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卵巢的a*值和b*值均与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胰腺的a*值与各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b*值仅与虾青素含量呈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研究选择洄游距离、卵巢发育和规格大小3个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对长江刀鲚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62尾雌性刀鲚3个组织均检测出28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大于各组织总脂肪酸含量的56.23%,各类脂肪酸中的C18:1、C16:0、C16:1、DHA和EPA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刀鲚肝胰腺总脂肪含量随洄游距离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从崇明江段的(526.61±38.50) mg/g增加至安庆江段的(587.21±124.72) mg/g,而肌肉和卵巢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33.03%和57.09%(P<0.05)。在各体长组中,肌肉总脂肪酸、SFA、MUFA和PUFA含量与体长呈正相关(P<0.05),而肝胰腺和卵巢总脂肪酸及各类脂肪酸含量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刀鲚肝胰腺和肌肉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随卵巢由Ⅱ期发育至Ⅳ期均呈下降趋势,总脂肪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7.56%和22.40%,...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肉碱乙酰转移酶(CAT)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肉碱乙酰转移酶(CAT)是一种作用于短链脂肪酸的酶。本研究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CA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在雌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不同卵巢发育时期肝胰腺和卵巢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CAT的ORF长为1 929 bp,编码642个氨基酸,无跨膜域和信号肽,预测的蛋白含有一个Acyltransferases ChoActase保守结构域(40 ~ 56 aa),和一个Carn-acyltransf superfamily典型结构域(43 ~ 626 aa)。CAT在雌雄蟹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雄蟹中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表达量较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雌蟹中肝胰腺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和肌肉。肝胰腺以及卵巢的CAT表达量在不同卵巢发育时期之间差异显著(P < 0.05),表明CAT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精子发生是一个受到高度调控的发育过程.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组蛋白和鱼精蛋白参与的替换过程对于精子核单倍体基因组的重包装具有重要作用.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具有非浓缩核的特征,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细胞核或顶体结构中存在部分组蛋白及修饰的组蛋白.本综述总结了十足目甲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组蛋白的动态特征,有助于阐释非浓缩核染色质结构包装调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解剖2006年4—12月自昆明东北郊采集到的体长大于40.0mm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标本73只(♀39,♂34),测量其体长、体重、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精巢重、输卵管重和直径、卵径等。以体长(或体重)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ANCOVA),结果显示,输卵管直径、卵径,雌性的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和输卵管重和雄性的精巢重在年周期内差异极显著。相关性检验显示,雌性卵巢重分别与肝重、输卵管重、输卵管直径、卵径均显著正相关,即它们的发育完全同步,但与脂肪体重不相关。各月雌体卵巢重和雄体精巢重的发育极显著正相关,即雄性与雌性的性腺发育同步。据解剖、检验分析及野外观察结果分析证明,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繁殖时间在10月完成,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期。脂肪体在雌性个体生殖腺发育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肝供能作用不明显,但在雌性个体抱对和产卵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雄性性腺发育的过程中,肝和脂肪体的供能作用不如雌性明显,耗能极低。可见昭觉林蛙雄性个体的生殖投入少于雌性个体。一些雌性个体推迟冬眠时间,主要是为觅食和补充能量,以便安全越冬。此外,新生昭觉林蛙蝌蚪期在冬季度过,随后的发育和变态面临旱季缺水环境。所以,加强对昭觉林蛙产卵高峰期、蝌蚪越冬期和渡过干旱缺水期等生活周期中脆弱环节的环境保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激素对虾的卵巢发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从卵巢已成熟的虾蟹移植脑、胸神经节至未成熟的虾蟹可以促进后者卵巢的发育,但在甲壳动物中是否有促性腺激素(gonad-stimulating hormone,GSH)至今仍未确  相似文献   

11.
以绿岭和绿早2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开花50 d后不同发育时期核仁的脂肪含量与3种相关的酶活性动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影响核桃脂肪含量的关键酶.结果表明: 2个品种的核仁脂肪积累动态一致,核仁在开花后50 d开始固化,花后60~90 d核仁脂肪含量迅速增加,花后90~120 d增长幅度变缓,花后120~130 d脂肪含量停止增长.利用Logistic模型对核桃脂肪积累进程进行拟合(P<0.01),绿岭脂肪积累盛期为开花后57.8~85.8 d,绿早为开花后67.4~92.1 d.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均在花后50~100 d呈上升趋势,随后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核仁脂肪含量与ACC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脂肪积累速率与PK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发育时期脂肪含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不同.花后50~100 d是核桃核仁脂肪合成旺盛的时期,此时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脂肪含量.在核桃脂肪合成前期G6PDH是影响脂肪含量的主要酶,PK活性影响丙酮酸形成,从而间接影响脂肪的合成.ACCase活性影响了最终的脂肪含量,并在脂肪合成的各个时期均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影响核桃脂肪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2.
甲基法尼酯在甲壳动物中的生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法尼酯是一种类倍半萜烯激素,与昆虫的保幼激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是重要的内分泌调控因子。MF与甲壳动物的蜕皮、形态建成、渗透压调节、卵巢发育等生理活动的调控密切相关。主要就甲基法尼酯在甲壳动物中的生理功能、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合成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甲基法尼酯的作用机制和解决虾蟹类养殖实践中的性早熟与亲本发育不良等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明对虾大颚器的组织学及孕酮和雌二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Roux于1968年首次描述了甲壳动物十足类的大颚器,并认为它与Y-器官是两个不同的腺体,Byard等在研究了美洲龙螯虾(Homarus americnus)大颚器的超微结构后指出,甲壳动物大颚器是类似于昆虫咽侧体的内分泌器官。Hinsch研究了蜘蛛蟹(Libinia emarginata)大颚器的结构和功能,指出该器官与甲壳动物的蜕皮和生殖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解剖2006年4—12月自昆明东北郊采集到的体长大于40.0 mm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标本73只(♀39, ♂34),测量其体长、体重、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精巢重、输卵管重和直径、卵径等。以体长(或体重)为协变量做协方差分析(ANCOVA),结果显示,输卵管直径、卵径,雌性的肝重、脂肪体重、卵巢重和输卵管重和雄性的精巢重在年周期内差异极显著。相关性检验显示,雌性卵巢重分别与肝重、输卵管重、输卵管直径、卵径均显著正相关,即它们的发育完全同步,但与脂肪体重不相关。各月雌体卵巢重和雄体精巢重的发育极显著正相关,即雄性与雌性的性腺发育同步。据解剖、检验分析及野外观察结果分析证明,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繁殖时间在10月完成,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期。脂肪体在雌性个体生殖腺发育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肝供能作用不明显,但在雌性个体抱对和产卵过程中起供能作用。在雄性性腺发育的过程中,肝和脂肪体的供能作用不如雌性明显,耗能极低。可见昭觉林蛙雄性个体的生殖投入少于雌性个体。一些雌性个体推迟冬眠时间,主要是为觅食和补充能量,以便安全越冬。此外,新生昭觉林蛙蝌蚪期在冬季度过,随后的发育和变态面临旱季缺水环境。所以,加强对昭觉林蛙产卵高峰期、蝌蚪越冬期和渡过干旱缺水期等生活周期中脆弱环节的环境保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蜕壳是十足目甲壳动物必经的生理过程,其生长发育与繁殖都离不开蜕壳这一过程,甲壳动物在不同蜕壳时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生理变化。蜕壳不遂导致的死亡是甲壳动物在蜕壳期间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处于蜕壳期的个体又易成为天敌和同类捕食的对象,这些因素导致甲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较低,而较低成活率也是影响水产养殖业产量的原因之一。蜕壳过程中也受众多环境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能共同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甲壳动物更为安全的蜕壳周期区分方法。为研究蜕壳对十足目甲壳动物生理过程的影响,简述了蜕壳机理及调节机制,总结概括了蜕壳的影响因素、蜕壳相关基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蜕壳的不同时期,有助于针对甲壳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产饲料的开发及改善,提高甲壳动物成活率,提升养殖产量。了解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蜕壳机制,为深入研究生物矿化、离子跨膜转运、渗透压调节机制等完善理论基础,为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R和F细胞及其脂类储存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9月份卵巢处于快速发育阶段,12月成熟阶段,胚胎发育4-14天和卵孵出以后)肝胰腺R和F细胞的结构及其脂类储存。肝胰腺的脂类主苛以脂肪滴(L)的形式存在于R细胞中。R细胞在不同阶段L的存在形式和脂类的储存量不同,细胞数量也有所不同,显示R细胞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敏感性。F细胞的结构特征是胞质中的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系统。细胞中几乎没有脂肪滴的储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成永旭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8,44(4):420-429
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的肝胰腺总分别为34.37%和28.13%。  相似文献   

18.
甲壳动物的类固醇激素及其对卵巢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促进虾蟹的卵巢发育是经济甲壳动物养殖中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尚在探索之中.如果使用外源激素能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是方便的.为此,对甲壳动物中的类固醇激素及其作用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疣梭子蟹的第二次卵巢发育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二次卵巢发育的三疣梭子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①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可以分为4期,Ⅰ期卵巢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细带状,卵巢中主要为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内源性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Ⅱ期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Ⅲ期卵巢为橘红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近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发育基本成熟,肉眼可见卵粒,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②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变化不显著,GSI和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HSI和GSI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二次卵巢发育的三疣梭子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① 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可以分为4期,Ⅰ期卵巢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细带状,卵巢中主要为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内源性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Ⅱ期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Ⅲ期卵巢为橘红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近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发育基本成熟,肉眼可见卵粒,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② 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变化不显著,GSI和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HSI和GSI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