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房棘球绦虫在我国自然动物宿主的发现及其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在我国宁夏固原地区野生动物首次发现多房棘球蚴痫的病原自然感染。当地红狐自然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27.27%,感染强度1,840—4,050条;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0.2%。成虫孕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后163—424天,在其肝脏内可检到发育含有大量成熟原头节的多房棘球蚴。成虫期与幼虫期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并同国外代表性地区的报告列表比较。对我国西北地区人体多房棘球蚴病作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2.
多房棘球绦虫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甘肃漳县草滩乡家犬小肠所获检的棘球绦虫,做了光镜及扫描电镜(SEM)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初步认定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cularis)。对扫描电镜所记述的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不同部位的表面微毛的形态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节片侧缘生殖孔及孕节片内虫卵表面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多房棘球蚴病病原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体部分四个牧业旗的草场进行多房棘球蚴病病原调查的结果。发现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及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tatus)是本绦虫的中间宿主、沙狐(Vulpes corsac)是其终末宿主。布氏田鼠是本绦虫中间宿主新记录,长爪沙鼠和沙狐分别是国内本绦虫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新记录。布氏田鼠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优势啮齿类,其平均感染率为2.43%(64/2635),越冬成鼠感染率高达5.23%—14.29%(平均6.66%)。长爪沙鼠感染率虽达16.67%(1/6),但鼠数不多。沙狐是本草原常见的食肉兽,检查6只沙狐,其中2只(33.3%)肠内含多房棘球绦虫成虫无数。用其孕节饲喂实验室小白鼠6只,6个月后检查各实验鼠,肝脏均布满泡状多房棘球蚴。呼伦贝尔草原本绦虫成虫及原头节形态特征均与我国西北本虫种差异显著,而与苏联及美国阿拉斯加的多房棘球绦虫西伯利亚亚种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报告,在寄生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中使用皮质类激素可提高宿主对原虫(How-ard,1984)与多种蠕虫(Rayetal,1975;Hashiguchietal,1977;杨超等,1982)的易感性,并能加速寄生虫生长发育过程。参照前人方法,作者观察泡球蚴(Alveolarechino-coccus)在长期肌注地塞米松的小鼠体内发育情况与宿主免疫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力受到明显抑制,虫囊增重快,原头蚴生成率提高。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以两种方式接种:取多房棘球绦虫孕卵节片35—40节直接灌鼠胃引起肝脏原发感染;切取小鼠泡球蚴组织块0.2…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观察腹腔内接种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按2000个原头节/mL剂量,用多房棘球蚴对灰仓鼠进行腹腔接种,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在第10天,15天,18天,22天,39天和60天观察灰仓鼠腹腔内包囊、包囊液和原头节的生长情况;设空白对照组10只。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镜检,发现灰仓鼠在接种后的第18天有原头蚴生长;第15天,18天和22天包囊增大、增多;第39天有成熟原头节胚基生长;第60天有不同发育程度的原头蚴。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包囊重量与传代时间成正比。结论本试验为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了简单快速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卵黄细胞发育的全过程。扩张莫尼茨绦虫卵黄细胞发育的规律为:(1)细胞体积不断增大;(2)质、核比不断增加而核体积几乎不发生改变,核表面从规则变为不规则,再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小块再分散的发育变化过程;(3)线粒体逐渐增多,发育不断完善;(4)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出现由少到多,发育不断完善,再由多到少不断退化的变化;(5)由高尔基复合体组装的电子致密的小卵黄囊不断融合,至卵黄细胞成熟时仅有一卵黄囊,占据细胞大部分体积[动物学报49(2):256—261,2003]。  相似文献   

7.
泡球蚴在小鼠体内发育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又称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于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及四川西部等地区。病原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并已先后在四川野犬(朱依柏等,1983)与宁夏红狐(李维新等,1983)肠内查到成虫。1984年8月,作者又在四川甘孜县大塘坝区剖杀野犬16只,其中4只查到多房棘球绦虫,除1犬仅发现7条成虫外,其余3只均达数千条。为了解本病发生过程,探索化疗药物筛选与疗效考核指标,作者等取成虫孕卵节片口饲感染小鼠,建立了动物模型。本文报告泡球蚴在小鼠肝内由…  相似文献   

8.
泡状棘球蚴病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eoeeosis,AE)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其病原泡状棘球蚴的地理分布、宿主类别、传播情况及其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研究病原生物学的现实意义和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组织化学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组织化学成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体内存在糖原、RNA、D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酸性粘多糖、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AKP、ATP酶及ACP等生化物质。并对上述成分的定位,含量及其生理学的意义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郑晓瑛 《人类学学报》1992,11(4):300-302
本文对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的青铜时代人骨进行了X—光病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早在距今4000年前,就有骨包虫病和骨肿瘤病发生的可能。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普遍低于现代人。同时发现,该地区古代居民氟骨症较严重。这可能与当地古环境有关。牙齿胚胎发育疾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作在昆虫生物学方面近五十年研究工作的体会.提出了组建昆虫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性和可行性探索.拟以昆虫分类序列目、科、属、种为单元,将一些已知种类的有关生物学环节.一一列叙.编成《中国农林昆虫系统生物学手册》.再以目、科、属、种为主体,探求彼此间在生物学各环节间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加以比较、归纳和分析.作为这—分支学科的蘸本。  相似文献   

13.
Echinococcosis is a cosmopolitan zoonosis caused by adult or larval stages of cestode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Echinococcus (family Taeniidae). The two major species of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 are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nd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which cause cystic echinococcosis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respectively. Both cystic echinococcosis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re serious diseases, the latter especially so, with a high fatality rate and poor prognosis if managed inappropriately. This review highlights recent advances in immunity to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both parasites in their intermediate and definitive hosts and procedures for diagnosis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cluding the value of immunodiagnostic and DNA approaches. There is discussion also of progress in genomic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that i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on the functional biology of the Echinococcus organisms. These studies will underpin future research that will reve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hinococcus-host interplay, and suggest new avenu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dditional targets for diagnosis, vaccination an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4.
转化的C_3H_(10)T_(1/2)细胞表现增殖速度加快、表面微绒毛增加,细胞变圆,叠层生长,ConA受体呈帽状分布,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分布明显减少。与增殖有关的癌基因c-fos表达增强,同时发现与细胞增殖、转化和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钙调素(CaM)基因表达加强。用1mmo/Ldb-cAMP处理转化细胞,观察到CaM基因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分别在处理后1小时和2小时急剧下降。处理后4—5天,转化细胞表型趋正常化,大部分细胞恢复单层生长。细胞表面微绒毛和泡状物减少,ConA受体帽状分布消失,恢复分散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特点。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用优先在G_1期表达的4F_1 cDNA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证实了经db-cAMP处理后的细胞被阻抑在G_1期。经db-cAMP处理6天的转化细胞中微管、微丝、纤粘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分布。实验表明CaM的表达增强与转化细胞表型变化和细胞骨架组装减弱密切相关,db-cAMP作用后CaM表达下降是抑制转化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表型和细胞骨架分布趋于正常的关键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视网膜起源于前脑泡,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因此常被视为脑的简化模型。但近期工作证明,视网膜包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种类之多、分布之复杂并不亚于脑。尤其是无长突细胞不仅包含多种递质和肽类,而且还有递质与肽类或肽类与肽类在一个细胞中的共存。对视网膜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的研究将是探索脑奥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