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核基因c-mos的鸫亚科部分鸟类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鸫亚科Turdinae 11属21种鸟类的核基因c-mos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所测序列经对位排列后共572个位点,其中核苷酸变异位点111个,简约信息位点71个.以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作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其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所研究鸫亚科21种鸟类分成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和地鸫属Zoothera.第2个支系包括红尾鸲属Phoenicurus、矶鸫属Monticola、水鸲属Rhyacornis、鸲属Tarsiger、溪鸲属Chainarrornis、石即鸟属Saxicola、燕尾属Enivurus、歌鸲属Luscinia和鹊鸲属Copsychus.红尾鸲属为并系类群,水鸲属和溪鸲属聚到这一支系;歌鸲属与燕尾属互为姐妹群,再与鸲属聚合构成另一支系;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独立于鸫属及地鸫属之外,形成单独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基于细胞色素b的鸫亚科部分鸟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鸫亚科(Turdinae)16属35种鸟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所测序列经对位排列后共983bp,包含变异位点399个,简约信息位点349个。以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和雪松太平鸟(Bombycillacedrorum)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鸫亚科的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所研究鸫亚科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地鸫属(Zoothera)和宽嘴鸫属(Cochoa);第2个支系包括歌鸲属(Luscinia)、鸲属(Tarsiger)、鹊鸲属(Copsychus)、薮鸲属(Cercotrichas)、红尾鸲属(Phoenicurus)、水鸲属(Rhyacornis)、燕尾属(Enivurus)、啸鸫属(Myiophoneus)、石属(Saxicola)、属(Oenanthe)、溪鸲属(Chaimarrornis)、矶鸫属(Monticola)和欧亚鸲属(Erithacus)。其中地鸫属并非单系类群;红尾鸲属为并系发生,水鸲属和溪鸲属归并到这一支系;石属与矶鸫属互为姐妹群,再与属聚合构成另一支系;然后上述两个支系构成姐妹群;歌鸲属和鸲属聚成姐妹群。对于鹊鸲属、薮鸲属、啸鸫属、欧亚鸲属、宽嘴鸫属和燕尾属,本研究结果并没有完全解决它们在大分支内与其它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岚  李桂垣 《动物学研究》1989,10(4):303-308
在横断山区鸟类考察过程中,发现采自四川宝兴县硗碛和雅江县八角楼的两号小xiao属标本与原记录的种类有显著差异,经研究认为是横斑腹小xiao(Athene brama)的一新亚种,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张晏  谭亚娣 《生物学通报》1994,29(12):39-40
北红尾鸲的鸟巢行为观察张晏,谭亚娣(清化大学生物系91级北京100084)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cusauroreus(Pallas)属雀形目,鸫科,红尾鸲属,英文名为DaurianRedstart。1993年6月27日至7月5日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蓝额地鸲Cinclidium frontale为雀形目鸫科地鸲属鸟类(郑光美,2011),曾记为鹟科鸫亚科长脚鸲属蓝额长脚地鸲Callene frontale(张俊范,郑作新,1963)。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老挝、越南(郑作新等,1995)。在国内的分布,马敬能等(2000)表明四川亚种Cinclidium f.orientale记录于四川石棉大渡河、云南南部,指名亚种C.f.frontale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郑光美  相似文献   

6.
一个增大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庆伟  陈宜峰 《动物学研究》1996,17(4):376-376,384,392
本文首次报道一个增大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其种类是鸟纲、xiao形目、鸱xiao科的短耳xiaoAsio flammeus。经14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酶解和双酶解消化后的电泳图谱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23.5kb左右,与通常的鸟类mtDNA基因组相比,约高出6kb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为雀形目鹟科鸲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以及我国的四川、云南、西藏、台湾等地,在中国西南部栖息于海拔2 400~4 300 m的高山岩谷间针叶林或落叶林间(约翰·马敬能等2000)。2017年6月20日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包营房(33°41′43′′N,107°49′31′′E,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平邑盆地卞桥组中段的介形类化石15属21种,其中1新属,10新种,并依据Sinodarwinula属建立Sinodarwinulidae新科。根据化石的分析对比,确认含化石地层的时代为始新世早期。介形类化石组合中发现Cypridea(Cypridea)pingyiensisGuansp.nov.,这是已知该属在我国出现的最高层位,为研究Cypridea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四川江油一些志留纪及泥盆纪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我国泥盆纪介形类,已有不少报道,(侯祐堂,1955;施从广,1964;王尚启,1976),而对志留纪介形类的报道尚少.本文材料是杨敬之和王水等1955年,在四川江油马角坝附近的志留纪及泥盆纪地层采集的.经研究,计10属、10种、3未定种及属种未定者1.其中1新属和9新种.介形类化石分别采自江油马角坝北青杠坝和马角坝东北2公里的岳村.  相似文献   

10.
<正>白尾蓝地鸲(Cinclidium leucurum)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鸫科(Turdidae)地鸲属(郑光美2011),见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中部及南方(约翰·马敬能等2000)。主要栖息于海拔3 000 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喜欢潮湿生境,性隐蔽(赵正阶2001)。目前,国内外有关该种的繁殖资料极为匮乏,仅少数志书,如The Birds  相似文献   

11.
溪植 《生命世界》1993,(6):12-14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高的省区,因此拥有极为丰富的适于在高寒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雪莲就是西藏最负盛名的高山药用植物之一。在民间称为“雪莲”的,包括菊科风毛菊属中雪莲亚属和雪兔子亚属的许多药用植物。虽然西藏不产被列为我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但却出产雪兔子、水母雪兔子、绵头雪兔子、三指雪兔子、苞叶雪莲等功用与天山雪莲相似的民间常用的药用种类。  相似文献   

12.
陈守良  金岳杏  吴竹君   《广西植物》1986,(Z1):93-94+153
尾稃草属Urochloa Beauv.与臂形草属Brachiaria Griseb.的外部形态很相似,中外禾本科分类学者对这两属分合问题存在不同看法。为此取该两属的国产11种,67份材料作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研究,共拍摄显微照片22张。 制片方法:参见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0年版。 两属11种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的共性是硅细胞为哑铃形、节结形或十字形,气孔辅卫细胞为圆屋顶形,显示本两属应隶属于黍亚科Panicoideae,黍族Paniceae,雀稗亚族Paspalinae之下。但其脉间细胞结构可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湘中地区下石炭统似无饰介科(Paraparchitidae)的几个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队自1978年以来在湖南中部地区地表和井下早石炭世地层,陆续采到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其中以似无饰介科(Paraparchitidae)具后背刺的属种较多。笔者研究了这些具后背刺的介形类,计3属,包括1新属、7新种。这批材料的发现对我国早石炭世介形类的研究和地层对比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似无饰介科中,具后背刺的属种较常见,自晚泥盆世开始出现,早石炭世大量繁盛,至二叠纪衰亡,它们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B.Kellet  相似文献   

14.
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 cyanurus)是山林益鸟,夏季在东西伯利亚、蒙古、日本和我国东北一带繁殖,冬季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现将1983年12月至1984年11月在广东省鼎湖山地区所观察的红胁蓝尾鸲越冬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4~7月,在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对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26巢,金色林鸲2010年和2011年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43.8%和44.4%,孵化率分别为52.5%和60.0%;育雏成功率分别为85.7%和100.0%。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金色林鸲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巢位因素、苔藓盖度因素和乔木郁闭度因素。步道两侧的土坎为金色林鸲巢址选择提供了适宜条件。在瓦屋山,人类活动是影响金色林鸲繁殖、巢址选择、巢的分布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并存在两面性;人行步道的修建为金色林鸲提供了更多适宜的巢址,而游客的频繁活动限制了金色林鸲的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16.
雪雀属鸟类栖息地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雪雀属(Montifringilla)属典型的高原鸟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本文依据现有雪雀属种类的采集记录、文献记载的分布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和分析功能,综合生境类型资料,建立其野生动物-栖息地关系模型,并预测该属种类栖息地分布。该模型依据适宜于雪雀分布的植被类型和高度叠加后产生雪雀的适宜栖息地,与县界的行政区划图叠加后产生预测有可能分布的县级单元。预测产生的分布图包含高度适宜、适宜和不适宜三种生境类型。本研究预测雪雀属种类的栖息地分布图显示,青藏高原大部分缺乏采集记录的地区具有适宜于雪雀分布的生境类型,具有雪雀分布所必须的潜在条件。而那些有采集记录的县,也仅仅在那些适宜的生境类型中才会有雪雀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红尾鸲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巢址因子,于2017年4—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研究。共发现北红尾鸲自然巢44个,其中29巢繁殖成功,15巢繁殖失败。北红尾鸲主要筑巢于石墙缝、空心砖墙缝及废旧电表箱中。巢址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口因子(27.738%)、巢位因子(14.195%)、光照因子(12.145%)、人为干扰因子(10.440%)、安全因子(9.266%)和隐蔽因子(7.187%)是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繁殖成功巢与失败巢参数发现,成功巢的巢口最大高度显著小于失败巢(P=0.047),且其距顶的距离更近(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巢上方盖度对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影响(t=2.883,P=0.009)。总的来说,北红尾鸲虽偏爱筑巢于人为干扰较大的村庄房屋附近,但较小的巢口能有效避免巢捕食者的捕食,更近的距顶距离和更大的巢上方盖度能有效降低巢上方的可视程度和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 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 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康定和稻城两个居群的无心菜属(Arenaria)雪灵芝亚属(A. subgen.Eremogoneastrum)的雪灵芝(A.brevipetala Y.W.Tsui et L.H.Zhou)、西藏八宿业拉山和安久拉山两个居群的八宿雪灵芝(A.baxoiensis L.H.Zhou)、西藏当雄和工布江达两个居群的瘦叶雪灵芝(A.ischnophylla Williams)以及西藏拉萨居群的藓状雪灵芝(A.bryophylla Fernald)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根尖常规压片法,对它们的细胞分类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7个居群中,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22=22 m,核型不对称性属于Stebbins's-1A型,AI值在1.75~0.32范围内变化。结合无心菜属已有细胞学资料,推断雪灵芝亚属核型特征原始,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稳定。本研究中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资料均为首次报道,补充了青藏高原无心菜属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Wang AZ 《动物学研究》2010,31(6):617-622
鸟类的鸣唱方言是研究非人类文化进化及其与种群遗传分化相互作用的理想素材。该研究通过比较跨度8年的2001年和2009年青海门源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 rufiventris)鸣唱,研究结果显示,青海门源赭红尾鸲的种特异性音节、经典唱段中的部分音节、典型唱段结构和鸣唱方言的基本形式都具有较高的时间稳定性。2009年赭红尾鸲唱段曲目多于2001年,共享唱段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唱段的共享程度和鸣唱的相似性与个体领域间的距离相关,相邻个体的鸣唱相似性程度高于较远距离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