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本文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该物种的现实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现存四川山鹧鸪分布格局自四川中南部向云南东北延伸,跨越金沙江,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区涉及大相岭山系南缘、小相岭山系东缘、凉山山系东北部、乌蒙山山系西部,行政区域涉及2省5市(州)19县(区)。栖息地由10片现实栖息地和36片潜在栖息地组成,总面积约5869 km2。"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是四川省境内呈南北布局的两大核心分布区,"绥江-永善-水富-盐津-大关"片为云南省境内的核心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戴波  张国修 《四川动物》1996,15(1):29-31
成都市观赏鸟市场调查戴波,张黎明,张国修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22.成都市林业局观赏鸟,对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加强社会交往发挥着积极作用。成都自古就有养鸟赏鸟的风尚,观赏鸟的经营利用起步较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  相似文献   
3.
理县确有岩羊分布张黎明,戴波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成都610082岩羊(Pseudoisnayaur)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川西高原和高山深谷地带,已知分布区地理位置约在东经97°23'-105°00,北纬27°44'-34°1...  相似文献   
4.
5.
<正>蓝额地鸲Cinclidium frontale为雀形目鸫科地鸲属鸟类(郑光美,2011),曾记为鹟科鸫亚科长脚鸲属蓝额长脚地鸲Callene frontale(张俊范,郑作新,1963)。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老挝、越南(郑作新等,1995)。在国内的分布,马敬能等(2000)表明四川亚种Cinclidium f.orientale记录于四川石棉大渡河、云南南部,指名亚种C.f.frontale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郑光美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滴水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对四川省松潘县龙滴水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其中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4科9属,其中4种属于中国特有种;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的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美姑脊蛇幼蛇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绍龙  戴波  郑志荣 《四川动物》2002,21(3):189-189
20 0 2年 5月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采到一条幼蛇标本 ,经鉴定为美姑脊蛇 (AchalinusmeiguensisHuandZhao ,1 966)。美姑脊蛇是胡淑琴先生和赵尔宓先生于1 966年发表的新种 ,中国的特产蛇类 ,目前仅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美姑、安县、洪雅、峨嵋、宝兴、汶川、卧龙、屏山等地。其幼蛇的形态特征与成年蛇差异较大 ,尚未见报道。现简述如下。幼蛇体全长 (1 2 9+3 5 )mm ,颈躯区分不明显。头背面吻部至额部蓝褐色 ,有金属光泽 ;顶部与颞部略浅 ,呈棕褐色 ;枕部有宽约 2mm的玉白色弧形横斑 ,每侧向前延伸至第 6枚上唇鳞…  相似文献   
8.
用模糊聚类法处理四川20县(市)的鸡形目鸟类资料。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部中山-平原区,西部中山-高山区,以及川西北山原区的鸡形目鸟类区系彼此差异较大,进面对鸡形目鸟类区系的结构特点作了比较和记述。  相似文献   
9.
沿道路设置供野生动物迁徙、扩散和连接栖息地的廊道是应对道路干扰最有效的措施,科学选址则是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的前提,也是廊道研究的薄弱领域。以大熊猫廊道为例对野生动物廊道选址指标体系、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探索,将栖息地特征、地形因素、植被可转化性、工程成本作为大熊猫廊道选址指标,基于Arcgis和栖息地格局、海拔、坡度、植被数据,为四川306省道椅子垭口段确定了两处大熊猫廊道位置,并用监测数据证明了所选位置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栖息地格局是廊道选址的重要基础,应侧重对地形因素的研究。研究为廊道选址方法和流程进行了示范,还对选址指标体系优化、提高选址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廊道研究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韭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的ITS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韭Allium tuberosum和野韭Allium ramosum核糖体DNA的内部转录区(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10个ITS1和ITS2的序列,用ITS1 ITS2的序列探讨Allium tuberosum和Allium ramosum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Allium tuberosum与Alli-um ramosum种间的平均Kimura遗传距离仅为0.0146,二者是一对近缘种。虽然韭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但与野韭的分化仍然较小。韭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之间,其ITS序列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