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本文提出我国鸟类一个科(蛙嘴鸱科)、两个属(蛙嘴夜鹰属、鹳嘴翡翠属)、10个种及5个亚种的新纪录,其中除新疆和广西各有一亚种的新纪录以外,均采自云南南部。现依这些鸟分类系统的顺序,罗列于下;再分别记述它们的主要特征(亚种仅以鉴别特性为限)。  相似文献   

2.
反嘴鹬与黑翅长脚鹬是反嘴鹬科的亲戚——反嘴鹬科广泛分布于温、热带淡水水域,有3~4属7~11种,在中国只有黑翅长脚鹬和反嘴鹬两种。虽然它俩都是一身黑白熊猫装,搭配得错落有致,但是黑翅长脚鹬隶属长脚鹬属,以其高跷红腿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鉴别鹦嘴鱼时综合判别率为56.8%,低于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的63.1%和两种参数结合的75.7%;而结合两种参数对其4个属的综合判别率为88.6%,其中绚鹦嘴鱼属的判别率达到100%; 15种鹦嘴鱼的耳石形态聚类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属层面的聚类,呈现高度一致,证实了耳石形态具有遗传的属性,也说明了耳石形态学用于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西沙群岛鹦嘴鱼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为鹦嘴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嘴鹬与黑翅长脚鹬是反嘴鹬科的亲戚——反嘴鹬科广泛分布于温、热带淡水水域,有3~4属7~11种,在中国只有黑翅长脚鹬和反嘴鹬两种。  相似文献   

5.
靴隼北方亚种(Hieraaetuspennatusmilvoides),在国内相当罕见;以往曾将之列人属(Aquila),中名小。两属的区别是:隼属鼻孔呈椭圆形,嘴较短,尾相对较长,外趾爪较其他趾爪短弱。靴隼的体型与普通(Buteobuteo)相似,但前者后颈羽片窄长而羽端较尖,并有黑色羽干纹;跗  相似文献   

6.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对采自陕西红碱淖湿地繁殖的遗鸥Larus relict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和鸥嘴噪鸥Gelochlidon nilotica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联合已知该基因全序列的其它32种鸟类,构建了36种鸟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确定了4种鸥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4种鸥Cytb基因全长均为1 143 bp;MP、ML和Bayes树拓扑结构大致相同,支持遗鸥、渔鸥Larus ichthyaetus和地中海鸥Larus audouinii、Larus melancephalus划归为黑头鸥族;棕头鸥划归为面具族;遗鸥与地中海鸥亲缘关系较近,与渔鸥次之,与棕头鸥亲缘关系较远;普通燕鸥和鸥嘴噪鸥均划归为黑帽族;燕鸥属和凤头燕鸥属亲缘关系较近,噪鸥属较为古老,是较早分化出的一支;鞘嘴鸥科作为单型科,受不同选择压力导致和鸥类亲缘关系甚远;建议将灰头鸥Larus cirrocephalus移人巾头鸥族;鸥科、燕鸥科和剪嘴鸥科的拓扑结构未能准确解析,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到2008年间对黄嘴鹮鹳的饲养环境进行人工调节,采用焦点动物法和扫描取样法对黄嘴鹮鹳的繁殖行为、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措施可使黄嘴鹮鹳在北京地区全年繁殖;亲鸟在育雏期共同养育雏鸟;雏鸟属晚成鸟,但与鹮类相比,在生长发育上有特异性,更接近于鹳.  相似文献   

8.
娇雀蜡嘴     
<正>黑尾蜡嘴,别名黑尾、包头、皂儿、小蜡嘴、小桑嘴,属雀形目,雀科。体长17~21厘米,嘴大,喙短且厚,呈圆锥状,色黄如蜡,故名蜡嘴。清代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动物》载:"《山堂肆考》,蜡嘴生于象山,似雀而大,嘴如黄蜡。"2000年8月1日,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9.
制做标本的材料要具备完整、洁净、新鲜。剥制人员要了解制做对象的行为、习性特征和栖息环境,并认真测量、记录其体重、体长、翅长、腿长、尾长、嘴长、胸高、胸宽;年龄、雌雄、产地、采集日期、动物新属的目、科、属、种等。在  相似文献   

10.
白腰雪雀分类地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腰雪雀Onychostruthus taczanowskii(Przewalski)的分类地位比较混乱.在早期的分类系统中,它被归属于雪雀属Montifringilla下.后期由于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的不同,被划分至地雀属Pyrgilauda下;又有将它划分为独立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的观点.本文结合身体量衡度数值特征、外部形态特征以及遗传差异上的研究,综合探讨白腰雪雀的分类地位.对量衡度特征的因子分析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在体长、体重、翅长、尾长、嘴长与跗蹠长上明显不同,其体形明显偏大.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显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平均特征差异为0.3902~0.5122,而这些种类间平均特征差异为0.1281~0.2195.比较属间差异发现:石雀Petronia petronia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8~0.5385,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2~0.5610.麻雀属与石雀属为0.3415,这些结果显示自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差异已经达到石雀属、麻雀属与地雀属属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白腰雪雀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578),地雀属种类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386~0.3193),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0.2267~0.3143),几近于地雀属与石雀属间的差异.综合量衡度、形态以及遗传等特征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有较大的差异,两者间的差异已经达到了它们与近缘属石雀属和麻雀属间的差异,以及近缘属之间的差异,因此,建议白腰雪雀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  相似文献   

11.
关于拟地鸦属确立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821年Fischer根据P.panderi,建立了Podoces属,迄今为止,这一属共有下列五种:里海地鸦P.panderi Fischer、伊朗地鸦P.pleskei Zarudny、黑尾地鸦P.hendersoni Hume、白尾地鸦P.biddulphi Hume和褐背地鸦P.humilis Hume。这是一群分布于中亚干草原、荒漠和高原地区的鸦科鸟类。体形中等或小,善于奔驰;体羽苍淡,呈砂褐或肉桂栗褐色;嘴细长而稍曲,鼻孔为稠密的羽毛所覆盖着;翅短而圆;跗蹠长而强健。有的种类在洞穴内营巢繁殖,这是鸟类中罕见的现象。由于这一属中的各种鸟  相似文献   

12.
斑嘴鸭趣谈     
正斑嘴鸭,顾名思义,因其嘴巴特点而得名,它的嘴黑而嘴端黄,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如同花斑。此外,它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叫夏凫,凫指野鸭,出自《诗经:凫鹥》"凫鹥在泾"。除了嘴巴的特征外,外形上斑嘴鸭和普通的家鸭非常相似,当然野外也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2011年《南昌晚报》报道"婺源现罕见白化斑嘴鸭",这就是由普通野生斑嘴鸭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白色的斑嘴鸭。斑嘴鸭是常见的野鸭,它们主要栖息在内陆各类大小湖泊、水库、江河、河口、水  相似文献   

13.
鸟类食性与消化道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根据鸟嘴和脚的特征,从食性上把鸟类分为四种类型,即猛禽类、食鱼鸟类、食虫鸟类和食植物鸟类。但是,由于鸟类生活环境极其复杂,取食方式多种多样,同一食性的鸟,嘴和脚的变化也很大,单从外形判断鸟类的食性比较困难,而且不准确。比如,嘴呈扁宽三角形、嘴裂深、嘴须发达的鸟多为食虫鸟类,但亦有例外,如非洲鸵、美洲鸵的嘴虽为扁阔三角形,嘴裂深,却是主食植物的鸟类。嘴、脚差异甚大,而消化道却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了摸索我们饲养的一些鸟的食性,改进所喂饲料,自1962年开始与兽医和饲养员同志合作,在解剖死亡鸟类时,初步进行了一些消化  相似文献   

14.
<正>连城白鸭,又名白鹜鸭、乌嘴鸭、黑嘴鸭,产于福建省连城、长汀、上杭、永安和清流等县,主产区为连城县。连城白鸭具有独特的"白羽、乌嘴、黑脚"的外貌特征,体型狭长,头小,颈细长,前胸浅,腹部不下垂,行动灵活,觅食力强,全身羽毛洁白紧密,公鸭有性羽2—4根,因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当地又称"黑丫头"。连城白鸭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鸭种,全国唯一的药用鸭,亦被称为"鸭中国粹"。据《连城县志》和清朝道光年间童荣南撰写的《该邑风俗志》中记载:连城白鸭属鹭与地方鸭种交配的后代,在连城已繁衍栖息百年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褐背拟地鸦表型特征的性别差异与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数值分类用于鸟类分类学研究时,对于雌雄的形态特征差异没有被重视,尤其是对于雌雄同形的鸟类。本文以雌雄同形的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为材料,运用SPSSl0.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108号褐背拟地鸦标本(51♀♀,57♂♂)的数量性状(体长、跗跖长、翅长、尾长、嘴宽、嘴高、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性状在翅长(n=51,P=0.012)和嘴高(n=57,P=0.043)上有明显差异,但在体长、跗跖长、尾长、嘴宽、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等数值特征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以后对于褐背拟地鸦的地理种群变异和亚种分化的研究中,翅长和嘴高两特征应该根据雌雄分别讨论。通过对不同性状量度和纬度的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在测量标本所涉及的采集地范围内,即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褐背拟地鸦体长和雄乌的翅长在地理分布上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而其它性状特征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纬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形态特征:头和颊部黑褐色;枕部具黑褐色的延长羽冠;有明显的白色眼后条纹,颊纹白色;眼球外凸,黄绿色的眼睑向外伸出;眼先裸露皮肤呈黄绿色;喉白,中央有褐色条纹;颈侧棕色,前端有黑色条纹,前颈具褐白斑驳的条纹,后颈黑褐色;背部、翅和尾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栗红色;胸、腹部、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杂有褐色斑纹;上嘴黑色,下嘴嘴基黄色,嘴…  相似文献   

17.
小嘴贝类是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一类重要腕足动物,其中的秃嘴贝类是我国华南该界线附近双腔贝类-秃嘴贝类组合带的主要分子。Ypsilorhynchus Sartenaer,1970,Leiorhynchus Hall,1860以及Yocrarhynchus Sartenaer,1995是该组合带内具有代表性的三属。然而华南众多冠以Leiorhynchus的分子基本缺乏准确形态描述及地层分布资料,这使其地层分布及属性归属出现各种问题。本文系统描述采自华南三个剖面(湖南大坝口,四川龙门山,云南盘溪)包含中泥盆统上部—上泥盆统下部地层的秃嘴贝类,总计4属5种:Leiorhynchus kwangsiensis Grabau,Ypsilorhynchus globosus(Wang et al.),"Yp."subellipticus(Fang),Yocrarhynchus orientalis(Chen),Calvinaria sinensis(Fang)。对比讨论其中秃嘴贝亚科3属的主要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区别特征:Ypsilorhynchus壳线发育程度较好,分布始于壳体近喙部并覆盖整个壳体,数量也较多,腹壳内部齿板相互联合并与腹壳中隔板联合形成倒Y型结构,侧腔发育;Leiorhynchus壳线分布始于壳体中部,发育较弱,于侧区尤其微弱,壳内齿板分离、近平行或向腹方收敛直接融合于壳底,侧腔发育;Yocrarhynchus个体较小,壳线相对较宽,分布始于壳体后部,数量相对稀少,齿板向腹方强烈收敛,融合于壳底,侧腔狭窄。对上述材料的研究表明,华南弗拉阶下部确实存在Leiorhynchus,而产自云南盘溪剖面及附近的几个所谓的Leiorhynchus种则应归于其他不同属内,包括Ypsilorhynchus,Calvinaria等。华南的Leiorhynchus还可能包括L.obesus Grabau,确切的时代为弗拉阶下部,而众多其他所谓的Leiorhynchus分子应从该属中移除。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8月17日16时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庄乡高小营村获得一只伤亡鸟类个体,经鉴定为红脚鲣鸟(Sula sula)亚成体(图1)。标本现存放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形态特征:嘴粗壮,长直而尖,呈圆锥形,上下嘴缘具齿突;嘴蓝灰色沾粉红,尖部褐色。眼黑色,眼周、  相似文献   

19.
睡莲科三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睡莲科的睡莲属、莼菜属和萍蓬草属三属植物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莼菜属叶柄仅具一个维管束,其余二个属均有数个维管束,且维管束为有限的、星散排列,这一特征与单子叶植物的很相似;叶柄基本组织中,除萍蓬草属无气道外,其它两个属均有气道;在睡莲属和萍蓬草属中存在星状石细胞,而莼菜属中则无此细胞;莼菜属和萍蓬草属具腺毛,睡莲属无腺毛。由于睡莲科此三属植物叶的解剖学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认为睡莲科的这三属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建议将莼菜属和萍蓬草属从睡莲科中分离出来。分别独立为莼菜科和萍蓬草科。  相似文献   

20.
桂牧1号杂交象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儋州牧草种质中心资源圃的桂牧叶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真菌,通过采用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分子生物学等鉴定方法对该致病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表面光滑,有横隔,分生孢子呈球棒形或长纺锤形,淡褐色至中等褐色,端部钝圆,基部有明显突出的脐点,有3~12个隔膜,大小约(71.22~76.97)μm×(3.54~6.16)μm。其型态特征与蠕孢属(Exserohilum sp.)描述高度相符。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602 bp的序列,经BLAST比对,该序列与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ITS序列同源性达99%。结合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嘴突凸脐蠕孢。经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适宜该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28~32℃;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 H为6~8;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尿素不适合菌丝体生长;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体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5℃,10 min。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对嘴突凸脐蠕孢毒力最强的杀菌剂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0.007 1 mg/L和0.007 2 mg/L;嘴突凸脐蠕孢对戊唑醇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