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苛求芽孢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苛求芽孢杆菌基因组DNA的差异。方法:用经典CTAB提取法、改进CTAB法(溶菌酶处理结合CTAB提取法)、UniQ柱吸附提取法制备苛求芽孢杆菌基因组DNA,比较产物完整性和用于PCR扩增的有效性。结果:三种方法制备基因组DNA纯度接近,但改进CTAB法产率最高,UniQ法产率最低。经典CTAB法和UniQ法提取基因组DNA易降解。三种方法所得基因组DNA用于PCR扩增效率接近。结论:溶菌酶裂解结合CTAB提取更适合制备苛求芽孢杆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良CTAB法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以微胚乳玉米幼叶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和传统CTAB法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并对所提取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所得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在1.8~1.9之间,电泳条带清晰,无蛋白质和RNA污染,DNA无明显降解,其浓度和纯度都适合基因工程实验操作的条件。改良CTAB法与传统CTAB法相比更简便快捷,可实现大批量的不同样本基因组D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和实用的微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方法,可满足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产多糖真菌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菌胞外多糖由于其高吸附高粘稠特点,是困扰从胞外多糖产生菌分离高纯度DNA的难点之一。本文以生产硬葡聚糖的齐整小核菌生产菌为代表,采用改良的CTAB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通过分层隔离等培养方法的优化降低硬葡聚糖的产生,并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用高浓度的醋酸钾和无水乙醇共同作用初步沉淀多糖,再用CTAB/NaCl溶液再次去除多糖。相比于商业的DNA提取试剂盒和传统的CTAB法,该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产率大幅提高,纯度较好,可充分排除胞外多糖的干扰,为各典型产胞外多糖的真菌DNA提取提供重要的参考。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基因组文库构建、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以短序大功劳嫩叶为材料,采用CTAB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SDS法和试剂盒法五种方法提取短序十大功劳基因组总DNA,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纯度和得率,用ISSR-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结果表明,五种方法均能从短序大功劳叶片中提取到基因组DNA,但不同方法提取得的基因组DNA的纯度、浓度和得率存在明显的差异。CTAB改良法2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高,可直接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CTAB法、CTAB改良法1和SDS法提取的总DNA质量较差,不利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五种方法提取的总DNA的得率在10.836~451.709μg/g之间,呈CTAB法>SDS法>CTAB改良法1>CTAB改良法2>试剂盒法的现象。此实验获得的结果可以为短序十大功劳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松科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比了用不同方法提取红松、樟子松和红皮云杉等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效果,以寻找适合提取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比较了用传统的CTAB法、SDS法以及3种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上述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电泳、纯度和酶切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3种松科植物叶片基因组DNA的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常规CTAB法和SDS法无法提取出高质量松科植物基因组DNA,而改良后的CTAB法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成熟红麻叶片中提取高质量、高产量的基因组DNA,针对红麻成熟叶片中多糖、多酚含量较高的特性,利用改良CTAB法及改良SDS法分别提取红麻品种福红952成熟叶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进行DNA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电泳时点样孔干净,条带整齐无拖带,OD260/OD280为1.9左右,产率可达1.84μg/g,其质量、产量都高于改良SDS法,所提取的DNA可用于红麻RAPD分子标记、线粒体DNA、叶绿体DNA通用引物PCR扩增。改良CTAB法是提取成熟红麻叶片DNA的有效方法,并且可用于红麻分子标记及胞质基因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降香黄檀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降香黄檀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常规SDS法、常规CTAB法和改良CTAB法等3种方法提取降香黄檀叶片基因组DNA,经电泳、吸光度、酶切检测比较提取结果;对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检测。结果:改良CTAB法通过增加洗涤样品步骤,有效去除了多糖和多酚类物质,提取的DNA质量好,无降解现象,无蛋白质、盐离子及RNA污染。结论:改良CTAB法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使用该方法所得DNA的质量完全能够满足相应的分子操作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酚氯仿抽提法、CTAB法和SDS-蛋白酶K法分别对鱼类病原菌柱状黄杆菌提取基因组DNA。使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的基因组DNA的产量和质量,并用PCR扩增对DNA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柱状黄杆菌的基因组DNA,并能有效扩增细菌16S rDNA序列,但CTAB法提取的DNA产量和质量最高,CTAB法可以作为柱状黄杆菌DNA提取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现已成为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旨在寻找一种最佳的稻曲病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构建基因组小文库。采用CTAB、SDS和真菌DNA试剂盒3种提取方法提取稻曲病菌基因组DNA,并用Illumina系统测序分析,构建基因组小文库。结果显示,CTAB提取法能得到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小文库测序组装共得29 350288碱基(bp)和17 908 Scaffold,总碱基的GC含量为49.79%。CTAB提取法是稻曲病菌基因组DNA最佳的提取方法,基因组小文库成功的构建为稻曲病菌的基因组gap的填补和致病相关基因的鉴定提供了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0.
改良CTAB法提取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验证改良CTAB法提取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效果,寻求一种对于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提取普遍使用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22种木本植物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酶切分析。结果:采用本法可以去除多糖和其他次生代谢物并获得高质量的DNA。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适于在实验室进行的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大枣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类成分,建立大枣中主要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定方法,为大枣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枣中氨基酸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本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特征明显,可以作为大枣中四种氨基酸的薄层色谱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大荔龙枣、骏枣和冬枣3个枣品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个枣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公式分别为大荔龙枣(Zizphus jujuba Mill 'Dalilongzao')2n=2x=24=20m(4SAT)+4sm,骏枣(Z.jujuba Mi1l.'Junzao')2n=2x=2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枣多糖的提取效率,本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的工艺条件。考察的因素包括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浸提温度。结果显示超声波法提取大枣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超声功率80W、超声时间10min,浸提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大枣多糖的提取率达到6.97%。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因此适合于提取大枣中的多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被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陇东(庆阳)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被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区和典型草原区2个植被区域,包括温性疏灌草丛、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3个植被型14个群系,分别是:酸枣-杠柳-蒿类温性灌草丛、蕤核-红花锦鸡儿-蒿类温性灌草丛、杠柳-蕤核-蒿类-白羊草温性灌草丛、酸枣-蒿类-白羊草温性灌草丛、酸枣-河蒴荛花-白羊草温性灌草丛、白草- 鹅观草-达乌里胡枝子-蒿类暖性灌草丛、白羊草草原、白草草原、赖草草原、蒿类-白羊草草甸草原、长芒草草原、百里香草原、铁杆蒿-茭蒿草原、毛沙芦草草原。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冀南太行山产酸枣叶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选用反相WatersBEHAmide(100mm×2.1mm,1.7μm)色谱柱,乙腈与水(含0.5%甲酸)作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流速0.20mL/min,柱温40℃;以G2Q-TOF联用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得到的样品电喷雾-质谱(ESI-MS)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相关文献,从酸枣叶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10个、三萜皂苷14个、三萜酸13个、生物碱3个、脂肪酸和有机酸13个。分析结果表明,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冀南太行山区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为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Guo  Ye  Li  Xiang  Huang  Feiyi  Pang  Xiaoming  Li  Yingyue 《Protoplasma》2019,256(6):1519-1530
Protoplasma -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is an important fruit tree specie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studied the megasporogenesis, microsporogenesis, and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  相似文献   

17.
Li  Jidong  Chen  Lichuan  Chen  Peng  Li  Qicheng  Yang  Qiqi  Zhang  Yu  Tan  Bin  Ye  Xia  Zheng  Xianbo  Feng  Jiancan 《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22,31(1):139-153
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 Chinese jujube (Ziziphus jujuba) is an important fruit tree in China. Jujube witches' broom (JWB) disease, caused by JWB phytoplasma...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称量法研究了对照、中度和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55%和35%)条件下1年生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幼苗叶片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一些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讨论了酸枣适应干旱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酸枣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高于对照,但经重度干旱处理后复水第7天PAL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中度干旱条件下叶片槲皮素含量基本无变化,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与中度干旱条件相比,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丙二醛含量不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重度干旱条件下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芦丁和丙二醛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增加,槲皮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复水第7天,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复水前,且总黄酮和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槲皮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复水第1天至第4天,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复水第1天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复水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复水前。在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后酸枣枝条长度均极显著小于对照,且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枝条长度减小;叶片相对含水量也表现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适宜的干旱胁迫可促进酸枣叶片黄酮类代谢,但在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黄酮类代谢在酸枣抗旱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枣树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西省枣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菌分离与培养研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证明该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无性阶段Fusicoccum aesculi。  相似文献   

20.
To search for new and bioactive minor compon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 new compound, named jujuphenosi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The structure ofjujuphenosid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particularly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new compound, 22 known compounds were also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seeds of Z. jujuba var. spinosa, among which, epiceanothic acid (2) was first obtained from natural resources, whereas compounds 7-16 were first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