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白枕鹤Grusvipio的巢址选择特征,2007~2009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样方调查法、因子调查法和因子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对白枕鹤的营巢生境类型和营巢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类型的要求比较单一,仅选择芦苇沼泽;巢址生境特征具有明显的偏好,即(1)距干扰区的距离多在1.5km以上(86.36%),(2)巢周的水深多小于16cm(95.45%),(3)巢周明水面面积多小于200m2(90.90%),(4)巢距火烧地的距离以1.0~2.5km居多(63.64%),(5)剩余苇丛面积多小于200m2(86.37%)、距剩余苇丛距离多大于30m(81.82%)、剩余苇丛密度多小于500株/m2(77.27%)、剩余苇丛高度以大于1.5m的居多(7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枕鹤对营巢生境特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火烧地、剩余苇丛、干扰区和水是其营巢的主要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白枕鹤领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1988年的3-5月间,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白枕鹤的领域进行了研究。三年中,对8个巢的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白枕鹤多年连续利用同一领域,占据的最大领域面积为10.7平方公里,平均不超过7.0平方公里,并随繁殖过程而缩小,至雏期活动和防御范围只有1.5平方公里左右。多数白枕鹤的领域内包括一片耕地为固定觅食区,但小于无耕地的领域面积。  相似文献   

3.
对鸟类巢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繁殖生物学资料,也可为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2013—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对55对繁殖黑颈鹤的营巢时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的营巢时长在0.5—40 d之间,平均巢期为(6.7±9.3)d;在其营造的4种巢型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泥堆巢草堆巢草墩巢岛地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型显著相关(r=0.728);在其营巢的3种巢址生境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湖泊生境沼泽生境河流生境,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址生境显著相关(r=0.315);从不同营巢月份看,巢期长短依次为:4月份巢5月份巢6月份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巢期与筑巢月份显著相关(r=0.664);巢期与巢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即营巢时间越长巢体积越大。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啮齿动物巢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巢区 (homerange)这一术语为生物学家们所使用是从 190 9年Selton开始的 ,直到 194 0年才由Burt定义为 :巢区是动物在其巢附近进行取食、生殖、育幼等日常活动的区域[54 ] 。此后 ,这一概念几乎没有争议 ,只是有些学者在与领域概念的使用上未加严格区分 ,而多数学者强调领域只是巢区中不允许同种其它个体侵入而受到严格保护的核心部分[2 ] 。近年Bond等[19] 提出最适巢区概念 ,为深入分析鼠类繁殖策略、进化及其巢区生态学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已成为巢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绝大多数啮齿动物营穴居生活 ,巢区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对杭州市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城市化对鸟类营巢集团的影响,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沿城市化梯度在杭州地区的城区、城乡结合区、农田区、农林交错区和自然林区等类型栖息地内设置3 000 m长、100 m宽的样线各18条,共计90条;并对其鸟类物种与群落营巢集团进行调查。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96种,根据鸟类营巢位置可将其分为林冠枝干营巢集团、灌草丛营巢集团、林冠枝干/灌草丛营巢集团、自然洞穴营巢集团、人工建筑营巢集团、自然洞穴/人工建筑营巢集团地面营巢集团、水面营巢集团和寄生集团共9种。进一步分析显示,随城市化程度提高,鸟类营巢集团的数目呈整体下降趋势,而各集团的物种数也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是,不同的营巢集团对城市化的反应存在差异,导致其物种组成在群落中比例的明显变化。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使树冠筑巢鸟、灌丛筑巢鸟、地面筑巢鸟及自然洞穴筑巢鸟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地面筑巢鸟最为敏感,灌丛筑巢鸟次之。同时,自然洞穴/人工建筑集团的鸟类在群落中的比例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明显上升。各营巢集团之所以对城市化做出不同反应,是因为它们对筑巢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同。此外,还发现植被盖度、人工设施面积、至市中心距离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均可对鸟类营巢集团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类型的营巢集团对上述因素的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6.
2016和2017年的5月至8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监控和野外直接观察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对其孵卵节律和巢防卫行为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地获得巢防卫数据,我们以人作为入侵者攀爬巢树,观察人停留在巢树上10 min内不同赤腹鹰个体的巢防卫行为。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2个,累计拍摄红外照片661 306张,将15个繁殖巢内的30只个体的巢防卫行为分成了4个等级。研究表明:1)雄鸟的巢防卫等级与雄鸟的日孵卵次数(r=0.751,n=15,P0.01)、雄鸟日孵卵时间(r=0.803,n=15,P0.01)、每日雌雄孵卵总时间(r=0.527,n=15,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雌鸟的巢防卫等级与雄鸟的日孵卵次数(r=0.717,n=15,P0.01)、雄鸟的日孵卵时间(r=0.619,n=15,P0.05)呈显著正相关(Sperman rank correlation);2)雌鸟巢防卫强度与雄鸟巢防卫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743,n=15,P0.01);3)亲鸟的平均离巢时间与雄鸟的日孵卵次数(r=﹣0.680,df=11,P0.05)、雄鸟的日孵卵时间(r=﹣0.640,df=11,P0.05)、雌鸟的孵卵次数(r=﹣0.558,df=11,P0.05)、每日雌雄孵卵总时间(r=﹣0.772,df=11,P0.01)均呈负相关。可见,赤腹鹰的巢防卫强度和孵卵投入密切相关,并且配偶间的巢防卫行为存在相似性,可能与配偶选择和学习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和沙地的优势害鼠,巢区研究对了解探讨其繁殖策略和种群动态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2012~2014年的野外标志重捕实验,对三趾跳鼠的巢区在连续放牧和禁牧条件下的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放牧区雌性三趾跳鼠在6月的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P0.05);禁牧区雄性三趾跳鼠的巢区仅在7月份显著大于连续放牧区(P0.05),其他季节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雄性巢区无显著影响(P0.05),但连续放牧使雌性三趾跳鼠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雌性与雄性三趾跳鼠巢区均与一年生草本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雄性三趾跳鼠来说,雌性对由放牧导致的食物资源变化比较敏感,这种现象在哺乳期更为显著;繁殖是影响雄性三趾跳鼠巢区的因素之一。因此,保卫资源假说的理论可能是放牧导致三趾跳鼠巢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黑翅土白蚁是一种重要的培菌白蚁,采食工蚁取食菌圃物质,采集树皮等植物材料作为菌圃的培养基。本文研究了菌圃、林间采集材料(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对采食工蚁的引诱活性,并与常用的白蚁饵料基质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进行了比较。利用Y形嗅觉仪分别测定上、中、下层主巢菌圃、副巢菌圃、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对采食工蚁的引诱活性;比较了主巢下层菌圃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主巢下层菌圃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副巢菌圃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副巢菌圃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的引诱活性。结果显示,(1)空白对照条件下,不同测定材料趋性反应率大小顺序: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副巢菌圃主巢下层菌圃主巢中层菌圃主巢上层菌圃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不同材料的趋性反应率显著性检验: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与副巢菌圃、副巢菌圃与主巢下层菌圃、主巢下层菌圃与主巢中层菌圃、主巢中层菌圃与主巢上层菌圃、主巢上层菌圃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不同测定材料趋势反应率两两比较测定: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副巢菌圃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1);主巢下层菌圃高于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P0.05);副巢菌圃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主巢下层菌圃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差异不显著。(3)黑翅土白蚁共生菌圃对采食工蚁具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引诱活性强度与菌圃的类型、部位有关。(4)主巢下层菌圃、副巢菌圃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引诱活性强度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相近。相比之下,主巢中层菌圃、主巢上层菌圃以及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引诱活性较低。菌圃物质对采食工蚁的引诱活性比林间采集材料的引诱活性更高。共生菌圃中引诱活性组分的理化性质、组成特点、来源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境条件下滨海芦苇湿地C、N、P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和植物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两种湿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植物体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退耕芦苇湿地土壤TC、TN的含量明显增加,TP的含量变化不大。2)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土壤R_(C、N、P)分别为42.6:1.6:1、71.2:2.0:1,R_(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和我国平均水平(5.2),土壤表现为N限制。新生湿地土壤剖面中,R_(CN)和R_(CP)变化剧烈;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退耕湿地土壤R_(C、N、P)值规律性较好,R_(CN)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R_(CP)和R_(NP)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中芦苇整株R_(CN)、R_(CP)和R_(NP)平均值分别为78.2、1753、22.4;67.0、1539、23.0。开垦活动可以降低芦苇植物体R_(CN)和R_(CP)值,但由于芦苇植物体本身对R_(NP)的约束性较高,对R_(NP)值的影响不大,芦苇植株R_(NP)约为23。以上结论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进行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变温促进昆虫发育的酶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翔  陈永林 《生态学报》1989,9(2):106-114
本文关于如何评价变温对昆虫发育速率影响的讨论表明,在比较两点(T_1,T_2)变温与恒温下的发育速率时,相应恒温下的发育速率为R_(con)(T_1,T_2)=(R_(con)(T_1) R_(con)(T_2))/2,而不是T_1、T_2平均值所对应的发育速率R_(con)(T_1,T_2)=R_(con)(T_1 T_2/2)。 在探讨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时,认为,(1)发育速率实际上是代谢速率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是由昆虫体内无数生化反应所决定的。每步生化反应所需酶不同。(2)不同酶,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即使同种昆虫,体内不同种类酶的最大活力温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温度下,代谢链中起限速作用的酶不同。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实质上是代谢链中所有酶与温度关系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