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北鼢鼠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常年栖息于相对低氧和黑暗的土壤环境,其活动节律及强度如何受栖息地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特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影响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地下生活啮齿动物对其栖息地长期适应的生活史策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是我国北方草甸草原的优势鼠种,研究其昼夜和季节性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对了解东北鼢鼠生存和繁殖策略及危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利用无线电追踪方法对东北鼢鼠活动强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东北鼢鼠不同季节日活动强度及其性别差异,以及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间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鼢鼠日活动节律是单峰型,不同季节活动高峰期均出现在夜晚至次日凌晨,高峰期活动持续时长不同,春季持续12 h,夏季持续7 h,秋季持续6 h。雌雄个体日活动强度和季节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并且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2)东北鼢鼠活动强度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度春季7℃~10℃(20:00至次日08:00)、夏季17℃~22℃(20:00至次日03:00)和秋季10℃~12℃(22:00至次日04:00)时,东北鼢鼠的活动强度最高,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活动强度与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阿拉善荒漠区同域共存的两种优势鼠种,研究其活动节律对于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的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9月(秋季)和10月(初冬)在阿拉善荒漠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活动节律进行监测,以期深入了解极端干旱环境中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不同季节活动节律动态,探索优势鼠种共存策略。结果表明:(1)子午沙鼠的种群数量受三趾跳鼠种群密度的抑制,其活动高峰期随三趾跳鼠活动高峰期的推迟而推迟,存在明显错峰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二者的活动时长与夜长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活动开始时间随日落时间的推迟、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推迟;(2)子午沙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三趾跳鼠的活动强度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 (F=3.202;P=0.032),表现为4月>7月>9月>10月;(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通过调整其夜间时间利用模式以减少竞争,实现同域共存。  相似文献   
3.
典型草原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啮齿动物密度对牧草损失量的关系,对于计算草地经济损害水平至关重要,可以为草地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指导。本研究于2012 - 2016 年,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应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啮齿动物密度以及9 月份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用啮齿动物密度及其日食量来估算鼠类对牧草的损害程度,确定牧草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最佳拟合曲线是三参数S 型曲线,为:Loss = k/(1+e a - rdensity);(2)当啮齿动物密度>906 个标准鼠单位/hm2 时,牧草产量发生最大损失(牧草产量损失比=23.30% );(3)根据所拟合的曲线,得出该类型草地啮齿动物对牧草损害的危害阈值为174 个标准鼠单位/hm2 。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2013-2015年的5月(春季)和9月(秋季),在锡林浩特市南部白银库伦牧场的天然草地监测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生境中植被情况及新旧土丘数量,采用偏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旧土丘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干重、株丛数和物种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月鼢鼠新土丘数量与轴根型、根蘖型植物呈正相关且具有较大解释量。鼢鼠旧土丘数量与疏丛型植物呈正相关,与轴根型和根蘖型植物呈负相关,且具有较大解释量。9月鼢鼠新土丘数量与疏丛型、密丛型和根蘖型植物呈正相关且解释量较大。鼢鼠旧土丘与疏丛型、密丛型和根蘖型植物呈正相关且解释量较大。这些结果说明草原鼢鼠的造丘活动和微栖息地选择和食物资源有关,存在季节差异。轴根型和根蘖型植物对鼢鼠的春季活动有重要影响;疏丛型、密丛型和根蘖型植物对鼢鼠的秋季活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群落的格局与动态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种群数量预测是研究群落动态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尝试采用2006~2014年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数量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啮齿动物群落全部组成物种的总个体数量进行模拟与预测。BP神经网络通过模拟学习,建立模型,能够实现对啮齿动物群落数量动态规律进行模拟与预测。本研究以阿拉善荒漠为试验区,以啮齿动物个体数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志重捕法,监测2006~2014年每年4~10月的数量,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2006~2013年的数据建立训练网络,以2014年的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比较单层隐含层、双层隐含层和三层隐含层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单隐含层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为6时,最大误差百分比为16.13%,决定系数0.998 0(P=0.006 0)。双隐含层模型的两层隐含层节点数均为6时,最大误差百分比为8.58%,决定系数0.999 5(P=0.002 3)。三层隐含层模型的三层隐含层节点数分别为1、10和7时,最大误差百分比为5.87%,决定系数0.999 2(P0.000 1)。不同隐含层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均取得了满意效果,通过比较最大误差百分比、平均误差百分比、决定系数及拟合优度,三层隐含层优于单隐含层及双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认为三层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于阿拉善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全部组成物种的总个体数量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是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鼠种。种群繁殖特征是动物生活史参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数量补充的重要来源,而干扰是影响繁殖特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位于蒙古阿拉善左旗南部典型荒漠的野外实验区,设置禁牧、开垦、过牧、轮牧4种不同干扰样地,使用铗日法对实验样地子午沙鼠相对数量及繁殖特征进行调查。4种不同干扰生境中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禁牧过牧轮牧开垦;雌雄性比在轮牧生境中最高,开垦生境次之,禁牧生境最低;4种干扰生境中,轮牧样地子午沙鼠雌鼠怀孕率显著高于禁牧、过牧和开垦样地;雄鼠的睾丸下降率在过牧干扰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轮牧样地雄鼠睾丸下降率最低;雌鼠平均胎仔数在4种干扰生境间无显著性差异;轮牧干扰样地繁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繁殖指数、怀孕率及睾丸下降率对密度的反馈作用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的干扰生境中其反馈特征有差异。综上,子午沙鼠在轮牧生境中各繁殖特征指数最高,繁殖能力最强,种群密度相对较高,更适合其生存,其密度制约效应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是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和沙地的优势害鼠,巢区研究对了解探讨其繁殖策略和种群动态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2012~2014年的野外标志重捕实验,对三趾跳鼠的巢区在连续放牧和禁牧条件下的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放牧区雌性三趾跳鼠在6月的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P0.05);禁牧区雄性三趾跳鼠的巢区仅在7月份显著大于连续放牧区(P0.05),其他季节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对雄性巢区无显著影响(P0.05),但连续放牧使雌性三趾跳鼠巢区范围显著大于禁牧区。雌性与雄性三趾跳鼠巢区均与一年生草本生物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雄性三趾跳鼠来说,雌性对由放牧导致的食物资源变化比较敏感,这种现象在哺乳期更为显著;繁殖是影响雄性三趾跳鼠巢区的因素之一。因此,保卫资源假说的理论可能是放牧导致三趾跳鼠巢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啮齿动物年龄的划分对研究其年龄结构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生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体重来划分年龄组不仅对于野外实验研究方便快捷,而且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年龄与其形态特征指标的关系。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的啮齿动物之一,对其年龄组进行划分,是了解其生活史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至201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捕获的五趾跳鼠体重进行分析,将五趾跳鼠划分为3个年龄组,Ⅰ龄组体重62 ~ 80 g(包括80 g),Ⅱ龄组体重80 ~ 110 g(不包括80,但包括110 g),Ⅲ龄组体重 > 110 g;并建立五趾跳鼠体重(W,g)与4个体尺特征指标体长(LB,mm)、尾长(LT,mm)、后足长(LP,mm)及耳长(LE,mm)的关系模型:Ⅰ龄组WⅠ =﹣1.032 + 0.137LB + 0.259LT,R2 = 0.244,AIC =﹣50.394 1,F = 0.005;Ⅱ龄组WⅡ = 0.072 + 0.099LB + 0.060LT + 0.214LP,R2 = 0.212,AIC =﹣131.021 5,F = 0.001。结果表明,五趾跳鼠的体尺指标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统一生长的,在特定阶段固定的体尺指标会开始生长。耳长在Ⅰ龄时已经完成生长或生长速度减缓;体长与尾长在Ⅰ龄时与体重具有较强的关系,在Ⅱ龄时生长速度减慢;后足长在Ⅱ龄时与体重关系较强,且生长速度加快;Ⅲ龄时体长、尾长和后足长停止生长或生长速度缓慢。荒漠区五趾跳鼠体重与体尺特征关系模型直观地反映了年龄与体尺特征的生长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