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薄切片在视神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寻找一种视神经形态学研究和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视神经分别行树脂包埋制成半薄切片与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分别采用HE、甲苯胺蓝染色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半薄切片与石蜡切片染色结果的差异。结果石蜡切片HE和甲苯胺蓝染色均显示视神经髓鞘不着色,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MBP阳性着色较重,着色较紊乱,髓鞘着色不清晰。半薄切片HE及甲苯胺蓝染色均显示髓鞘呈环形,着色清晰,颜色对比鲜明;MB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见髓鞘呈环形,非特异性染色不明显,阳性对比显著,可清晰显示髓鞘结构。结论半薄切片在视神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优于石蜡切片,可用于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复合PLGA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嗅鞘细胞(OECs)复合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切除右侧部分神经干造成10mm的神经缺损。OECs PLGA组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OECs悬液(CM-DiI预标记)的PLGA导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OECs 硅胶管组用含相同内容物的硅胶管桥接;PLGA组和硅胶管组则分别用充满细胞外基质凝胶和DMEM/F12培养基的PLGA导管和硅胶管桥接。术后每周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8周时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乙酰胆碱脂酶(AChE)染色、电生理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等检测,同时移植细胞的两组每周进行细胞示踪观察。结果:移植细胞沿神经纵轴分布;除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指标外,OECs PLGA组的各项再生功能指标均优于其它三组。结论:OECs复合PLGA导管能够促进再生神经的成熟和靶组织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移植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视神经年龄相关的形态学变化及可能造成的生理影响。方法取4只青年猫(2-3岁,2-2.5kg)和4只老年猫(10-13岁,2.5-3.5kg)颅内相对应部分视神经,制作横向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半薄切片用甲苯胺蓝硼砂溶液染色,光镜观察、测量视神经的直径(不含外层神经膜);超薄切片标本用醋酸和柠檬酸铅染色,电镜观察、计数视神经纤维密度、测量视神经纤维外径D(含髓鞘)和内径d(不含髓鞘),按一定分级范围算出各种直径的纤维及各种d/D比值的纤维所占百分比,分别画出直方图,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纤维直径谱。结果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视神经直径显著增大(P0.05);纤维数量显著下降(P0.05)。纤维直径谱分析结果显示,青、老年猫纤维直径分布范围相似,但老年猫纤维的峰直径及纤维平均直径比青年猫的显著减小(P0.05),老年猫视神经纤维的d/D比值亦明显降低。另外,老年猫视神经中部分轴突肿胀,髓鞘疏松、结构紊乱,板层脱离、空泡化,有的轴索髓鞘溶解。结论在衰老过程中,老年猫视神经纤维丢失,纤维直径减小,d/D比值下降,以及纤维髓鞘的松散解体,这些变化均可能导致视神经纤维对视觉信息的传导速度减慢,是老年个体视觉分析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应用髓磷脂硷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简称MBP)免疫组织化学,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简称LFB),砂罗铬花青(solochrome cyanine简称SC),KOH-HIO4-Schiff四种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比较,结果显示,MBP法具有特异性强,背景干净,对比清晰等特点。SC、Schiff法髓鞘着色效果亦较好,但背景中其他组织也着色,只要分化适当,LFB法髓鞘着色鲜明,且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壁变化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均分为:单纯损伤组,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辛伐他汀和rhG—CSF联合组(简称联合组),建立兔左颈总动脉内膜球囊导管损伤模型,术后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经胃灌入)及rhG.CSF(100μg/a皮下注射)干预治疗,每组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28d抽取静脉血2ml,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含量;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损伤段血管,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厚度、中膜厚度、管腔面积(S)、内膜面积(si)、中膜面积(Sm)TLSi/Sm比值评价血管再狭窄程度。结果:①术前4组之间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时各组外周血CD34+细胞含量最高,后逐渐下降,28d较低,但仍高于术前含量;rhG—CSF组及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多(P〈O.01,P〈0.01);术后7d、14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1d、28天时辛伐他汀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外周血CD34+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②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辛伐他汀组、rhG—CSF组及联合组Si/Sm比值明显减小(P〈0.05);辛伐他汀组和rhG—CSF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联合组分别与辛伐他汀组、rhG-CSF组比较血管内膜增生更少,具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本实验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及预防血管再狭窄,长期服用可以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rhG—CSF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及预防血管在狭窄;辛伐他汀与rhG—CSF联合用药可明显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加速内皮修复与预防再狭窄,较单一用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在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本研究构建C57BL/6→BALA/C小鼠allo-HSCT aGVHD模型,动态对移植后小鼠的肺脏进行CT、肺组织病理和肺组织内TNFα和IFNγ检测.单纯照射(A组)、同基因移植(B组)和异基因移植(C组)小鼠aGVHD发生率分别为0%,0%和100%.移植后+3,+7天3组小鼠肺部未见影像学异常,A组+12天(濒死前)10只小鼠有两只出现双肺弥漫性毛玻璃状渗出影,B组+12,+14天小鼠未出现影像学异常,C组+14天(aGVHD后3天)10只小鼠有6只出现双肺弥漫性毛玻璃状渗出影.3组小鼠移植后+3天肺组织病理病变类似:轻度间质性肺炎.A组:+7天肺上皮细胞水肿、增生;+12天肺泡上皮细胞坏死,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出血、蛋白物渗出.B组:+7天病变较+3天减轻,+14天恢复正常.C组:+7天肺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14天肺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与巨噬细胞浸润,蛋白物渗出,血管周围性炎症.肺组织内TNFα组内比较:A组+7天低于+3天;B组+3天达高峰,+7和+14天呈下降趋势;C组+7天达高峰,+7与+14天比较无差异(P=0.816).IFNγ组内比较:A组+7天高于+3天;B组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间比较没有差异(P值分别为0.521,0.118,0.340);C组+7天达高峰,+14天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aGVHD是allo-HSCT后造成早期非感染性肺损伤的原因之一,淋巴细胞和TNFα参与aGVHD肺损伤的发病机理,IFNγ在aGVHD发生后水平下降可能与晚期非感染性弥漫性肺损伤中肺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腓肠神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戈 《动物学报》1994,40(1):12-18
光镜与电镜下研究了22例人4-足月胎儿腓肠神经,发现:4月龄是形成髓鞘的开始阶段;7月时其数量与足月相近。4月时血-神经屏障已趋完善,血管中见有核红细胞;5月后龄神经束膜完善,可达16-20层。4月10天见肥大细胞存在,即分化在此之前,但颗粒还不成熟。4-足月标本均见轴突和髓鞘变性;亦见无髓纤维囊泡聚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以大鼠髓鞘碱性蛋白片段69-85(MBP69-85)为单一抗原,建立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观察其病理改变。方法MBP69-85以生理盐水溶解,与完全福氏佐剂(CFA)充分混匀制备免疫乳剂;雌性Wistar大鼠70只,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者根据免疫乳剂组分的不同随机分为A、B、C组(n=20)。A组:MBP69-85每只50μg+CFA(含卡介苗6 mg);B组:MBP69-85每只25μg+CFA(含卡介苗6 mg);C组:MBP69-85每只25μg+CFA(含卡介苗12 mg)。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MBP及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内部分大鼠在免疫后第12-16天发病,表现为尾部及四肢无力或麻痹、斜颈等,平均临床症状评分为2.38±1.89;B、C组均未见发病;HE染色可见神经组织内炎细胞浸润,血管"袖套"样病灶形成;MBP及N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病变组织内白质脱髓鞘及轴突损伤明显。结论EAE模型建立与免疫抗原的剂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佐剂中的卡介苗含量不是诱导大鼠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模型具有多发性硬化的典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是研究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木瓜蛋白酶和钴60照射所致的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的凋亡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骨髓MSCs移植改善木瓜蛋白酶和钴60照射所致肺气肿的机制。方法: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和肺气肿+MSCs移植组。观察移植28 d后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泡壁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Bax蛋白在肺泡壁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肺气肿组、肺气肿+MSCs移植组均出现肺气肿改变,但肺气肿+MSCs移植组较轻 肺气肿+MSCs移植组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面积明显低于肺气肿组(P〈0.01),而肺泡细胞数明显高于肺气肿组(P〈0.01) TUNEL结果显示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在肺气肿组、肺气肿+MSCs移植组大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气肿+MSCs移植组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肺气肿组(P〈0.01)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气肿+MSCs移植组Bcl-2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肺气肿组(P〈0.01),肺气肿+MSCs移植组Bax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肺气肿组(P〈0.01),肺气肿+MSCs移植组Bcl-2/Bax比值高于肺气肿组。结论:骨髓MSCs移植之所以改善木瓜蛋白酶和钴60照射所致肺气肿,可能与骨髓MSCs移植抑制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的凋亡,以及上调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先给小鼠体内注射人参总皂苷(TSPG)后,对帕金森病(PD)模型的建立以及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5组。1~4组常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建立PD小鼠模型;第5组建模前体内注射TSPG,干预PD模型的建立。建模前后用行为学指标以及震颤麻痹评分标准对模型进行评判。然后取第9周人胚胎大脑皮层NSCs,经TSPG预处理后植入上述5组PD小鼠纹状体内。移植60d后脑切片,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SCs的分化状况。结果:体内预先注射TSPG能有效降低由MVFP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与其余4组相比,其震颤麻痹、自发活动、记忆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脑切片中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以及与相邻神经元建立的联系更为丰富。结论:TSPG的体内用药,可以更好的降低神经系统损害。并在NSCs移植治疗PD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植NAAG合酶(NAAG synthetase,NAAGS)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能否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利用电穿孔转染大鼠NSCs,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分别将PBS(模型组)、NSCs(NSCs组)、转基因NSCs(NAAGS+NSCs组)移植到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NSS评分评价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用TUNEL法检测NSCs的凋亡情况,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脑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结果:Nss评分结果显示NAAGs+NSCs组和NSCs组在第7、14、21天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NAAGS+NSCs组在第14和21天神经功能评分低于NSCs组(P〈0.05);在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比模型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转基因NSCs移植能明显降低TBI脑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结论:转基因NSCs移植后可以合成NAAGS促进TBI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恒磁场对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80g,9-12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1.5×106BMSCs注射入梗死梗死区周围,分为磁场照射+BMSCs植入组、BMSCs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4周后处死动物,每组5只大鼠。磁场照射组用0.4 T恒磁场置于心前区30 min,每日1次,共7天。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心脏功能,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梗死面积,VWF VIII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以及-dp/dtmax,减少LVEDP(P〈0.05)。但是,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增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减少心梗面积(P〈0.05)。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心梗面积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s组以及磁场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增加血管密度(P〈0.05)。磁场组与BMSCs组相比血管密度增加(P〈0.05)。结论:恒磁场具有加强移植BMSCs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巨噬细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神经内内源性和外源性巨噬细胞的具体作用了解的却很少,因此本实验研究了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早期再生过程中内源性和外源性巨噬细胞数量比例变化的情况,探索周围神经再生的规律。方法:移植CAG-EGFP转基因小鼠的全骨髓有核细胞到骨髓灭活野生型C5781/6小鼠体内建立嵌合体小鼠模型。待移植成功3个月后夹伤小鼠一侧坐骨神经,并在损伤后第2、7、14和28天取材、切片,使用巨噬细胞特异性抗体cD68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损伤神经段中内源性巨噬细胞(CD68+/EGFP-)、外源性巨噬细胞(CD68+/EGFP+)的数量及其比例变化情况。结果:①夹伤骨髓移植模型小鼠坐骨神经后,参与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巨噬细胞可分为两类,即内源性巨噬细胞(CD68+/EGFP-)和外源性巨噬细胞(CD68+/EGFP+);②夹伤坐骨神经后,浸润的总巨噬细胞数量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到第14天达到高峰,约为正常情况下的60倍,随后逐渐减少;③起初外、内源性巨噬细胞间的比例是1:1,差值最大出现在损伤后第14天为4:l。结论:小鼠坐骨神经夹伤后,内外源性巨噬细胞共同参与了受损神经组织远心段的修复和再生过程,损伤初期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内源性巨噬细胞,随后大量浸润的外源性巨噬细胞占主导作用。本实验首次连续观察并定量分析了神经损伤后早期内源性和外源性巨噬细胞的数量改变,证实了瓦勒氏变性过程中内源性和外源性巨噬细胞在不同阶段对巨噬细胞总量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1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氧产生和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人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三组:血管紧张素Ⅱ+Cand(坎地沙坦)组和血管紧张素Ⅱ+tempol组。血管紧张素Ⅱ组是用100nM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天,血管紧张素Ⅱ+Cand组和血管紧张素Ⅱ+tempol组先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坎地沙坦(100nM)和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3mM)预处理,再用100nM血管紧张素II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天,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细胞老化。不同剂量(0、1nM、10nM、100nM、1000nM和1000nM+坎地沙坦)的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0min,DHE染色评估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引起人星形胶质细胞DHE染色表达增多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增多。利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坎地沙坦和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预处理逆转了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老化。结论血紧张素Ⅱ是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超氧阴离子产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的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迟发性面瘫的建模方法,并对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观察。方法:家兔48只共96侧面神经,分A、B、C、D4个实验组,以一侧面神经进行实验处理,另一侧为自身对照。A组:直视下钳夹损伤桥池段面神经;B组:直视下向桥小脑角注射动脉血,以诱导血管痉挛;C组:处理因素=A组+B组;D组:在C组基础上,应用药物(强的松+丹参+维生素BI+维生素B12)干预。观察家兔面瘫,并做面神经病理切片,比较各组间迟发性面瘫发生率、面瘫持续时间及预后。结果:面瘫发生情况:A组6只家兔(6/11,54.5%)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面瘫持续时间为13.2天。B组有2只(2/12,16.7%)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持续8天。C组6只(6/12,50%)家兔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持续14.3天。D组4只(4/12,33.33%)出现迟发性面瘫,平均持续6天。所有自身对照侧均无面瘫发生。病理:各组均见神经纤维水肿;A、c两组呈高度水肿改变,神经束周围结构紊乱;B组见神经内血管细小,而水肿较A、C两组轻微;D组呈轻度水肿改变。结论:C组出现迟发性面瘫几率高,是较好的模型;联合应用强的松、丹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虽不能防止迟发性面瘫发生,但可使迟发性面瘫病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考察玉米醇溶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前景,需要检测玉米醇溶蛋白植入后的免疫反应。本实验中我们将玉米醇溶蛋白管植入SD(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流式细胞仪检测植入后大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对不同部位植入材料的组织学切片方法进行改进,用于后续机体免疫反应分析。方法:雄性SD大鼠八只,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材料植入组。分别于植入后一、二和四周对实验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皮下或肌袋植入材料四周后,将玉米醇溶蛋白管或三维多孔支架连同周围组织一起取出,用改进的石蜡切片方法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玉米醇溶蛋白管植入后一周,蛋白管植入组CD4^+(T—test,P〈0.01)和CD8^+(T-test,P〈0.05)T淋巴细胞的含量下降。植入后两周和四周,蛋白管植入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T—test,P〉0.05)均无明显变化。植入后一、二和四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管植入组CD4^+/CD8^+的比值(T—Test,P〉0.05)均无显著差异。改进后的切片方法可以制备出完整的、并且耐HE(hematoxylin—eosin)和免疫组化染色处理的组织学切片。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了大鼠皮下植入玉米蛋白管后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变化。并且,克服了切片制备过程中材料的脆性问题和贴片不牢固问题,可以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处理,为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玉米醇溶蛋白植入机体后的免疫反应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嗅神经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体外生长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从2,5月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嗅神经鞘细胞(OECs),培养6天后,用阿糖胞苷(Ara-C)抑制,差速贴壁,Forskolin和BPE营养物质处理,根据P75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形态学特征分析了所得细胞的纯度,同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OECs 的形态进行观察和纯化后的活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1)这种纯化方法简单,经济,快捷,所得的OECS纯度可达95%以上,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仍保持较高的纯度。(2)在培养早期2天到5天主要以巨噬细胞状,多极状,不规则状为主,培养中期7天到20天主要以扁平的双极,三极为主。晚期20天以后呈现双极,三极形态,其起上有许多细小的棘突。93)其中以培养早中期细胞的活力较好,培养20天以后,细胞活力较差,本研究为以OECs 作为移植材料对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细胞来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fos、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将成年雄猫25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后3天组,假手后10天组,单侧备用根术(切除一侧L1-L5,L7-S2北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3天组和单侧备用根术后10天组(每组5只)。取各组动物的L5脊髓用4%多聚醛固定后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每例动物间隔5张切片,分别用c-fos(稀释度1:3000,Sigma),c-jun(稀释度1:1000,Santa Cruz)抗体行ABC免疫组化染色,DAB棕色反应显色,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猫脊央灰质各层内,c-jun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出现在神经元胞核,但胞浆亦有弱阳性反应。部份去背根后3天及10天,单侧各用根手术组Ⅱ板层c-ju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反应强度均正常组及假手术明显增多(P<0.05),但术后3天与10天组间无显差异(P>0.05)。与c-jun比较,各组脊髓内均未见c-fos的阳性细胞。结论:切断部分背根导致脊髓Ⅱ板层c-jun表达上调,提示c-jun可能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