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持培养细胞原位、原形的超薄切片制备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先用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剂制成丘状膜,再在膜上培养细胞,直接将膜与细胞一起包埋,制备超薄切片。此种方法不仅能克服以往培养细胞需要离心成团,容易造成细胞破碎、变形的缺点;还能避免琼脂预包埋法悬浮细胞造成的抗原封闭;并能得到为数较多的连续超薄切片。它操作简便,较好地保持了培养细胞生长的原来位置及原有形状,为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电镜的操作和提高制备培养细胞超薄切片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 )观察超薄切片的表面,探索表面形貌与切片厚度、朝向等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图像反差的影响 . 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后按电镜超薄切片法固定、包埋并切片后,将不同厚度的切片区分上下表面转移到云母上, AFM 在空气中以接触模式进行观察 . 结果发现,切片表面细胞相对包埋介质的凸起与凹陷与切片本身的厚度密切相关,并随切片厚度的不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 实验统计结果显示这种现象可能具有普遍性 .  相似文献   

3.
祝建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6):97-103,T001
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了高压冷冻,冷冻置换和冷冻超薄切片等低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并且与传统方法对照,说明低温电镜技术的优越性,其中,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营养细胞的冷冻超薄切片(未经化学固定,脱水)所显示的超微结构更客观地反映了生物样品的自然生理状态。此外,应用高压冷冻和冷冻置换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首次对发菜营养细胞中的DNA进行定位,明确了核区的位置及范围。  相似文献   

4.
薄层包埋法是北京大学胡适宜教授的实验室最先将其应用到植物材料的制作中(胡适宜和徐丽云,1993)。它主要是针对一些植物样品如花粉、花粉管和细胞原生质体等在超薄切片制作中较难定位而设计的。由于该方法能准确定位,因而大大提高了这些样品的超薄切片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细菌细胞体积很小,一般只不过1—3立方微米。因此,其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随着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发展,对细菌细胞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细菌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真核细胞不同,由于空间的局限,主要是分子水平的分化。细胞的基本结  相似文献   

6.
用超薄切片和原生质体负染的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周质微管的存在。其出现时间、分布状况以及排列形态,基本上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到的网状结构物相一致。讨论了包被囊泡和微管组织中心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子显微镜为我们提供了很高的分辨本领,使我们能观察到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丰富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生物学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生物超微结构研究的新成就,是跟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分不开的。但目前已有的样品制备技术还远不能充分利用电镜本身的巨大发展,例如,目前用超薄切片法只能  相似文献   

8.
豆科根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rgerson等于1958年开创了豆科根瘤超微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一门崭新的学科和科研领域。根瘤超微结构研究是指运用各种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扫描、冰冻蚀刻、放射自显影、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等),在亚细胞水平上研究根瘤在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根瘤发育和固氮的关系。归纳起  相似文献   

9.
电镜超薄切片的质量与组织块的硬度,组织的固定,清洗、脱水、浸透、包埋、包埋块的修整形状,切片机、玻璃刀、架刀角度和收集槽液面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标准的超薄切片应是厚度适中、均匀、平整、无刀痕、无颤纹和皱折。要想获得理想的超薄切片,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超薄切片中细胞定位的薄层包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显微技术中,对研究材料中的特定组织或细胞的定位在超薄切片时是最困难的一步。曾提出的用还氧树脂厚切片重新包埋的方法以及类似的厚切片重新粘贴法在克服这一困难上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单细胞或分离的原生质体,以及花粉和萌发的花粉管等材料,电镜样品的制作常用离心进行材料的收集、固定、脱水和渗透等步骤,并按寻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镜生物样品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对标本的观察及结果分析与判断。要获得既整洁,平坦又结构清晰的优质超薄切片,除标本的固定、包埋等一系列步骤必须严格操作外,超薄切片制作完成后的捞片载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超薄切片裸面铜网捞片法,将超薄切片直接载至经过特定处理的裸面铜网上。其处理的步骤是:首先将市售未经过处理的300目铜网(北京创业电镜铜网工艺社产品)入小称量瓶中,以双蒸馏水清洗2次,每次1~2分钟;继入用重铬酸钾配制的硫酸清洗液(取洗液1伤;水1份,释稀为1∶1)浸洗5—10秒钟,充分震荡直至铜网沉降在清洗液底部,迅速倾去清洗液。再用双蒸水洗3~5次,每次1分钟,彻底洗净清洗液用沪纸吸于水份,再浸入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12.
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技术用于病毒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良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以低温包埋,常规超薄切片代替超薄冰冻切片,成功地显示了细胞内的病毒抗原定位。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对少量贴壁培养细胞较易操作且能保存较好超微结构的透射电镜样品包埋的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三组:(1)不使用环氧丙烷,将树脂胶囊直接倒扣包埋于塑料培养皿;(2)不使用环氧丙烷,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3)使用环氧丙烷并将细胞爬片倒扣包埋于胶囊。将三组带有细胞的树脂胶囊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后发现,第一种方法包埋简便,超薄切片上无细胞缺失孔洞,且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14.
酵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人们曾对酵母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电镜、超薄切片及生化等技术的进展,对酵母的结构及功能认识也更加深刻。下面将有关酵母细胞的分化及性接合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张善干 《昆虫知识》1994,31(1):45-47
薄切片是指厚度为0.5~1μm的树脂类切片。文献中称它为厚切片(thicksection)或半薄切片(semithinsectio),籍以与电镜观察用的薄切片(thinsection)区别。我国已习惯称电镜用的切片为超薄切片,因此,把这类切片称薄切片就能说明其比超薄切片厚,比普通石蜡切片薄的特性。用薄切片作放射自显影具有下列优点:(1)改善分辨力:放射自显影象的分辨力与样品的厚度成反比,薄切片的厚度低于普通石蜡切片,所以其分辨力高于用石蜡切片制作的放射自显影象的。(2)减少人工假象:用薄切片作放射自显影,不需去除包埋剂,因此,提供了平正…  相似文献   

16.
大口鲶外周血细胞的结构和组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口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过氧化物酶和糖原在血细胞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大口鲶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在血涂片和超薄切片上都没发现嗜酸细胞和嗜硷细胞。描述了各种血细胞在光、电镜观察下的形态结构和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福建等地区香蕉束顶病,进行了病原物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诊断性冶疗的研究。在感病埴株的根部,叶片中脉的输导组织和薄壁细胞内,观察到多形态细菌状体。长度约0.8—1.2μm,直径约0.5μm。外缘具有波纹状胞壁结构,胞壁厚度25nm。细胞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的DNA丝状团聚物。用减压抽提方法,在病株输导组织内获得的组织液,经电镜负染法同样观察到细菌状体,移态结构大小均与超薄切片结果一致。健株相应部位的超薄切片未见该细菌状体。已经萎蔫的束顶病株经青霉素处理后有明显疗效,病株恢复生长,并能结蕉。对照株则已枯死。作者认为香蕉束顶病的病原物为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via),这是在香蕉束顶病株中发现难养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张锡林  王明清 《四川动物》1998,17(3):100-101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口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2,过氧化物酶和糖原在血细胞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大口鲶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在血涂片和超薄切片上都没发现嗜酸细胞和嗜硷细胞。描述了各种血细胞在光,电镜观察下的形态结构和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品种“早熟3号”)叶肉细胞中,液泡周围偶而可看到病毒颗粒束,在发病后期黄化或坏死的叶肉细胞中,可见到散布的病毒颗粒。在所有表现症状的病叶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风轮体、束状体、板状集结体以及膜状体等细胞质内含体,未见 卷简体和细胞核内含体。感病初期细胞中,细胞质丰富,核糖体数量增加,内质网肥大,随着病毒症状发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肿大,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相似文献   

20.
花背蟾蜍角膜早期发育中胶原合成,分泌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晓鹏  仝允栩 《动物学报》1992,38(3):327-333
本文以花背蟾蜍19—25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荧光标记胶原酶术及超薄切片分别在光镜及电镜水平观察了胶原蛋白在角膜早期形态发生中合成及分布并探讨其作用。结果表明:角膜上皮与内角膜细胞均可合成、分泌胶原蛋白。角膜上皮基底细胞与内角膜细胞中细胞器数量与位置随发育过程而发生的变化与角膜上皮及内角膜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