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澳粘滑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各种常规色谱分离技术从西澳粘滑菇(Hebeloma westraliense)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Volemolide(1)、过氧化麦角甾醇(2)、对羟基苯甲酸(3),对甲氧基苯乙酸(4)和对羟基苯乙醇(5)。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七降麦角甾醇类物质,系首次从丝膜菌科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中分离出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的研究,确定分离菌株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体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明显升高,乳酸浓度明显降低,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筛选产琥珀酸厌氧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得到高产琥珀酸的厌氧菌株,建立了一种快速半定量分析发酵液中琥珀酸的方法。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出产琥珀酸厌氧菌发酵液中主要含有琥珀酸,乳酸和乙酸,然后将发酵液经过纸层析展开后,发现琥珀酸可以和副产物乳酸,乙酸完全分开,最后用半定量的方法求出琥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纸层析法简单经济,可以作为产琥珀酸厌氧菌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703株酵母菌的筛选,得到了三株产琥珀酸在1%以上的菌株,对其中的S15,进行了诱变处理,从而得到了产琥珀酸最高的sB一7,该菌发酵液中琥珀酸含量达4.43%。发酵产物经分离提纯,得到无色结晶物质,经纸层析,熔点测定和‘H 250 MHz核磁共振分析,证明是琥珀酸。  相似文献   

5.
研究春砂仁内生真菌Letendraea helminthicola A696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11-hydroxyl tricinonoic acid(1)、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gibepyrone F(3)、gibepyrone D(4)、对羟基苯甲醛(5)、对甲氧基苯乙酸(6)、间羟基苯乙酸(7)、麦角甾醇(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均为首次从Letendra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选取化合物1~5进行了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5在100μg/mL浓度下均无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印楝植物内生真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YM311498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琥珀酸(3)、柠檬酸二甲酯(4),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菰黑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中植物激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并观察单菌落的形态和菌株的微观形态,PCR扩增其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属。液体培养该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植物激素。结果表明:用菌落形态与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茭白中分离的一个菌株鉴定为菰黑粉菌,且在其发酵液中检测到植物激素IAA、ABA和GA3,其中IAA含量为0.1306mg/L,ABA含量为0.01367mg/L。  相似文献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发酵制备琥珀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于生物法制备琥珀酸的微生物发酵体系,利用Alltech反相Prevail C18色谱柱,以25mmol/L磷酸二氢钾(pH2.5)作为流动相,在流速1mL/min时,于210nm处紫外检测器检测,能将发酵液中琥珀酸、甲酸、乙酸和乳酸完全分离并准确定量。琥珀酸等有机酸的回收率在96%~104%之间。本方法能够快速、精确测定发酵样品中主产物琥珀酸与其它有机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以牛瘤胃内容物为菌源,在高浓度CO2下向培养基额外添加莫能菌素和富马酸钠实现选择性富集培养.溴甲酚绿中性平板变色圈作为筛选标记,以变色区域大小初步筛选得到500株产酸菌株.结合TLC法快速地确定了其中含有28株产琥珀酸菌株.在HPLC和HPCE对发酵液检测的对比过程中优选HPCE法,检测发酵液得到6株优良菌株,其中发现15号菌株琥珀酸产量达11.5g/L,有较少的甲酸和乙酸产生.验证试验表明:该方法对牛瘤胃中的琥珀酸产生菌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分离筛选,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电子嗅传感仪直接通过发酵尾气进行发酵液中甲醇浓度在线检测的方法,建立了毕赤酵母表达糖化酶过程中甲醇浓度的自动化反馈补料控制模型,可准确实现发酵过程中甲醇浓度的精确控制;研究表明,当利用电子嗅将培养液中甲醇浓度稳定控制在(890±35)ppm水平下,发酵诱导培养到128h时目的蛋白糖化酶酶活达到了8 153U/ml,与甲醇浓度控制在(350±26)ppm时的发酵水平相比提升了48.8%。该方法具有无需前处理、与发酵液非接触、快速和准确性的优点,为提升工程酵母在工业发酵培养过程工艺的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离干酪乳杆菌JH-23中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代谢产物.用乙酸乙酯对干酪乳杆菌JH23发酵液进行抽提,得到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MAO的抑制活性呈较好的量效关系.其中,脂溶性成分对MAO-A、MAO-B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97和5.67 mg/mL;水溶性成分对MAO-A、MAO-B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1.59和4.83 mg/mL.抑制特征曲线显示,两者对MAO-A与MAO-B的抑制作用均呈竞争性抑制.从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W1对MAO-A、MAO-B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0.33和1.13 mg/mL.通过进一步分离,以及红外和质谱分析,确定了组分W1中具有较强MAO抑制作用的物质为琥珀酸.  相似文献   

12.
利用嗜鞣管囊酵母P-01对木糖和葡萄糖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木糖和葡萄糖混合液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液的pH值5.5、30℃、摇床转速120 r/min、接种量10%、发酵液初始糖浓度6%、葡萄糖与木糖之比为2、发酵周期为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醪液中的燃料乙醇浓度为2.101%,糖醇转化率为3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浓度为2ppm的生长素和10ppm的激动素对苘麻愈伤组织细胞初生壁上微丝排列的影响。经激素处理后,分别在24、48和72小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生长素处理24小时的细胞,壁上纤丝较对照的长,相互交叉;48和72小时后纤丝增长加多,形成一松散网状结构。经激动素处理的细胞,壁上纤丝较粗,48小时后部分细胞出现有方向性地成束状排列,同时细胞开始延长,继而纤丝密集成环状,及至72小时,这些细胞分化发育成为环纹或螺纹导管细胞。在透射电镜下也观察到激素处理后在未分化的细胞中壁上微纤丝排列也发生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苘麻愈伤组织细胞壁上微丝的排列方向可以被某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所改变。浓度为10ppm的激动素可诱使苘麻愈伤组织细胞壁微丝沉积方位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分化成导管细胞。因此,有理由认为,植物细胞的分化可能与植物激素控制着壁上微丝沉积的方位也有关。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云南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20个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在两种CO_2浓度(400 ppm和800 ppm)下用离体玉米叶片饲养草地贪夜蛾,分析比较了CO_2浓度升高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800 ppm 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长于400 ppm CO_2浓度下的发育历期;其中,1龄、6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发育历期和蛹期在两种CO_2浓度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相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在两个CO_2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98.82±3.45 mg(400 ppm)和245.89±4.18 mg(800 ppm)(P0.01);高CO_2浓度下雌虫的产卵期显著长于正常CO_2浓度下的产卵期,分别为2.4±0.8 d(400 ppm)和6.0±0.9 d(800 ppm),高CO_2浓度下平均单雌产卵量是正常CO_2浓度下的2.43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预测草地贪夜蛾未来的发生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  洪青  李顺鹏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8):1110-1116
模炼油厂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C-3, 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 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初步研究了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条件, 在以植物油为碳源、30°C、初始pH 8、Ca2+浓度20 mg/L、250 mL三角瓶中装75 mL发酵液的条件下, 最利于菌株的生长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它的成分为糖脂类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CMC)为50 mg/L, 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薯蓣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碘量法研究了4株薯蓣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株菌株的菌丝和发酵液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从薯蓣块茎中分离得到菌株EDT5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从薯蓣种子中分离得到菌株EDS4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次之,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发酵液粗提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EDT5和EDS4发酵液的抗氧化效果高于或近于其宿主薯蓣而高于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果,表明内生真菌是天然抗氧化产物开发的潜在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目的】从芍药内生细菌中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和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PCR扩增检测合成脂肽类物质的功能基因;运用牛津杯法依次测定内生细菌发酵液和脂肽类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利用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分离脂肽类物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具有抑菌作用的分离组分。【结果】共筛选出1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内生菌株,其中菌株SY11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其发酵液和脂肽类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PCR扩增检测表明菌株SY11含有3个合成脂肽类物质的功能基因fenA、ituD和srfkn,推测该菌株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根据具有抑菌活性分离组分的质谱分析结果,推测其有效物质的主要成分为Bacillomycin D。【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S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抑制效果,其脂肽类粗提物也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本研究为芍药内生细菌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301.诱导巴豆发生不定芽的培养基 据日本1990年专利记载,诱导巴豆(Croton su-blyratus或C.joufra)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应含有植物激素(0.2—10ppm细胞分裂素及0.001—4ppm8-羟基喹啉(oxine)或0.1—10ppm细胞分裂素及0.005—0.5ppm赤霉素)。 302.繁殖大豆不定芽的培养基 据日本1990年专利记载,含有0.25—1.5倍无机盐、维生素(如Gamborg B_50.1—10mg/L,盐酸硫胺素及0.5—10mg/L烟酸),植物激素(如0.5—3mg/L 2,4-D)和糖的MS培养基,特别适用于大豆未成熟芽。  相似文献   

19.
一般蛋白质样品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通常只用一种浓度的分离胶(单层分离胶)。我们发现,将这种方法用于未经处理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发酵液的电泳时,效果不好。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发酵液成分复杂,蛋白分子大小不均。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就分离胶浓度对电泳效果的影响进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发掘和利用蜂粮中拮抗菌资源,对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菌株PC2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抑菌物质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温度、p H、紫外线和蛋白酶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菌株鉴定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硫酸铵沉淀法和盐酸沉淀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结果】从3种蜂粮中分离筛选得到17株拮抗菌株,其中1株细菌PC2以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制备的无菌发酵液对7种供试菌株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对温度、酸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处理敏感。菌株发酵液存在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结论】菌株PC2在食品保鲜和农业生防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