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纹伊蚊寿命的研究:实验室内雌蚊的存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雌蚊的存活情况,取得如下结果: (一)测定不同温湿度组合条件下白纹伊蚊的半数致死期(LT50),证明此蚊的致死高温为40℃(LT50=0.90小时,致死低温为-5℃,LT50=0.85小时)。在30℃和35℃温度中,存活期直接受相对湿度的影响,湿度愈大则存活期愈长。 (二)恒温室(25±1℃;80±5%RH)内连续8年观察笼内雌蚊的平均寿命约为30—40天。雌蚊寿命可因饲养条件不同而呈现一定范围的变动。 (三)根据实验室和野外7种不同条件下的寿命数据绘制存活曲线,均呈“中间型”说明同一种群内个体的死亡速率,在早期增加缓慢,接近中期发展迅速,至晚期又迁延持久。最长寿个体的寿命约为平均寿命的2倍或2倍以上。种群的死亡过程可因环境条件恶化而加速,但这一过程无论快慢,多数个体仍表现出相对集中的寿命范围。 (四)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后,认为白纹伊蚊在中温、高湿和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具有较长的寿命期,能耐受较高的饲养密度,但抗寒力较差,与埃及伊蚊的高温和低温致死点十分相近,同具暖区蚊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过去几年在实验室饲养白纹伊蚊的过程中,作者见到每到9月中旬左右,虽平均温度仍在20℃以上,但成蚊所产的卵其孵化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不孵化,即使及时饲养在自然光源、25℃的恒温室中,也不能改变上述情况。近年来实验生态学的研究阐明了昼夜光照节律控制昆虫的季节发生有巨大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昆虫的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和滞育(diapause)形成的影响(de Wilde,1962;Andrewartha 1952)。作者受此启发,进行了光周期对白纹伊蚊产滞育卵关系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重庆蚊子种类很多,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有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等四种,它们如何越冬,在消灭蚊子与疾病防治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关于蚊虫越冬调查以及越冬蚊虫生理的研究,报告得不多,冯兰洲在1937年曾就北京主要蚊种进行研究,观察到以卵越冬者有:仁川伊蚊Aedes(S)chemulpoensis、汉城伊蚊Aedes(F.)seoulensis、朝鲜伊蚊Aedes(F.)koreicus、多斑伊蚊Aedes(O.)maculatus等四种。以幼虫越冬有:帕氏按蚊 Anopheles(M.)pattoni、林氏按蚊Anopheles  相似文献   

4.
<正>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它的飞翔能力和扩散范围与登革热流行有直接关系。我们于1984年6月在广东番禺县沙头区,用金粉、银粉、金银粉混合染色标记白纹伊蚊进行扩散距离和飞翔能力的观察,其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蚊种 由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提供的广州株,从1980年驯化至现在。 2.蚊卵收集 按常规饲养、收集蚊卵待干后,放入玻璃干燥器备用。 3.用金粉和银粉作标记 将麻醉的白纹伊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的自育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崔可伦 《昆虫学报》1982,(3):256-259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自育性。从广州地区采集的白纹伊蚊幼虫,用肝粉及酵母粉饲养,新羽化的成虫只吸吮10%葡萄糖液,能够产出自育卵。在实验室经14代的繁殖,仍保持自育性。白纹伊蚊的自育性,在国外未见报道。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育指数为1.96—2.96,自育率为62—80%。本文对白纹伊蚊自育性的特点,包括卵巢发育的过程、自育产卵数、以自育卵繁殖后代以及卵巢发育与吸血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有关光周期、温度、幼虫营养以及成虫饥饿等因素对自育性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何桂铭  容瓘 《昆虫学报》1965,(3):257-263
国内外丝虫病之研究资料甚多,其中涉及蚊方面之内容亦屡见不鲜,最近Laurence(1963)更以阳性蚊体内所含各期丝虫幼虫比例推算出蚊之每日死亡率。唯自蚊之生理年龄来分析其与传病关系者甚少,仅见于Samarawickrema(962)及Wharton(1959)。自苏联 Детинва以卵巢小管膨大测定接蚊之生理年龄后,疟疾之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得以深入发展,为防治该病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其后,学者们将此法应用于其他蚊种,亦证  相似文献   

8.
福州地区白纹伊蚊一年生态观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乾章 《昆虫学报》1962,(4):357-362
本文系1959-1960年作者在福州地区进行的白纹伊蚊一年生态观察报告, 其主要结论有:(1)白纹伊蚊成虫的栖息场所很多, 在人房帐内、厨房、猪栏、客厅、郊野草丛等处都有采获。其月份消长, 自3月出现, 7-9月为高峰, 12月下旬消失。(2)成虫白昼活动时间在户外呈现两个峰, 一个峰在上午5-6时, 另一个峰在下午4-5时;室内活动高峰在下午1-5时。(3)幼虫孳生地分布甚广, 以雨后积水的容器为主, 其月份消长情况与成虫的月份消长是相一致的。(4)一般所见幼虫孳生地水色多略呈淡棕, 并常含有腐烂树叶及泥渣。发现幼虫孳生次数较多的孳生中的水的酸碱度为6.5-7.6, 总有机氮含量为6-20p.p.m.。(5)白纹伊蚊幼虫多数是单生, 少数与他种蚊幼或其他昆虫共同孳生。(6)白纹伊蚊是以卵越冬, 自12月半至2月底, 越冬期约二个半月。(7)对于白纹伊蚊与当地乙型脑炎的关系亦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的产卵引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现场测试不同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的产卵引诱作用,发现樟树叶、黄杨叶、狗尾草、绊根草、玉兰叶和竹叶的浸液现场诱蚊效果与自来水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竹叶、玉兰叶、狗尾草和绊根草室内发酵21、30和45d的现场诱蚊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应用诱卵器法显示:竹叶、玉兰、狗尾草、绊根草植物浸液和自来水对照的诱卵数却差异显著。现场试验发现自来水、室外积水和蚊虫饲养水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自Singh建立蚊细胞以来,为虫媒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singh又进行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细胞株的比较,认为白纹伊蚊细胞更敏感,应用于虫媒病毒的分离得到满意的结果。我所1978年建立了一株白纹伊蚊细胞株,对登革病毒增殖较好。1979年我们从当地扑获蚊虫,建立了一株云南白纹伊蚊细胞株(ACY7),对登革、基孔肯亚病毒进行敏感性及增殖规律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0年7—9月份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产卵活动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内容与方法清晨5—6时捕光法采集人房按蚊,选择胃血处于Sella氏Ⅱ期的新吸血蚊单管饲养,每4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以卵定种后,统计产卵时间、产卵数以及完成一次生殖营养周期所需时间。定种后按蚊解剖卵巢,按卵巢表面微气管末端形状来判定产卵与否,并计算经产蚊比率。二、结果与讨论(一)产卵时间:观察20批,其中嗜人按蚊270只,中华按蚊193只。两种按蚊多在夜间产卵,而以在22~2时为多(表)。表20批按蚊产卵的时间蚊种观数察2产:0卵1~%6产:0卵1…  相似文献   

13.
喷水对提高中华按蚊卵孵化率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关影响中华按蚊卵孵化的某些因素,我们选用本所饲养传代的驯化中华按蚊所产蚊卵为实验观察对象。以同日收集的同批卵平分成两组进行实验观察。一组为喷水实验组,于蚊卵下水后,用手揿喷水壶对盛蚊卵的水盆喷以脱氯自来水,每日4—5次,每次约1分钟;另一组不喷水作为对照组。置19—30℃室温中,分别于蚊卵下水后8小时和每日分离、计数孵出的幼虫。连续观察10天,至基本不再有幼虫孵出为止。实验重复10次,共观察蚊卵10批,13385只。结果:喷水组蚊卵孵化率为59.34—88.93%(平均72.41%),对照组孵化率为12.25、—68.73%(平均29.56%)。各批喷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液法测试了竹叶花椒果实的水蒸汽蒸馏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并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研究了精油对这两种成蚊的熏杀活性;此外,采用GC-MS分析了该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1)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Ⅰ、Ⅱ、Ⅲ、Ⅳ龄期幼虫及蛹的LC50值分别为25.634/61.472、31.763/76.431、52.356/110.172、258.497/121.884和198.263/162.048mg.L-1;(2)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LC50值分别为24.957和29.517μg.cm-3;(3)在147.52μg.cm-3熏杀剂量下,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3.493和2.993min,24h致死率均为100%;(4)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10种,占精油总量的67.122%,为竹叶花椒果实精油的主要成分。竹叶花椒果实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作用速度快,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蚊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抗溴氰菊酯的蚊虫品系,对比白纹伊蚊敏感株和抗性株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差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再以LC_(50)水平的溴氰菊酯对白纹伊蚊幼虫进行群体筛选至第11代,并通过接触筒法检测各代成蚊抗性。以白纹伊蚊敏感株和获得的抗性株(第9代)雌蚊吸食含2型登革病毒(DENV-2)的血餐,于感染后0,4,7和10 d解剖蚊虫,收集中肠、卵巢和唾液腺,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织的DENV-2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量。【结果】白纹伊蚊经溴氰菊酯筛选至第9代后抗性趋于稳定。第9代抗性株幼虫的LC_(50)为0.053 mg/L,抗性倍数为10.58,成蚊生测的蚊虫死亡率为80%,已达到中度抗性。感染后0 d,所有蚊虫的中肠均可测得DENV-2,而且抗性株的平均病毒感染量高于敏感株;后续时间点敏感株与抗性株蚊虫中肠均保持92.75%~97.18%的病毒感染率,且二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4 d,两株蚊虫的卵巢中均可检测到DENV-2,感染后7 d和10 d的卵巢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4 d时(P0.05),但在7 d和10 d两个时间点,敏感株和抗性株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抗性株平均病毒感染量在每一个时间点都显著高于敏感株(P0.05)。蚊虫唾液腺于感染后7 d检测到DENV-2,10 d时唾液腺的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升高且两株蚊虫之间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溴氰菊酯的筛选使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抗性水平逐渐升高,建立了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的实验室品系。DENV-2对白纹伊蚊抗性株和敏感株各个组织的感染率相近,但感染量有所不同,说明对溴氰菊酯有中度抗性的白蚊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白纹伊蚊在人房内栖息和飞离活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为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探讨在人房内孳生的白纹伊蚊吸血后的活动情况,将对阐明该蚊在登革热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曾于1983年7~9月间,在湖南郴州不同条件的实验人房内,释放吸血的白纹伊蚊,作多次栖息和飞离活动的观察,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试验昆虫白纹伊蚊为本所已养殖二年以上蚊种。另又采集当地野生的白纹伊蚊蛹,经羽化后再传一代。以上二者分批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选住房两间,大小为57.8m3,房内四壁白墙,前后有玻璃明窗,房内置有桌、椅、床、凳、镜台等。实验时,以不同窗帘和纱窗,布置较暗(小于60Lux)…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国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剂抗性检测的诊断剂量。【方法】应用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制作不同浓度的药膜滤纸,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记录1 h的击倒数和24 h的死亡数。应用Excel 2007和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制作杀虫剂的毒力回归线,计算各自的LC_(50)和LC_(99)值。以2倍LC_(99)值作为区分抗性和敏感种群的诊断剂量,制作药膜滤纸,接触筒法生物测定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成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实验室敏感品系成蚊的LC_(50)值分别为0.00619%,0.01403%和0.05009%,LC_(99)值分别为0.05175%,0.11859%,和0.53165%,相对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0.1035%,0.2372%和1.0633%。应用上述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诊断剂量测定的海口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死亡率分别为22.58%,36.29%和40.83%,表明该种群对这3种菊酯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诊断剂量可作为该蚊成蚊抗药性监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刺扰伊蚊(Aedes vexans)实验养殖的研究国外资料较多,而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于1983年6~9月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五林洞进行了刺扰伊蚊实验养殖的初步观察。蚊种采自该区林间、草甸及畜圈内的饱血雌蚊。饲养在19—23℃、相对湿度70~80%、光照以自然光为主的室内。幼虫饲养在搪瓷盘内,以622料粉为饲料(小白鼠饲料、鱼骨粉和酵母粉,比例为6∶2∶2)。成蚊饲以5%的葡萄糖水。据857条幼虫饲养观察,1—4龄各龄期平均发育时间,依次为2.3天、1.6天、1.6天和3.6天,蛹期均为3天。结果表明,在18~22℃水温中刺扰伊蚊完成幼虫和蛹的发育共需10—14天,…  相似文献   

20.
Aedes(F.)gilli(Barraud,1924)(全背伊蚊)属纷蚊亚属(Finlaya) 的白环伊蚊组(alboannulatusgroup)。成蚊的喙深褐色;前胸后背片是宽鳞,上部有窄鳞;中胸盾片前部3/5金黄色()或白而带黄色光泽();后跗节Ⅰ—Ⅲ基部具白环。幼虫头毛5-C和6-C单枝而特长,远超过头的长度,我国伊蚊幼虫中是有这样头毛的只此一种,因而容易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