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所用蚊虫系采自北京郊区、人工养殖5年的实验室种群。室内保持25—28℃及70—80%的相对湿度。平均水温24℃±1。必要时对幼虫或成蚊进行单体饲养。以小鼠做为血源。 一、生活史所需时间 取一含203枚卵的卵筏,跟踪观察各期变化。共孵出幼虫169条,孵化率83.25%。幼虫发育所需时间以2龄为最短、4龄为最长。特别间差异不大,见表1。各龄幼虫均有死亡,除2龄死亡率为2.5%,其余均在3—8%之间。羽化出成蚊95只,羽化率为91.35%。雄蚊与雌蚊数量之比为1.2:1。  相似文献   

2.
1980年7—9月份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产卵活动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内容与方法清晨5—6时捕光法采集人房按蚊,选择胃血处于Sella氏Ⅱ期的新吸血蚊单管饲养,每4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以卵定种后,统计产卵时间、产卵数以及完成一次生殖营养周期所需时间。定种后按蚊解剖卵巢,按卵巢表面微气管末端形状来判定产卵与否,并计算经产蚊比率。二、结果与讨论(一)产卵时间:观察20批,其中嗜人按蚊270只,中华按蚊193只。两种按蚊多在夜间产卵,而以在22~2时为多(表)。表20批按蚊产卵的时间蚊种观数察2产:0卵1~%6产:0卵1…  相似文献   

3.
自然干燥对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放置的时间长短对冬虫夏草(Cordyceps)寄主昆虫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Fu et Huang卵孵化率的影响。卵早期的研究结果为:第1批、第2批和第3批卵于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保存的时间达26,11和16h后再保湿都可以正常孵化并且孵化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分别达62.0%,41.4%和43.4%,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中期干燥放置36h的孵化率为66.7%,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50.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晚期干燥放置24h的孵化率为70.0%,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49.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经历一定时间的干燥不会对卵的正常孵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5.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6.
向邦成等(1987)曾报道我区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幼虫可以越冬。1986—1988年连续两个冬季对其越冬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并进行了一个冬季的模拟现场实验,结果如下:方法冬季各月分别设点对成蚊、幼虫、卵进行调查,将所获按蚊幼虫置水温18—22℃的实验室内,待羽化出成蚊后结合蛹皮进行鉴定,成蚊和卵则直接鉴定,并对入冬前成蚊体内脂肪体进行了观察。模拟现场则于11月2日起分别投入Ⅰ—Ⅳ龄幼虫各100条以上,于11月上、下旬分别投入该种蚊卵100粒以上并逐日进行观察。结果两年共查人房372间,牛房69间,自1986年12月23日至翌年2月…  相似文献   

7.
严子锵  何桂铭 《昆虫学报》1991,34(4):399-404
在室温26±1℃和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食物充足和食物缺少两种处理饲养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幼虫.实验表明,幼虫期食物量不仅对幼虫有影响,而且对成蚊期一系列种群参数均有明显影响.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能力rm和有限速率γ降低,种群增长受抑制不仅是由于幼虫期食物量减少使幼虫发育速率减慢、存活率下降所致,且与成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及年龄特征产雌率有关.各年龄组雌蚊所产的卵的孵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故以卵孵出数计算产雌率mx所得的种群参数值较为客观,而以卵孵出率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校正以卵数计算的m.,同样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还提供广州致倦库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26±1℃和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食物充足和食物缺少两种处理饲养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Say幼虫。实验表明,幼虫期食物量不仅对幼虫有影响,而且对成蚊期一系列种群参数均有明显影响。净增殖率R_0、内禀增长能力r_m和有限速率γ降低,种群增长受抑制不仅是由于幼虫期食物量减少使幼虫发育速率减慢、存活率下降所致,且与成蚊的年龄特征存活率及年龄特征产雌率有关。各年龄组雌蚊所产的卵的孵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故以卵孵出数计算产雌率m_x所得的种群参数值较为客观,而以卵孵出率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校正以卵数计算的m.,同样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还提供广州致倦库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有关嗜人按蚊的越冬问题,国内虽已证明其蚊卵可以越冬,但幼虫能否越冬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6年1至3月在宜宾市旧州、方水等乡进行了此项观察。元月29日首先在一水坑中获Ⅳ龄幼虫和蛹各1只,2月3日和3月3日又在稻田、溪流获Ⅳ龄幼虫4只、蛹2只。分别于3月11、16和25日羽化,共羽化出雌、雄蚊各2只,经鉴定全为嗜人按蚊。我区冬期较短,气候较温和,全年平均气温以元月份最低(7℃左右),霜、雪少见,但在此温度范围内幼虫一般都不能发育,由于在室内以Ⅳ龄幼虫到孵出成虫平均约48天,我们所获Ⅳ龄成熟幼虫,显见是幼虫的越冬而不是由卵(越冬卵)孵化发育…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冬至1990年春在四川宜宾作了蛛形杵蚊Tripteriodes aranoides(Theobald,1901)越冬观察。1方法成虫:选择有蛛形杵蚊分布的江北竹林为观察点,于11月至翌年4月各月捕捉40至60处越冬场所的成蚊毒杀分类鉴定,并根据в.н.веклешишева(1949)的方法观察脂肪体,每次均测记温、湿度。幼虫(蛹):各月采集1至2次竹筒(宜宾仅竹筒孳生)中的蚊幼虫置室内饲养,逐日记录水温,待羽化成虫作分类鉴定。卵:在采集幼虫的同时采集沉积物及润泥装入碗内,加水置室内观察有无该蚊幼虫孵出。幼虫耐寒试验:于元月30日将部分Ⅱ、Ⅲ、Ⅳ龄幼虫移入0—4℃…  相似文献   

11.
横山地区近二十余年来发生过三次较大的疟疾流行,高峰年代的发病率为36.5%,虽经历年积极防治,但发病率仍维持在5%以上。为了解传疟媒介的作用及其生态习性,我们于1984年6—9月进行了定点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一、种群组成:在人房共捕获按蚊351只,其中嗜人按蚊247只,占70.4%,中华按蚊104只,占29.6%;在牛房共捕获按蚊672只,其中嗜人按蚊109只,占19.2%,中华按蚊563只,占83.8%。二、叮人率:6—9月每旬进行一次人诱通宵观察,嗜人按蚊的叮人率平均为29.40只(15.3—46.3);中华按蚊为21.28只(10.7—27.0)。三、嗜血习性:嗜人按蚊在人房内的人血率…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对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多斑按蚊A.maculatus和斯氏按蚊A.stephensi的产卵习性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现报道于下:材料和方法斯氏按蚊系1976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转引保种于本所实验室。多斑按蚊是本实验室驯化繁殖传代的蚊媒。中华按蚊来源于本所丝虫室(引自上海昆虫研究所)参照曹仲华等(1985)方法饲养。至幼虫化蛹后,捞入盛水的蛹缸内,放入蚊笼,羽化为成蚊,用10%葡萄糖液棉球,饲喂2天以后,逐日喂豚鼠血,待卵巢发育成熟,在同一蚊笼内放两个产卵器,一个是小酒杯,内装半杯清水,另一个是平皿,…  相似文献   

13.
以前研究发现,辽宁地区大豆生长期间及收获期土壤中胞囊孵出的二龄幼虫量很少,推测线虫卵的休眠与大豆生长时期或季节相关。为明确该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特点,2002-2003年采用田间随机多点取样、室内分离及模拟自然条件孵化等方法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休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感病品种辽豆10根围土壤中的白色雌虫、卵囊及褐色的胞囊均可孵出二龄幼虫,且孵化持续时间较长,第21d仍有幼虫孵出,白色雌虫及卵囊内的卵孵化率高于褐色胞囊;不同作物对其根围土壤中胞囊内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寄主作物大豆、非寄主作物玉米根围及休闲地土壤中的胞囊在条件适宜均可孵出二龄幼虫;季节对胞囊内卵的孵化有较大的影响,出苗期孵化率最高,收获期最低,2周时平均1个胞囊孵出幼虫分别为83.8和9.7条;胞囊皮对线虫卵的孵化有显著的影响。表明沈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在正常和逆境条件下均有部分卵表现休眠。  相似文献   

14.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15.
雷心田  赖勤 《四川动物》1997,16(1):16-21
对四川赫坎按蚊种团各蚊种因个体、地区以及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卵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将中华按蚊因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卵,归结为“宽中曲型”、“甲断型”两类卵型,认为“宽中曲型”卵,有可能为中华按蚊正在分化过程中的类型;中华按蚊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同“小窄甲板型”、“大窄甲板型”、“小宽甲板型”、“大宽甲板型”相似的中华按蚊卵。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建议马氏(1964、1966)所称谓的“中华按蚊类群”仍称赫坎按蚊类群为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刺扰伊蚊(Aedes vexans)实验养殖的研究国外资料较多,而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于1983年6~9月间,在黑龙江省饶河县五林洞进行了刺扰伊蚊实验养殖的初步观察。蚊种采自该区林间、草甸及畜圈内的饱血雌蚊。饲养在19—23℃、相对湿度70~80%、光照以自然光为主的室内。幼虫饲养在搪瓷盘内,以622料粉为饲料(小白鼠饲料、鱼骨粉和酵母粉,比例为6∶2∶2)。成蚊饲以5%的葡萄糖水。据857条幼虫饲养观察,1—4龄各龄期平均发育时间,依次为2.3天、1.6天、1.6天和3.6天,蛹期均为3天。结果表明,在18~22℃水温中刺扰伊蚊完成幼虫和蛹的发育共需10—14天,…  相似文献   

18.
蚊卵标本通常用纯福尔马林保存,似久存后标本变黄,按蚊卵浮囊部份脱落,甲板看不清楚,卵变硬,有的卵壳破裂。为此试用2%叠氮钠保存标本,结果如下: 在玻璃指管底部先滴入2%叠氮钠保存液,用此液将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凉山按蚊Am.liangshanensi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卵冲于滤纸上,放入指管,使其下端与保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南京地区中华按蚊近似群三种不同的种型:宽卵型、窄卵型及中间型。除中间型采获标本较少外,对于宽卵型和窄卵型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习性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根据本文中举出各点,两种不同种型可以明显区别。 中华按蚊的宽卵型在南京地区分布很广,平原和山区都很普遍,幼虫孳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积水,尤其在水田、水塘、水沟等处。窄卵型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幼虫孳生于水塘为主。 宽卵型和窄卵型都在9月份数量最多。宽卵型冬季以成蚊过冬。窄卵型冬季以卵粒过冬。 宽卵型主要栖息在畜舍、吸畜血兼吸人血,在午夜前后均能进行吸血活动。窄卵型白昼常栖息于户外,从通宵观察中捕获的少量雌蚊看来,以午夜以后侵入人屋居多,以刺吸人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