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类以及两大类天敌对其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论述了对稻纵卷叶螟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既更好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炳夫 《昆虫知识》1992,29(4):217-218
<正> 稻纵卷叶螟姬小蜂Stenomesius maculatusLiao是水稻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ee幼虫期寄生性天敌。据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附城稻区调查,该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中寄生率较高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从1972年开始,我们对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三年来在大田共发现寄生性天敌昆虫共12种(寄生蜂10种,寄生蝇2种)。已知学名的五种:①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爪哇沟姬蜂Isotimajavensis;②寄生于三化螟幼虫的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③寄生于三化螟卵的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④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的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⑤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广大腿蜂 Brachymeria obscurata。  相似文献   

4.
在转Bt基因水稻商业化之前需要评价其对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本研究连续2年在3个地点调查了3种转Bt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稻纵卷叶螟及其4种捕食类天敌的种群密度、相对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对卷叶率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卷叶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在调查期间,不同地点3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以及它在植食类功能团内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水稻材料、水稻材料×调查日期、水稻材料×调查年份、水稻材料×调查日期×调查年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动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3种转Bt基因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4种捕食类天敌的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以及种群动态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可推论,转Bt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能明显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对4种捕食类天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天敌,据张孝羲等在江苏东台调查,在13种幼虫天敌中,此蜂的寄生率最高,1976年稻纵卷叶螟第二、三代,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0%、32.6%,但其寄生率在代别间、地区间波动较大。为了探明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率消长原因,并为进一步保护及利用天敌资源提供依据,在1978—1980年间,对其寄生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稻飞虱是我省重要的稻虫,主要种类有褐稻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稻飞虱天敌种类甚多,在一定时期控制了稻飞虱的发生。其中卵期寄生性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起显著的抑制作用。我们于1977—1978年在闽北稻区对  相似文献   

7.
2017年和2018年在处于湘桂走廊的广西兴安县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单、双季稻混栽稻田中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早稻上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基本为迁入型,中稻上为迁入+本地繁殖型或迁出型,晚稻上为迁出型。稻纵卷叶螟的落卵量在5月底至6月下旬为全年高峰,集中在早稻拔节期至孕穗期;这导致早稻田6月下旬至7月初卷叶发生严重。鉴定到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11种,其中幼虫寄生主要发生在早稻和中稻前期。稻飞虱种群数量在早稻和中稻田较高,早中稻上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为主,晚稻上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为主。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在水稻生育期的中后期较高,前期较低;晚稻田的蛛虱比高达1.4-6.3。这些结果表明,单、双季稻混栽时,早稻和中稻上"两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晚稻上较轻;这与水稻生产季节前期迁入的"两迁"害虫数量高有关,也与生产季节中后期天敌的控害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兴安地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是每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南北往返的必经之路,分析该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灯光诱捕、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和世代虫源性质,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2010年广西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峰期进行了迁飞轨迹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在广西兴安地区随季节变化明显,年发生6代,于4月底迁入,迁飞活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8月中旬。在双季早稻田、单季中稻田和双季晚稻田均发生3代,且在不同类型田中重叠发生,其在双季早稻田的发生量明显高于单季中稻田和双季晚稻田。(2)明确了兴安地区稻纵卷叶螟各世代虫源性质。第2、3代主害双季早稻,均为迁入虫源;第4代数量最多,主害双季早稻,属于迁入虫源在本地繁殖世代;7月中下旬连续降雨天气阻碍第四代稻纵卷叶螟从本地迁出,滞留单季中稻为害。第5代主害单季中稻,虫源性质复杂,主要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型,既有迁入,又有迁出;第6代前期主害单季中稻,后期主害双季晚稻,第7代为害双季晚稻,虫源性质均为本地虫源大部迁出型。(3)2010年广西兴安5月上旬稻纵卷叶螟迁入虫源地来自广东沿海阳江和湛江稻区,6月中旬大规模迁入虫源地主要来自广东沿海雷州半岛稻区。低空激流为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稻纵卷叶螟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10月中旬从本地迁出的稻纵卷叶螟,随东北气流南下可到达广西沿海北海市。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与寄主植物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侯茂林 《应用昆虫学报》2019,56(6):1178-118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明确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与寄主植物间的关系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稻纵卷叶螟的寄主植物种类、稻纵卷叶螟的寄主选择性及寄主对稻纵卷叶螟发育适合度的影响,总结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与水稻品种、水稻栽培制度间的关系,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稻纵卷叶螟的寄主适应性和为害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稻纵卷叶螟与寄主互作关系的深入研究及其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Wolbachia是一类胞质遗传的内共生菌, 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和其他动物中, 与宿主的生殖调控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Wolbachia感染情况, 为探讨Wolbachia在迁飞性昆虫中的生殖调控和传递方式等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对我国20个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中国不同地区的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中浙江温州和江苏扬州样本的感染率最高(90%); 四川雅安、 湖南长沙和天津宁河样本的感染率最低(40%)。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Wolbachia ftsZ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而且不同地区的Wolbachia 16S rDNA基因序列也完全相同。此外, 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 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感染的Wolbachia B群的ftsZ基因序列和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9%~100%和98%~99%之间, 说明我国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隶属B群。研究结果表明, 稻纵卷叶螟感染的Wolbachia类型较为单一, 这也是我国有关稻纵卷叶螟内共生菌Wolbachia的首次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1.
许璐  王芳  吴进才  王亓翔 《生态学报》2007,27(11):4547-4554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因,对江南和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1975~2008年永福县的种植制度的变化和5月、6月降雨量和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989~2008年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量,结果表明:5月、6月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种植制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9,P=0.0035),因此,早期迁入量大是该地区稻纵卷叶螟2003以来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包云轩  王明飞  陈粲  陆明红  刘万才 《生态学报》2019,39(24):9351-9364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的初始迁入与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密切相关,除华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提前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经过该区的时间外,在其他稻区两者基本同步;东亚夏季风北边界在不同稻区首次和二次出现的早晚对该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向北迁入的始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各稻区北迁的高峰期一般都发生在东亚夏季风控制范围内,其中6月中旬—8月上旬东亚夏季风活动范围到达30°N以北地区,此时是我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北界在本30°N以北地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稻纵卷叶螟年发生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 8月中下旬是东亚冬、夏季风的转换期,也是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混合迁"发生期,此时,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北部迎来初次南迁峰;9月后东亚夏季风开始南撤,东北冬季风快速南下,稻纵卷叶螟种群也随之不断向南迁飞。(4)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江淮稻区特大爆发的大气背景是:6月末—7月的强西南季风使沿江稻区迁入虫量比常年显著增加,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向江淮稻区迁入奠定了虫源基础;7月份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使喜湿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进一步向沿江和江淮地区聚集;8月份东亚夏季风的回撤偏晚以及9月份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北部的相对偏暖,使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在当地滞留时间偏长、南迁起始期和高峰期异常偏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虫源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通过调查和雌蛾卵巢解剖研究广西区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永福县早稻田可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第1、2代属于基本迁入型;第3代性质较为复杂,属于本地繁殖型,既有迁入又有迁出;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型。对暴雨期间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消长的研究表明,短时期的暴雨水淹对全县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蛾量消长总的影响不明显,但不同水淹情况的田块间虫量存在显著差异。还分析讨论2008年永福县早稻田稻纵卷叶螟暴发成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扬州邗江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且长期以来给本地区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明确扬州邗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本研究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发现2010-2020年间稻纵卷叶螟四(2)代为害较轻,五(3)代和六(4)代仍是主害代.四(2)代只有在2010年和2013年形成了明显的高峰,而五(3)代和六(4)代可以形成明显的蛾蜂,且蛾高峰期持续天数均达到了 23 d及以上.五(3)代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田间虫(卵)量与发生程度正相关,但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相关性较差.对本地区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月平均温度与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月平均温度与六(4)代种群的数量没有相关性.同时,田间降雨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也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有关系,例如,在手栽稻田和机插稻田中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蛾量要高于直播稻田.  相似文献   

18.
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稻纵卷叶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区中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exigua。由于稻显纹纵卷叶螟的研究报道很少,加上形态特征和危害习性相似,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常被混淆鉴定。本研究旨在明确快速准确地鉴定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方法】描述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蛹和成虫,以及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解剖了稻显纹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比较了稻显纹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淡黄色,前胸、中后胸和腹部分别有骨片2,12和5个,分成1,3和2排;蛹末端有指状突起,其上着生8根毛;成虫前翅淡黄色,条带褐色,前缘横带宽,外缘纵带呈C形,内线和外线平行,中线达翅后缘;雄性睾丸金黄色,射精管和附腺长,贮精囊和输精管短,抱器瓣骨化弱,表面密被长毛,阳茎囊有两根骨刺;雌性卵巢短,侧、中输卵管长度相似,交配囊长。幼虫胸部的骨片颜色和中后胸骨片的排列方式,成虫翅颜色、条带的形状和长度及内线和外线的排列,抱器瓣的骨化程度和结构以及阳茎囊上的骨化物等可分别作为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准确鉴别的依据。【结论】本研究结果保证了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的准确鉴定,为稻纵卷叶螟的精准测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栽期水稻上发生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韦永保 《昆虫知识》1990,27(4):193-195
通过1986~1988年的大田调查及室内试验,初步查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栽期的单季中籼稻上,发生规律不同:早栽田栖息蛾量多,田间着卵量高,而后期幼虫密度低,受害轻;中、迟栽田则相反。其原因是水稻营养条件、天敌数量、水肥管理措施的差异。从而认为,水稻适时早栽是减轻我县稻纵卷叶螟为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闫锋  汪霞  吕静  庞保平  娄永根 《昆虫知识》2010,47(1):96-101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所诱导的水稻挥发物能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雌成虫的行为产生影响,并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但至今仍不清楚2种害虫危害后水稻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吸附法对健康水稻苗、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苗的挥发物进行捕集与鉴定。在3种处理水稻苗中,共捕集到28种挥发物组分,包括萜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酮类、醇类、水杨酸甲酯和一些未知化合物。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均能导致水稻挥发物总量和大多挥发物组分释放量的上升;同时,二化螟幼虫危害能诱导水稻新释放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和2种未知挥发物组分,稻纵卷叶螟为害则可诱导水稻产生2-heptanonol,(E)-linalooloxide,MeSA和β-caryophyllene4种新化合物。2种虫害稻株间的比较表明,β-caryophyllene和MeSA是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后诱导产生的特有挥发物组分,并且linalool,α-copaene,(+)-cedrol,n-heptadecane和n-nonadecane在二化螟为害苗与稻纵卷叶螟为害苗之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也许可以解释2种害虫诱导水稻挥发物对天敌和害虫行为影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