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份多花黑麦草优良引进种质的表型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世界栽培牧草中的优良禾本科牧草。为更好地利用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引自国外的15份多花黑麦草种质的15个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材料间存在较大变异,除单株干重外,其余性状在供试材料间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0.28%~39.15%,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9.49%,从小到大依次为小穗数小穗长株高分蘖数千粒重花序长倒二叶长小花数茎粗第一节间长倒二叶宽旗叶宽旗叶长单株干重单株鲜重。主成分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4.51%,第1主成分以株高为主要特征;第2主成分以旗叶和倒二叶长、宽为主要特征;第3主成分以花序长和小花数为主要特征;第4主成分以千粒重为主要特征;第5主成分以产草量为主要特征。15份种质材料经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被划分为3大类,类别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其中第2类因其植株高大、叶片宽大的特点,具备选育高产种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胡留成  崔巍  汪霞  娄永根 《昆虫学报》2010,53(9):1001-1008
植物在受植食性昆虫为害时能产生防御反应,并且植物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对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诱导防御反应很少有研究报道。为此, 本实验通过测定油菜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研究了油菜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害后的抗虫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在油菜诱导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系。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能导致油菜体内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系统性上升,外用茉莉酸甲酯处理也能系统性增加油菜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并且取食茉莉酸甲酯处理或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过的叶片能显著降低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两者的体重分别为对照植株上的67.5%和60.2%。机械损伤加斜纹夜蛾幼虫口腔分泌物处理能引起处理叶中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增加,但其诱导效果与机械损伤加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两者明显低于虫害的诱导效果,两种处理的茉莉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分别为虫害诱导的68.4%和24.4%及62.9%和36.9%;多次连续机械损伤的诱导效果与一次损伤的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说明斜纹夜蛾幼虫诱导的油菜抗虫性与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而其激活油菜抗虫反应的机理则可能与其特定的取食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EBPβ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8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EBPβ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与慢性子宫颈炎C/EBPβ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组织中C/EBPβ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BPβ蛋白表达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EBPα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6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慢性子宫颈炎与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C/EBP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EBPα蛋白与新疆维吾尔族的子宫颈鳞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抑制子宫颈鳞癌发生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患者及100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血浆,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结果:6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患者与100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血浆甘油三酯水平(X±S)分别为1.15+0.87mmol/L及1.27±1.39mmol/L均为正常水平(0.11-1.69mmol/L).子宫颈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胆固醇水平(X±S)分别为3.80±2.03 mmol/L及3.29±1.93 mmol/L均为正常水平(2.59-6.47mmol/L).子宫颈鳞癌怠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新疆焉耆盆地绿洲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海霞  汪霞  李佳  欧延升  赵云飞  史常明 《生态学报》2019,39(14):5106-5116
以焉耆盆地绿洲区丝路重镇——焉耆回族自治县长期定位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实地采集800个土样进行土壤有机碳(SOC)实验室测试,进行点位模拟校验模型,并拓展到区域模拟,采用BCCC-CSM1.1气候模式,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绿洲区耕地SOC储量和SOC密度变化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 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农田的SOC及其动态变化,相关系数大于0.96,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0.48%—13.08%之间,模拟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2)点位模拟不同处理间SOC变化显示,不同土壤质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明显,5年来SOC增长趋势表现为粉砂质壤土壤土砂质壤土。(3) 2017年焉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0.44 Tg C,在未来30年里,在相应农业措施下,研究区农田0—20 cm土层SOC密度和储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单位面积碳增量增幅为-7%—29%;新增固碳量3.708×10~8—1.978×10~9 t,增幅为-5%—48%,呈现出"碳汇"趋势,这对恢复农田SOC的平衡和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浅层滑坡多发区典型灌木根系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佳  汪霞  贾海霞  赵云飞  欧延升  柳洋 《生态学报》2019,39(14):5117-5126
生态建设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甘肃省陇南市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地处浅层滑坡多发区,地质灾害频发。通过单根抗拉试验和重塑土直接剪切试验对该区域四种典型灌木杠柳、胡枝子、酸枣和石榴的土壤及根系进行研究,探讨灌木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浅层滑坡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灌木根系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改善孔隙结构;抗拉强度与根径间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P0.01),根径1 mm的毛细根抗拉强度最强,单根抗拉强度依次为胡枝子石榴酸枣杠柳;重塑土抗剪强度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降低,土壤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在10%的最优含水率下,抗剪强度依次为石榴酸枣杠柳胡枝子;随根系密度增加,杠柳和胡枝子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减小,酸枣和石榴在1.5倍天然根系密度下对土壤抗剪强度增强效果最强。通过评价浅层滑坡多发区不同灌木护土固坡效应,为"一带一路"沿线展开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IFITM1基因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IFITM1,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cDNA3.1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验证,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FITM1,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IFITM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IFITM1基因在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的差异,对若尔盖湿地内沼泽草甸、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3个阶段土壤的碳、氮和碳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草甸土壤δ13C 值介于-26.21‰~-24.72‰之间,土壤δ13C 值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土壤δ13C 值与有机碳含量对数值呈线性负相关.表层土壤(0~10 cm)δ13C值大小顺序为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沼泽草甸,β值大小顺序为草原化草甸>沼泽草甸>退化草甸.沼泽草甸、草原化草甸、退化草甸0~30 cm 土壤碳含量分别为105.32、42.11和31.12 g·kg-1,氮含量分别为8.74、3.41和2.81 g·kg-1,C/N分别为11.26、11.23和10.89.随着草甸的退化,土壤碳、氮呈降低趋势,退化草甸C/N值低于沼泽草甸和草原化草甸.随着土层深度加深,碳、氮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草甸退化导致的土壤δ13C 值差异主要发生在表层0~10 cm.3个退化阶段中,退化草甸土壤的β值和C/N最低,表明退化草甸土壤矿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0.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