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鄱阳湖是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它们均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spp.)冬芽为食,且通过觅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大量小天鹅和白鹤由自然生境转移到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塘觅食。大量小天鹅和白鹤集中在小片藕塘觅食可能导致种间竞争强度增加。因此,本研究以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藕塘为研究地点,于2021年11月10日至25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调查了藕塘与白鹤混群和不与白鹤混群时小天鹅的日间行为、单次取食时间和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天鹅日间行为主要以觅食(45.59%)、运动(17.05%)和休息(15.92%)为主。小天鹅和白鹤混群时的觅食行为比例和单次觅食时间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表明小天鹅主要通过增加觅食时间以应对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满足能量需求。小天鹅混群时的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这可能是由于小天鹅通过摆动脚蹼或者扁平喙啄食的方式较难取食...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形式, 对于迁徙水鸟而言, 它的规划尤为重要。本研究于2016-2018年间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捕捉6只斑头雁(Anser indicus)、5只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10只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进行卫星追踪, 探讨了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对它们栖息地的保护现状。基于4年累积获取的844,592条高频数据, 分析了这21只水鸟在黄河流域活动的时间和利用的土地类型, 并使用核密度法拟合了3种鸟类的家域。结果表明: 3种鸟类均利用黄河流域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停歇地, 其中一部分白琵鹭幼鸟利用黄河流域湿地作为度夏地, 一部分东方白鹳利用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越冬地; 3种水鸟在黄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存在差异, 斑头雁对草地(49.0%)、裸地(26.2%)与水体(22.5%)的利用率较高, 白琵鹭对农田(42.1%)、草地(19.8%)和湿地(19.6%)的利用率较高, 东方白鹳对湿地(49.8%)、农田(34.5%)和水体(4.6%)的利用率较高; 斑头雁核心的50%家域被现有保护区完全覆盖, 而白琵鹭和东方白鹳核心的50%家域被现有保护区的覆盖度分别为1.6%和0, 表明后2种水鸟的栖息地极大可能存在保护空缺; 同时对覆盖范围内土地类型自身占比进行分析, 发现3种鸟类对于裸地、草地和农田的利用偏向于被动选择, 而对于湿地和水体的利用表现为主动选择。基于卫星追踪获得的高频数据可以准确反映3种水鸟在黄河流域的停歇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及潜在栖息位点。在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规划中, 应关注白琵鹭和东方白鹳适宜生境的保护状况, 并建立覆盖全面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2012—2013、2013—2014年度越冬期候鸟越冬前(10月份)与越冬后(4月份)采用样方法调查沙湖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分析不同水位条件的2个年度鄱阳湖碟形子湖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其对食块茎水鸟食物贡献的差异性,探讨越冬水鸟取食与水位变化对沉水植物冬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2种沉水植物的冬芽同域分布。2013年10月2种植物冬芽的密度与生物量均显著低于2012年同期,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水位年际间变化剧烈,并对水质有显著影响: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丰水期(4—9月)沙湖与主湖区连通的时间和日平均水深显著减小,但水体浊度显著增加,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发育。2012—2013年度越冬水鸟迁出后2种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下降,而2013—2014年度越冬期水鸟迁出后与迁入前相比两种植物冬芽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很可能与食块茎水鸟的取食活动和高水位对食物可利用性的负面影响有密切关系。湖泊剧烈的水位变化导致越冬水鸟的食源具有年际波动的特征,而食块茎水鸟对鄱阳湖子湖的食物利用率受越冬季冬芽丰富度和食物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对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沉水植被恢复、越冬水鸟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50年代初,湖北省有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66个,面积约83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故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时光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今日湖北仅存湖泊309个,总面积不足2700平方公里。随湖泊面积骤减的是各种湿地水鸟数量和种类的减少,这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的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白鹤、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鸨,和国家二级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天鹅、鸳鸯、卷羽鹈鹕。湖北省现有水鸟  相似文献   

6.
山东聊城水鸟组成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了聊城境内水鸟种类及其1991—2000年间的分布变动。结果显示,聊城境内有水鸟7目12科45种.绿头鸭、斑嘴鸭为优势种;常见种有小鹏鹏、苍鹭、普通秋沙鸭、白腰草鹬及普通翠鸟;珍稀鸟类包括东方白鹳、白琵鹭、大天鹅、中华秋沙鸭、黑尾塍鹬及黑嘴鸥等6种。本地区80%的水鸟数量趋于下降,应加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阐明水鸟栖息地利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水鸟保护对策。本研究在2012~2013年冬季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6种环境因子(植被面积比例、裸地面积比例、水深、地形变异、栖息地结构多样性和干扰)进行调查,以了解水鸟对人工湿地的栖息地利用及其影响因子。野外调查共记录到水鸟24种9 018只,其中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栖息地优化区内水鸟休息的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79.2%,这表明优化区是大多数水鸟的休息地,而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白骨顶(Fulica atra)、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和黑脸琵鹭(P.minor)的觅食个体数量超过60%,说明优化区也为这些鸟类提供了觅食地。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裸地面积比例是影响越冬水鸟种类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尽管游禽在地形变异较大、植被面积比例较低的区域数量较多,但在休息时游禽更偏好于裸地面积比例较高的区域,而涉禽休息时偏好于地形变异较大的区域。为增加栖息地优化区内的水鸟多样性,建议在优化区内种植水鸟可食的沉水植物以增加水鸟的食物资源,同时增加裸地面积比例和地形变异程度,更好地为水鸟提供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安徽沿江浅水湖泊越冬水鸟群落的集团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锦云  周立志 《生态学报》2011,31(18):5323-5331
长江中下游湖泊是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地,随着湖泊渔业养殖强度的不断加大,湖泊湿地严重退化,水鸟的越冬生态受到影响。为揭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越冬水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特征,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通过扫描取样法采集安徽省长江沿江升金湖、菜子湖和武昌湖3个浅水湖泊30种越冬水鸟的取食行为百分比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越冬水鸟进行集团划分,并采用无倾向对应法(DCA)分析越冬水鸟的取食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庆沿江湖泊越冬水鸟群落可分为4个集团,即深水取食集团G1、挖掘和啄取集团G2、浅水取食集团G3和泥滩拾取集团G4。G2集团的鸟种最多,共有13种,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G3集团次之,共6种,优势种为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G4集团共5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鹤鹬(Tringa erythropus)和红脚鹬(Tringa totanus);G1集团水鸟种类有6种。这些水鸟的觅食生境主要在湖泊滩涂和浅水区域,其食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和觅食对策共同决定群落组成结构。DCA分析表明,取食方式及取食时运动方式组成的觅食对策决定了集团食物资源的分割,草滩中取食鸟类主要采用静止取食和啄取方式,泥滩取食集团主要采取拾取及奔-停取食,深水区取食集团则主要采用潜水方式取食,因此,维持湖泊不同区域的丰富食物资源对于保护湖泊丰富的水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滨藕塘生境中白鹤取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毅进  卢萍  戴年华  邵明勤  曾健辉 《生态学报》2019,39(12):4266-4272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和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滨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共记录921只次成鹤和547只次幼鹤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白鹤栖息水深为(17.29±8.75)cm(n=1468),取食水深为(18.84±10.32)cm(n=600),单次取食持续时间为(3.10±1.69)s(n=600),取食频次为(12.24±3.89)次/min(n=1012),取食成功频次为(1.78±1.59)次/min(n=1468),取食成功率为(16.26±14.41)%(n=1012)。成鹤取食成功频次(SymbolcA@~2=70.797,df=1,P=0.000)和取食成功率(SymbolcA@~2=5.356,df=1,P=0.020)均显著高于幼鹤,表明成鹤取食能力较幼鹤强,成鹤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成鹤除维持自身能量支出外,还需要花费较多的能量用于辅食和警戒行为。成幼鹤的取食频次和单次取食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这与成幼鹤的体型大小、能量需求和体内氧气储存量类似有关,也与多数研究认为幼鹤觅食经验不足,觅食成功率低,需要靠多次取食来补偿能量的观点不同。成鹤取食水深极显著高于幼鹤(SymbolcA@~2=50.945,df=1,P0.0001),这可能与体型和取食经验有关。不同栖息水深下白鹤的取食成功率(SymbolcA@~2=15.297,df=4,P=0.004)和取食成功频次(SymbolcA@~2=23.155,df=4,P0.0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时段的取食频次、取食成功频次和取食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藕塘生境中白鹤采取触觉取食有关。此外,白鹤昼间取食行为无明显节律性,因此昼间能量需求相似,取食参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13—2018年,每年12月20日—翌年1月10日采用样区直数法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样区的水鸟多样性进行1次监测。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7目12科45种129633只,每年总数量在11604~33053只;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rus monacha)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国家II级保护鸟类5种。本次共记录优势种9种,以雁鸭类和鹬科鸟类为主; 2013—2014年和2017—2018年优势种种类较多,2015—2016年每年优势种只有2种;大部分水鸟类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类似,提示合适的水位可为多种水鸟生态类群提供适宜的湿地复合体;??类数量高峰期正好是大部分水鸟数量较低或低谷期,提示水位对水鸟多样性的维持极其重要;不同样区的水鸟相似性指数为0.51~0.91;该保护区物种数和个体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与绿翅鸭(Anas crecc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等在2016—2018年数量和遇见率较高有关;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2015—2016年明显下降,这与鸿雁(Anser cygnoid)或反嘴鹬占绝对优势有关;该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东方白鹳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种群数量大而稳定,鹤类几乎每年都有记录;南矶湿地保护区在鄱阳湖水鸟多样性维持和濒危水鸟特别是东方白鹳的保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监测持续年限较长,初步掌握了湖区优势鸟类及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群动态规律,为该保护区的水鸟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水鸟区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1997年10月-2000年12月间,作者对天津地区的20处湿地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07种,分属7目14科39属。其中候鸟103种,占总数的96.2%。Xing形目和雁形目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水鸟群落种类组成的41.1%和31.1%。记录到包括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鹤(Grus leucogeranus)、大鸨(Otis tarda)及遗鸥(Larus relictus)在内的国家Ⅰ级保护物种6种。记录到国家Ⅱ级保护物种8种,分别为白枕鹤(Grus vipio)、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灰鹤(Grus grus)、海鸬鹚(Phalacrocorax pelagicus)、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columbianus)、疣鼻天鹅(C.olor)、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对包括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七里海水库及尔王庄水库在内的4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水鸟多样性分析表明,北大港水库的物种多样性及科、属多样性均较高,且有众多的珍稀物种,是一个重要的水鸟停歇地,应加强对该区域的保护。此外,本文提出在分析生物群落多样性时,应将分类因素与物种的数量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因而同时使用G-F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可更为全面地评价某一地区的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西洞庭湖鸟类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2005年6月,按月对西洞庭湖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98种,分属11目39科。其中雀形目和鹳形目占有绝对优势,分别占鸟类群落组成的40.9%和32.8%。各科中,鸭科种类最多,有26种。候鸟134种,占总数的67.7%。豆雁、绿翅鸭、罗纹鸭等为优势种。记录到包括白鹤、白尾海雕、黑鹳、东方白鹳等4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和大天鹅等2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对各季度的个体数、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年动态分析表明,个体数和物种数的年动态总体上相似,因受候鸟的影响,季节性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动态则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云南蒙自坝区湖泊越冬水鸟组成和变化趋势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闻丞  李飏 《动物学杂志》2014,49(6):820-829
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位于云南蒙自坝区,但缺乏系统的鸟类数据。2006-2014 年,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蒙自坝区的三个湖泊长桥海、大屯海和三角海(简称“三湖”)进行水鸟调查,累计记录到水鸟12科33属63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黑鹳Ciconia nigra),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极危(CR)鸟类1种(青头潜鸭Aythya baeri),近危(NT)鸟类4种。在长桥海记录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在三角海记录到的鸟类种类较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在大屯海记录到的鸟种和数量都很少。分别对三湖越冬水鸟种数、数量和雁形目、骨顶鸡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Man-Kendall检验,发现调查期间,三湖越冬水鸟种数和数量无显著变化,骨顶鸡数量无显著变化趋势,雁形目水鸟略有下降趋势,而鹳形目水鸟有显著下降趋势。鉴于三角海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鹳形目水鸟数量,建议扩大第264号国际重点鸟区范围,将其纳入。  相似文献   

14.
Chen JY  Zhou LZ  Zhou B  Xu RX  Zhu WZ  Xu WB 《动物学研究》2011,32(5):540-548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鸟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因子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的生境特征、食物资源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鸟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利用网格单元对2019—2020年菜子湖冬季水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12科41种,其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  相似文献   

16.
迁徙水鸟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鸟种群数量和幼鸟比例监测,对科学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制定长期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价值。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区之一。本研究采用野外同步调查等方法对该区域87个湿地的亟需保护和具有代表性的10种大型越冬水鸟,其中雁形目6种,分别是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fabalis、灰雁A.grus、白额雁A.albifrons、小白额雁A.erythropus和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鹤形目4种,分别是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白枕鹤Antigone vipio、灰鹤Grus grus和白头鹤G.monacha,进行了长期监测(2003—2019年冬季),并结合相关文献,评估其种群变化趋势、幼鸟比例和死亡率。研究结果如下:(1)2005—2019年3种水鸟(豆雁、灰雁和灰鹤)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7种水鸟(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小天鹅、白鹤、白枕鹤和白头鹤)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种群趋势下降组(N=7)和上升组(N=3)的幼鸟比例均值在2016—2...  相似文献   

17.
李凌晨  周立志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2023,43(18):7731-7745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