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中国大陆若干群体的黑果蝇的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果蝇D.virilis种群D.virilis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多态性。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EcoRⅠ,PstⅠ,HindⅢ,BglⅡ,SacⅠ,ScaⅠ,EcoRV和PuvⅡ,对青岛、南京、上海、宁波与泉州5个D.virilis群体的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s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研究。在5群体中,发现5种不同的酶切图谱,它们彼此之间的遗传差异π为0.46%-1.76%,群体内遗传差异πij为0.00%-0.33%,群体间的差异dxy,为0.00%-0.82%。分布于中国大陆的D.virilis的群体间遗传差异在总遗传差异中所占比例γst值为24.62%。我们发现,D.virilis的栖息环境对mtDNA的遗传变异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而不同地理纬度的群体之间其遗传距离并无倾群(cline)表现。  相似文献   

2.
猕猴属中的基因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平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3,20(5):426-431
本文以我们修改的方法从猕猴肝脏组织中提取mt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为手段研究恒河猴,台湾省的台湾猴,日本猴和食蟹猴的mtDNA多态。根据mtDNA遗传距离计算了4个种间的分歧年代,其范围为1.8-3.2百万年。根据蛋白质多态资料,同样计算了这4个种间的分歧年代,其范围为0.4-1.5百万年。结合化石,行为,动物地理等方面的资料,我们的结果提示:在猕猴属的进化过程中,恒河猴,食蟹猴,日本猴  相似文献   

3.
板齿鼠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ApaI、BamHI、BclI、BglI、ClaI、EcoRI、EcoRV、HindII、PstI、PvuII、SacI、ScaI和XbaI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板齿鼠线粒体DNA(mt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并用双酶解法构建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板齿鼠存在3种mtDNA单倍型,可通过限制酶PvuII、HindII和ApaI区分,呈现DNA多态性和种内遗传变异。与小家鼠、褐家鼠mtDNA限制性片段的数据相比较,板齿鼠和这两种鼠mtDNA存在明显差异。板齿鼠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鼠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鳞副泥鳅mtDNA经11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I,BglⅡ,EcoRI,HpaI,KpnI,PstI,SacI,SalI,XbaI和XhoI)单酶完全酶解获得23个酶切位点,这些酶酶切位点数依次分别是:2、7、0、3、3、0、3、1、1、2和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大鳞副泥鳅mtDNA平均分子量为10.33±0.22×106u(原子质量);其分子长约16720±350碱基对(bp)。采用双酶完全酶解法构建了大鳞副泥鳅mt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5.
银鲴自然群体线粒体DNA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2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银鲴自然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银鲴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从4个群体3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对这一现象的成成因进行了探讨。依据单倍型和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地理分布的资料,对其现今分布区相互间的历史联系及其对银鲴起源和分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四种犬科(Canidae)动物线粒体DNA分子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宏  施立明 《动物学报》1996,42(1):87-95
以9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家犬,狼,赤狐,貉共7只动物的一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tDNARFLP),通过双酶解法构建各种动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用UPG法,NJ法和简略法分析这些动物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犬的个体差异小,而赤弧的个体间遗传分化程度非常高;2.犬和狼的亲缘关系很近,应是同一种动物;3.在属间关系中,犬属与狐属的关系较接近,貉属是一个较早分化的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7.
胡子鲇mtDNA多态性及限制性酶切图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胡子鲇(ClariasfuscusLacepede)肝脏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进行了分析。XhoⅠ、EcoRⅠ、PstⅠ、BamHⅠ、XbaⅠ、HindⅢ在mtDNA分子上分别有2、3、1、1、3和5个切点。胡子鲇种内存在mtDNA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RFLP)。经BglⅠ、BglⅡ酶解,mtDNA都出现两种酶切类型,Ⅰ型各具2个片段,Ⅱ型各具1个片段。mtDNA分子量为10.242×106u,长度约为16.68kb。用双酶解法建立了胡子鲇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并对RFLP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褐家鼠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碱变性法提取线粒体DNA,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Southern杂交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分析,研究中国家鼠Rattusnorvegicus遗传多态性。采用ApaⅠ、AvaⅠ、BanHI、BclⅠ、BglⅠ、Cl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PvaⅡ、ScaⅠ和XbaⅠ等1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自我国8个地区26只褐家鼠的线粒体DNA,共检出20种限制性态型和11种mtDNA单倍  相似文献   

9.
贵州四个山羊品种mtDNA多态性及起源分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采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贵州省4个山羊品种共93只个体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其中BomHI、HindⅢ和SalⅠ3种酶的酶切类型存在多态。共检测到18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3种mtDNA单倍型。单倍型Ⅰ、Ⅱ在贵州山羊4个品种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77.42%和21.50%,单倍型Ⅲ分布频率较低(1.08%);品种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表明白山羊和黑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林羊,而与小香羊的亲缘关系最  相似文献   

10.
用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东北虎和华南虎线粒体DNA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平  黄恭情 《生物多样性》1997,5(3):173-178
采用mtDNARFLP和PCRRFLP技术研究了东北虎和华南虎的mtDNA的多态性。在mtDNARFLP研究中,分离纯化了东北虎和华南虎肝、肾和心脏组织的mtDNA,用20种识别6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其余19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产生的限制性格局在东北虎和华南虎完全一致。在PCRRFLP研究中,用PCR技术分别扩增了东北虎和华南虎mtDNA的控制区(controlregion),用8种识别4碱基对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结果只有1种限制性内切酶(RsaⅠ)检测到多态性片段。mtDNARFLP及PCRRFLP的结果均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的遗传距离极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两者分布区间无天然隔离屏障;具有强扩散能力;近几百年才被相互隔离。  相似文献   

11.
野大豆群体DNA随机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RAPD方法检测野大豆群体DNA多态性的能力,随机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用银染法检测酶切产物。结果发现:1.有的限制性内切酶能够消化野大豆群体DNA的随机扩增产物,有的却不能。2.有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无RAPD个体的扩增产物后能够产生多太性DNA片段,有 内切酶不能产生。3.有的引物的无RAPD个体的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能够产生多态性的DNA片会面  相似文献   

12.
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及其品种分化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聂龙  杨关福 《动物学研究》1996,17(3):269-274
本文以ApaⅠ、AvaⅠ、BamHⅠ、BglⅠ、BglⅡ、Dr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HpaⅠ、PstⅠ、SalⅠ、ScaⅠ和XhoⅠ等1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自海南岛的海南黄牛和雷州半岛的徐闻黄牛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tDNAARFLP)。结果只有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在海南黄牛中检测到多态性,并且其中的C型(15.0,1.3)尚未见报道。我们的结果还显示,两个品种6个个体的mtDNA基因单倍型全部表现为A型,即瘤牛的血统。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mtDNA极低的遗传变异度表明两个品种的亲缘关系很近,从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为其合称为雷琼黄牛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张文霞  陈瑛 《遗传学报》1999,26(4):336-344
选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布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Drosophilaimmigrans果蝇种群的线粒体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了分析,在6个地理种群的46例单雌系中仅检测到11种限制性类型,表征种群内均一程度的I值平均为0.833,衡量种群间等同程度的J值平均为0.797,在整个种群中只有16.8%(Gst)的变异是由种群间变异所引起的,说明分布在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D  相似文献   

14.
藏鼠兔与高原鼠兔表型及分子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宁  施立明 《兽类学报》1994,14(4):265-271
本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藏鼠兔和高原鼠兔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并结合形态、生镜、地史和化石资料综合探讨两物的异同。结果表明,形态上差异显著的两个物种,在分子水平上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别,用16种酶分别消化各样品,共检出30例限制性类型,两种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它们的mtDNA分子均为17.9kb(千碱基对)左右;平均遗传距离为0.0455,分歧时间约为距今二百三十万前的上新世晚期,相当  相似文献   

15.
王金星  高兴善 《兽类学报》1997,17(3):208-215
本文利用印迹杂交技术对中国华北地区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palidior和韩国黑线姬鼠A.agrariuscoreae共107号标本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通过8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进行了限制性片段的分析。共检出35种限制性片段和12种单倍体类型。12种单倍型在平均离散度为1.01%时聚合为两个亚群:一个亚群为黑线姬鼠华北亚种,由采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的51号标本的4种单倍型所组成;另一个亚群为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由采自韩国4个不同地区的56号标本的8种单倍型所组成。黑线姬鼠华北亚种和朝鲜亚种在mtDNA表型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这在分子水平上确立了两亚种的分类地位。为了进一步澄清黑线姬鼠种下分类的混乱,很有必要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标本进行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贵州黄牛品种间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5种限制性内切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分析了贵州黄牛4个地方品种和1个育成品种-贵州黑白花奶牛的mtDNA多态性。发现贵州黄牛有两种类型mtDNA分子,即普通黄牛类型和瘤牛类型,两者的频率分别是44.07%和55.93%,没有发现重组和中间类型。贵州黑白花奶牛的mtDNA与贵州黄牛类似。贵州黄牛可能起源于普通牛和瘤牛。此外,根据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推断,对“盘江黄牛”和“巫陵黄牛”两个品种的命  相似文献   

17.
戴纪刚  魏泓 《四川动物》2000,19(4):216-217
用PCR-SSCP方法分析BALB/c等7个近交系小鼠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起源及亲缘关系,结果发现,这些小鼠mtDNA的高变异性区,D-loop 5’及3’端的SSCP电泳带型完全相同,未发现多态性。表明TA2、615、T739、BALB/c、C3H、C57BL/6J、DBA/2等近交系小鼠的mtDNA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山羊品种间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试验利用ApaⅠ、BamHⅠ、BclⅠ、BglⅠ、BglⅡ、ClaⅠ、EcoRⅠ、EcoRⅤ、HaeⅡ、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SalⅠ、SmaⅠ和XhoⅠ计18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了来自欧洲,非洲及国内的5个山羊品种共计33只个体的mtDNA,共检测了27处限制性态型,可归结为8种单倍型。结果表明,国内2个百品种的基本单倍型为BamHⅠ-A,BclⅠ-B、ClaⅠ-A  相似文献   

19.
中国貉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与亚种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玮  庄炜 《遗传学报》1994,21(1):7-16
本文以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7个地区的14只中国貉进行了mtDNA的RFLP分析,并构建了貉mtDNA的限制酶物理图谱。根据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分子系统树,结合形态、地理分布资料对中国貉的亚种分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貉的指名亚种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对于分类地位没有确定的华北和陕西群体,建议将它们各自单独定为一个亚种;中国貉最先发生南北分歧,然后发生东西分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鲤(GyprinuscarpioLinnaeus)肝脏线粒体DNA(mtDNA),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进行了分析,鲤鱼mtDNA分子量约10.12×10 ̄6,约16.49kb.SalⅠ、PstⅠ、BamHⅠ、XbaⅠ、BglⅠ、PvuⅡ、XhoⅠ、EcoRⅠ、DraⅠ和HindⅢ分别为1、1、3、3、3、4、1、4、4、和6个切点。根据单酶解及双酶解结果,构建了鲤mtDNA10种具酶30个切点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