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对中国黑龙江省进行的大型真菌调查中,发现丝膜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北方毛盖丝膜菌、红褐丝膜菌和亚杂环丝膜菌。文中基于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该3个种在我国的分布,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丝膜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橄榄棕丝膜菌Cortinarius olivaceofuscus、暗褐牛丝膜菌C. fuscobovinus和黄色丝膜菌C. croceus,并提供形态描述和线条图以及GenBank基因序列号。ITS序列分析及比对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吻合。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魏铁铮  姚一建 《菌物学报》2013,32(Z1):160-166
报道了丝膜菌属Cortinarius Telamonia亚属的3个中国新记录种,其中双环丝膜菌C bivelus产自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亚石榴丝膜菌C.subbalaustinus产自云南省,亚野丝膜菌C subtorvus产自西藏自治区.对这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其宏观特征和显微结构图片.  相似文献   

4.
报道淡水丝孢菌1个中国新记录属,即树状孢属Dendrosporium和3个新记录种,即裂叶树状孢D. lobatum,烛台树状孢D. candelabroides和心形赭粉菌Ochroconis cordanae。对采集材料进行了形态学特征描述和图解,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微生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我国丝盖伞属茸盖亚属Inocybe subgen.Mallocybe进行分类学研究。确认了该亚属3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白锦丝盖伞Inocybe leucoloma Kühner。依据采集的材料对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n LSU序列,采用贝叶斯法进行分析,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秦文韬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35(8):1008-1017
对来自黑龙江的木霉属真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平展橙红木霉Trichoderma auranteffusum,塔梗木霉T. pyramidale 和革菌生木霉T. thelephoricola,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提供了详细描述及图示,系统发育分析为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时楚涵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6,35(11):1348-1356
吉林省盘菌标本的研究中发现1个中国新记录属:威氏盘菌属Wilcoxina,3个中国新记录种:威氏盘菌Wilcoxina mikolae,淡蓝盘菌Peziza saniosa及达德利肉杯菌Sarcoscypha dudleyi,并提供形态特征描述,生境照片、显微结构线条图以及ITS序列的GenBank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9年对新疆针叶林和草原地区5个样地的15个样方的研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方土壤大型真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快速挖掘大型真菌资源;利用冗余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研究新疆大型真菌多样性与不同生境型及大型真菌发生的其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针叶林和草原大型真菌主要涉及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和蜡伞菌科Hygrophoraceae等,其中口蘑属Tricholoma、黏滑菇属Hebeloma、乳牛肝属Suillus、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蜡伞属Hygrophorus和丝盖伞属Inocybe为优势属。  相似文献   

9.
卞晓萌  郭佳佳  赵勇  李长林  李伟 《菌物学报》2016,35(10):1273-1279
报道了分离自渤海沉积物的4个中国真菌新记录种:黄褐隐囊菌Aphanoascus fulvescens、小翅孢壳Emericellopsis minima、弗氏光黑壳Preussia flanaganii和湿生假散囊菌Pseudeurotium hygrophila。其中,隐囊菌属Aphanoascus为中国新记录属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标本室(OUCMB)。  相似文献   

10.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3):241-245
在对我国柔膜菌科真菌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中国新记录属,即拟薄盘菌属Cenangiopsis。研究结果表明,该属的2个种在我国分布,其中青海拟薄盘菌C.qinghaiensis为一新种,悬钩子生拟薄盘菌C.rubicola为中国新记录种。对两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图解。  相似文献   

11.
铦囊蘑属Melanoleuca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因该属很多种类都是重要的食用菌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在山西太行山地区发现的该属2个新种,即浅灰铦囊蘑Melanoleuca grisea和近白柄铦囊蘑M. subleucopoda。通过形态学特征、ITS和RPB2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讨论了它们与铦囊蘑属内相关物种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也是一种典型的外生菌根依赖型树种。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以中龄、近熟、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分析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共有10个OTU属于子囊菌,48个OTU属于担子菌,隶属于21科25属。(2)天然林优势菌为糙缘腺革菌属Amphinema、丝膜菌属Cortinarius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人工林优势菌为乳牛肝菌属,其余菌种相对丰度随着林龄变化波动较大。(3)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种群Shannon、Simpson和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工林间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4)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近熟林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与天然林的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形态学比较和对ITS-nrDNA序列的分析,本文描述了产自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乳菇属的5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缘囊体乳菇Lactarius cheilocystidiatus和多囊体乳菇L. polycystis由于具有真正的囊状体而与变红乳菇亚属L. subg. Plinthogalus的绝大多数种相异,它们与泰国的L. crassiusculus关系密切。新种粘果乳菇L. gloeocarpus和多见乳菇L. vulgaris是乳菇亚属L. subg. Lactarius的新成员,其典型特征为淡黄色胶粘菌盖、孢子具网状纹饰和较大的囊状体,它们与原初描述自中国的淡黄褐乳菇L. pallido-ochraceus、淡环纹乳菇L. pallidizonatus以及印度的L. thindii形成种复合群。新种湖南乳菇L. hunanensis与温带物种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它的典型特征为粘不规则交织型的盖表皮中具橄榄色被壳物质以及具斑马纹纹饰的孢子,属L. blennius种复合群。南方窝柄黄乳菇L. austroscrobiculatus原初描述自印度尼西亚,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质,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该种。本研究的标本采集自安徽、海南、河南、湖南、江西和云南。这些物种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代表性乳菇类真菌。  相似文献   

14.
邓文英  李桂伍  葛再伟  张平 《菌物学报》2020,39(9):1684-1693
本文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报道了产于中国西南山地温带森林的棒瑚菌属新种2个。第一个新种金黄棒瑚菌Clavariadelphus aurantiacus具有亮橙黄色的子实体和不育的子实体顶部,第二个新种纤细棒瑚菌C. tenuis具有细长的子实体并且菌丝不具锁状联合。为两个新种提供了详细的描述、绘制了黑白线条图、拍摄了彩色照片,并且与类似的物种进行了比较。运用核糖体转录区间序列分析了棒瑚菌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中国已知棒瑚菌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 为该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作者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 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132份。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36种大型真菌, 隶属于2门6纲18目56科107属, 其中15种属于子囊菌门, 221种属于担子菌门。为方便统计, 将大于等于10个种的科定为优势科, 大于等于5个种的属定为优势属。其中优势科有红菇科、蘑菇科、多孔菌科和丝膜菌科, 每个科所包含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90%、7.20%、5.93%和4.24%, 共计62种。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鹅膏菌属(Amanit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马勃属(Lycoperdon)、小皮伞属(Marasmius)等11个属, 共包含79个种, 占总种数的33.48%。对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评价的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66种、药用菌35种、有毒菌36种和食药兼用菌26种。研究结果表明,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 优势科和优势属中最为丰富的分别是红菇科和红菇属(Russula), 具有经济价值的菌达127种, 为食用菌的引种驯化、药用菌开发利用亦或有毒菌鉴别提供了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高巍  黄晨阳 《菌物学报》2021,40(8):1938-1957
菌根食用菌是一个未被合理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本名录共收录532个中国菌根食用菌分类单元,它们隶属于28科62属,包括子囊菌门的39个分类单元以及担子菌门的493个分类单元。其中红菇科和牛肝菌科种类最丰富,红菇属、乳菇属、枝瑚菌属、蜡伞属、乳牛肝菌属、口蘑属、块菌属、牛肝菌属、鹅膏菌属和丝膜菌属是我国菌根食用菌的代表属。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菌根食用菌的多样性,并对我国菌根食用菌持续发展给予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声华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20,39(5):781-794
桑黄的药用记载源自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的「桑耳」,桑黄名称最早出自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桑黄异于其他药用真菌之处是外观相似的种类多。两千年来多本古籍所记载之桑黄,乃不同人对于不同真菌种类的阐述,因为古代无能力研究显微特征以区分种类,亦无分子手段进行种类鉴定。现代桑黄的研究起于1968年日本学者发现桑黄的卓越抗癌能力。日、韩过去普遍以Phellinus linteus当作桑黄的拉丁学名。然而,中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P. linteus是中美洲的种类,亚洲并无分布。2012年发表真正的桑黄为新种Inonotus sanghuang,只长在桑树上。2016年发表桑黄及其相近种类属于新属: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桑黄的拉丁学名因此改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桑黄孔菌属目前所知有14种,与生长的树种常具有专一性,只有桑树桑黄这一种长在桑树上。桑树桑黄的药理活性优于市售常见的杨树桑黄S. vaninii及暴马桑黄S. baumii。在中、日、韩广泛栽培的所谓桑黄子实体并非桑树桑黄,而是杨树桑黄(简称杨黄)。有鉴于桑树桑黄及杨树桑黄的优良保健功效及安全性,建议政府部门应尽早研究将这两种药用真菌收录于中国药典,纳入食品原料以及中药品,以促进民众健康和桑黄产业发展;并且应该明确规范这两种药用真菌产品的正确拉丁学名及中文名称。  相似文献   

18.
鬼伞类真菌涉及蘑菇科的鬼伞属Coprinus以及小脆柄菇科的小鬼伞属Coprinellus、拟鬼伞属Coprinopsis、近地伞属Parasola、刺毛鬼伞属Tulosesus和心孢鬼伞属Narcissea。基于标本研究和文献记载,确认我国该类真菌57种:小鬼伞属9种,刺毛鬼伞属10种,心孢鬼伞属3种,拟鬼伞属25种,近地伞属8种,鬼伞属2种。本文记载1个新组合——速亡型心孢鬼伞Narcissea ephemeroides,中国新记录种11个:黄鳞小鬼伞Coprinellus ellisii、甜味小鬼伞Coprinellus saccharinus、锐突拟鬼伞Coprinopsis acuminata、非洲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afronivea、美丽拟鬼伞Coprinopsis bellula、钟孢拟鬼伞Coprinopsis mitraespora、麻醉拟鬼伞Coprinopsis narcotica、厚壁拟鬼伞Coprinopsis pachyderma、近雪白拟鬼伞Coprinopsis pseudonivea、施罗特近地伞Parasola schroeteri和刺毛近地伞Parasola setulosa。编制了中国鬼伞类真菌分种检索表,对新组合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线条图。结合ITS和LSU序列片段,采用了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建立系统发育树,反映各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徽黄山属于黄山-怀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2018-2020年对该区的大型真菌展开了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子实体形态特征检索比较对获得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属级地理区系成分、经济真菌和特有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地区共发现大型真菌421种,隶属于9纲19目72科200属,其中包含食用菌68种,药用菌31种,毒菌39种,特有种66种。优势科有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光茸菌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10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红菇属Russula、粉褶菌属Entolom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栓孔菌属Tramete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灵芝属Ganoderma和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 14属。对黄山大型真菌属级地理成分分析发现该区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6.5%),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5%)和泛热带成分(10.5%)。本研究表明黄山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其中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世界广布成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红菇属(Russula)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与多种植物根系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与群落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欧亚和美洲北温带地区生物群落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 但该地区有关外生菌根真菌的区系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采自大小兴安岭的96份红菇标本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 通过结合世界范围内红菇属代表性物种(146个种)的ITS序列构建了红菇属系统发育图谱。结果表明, 大小兴安岭地区红菇属有46个分类单元, 其中包括37个种和9个未定种。对大小兴安岭地区37种红菇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北温带分布成分有13种、温带-热带共有成分8种、欧亚成分9种、世界广布成分7种。本研究表明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红菇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而且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