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生菌根是木本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外生菌根真菌在红松等外生菌根树种的定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菌根系统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是揭示菌根共生机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生长季内红松纯林内根围土壤及菌根样品ITS2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红松根系微生态中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与其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从6月份到10月份,5个月的菌根样品测序共得到741个真菌OTUs,利用FUNGuild数据库分析,其中85个OTUs归类为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5)为蜡壳菌属Sebacina、乳牛肝菌属SuillusMeliniomyces、红菇属Russula、棉革菌属Tomentella、须腹菌属Rhizopogon和缘腺革菌属Amphinema。6月份菌根中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2)红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受到土壤pH、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和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它们与外生菌根真菌优势属相对丰度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3)根围土壤内真菌是影响红松根系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其中,包括普可尼亚属Pochonia、产丝齿菌属Hyphodontia、镰刀菌属FusariumCollembolispora、枝穗霉属ClonostachysApodus、鹅膏属Amanita在内的土壤真菌与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关系。同时,超过85%的根内外生菌根真菌与同一取样地的土壤共有,可以认为侵染和扩散是红松根内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形成的主要方式,同时兼有植物根系的选择,因为根内并不包括所有土壤中存在的外生菌根真菌,其机制需要进一步人工模拟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丝膜菌属Cortinarius是真菌界中最大的属,囊括了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黏盖亚属Phlegmacium是丝膜菌属中较大的亚属,该亚属的真菌在湿润条件下菌盖表面具有黏性。本研究运用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丝膜菌属黏盖亚属的馆藏标本开展分类学研究,共发现24个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2个。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各个物种的相关信息,对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国黑龙江省进行的大型真菌调查中,发现丝膜菌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北方毛盖丝膜菌、红褐丝膜菌和亚杂环丝膜菌。文中基于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该3个种在我国的分布,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国东北地区森林根系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纯林中根内及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根内真菌的1 295个OTUs中有209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36属,相对丰度25.46%;根围土壤真菌1 513个OTUs中有285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40属,相对丰度59.91%;根内与根围土壤共同拥有共生真菌33属,根内特有3属,根围土壤特有7属。其中,外生菌根真菌为根内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主要类群,分别占共生真菌的98.82%和99.80%。定殖根内的细菌共获得5 550个OTUs,隶属于400属;根围土壤细菌获得8 406个OTUs,隶属于436属,根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低于根围土壤的。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根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CAM配体、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的丰度低于根围土壤,而膜运输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细菌毒素、细胞抗原等通路)的丰度高于根围土壤。根内与根围土壤中菌根辅助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慢生根瘤菌属 Bradyrhizobium外,根内其余9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根围土壤,尤其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远高于根围土壤。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报道了丝膜菌属的一个新种:李玉丝膜菌,该种采自中国吉林省蒙古栎林中,其主要特征为担子体小型、幼时具蓝紫色调,菌盖强水浸状、具条纹,担孢子近球形。该种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与斑丝膜菌组形成姐妹关系,但遗传关系较远,属于新组李玉丝膜菌组。本文对新分类单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系统发育上相近的物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