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棉区蓟马为害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蓟马(Thrips tabaci Lind.)是新疆棉花苗期的最重要害虫。其严重性远远超过黄地老虎为害征象:(1)刮食棉苗嫩芽生长点,幼苗只剩下2片肥大的子叶(子叶背面有银白色斑点),形成不生真叶的无头棉株。在幼苗期即行死亡,此为缺苗原因之一;(2)在幼苗第1片真叶出现前后,生长点被食去之后,即长成多头发杈的棉株。棉苗在第1片真叶前后断头,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杈枝才能发出。同时出于发出2个以上  相似文献   

2.
洋麻(Hibiscus cannabinus)一生中叶形态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雅库希金1947)。茎上基部的叶子为锯齿卵形,中部为深裂叶,叶子的分裂程度随着叶子的层次逐渐加大,菜片由3裂、5裂、发展到7裂。以后分裂的程度开始下降由7裂降到5裂、3裂。顶端的叶子篇锯齿狭长叶。根据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随着洋麻发育的进程叶片分裂的程度有着周期性的变化。洋麻可以用缩短光照的处理来加速它的开花结实。在短光照条件下的洋麻是否因为光照期的缩短加速了叶形态周期性的变化?当洋麻从短光照的条件下进入长光照之  相似文献   

3.
白菜叶裂数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叶片全缘的大白菜自交系(P1)和叶缘深裂的欧洲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杂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白菜叶裂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白菜的叶裂数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的控制,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1.154 7,显性效应为-1.516 8;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154 8,显性效应为1.034 9;多基因加性效应为0.591 9,显性效应为1.145 2,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B1、B2和F2世代叶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48%、90.40%、93.0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14%、0、0。B1、B2、F2世代叶裂数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小。在白菜叶裂数性状的改良中应以主基因为主,并适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运用宏观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方法,对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 flore-minore正常花和变态花的花被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分类群花被片变态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正常花中的花被片一般5(-8)枚,白色,倒卵形,全缘,可达1.3×0.5 cm,叶脉为开放的二叉分枝状,只在背面的顶端具少量毛被;其上表面未观察到气孔器,下表面具少量的气孔器。变态花中的花被片数目可达20枚;变态花被片显示出苞片或叶的形态特征:具网状脉,绿色,倒卵形或椭圆形,可达5×3 cm,两面密被毛,全缘或3裂,裂片边缘又浅裂或有锯齿,背腹面均具气孔器且数目随着变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花被片与强烈变态的花被片之间在数目、形状、大小、颜色、边缘是否分裂、脉序及气孔器和毛被的数目等方面存在着连续的变态梯度。小花草玉梅变态花被片的叶状特征表明,这种表现叶性器官特征的变态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被子植物花萼片可能与苞片具有相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李法曾 《植物研究》1985,5(1):157-159
植株高达60厘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升,顶端密被黑褐色、全缘、披针形鳞片,鳞片边缘有棕色狭边。叶丛生,叶柄长约20-25厘米,禾杆色,初被黑褐色先端卷曲的披针形鳞片,后逐渐脱落;叶片长圆形,长30-40厘米,宽20-2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3回羽裂;羽片10-12对,斜向上,互生,基部一对较大,柄长约1厘米,卵状披针形,长约16厘米,宽约10厘米,2回羽裂,小羽片约10对,基部上侧小羽片与叶轴平行,下侧一片较大,长圆形,长约6厘米,宽达3厘米,l回羽裂,末回小羽片短圆,边缘羽裂或全缘,其余各对羽片向上渐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取食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叶以及取食一段时间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对棉铃虫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叶和常规棉叶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5 d,比较考察了棉铃虫的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另外分别考察了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叶1 d及3 d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取食常规棉花叶片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持续升高;而持续取食转基因棉叶5 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取食转基因棉花叶片1 d后,取食常规棉叶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换取常规棉叶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而棉铃虫在取食3 d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活性却一直保持较高。可见,棉铃虫在取食转基因棉花后,其羧酸酯酶活性可以被诱导,这应与棉铃虫对转基因棉的抗性及防御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取食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叶以及取食一段时间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对棉铃虫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转双价基因棉叶和常规棉叶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5d,比较考察了棉铃虫的取食量、体重增长量及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另外分别考察了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棉叶1d及3d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持续取食常规棉花叶片5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持续升高;而持续取食转基因棉叶5d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取食转基因棉花叶片1d后,取食常规棉叶的棉铃虫,其中肠羧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换取常规棉叶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而棉铃虫在取食3d转基因棉叶后再取食常规棉叶,其中肠羧酸酯酶活性却一直保持较高.可见,棉铃虫在取食转基因棉花后,其羧酸酯酶活性可以被诱导,这应与棉铃虫对转基因棉的抗性及防御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柄双花木     
<正>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为金缕梅科双花木属的我国特产物种。落叶灌木,高2~6 m。冬季开花,头状花序具2朵无柄而对生的花,借长长的总花柄从叶腋间垂落,这也是长柄双花木名称的由来。长柄双花木的花精美而呈深红色,花萼5裂,开花时反卷;花瓣狭长带形,好似星芒;雄蕊5枚,花丝远比花药短。春季开始长叶,叶宽卵圆形,全缘,到了金秋时节,树变成红色,点缀于青翠的常绿阔叶林间,十分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9.
【背景】转基因棉花在商业化种植之前,必须评价其环境安全性。其中新型棉花材料的生存竞争能力和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方法】以转Cry1Ac+Cry2Ab基因棉为试验材料,转Cry1Ac棉花中棉所41和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4年5~9月对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物种丰富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转Cry1Ac+Cry2Ab棉花的生长势与转Cry1Ac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基本相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产量构成参数在成铃和脱落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棉表现出良好的优势。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表明,转Cry1Ac+Cry2Ab棉花对靶标害虫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主要刺吸性害虫棉蚜、棉蓟马、烟粉虱、绿盲蝽与天敌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草蛉和小花蝽等的种群丰富度在个别时期有所影响,但总体上与转Cry1Ac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意义】转Cry1Ac+Cry2Ab棉花无竞争优势,但目标性状优势较好;对棉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新型转Cry1Ac+Cry2Ab棉花对棉田环境安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补充了内容,为转基因棉花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存在大量的生理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从中分离到一个性状稳定的花器变异体(CHV1)。从花器官形态特征和表面显微特征分析,该变异体的所有花器官都变成了苞叶状器官,但中央数片叶状器官的基部有胎座和胚珠着生。变异体每朵花有苞叶3—7片,苞叶状器官19—41片。苞叶状器官在花梗上的排布介于“轮”与“螺旋”状之间。据花器发育理论和变异体花的生长特性推测,该变异体中控制花器发育的A、B和C功能皆失活。对造成该变异的可能机理和棉花花发育模式进行了分析。该变异材料对研究棉花花发育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理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棉花变异体(CHV1)的花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存在大量的生理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从中分离到一个性状稳定的花器变异体(CHV1)。从花器官形态特征和表面显微特征分析,该变异体的所有花器官都变成了苞叶状器官,但中央数片叶状器官的基部有胎座和胚珠着生。变异体每朵花有苞叶3-7片,苞叶状器官19-41片。苞叶状器官在花梗上的排布介于“轮”与“螺旋”状之间。据花器发育理论和变异体花的生长特性推测,该变异体中控制花器发育的A、B和C功能皆失活。对造成该变异的可能机理和棉花花发育模式进行了分析。该变异材料对研究棉花花发育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理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源库关系改变对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棉18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摘蕾引起源库关系改变对主要源叶(对应的主茎叶和对位果枝叶)中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蕾处理推迟了相应主茎叶和果枝叶中吲哚乙酸(IAA)峰出现,降低了玉米素及其核苷(Z ZR)含量,推迟了果枝叶中异戊烯基腺嘌呤及其核苷(iP iPA)的积累,提前了二氢玉米素及其核苷(DHZ DHZR)的积累,降低了脱落酸(ABA)含量。去除一个蕾对相应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是短期的,随整株源库关系的协调,与对照趋同。激素的这种变化与叶片功能变化是一致的,表明棉花源库关系的协调不仅是物质上的关系,植物激素可能是其中重要的信息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用离体叶片法,对9个棉花种质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种质间抗生性和忌避性差异显著;同株棉花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朱砂叶螨的抗生性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叶螨在不同棉花种质上种群增长动态进行系统聚类,可将9个棉花种质划分为3类:斯字棉825-91、杞县86789、鄂棉314、苏联8911为1类,中棉164、潼南接龙棉、新库861517-2、南农NAC90-2为1类,美棉7-15独立为1类。依据朱砂叶螨在不同种质上的种群增长曲线和高峰期螨量增长倍数,可将9个种质划分为3个类型;斯字棉825-91、新库861517-2为抗性类型,潼南接龙棉、美棉7-15、南农NAC90-2为感性类型,其余为中抗类型。从忌避性看:斯字棉825-91、美棉7-15表现出较高的忌避性。  相似文献   

15.
对27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而筛选适宜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为棉花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与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批棉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结铃数(24.2%)、第一果枝长度(17.500%)、第一果枝节位(14.100%)、单铃重(13.329%)、马克隆值(11.091%)、株高(11.010%)、衣分(10.984%)、果枝数(9.625%)、断裂比强度(8.574%)、上半部平均长度(6.257%)、伸长率(2.005%)和整齐度指数(1.562%);相关分析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衣分与株高和断裂比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果枝数呈显著负相关,马克隆值与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铃数与第一果枝节位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7.358%,第1主成分主要和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结铃数、第一果枝长度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果枝数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第一果枝节位有关;聚类分析将27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7.5时划分为6类,第1类群的棉花材料可作为改良棉花断裂比强度的材料加以利用,泗棉2号、南丹巴地大花、鄂抗棉8号和Qik可作为改良棉花产量构成的材料加以利用,聊113、军棉1号、辽阳绿绒棉和保2367可作为改良棉花马克隆值的材料加以利用,陕三原78-782可作为株型改良的材料加以利用,育种工作中可以结合性状之间的关系,培育新品种与新品系,为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叶螨属初步报道(蜱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螨属Tetranychus Dufour是极为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中包括我国的著名大害虫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和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它们严重地为害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介绍了叶螨属的形态特征,报道了作者初步采集到的7种叶螨:1.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2.红叶螨T.telarius;3.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4.牡荆叶螨T.viticis,新种;5.上海叶螨T.shanghaiensis,新种;6.野生叶螨T.desertorum,中国新记录;7.曼陀罗叶螨T.ludeni,中国新记录。最后,对棉叶螨和红叶螨的学名和中文名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尤以黄河流域和内陆棉区危害较重。五十年代往往猖獗,造成棉花缺苗和大量“破头”、烂叶,导致晚熟减产。人民公社化以来,由于垦除了杂草丛生的大量地畔,消除了虫源并推广了3911处理棉种技术,棉苗早期受害才相应减轻。只是在5-7真叶期仍有较重的发生,还应密切注意。现将陕西、山西省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文,提供防治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M-49和X-37转基因棉Cry1Ab/c蛋白在主茎叶片的时空分布,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主茎叶片的Cry1Ab/c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叶片水溶性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X-37主茎叶片Cry1Ab/c蛋白整体含量高于M-49;两种转Bt棉主茎叶的Cry1Ab/c蛋白含量由顶端向底层逐渐增加,现蕾期(6月3日)和初花期(6月27日)底层叶片Cry1Ab/c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顶端叶片;花铃期(8月6日)和铃期(8月26日)中上部叶片Cry1Ab/c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另外,在初花期(6月27日)主茎上部叶片的Cry1Ab/c蛋白与水溶性总蛋白比显著高于中下部叶片。总体上,两种转Bt棉主茎叶片Cry1Ab/c蛋白叶片含量分布由下至上逐渐减少,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后降,在初花期的上部叶片Cry1Ab/c蛋白与水溶总性蛋白比变化较其他生育期明显。  相似文献   

19.
棉叶跳虫是江西棉田里的头号大害虫特别是改良棉(美棉)受害最凶。据本省农林厅病虫害防治所估计,一九五○年赣北棉区内,因受棉叶跳虫的为害,平均损失籽棉45%左右。为了消减虫灾,保证棉花增产,作者等於1951年开始了棉叶  相似文献   

20.
林镕  石铸 《植物研究》1980,(1):1-16
半灌木(?),高1.5米。茎枝及接花序处被白色稠密短柔毛。大部茎叶为菱形,长1-1.4厘米,宽0.7-1.5厘米,边缘每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或斜三角形的浅裂片或钝齿,接花序下部的叶椭圆形、卵形或宽线形,长约1厘米,宽0.5-0.6厘米,全缘不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