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为害棉花的叶螨(红蜘蛛)究竟有几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螨(红蜘蛛)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分布广泛,为害严重。因此,棉红蜘蛛曾被列为我国十大害虫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各棉区仅报道过一种,即棉红蜘蛛,常用的学名有Tetranychustelarius Linnaeus,T.bimaculatus Harvey,T.urticae Koch,目前国内尚未统一。近年来,根据我们的调查及对各地棉区寄送标本的鉴定,初步认为,在我国不同棉区为害种类不同,而过去皆被误认为一种——棉红蜘蛛。对不同害虫种  相似文献   

2.
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1920)又名山楂红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梨、桃、山楂和李等蔷薇科果树。山楂叶螨的分类归属在叶螨属Tetranychus与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之间存在争议。因此,获得山楂叶螨的线粒体基因组可在解决其分类问题上提供更多依据。本研究通过长PCR扩增与高通量测序结合的方法得到完整山楂叶螨基因组,其大小为13 085 bp,共注释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和22个tRNA。对tRNA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后发现有大量长度收缩的tRNA无法折叠成经典三叶草结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山楂叶螨与叶螨属的物种进化关系较近,但是山楂叶螨与叶螨属物种的遗传距离大于叶螨属内的遗传距离,因此通过对山楂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分析支持山楂叶螨独立出叶螨属并归入双叶螨属。  相似文献   

3.
朱砂叶螨越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原多混同于二斑叶螨(T.urticae),为世界性害螨,在我国严重危害棉花、瓜、豆、茄果类蔬菜及许多观赏植物。叶螨科叶螨属的很多种类以滞育态雌成螨  相似文献   

4.
胞内共生菌Wolbachia能对多种叶螨产生生殖调控作用.为更好地筛选有潜在应用价值的Wolbachia株系,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自然种群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二斑叶螨T.urticae、神泽叶螨T.kanzawai 和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体内的Wolbachia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重组检测.结果表明,叶螨中的Wolbachia株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截形叶螨感染两种分化较大的株系.不同叶螨感染特有的Wolbachia株系说明Wolbachia与其宿主存在一定的协同进化关系.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感染同一株系的Wolbachia,可能由于水平传播造成.同时,不同株系Wolbachia的wsp基因间普遍存在着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5.
二斑叶螨与山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于1994-1995年对苹果树上的二斑叶螨(Tei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veinnensis Zacher)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资源上,二斑叶螨对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是1.05,而山楂叶螨对二斑叶螨则为0.95;在生存空间资源上,二斑叶螨相应为1.11,山楂叶螨相应为0.89。在1994和1995年,两种害螨的内禀增长力(rm)在单种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3036和0.0759,山楂叶螨分别是0.1028和0.0585;在混合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18和0.0822,山楂叶螨分别是0.06056和0.052,二斑叶螨均明显高于山楂叶螨。在达到种群年中高峰时,二斑叶螨在混台种群中所占比率,1994年为97.2% 1995年为86.2%。达到高峰后,两种叶螨种群数量均急剧下降,但二斑叶螨下降的速度更快。20天后,二斑叶螨在混合种群中的比率分别降至20%和19%。因此,二斑叶螨较山楂叶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但由于二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因而山楂叶螨不会绝灭。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叶螨属Tetranychus中T.cinnaba-rinus(以下简称T.c)与T.urticae(以下简称T.u.)二种害螨的区别,欧美、日本等国有很多报道,如1975年F.Saba就地中海地区的红叶螨复合体进行详细研究;日本江原昭三(1976)就此二种红叶螨也作了详细的比较,美国Lee R.Jeppson et al.(1975)对此也有记载,此外如R.L.Metcaef et al.(1962)对红叶螨的体色变化以及用纸层分析法研究螨体的色素特征;日本刑部胜对神泽红叶螨T.Kanzaa-  相似文献   

7.
【目的】山楂叶螨Tety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山楂叶螨雄螨的繁殖潜力。【方法】采用叶碟饲养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山楂叶螨雄螨的交配次数、交配时间及可繁育的雌性后代数。【结果】雄螨羽化后可立即进行交配,第1次交配的交配时间最长,随后的交配时间明显缩短;足以使雌螨充分受精的最短有效交配时间为50 s,远短于其正常的交配时间;雄螨终生交配授精雌螨数为26~37头,可繁育雌性后代688~989头,且与性比关系密切;雄螨日龄对其交配能力有明显的影响,日均交配次数在3日龄成螨内无明显变化,5日龄则显著减少,但在7日龄后仍可维持较高的交配能力;交配历史能显著地影响雄螨的交配能力,在经历20次交配后,雄螨日均交配次数显著降低,但即使经历30次交配仍可保持足够的授精能力。【结论】山楂叶螨雄螨具有较强的交配和授精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慧芙 《昆虫学报》1980,(2):216-223
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Oudemans,1931)是叶螨科中较大的一属,Pritchard和Baker(1955)列出该属种类共42种,后经各地陆续报道,至今见于文献的约110种以上。 我国始叶螨的种类,据文献报道共6种(李凤荪,1952;Lo,1968、1969;Ehara,1969;即: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E.asiaticus Ehara),E.condanai Rimando,E.boemeriae Lo,E.pruni(Oudemans),E.boreus Ehara,E.tiliarium(Helmann)。作者根据近年来在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区采集的标本加以整理,其中发现4个新种,6个新记录种。迄今为止,本属种类我国共有16种。  相似文献   

9.
火炬树为我国于1959年引进的速生绿化观赏性植物,其生长快,长势旺盛,抗病虫害和抗螨能力强,但还未见到其抗螨性和抗螨机理的研究报道.测定了火炬树叶挥发性成分及其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采集、GC-MS测定火炬树叶挥发物,"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挥发物对两种叶螨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炬树叶挥发性成分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4,6-二特丁基-2-甲基苯酚、4-庚醇、3,7,11-三甲基-2,6,10-二十二三烯-1-醇、丁基化羟基甲苯、α-法呢烯、十八烯、4-甲基-1-丙烯-3-醇、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等;在两组气味源(火炬树叶与苹果树叶、火炬树叶与空气)中,二斑叶螨对火炬树叶的选择率分别为9.3%和28.9%,山楂叶螨则分别为5.6%和28%,与对照差异显著,但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看出,火炬树叶挥发物对叶螨的选择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苔螨属记要附四新种及一新纪录(蜱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芙 《昆虫学报》1985,(3):330-340
苔螨属Bryobia是叶螨科中一个古老的属。自从Koch(1836)建属以来,该属共记述种类百余种,但其中很多种类存在混淆,直到本世纪50—70年代,一些学者使用幼螨的形态及足Ⅲ、Ⅳ跗节双毛等形态特征才澄清了一些种类。目前在分类学上已确立的种类达60余种。苔螨属的分类地位目前尚未统一,Reck(1959)和Livshits(1964)确立该属为苔螨科Bryobiidae的模式属;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应属于叶螨科Tetranychidae中的苔螨亚科Bryobiinae(Wainstein,1960;Tuttle et Baker,1968)。中国的苔螨属已记录有12种(曾义雄,1975;马恩沛等,1981;王慧芙等,1981、1984)。本文再记述四个新种及一个新记录种,至此我国苔螨属共达17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对螺螨酯的抗药性,并明确其对7种杀螨剂的交互抗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山楂叶螨对螺螨酯的抗性发展趋势及其交互抗性。【结果】用螺螨酯筛选山楂叶螨21代,抗性上升11.65倍;抗性品系对乙螨唑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6.30;对噻螨酮存在负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0.69;对阿维菌素、炔螨特和三唑锡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5、1.25、1.78;对哒螨灵和联苯肼酯有产生交互抗性的可能,抗性倍数分别为3.46和2.79。【结论】螺螨酯防治山楂叶螨存在抗性风险,抗螺螨酯的山楂叶螨品系会产生交互抗性,上述结果可为果园科学使用螺螨酯和合理轮换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叶螨的重要天敌——食螨瓢虫(瓢虫科,食螨瓢虫属Stethor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食螨瓢虫属3个亚属共11种,其中1个新亚属4个新种,并附检索表以便比较。 食螨瓢虫(Stethorus Weise,Coccinellidae)原称拱颏瓢虫(刘崇乐,1963;庞雄飞,1966),全部种类以叶螨为主要食料,是瓢虫科中捕食叶螨的重要类群,也是叶螨的重要天敌之一。近年来,叶螨对棉、柑桔、苹果、梨等多种作物为害较重,成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叶螨天敌的研究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目前研究保护利用食螨瓢虫的单位颇多,但由于这属虫体小,背面黑色,多无特殊的色斑,因而种的区别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这里我们仅就该属的鉴别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在安徽黄山发现了属于叶螨族Tetranychini Reck,1950的一新属新种,属订名为忻叶螨属Xinella gen.nov.,,以示作者对复旦大学忻介六教授的崇高敬意和感谢。忻叶螨属Xinella Ma et Wang,新属 模式种:黄山忻叶螨Xinella huangsh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14.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比较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部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有很好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在触杀活性测试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在内吸作用中,乙醇、氯仿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螨活性均较高,杀螨效果显著。在对石油醚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生物活性追踪测定中发现,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浓度为0.6 g.L-1,山楂叶螨的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22%和79.66%。  相似文献   

15.
从田间山楂叶螨尸体上分离到一株真菌86A—2菌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物学性状研究,该菌株与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acremoniumcorda)近似[1]。经证病试验表明该菌株是叶螨属昆虫的病原真菌,有很强的致病力,田间试验表明对山楂叶螨、棉叶螨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发现的叶螨10种,包括5个新种和5个我国新记录。其中属于苔螨亚科Bryobiinae的7种,叶螨亚科Tetranychinae的3种。所有的标本和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上海农学院。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朱砂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螨,在我国主要为害棉花、豆类、瓜类及茄子等作物。由于它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在生产上危害日趋严重。叶螨的基础生态学研究,是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的理论依据,在其生物防治中,对确定捕食性天敌的释放时间和释放数量有实际指导意义。这方面国外曾做过大量研究(Boudreaux,1963;Vrie,M.Vand,1972;Hazan,A.U.等,1974;Shin,C.I.T.等1976),国内报导很少,只台湾何琦琛等(1979)曾对二斑叶螨(T.urticae)进行过研  相似文献   

18.
在鉴定云南叶螨标本时,发现叶螨属一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本文量度单位均为微米。 食禾叶螨Tetranychus graminivorus新种(图1—14) 雌螨 体长(包括喙)454,宽298。椭圆形。浅黄绿色。须肢端感器圆柱形,长6.8,  相似文献   

19.
王冬生  马恩沛 《昆虫学报》1992,35(4):493-499
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Oudemans,1931)是叶螨科中较大的一个属。自1931年建属以来,种数不断迅速增加,目前已知种数达150余种,仅次于叶小爪属(OligotetrangchusBerlese)。国内自60年代开始研究,迄今已发现30种。作者在研究华东园林叶螨时,发现了该属叶螨四新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植保系。文中测量单位  相似文献   

20.
苹果园山楂叶螨空间格局和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全胜  徐瑞琳 《昆虫知识》1990,27(3):149-151
<正> 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苹果园IPM方案中重要靶标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调查取样、预测预报和防治,作者对该螨在苹果树内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资料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