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19.4%;采用当地棉农化学防治方法施用农药7次,Bt棉田绿盲蝽发生为害较轻,发生高峰期(8月中旬)种群密度为2.0头10株,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4.8%。讨论指出绿盲蝽已成为转Bt基因棉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应加快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田的生态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养分利用与表观损失空间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尹飞    毛任钊  傅伯杰    刘小京  张秀梅 《生态学报》2008,28(6):2715-2715~2721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系统内不同位置采样,分析了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氮磷营养元素利用与表观损失方面的空间差异性,并对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和农田3种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随着距枣树种植行距离的缩小而迅速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虽然与农田生态系统比较,间作小麦、玉米均表现减产,经济产量分别降低11.4%、39.9%,但整个枣粮间作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2)枣粮间作系统间作作物吸收氮磷量也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且与间作作物生物量有极显著相关性.3种生态系统相比,吸氮量为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农田;吸磷量为农田>枣粮间作>枣树单作;(3)枣粮间作系统内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距枣树种植行0.25m处表观损失量显著高于其它位置表观损失量,在距枣树种植行6.5m到2m范围内,随着与枣树种植行的接近,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所降低.3种生态系统相比,氮、磷表观损失量均为枣树单作>农田>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3.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Hg2+ 、Cd2+ 、Cu2+ 、Pb2+单一重金属胁迫对拟南芥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对幼苗生长的毒性大于对种子发芽的毒性,以抑制种子发芽的IC50为指标,4种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Hg2+>Cd2+>Pb2+/Cu2+,以幼苗生长为指标,则毒性顺序为:Cu2+>Hg2+>Cd2+/Pb2+,并随着胁迫时间延长,种子萌发率下降.此外,不同重金属在不同发芽时段对种子的毒性也不尽相同,Cd2+的毒性在种子吸水后的0~12 h 大于12~24 h, 而Hg2+毒性在12~24 h大于0~12 h,其中,种皮对减轻重金属毒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非毒性离子(Ca 2+ 、Mg 2+ 、K + 、Na + )与重金属离子(Hg2+、Cd2+ Cu2+、Pb2+)交互作用对拟南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发现,5 mmol·L-1的Ca 2+ 、Mg 2+ 、K + 、Na +可以增强Hg2+对种子发芽的毒性,但对Cd 2+的毒性却没有影响.对于幼苗来说,Ca 2+ 、Mg 2+ 、K + 、Na +可以显著增强Hg2+的毒性,Ca 2+可以缓解Cd2+的毒性,但却增加Cu 2+的毒性,K+可以缓解Pb 2+对幼苗的毒害作用.最后,本文对重金属的毒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旱盐互作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培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0、8.3%、12.6%(W/V))和NaCl(0、25、50 mmol·L-1)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盐胁迫,研究了盐分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沧-6001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或12.6% 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25 mmol·L-1NaCl均使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比单一PEG处理增加,同时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下降,植株各部位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在12.6% 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50 mmol·L-1NaCl对植株的胁迫效应高于单一PEG处理.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加入适量盐分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植物种子二形性(多形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植物种子的二形性(多形性)是指在同一棵植株上生长有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学特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的两种(多种)种子。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特别是菊科、藜科、禾本科、十字花科中最为常见。二形性种子可分为有扩散结构和没有扩散结构(如冠毛和表皮毛状体)两种。如菊科的边花种子一般不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光、温度、水、盐分等环境因子的敏感特性;而中间花种子一般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小,不具有休眠特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环境因子比较敏感的种子是形成土壤种子库的主要成分。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幼苗在前期形态大小上都有差异,但生长后期有些差异不显著(70 days old for Hedypnois cretica),有些仍很显著(Atriplex Sagittata)。这二形性幼苗所产生的后代同样也具有二形性现象。二形性种子产生的比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盐、养分和密度胁迫等。遗传因素也影响二形性种子的比例,其遗传率一般在0.2~0.5之间,是一种数量遗传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为了解释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原因,从生态学和个体发育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模型:生态进化模型(两面下注策略或高,低风险策略)和个体发育模型。不同植物的二形性(多形性)种子在结构、发芽,休眠特性、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幼苗特性、两者的比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种子二形性(多形性)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态机制,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总之,二形性种子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对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采用生物技术的手段研究种子二形性的遗传机制;二形性种子激素等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目前各种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学意义;二形性植物生活史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种赤霉素的功能类似物--苯邻二甲酰亚胺(phthalim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94377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苯邻二甲酰亚胺类的物质,具有类似赤霉素的生物活性.该文介绍了此物质的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包括: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和胚轴/茎的伸长,促进蕨类植物雄性器官发育和某些植物开花及无性结果,提高玉米中酸性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大麦中α-淀粉酶的活性)、生理活性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此物质具有这些生理作用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PEG-6000、NaCl模拟干旱胁迫及盐胁迫,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抗旱耐盐冬小麦沧-6001在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Na+、K+在地上部和根系的分布。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相似,其含量随干旱胁迫或盐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胁迫处理后期下降,并且随胁迫强度增加,二者出现下降时间提前;脯氨酸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快速积累达到峰值后下降但在胁迫处理后期再次增加,在盐胁迫条件下,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Na+在干旱胁迫下随胁迫程度增加而下降,盐胁迫条件下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K+在干旱胁迫或盐胁迫下均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在根系中下降的速度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9.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盐生植物灰绿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和复合盐及等渗溶液(PEG-6000)处理下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种子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灰绿藜种子的萌发率与处理溶液的浓度或渗透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低浓度盐溶液(2.9 g*L-1)中灰绿藜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对照(蒸馏水);NaCl溶液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复合盐溶液.渗透势为-0.2和-0.5 mPa 时,PEG-6000溶液对灰绿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小于等渗NaCl溶液,而在较高渗透势溶液中则正好相反.用渗透势≤-1.8 mPa 的PEG-6000溶液及所有浓度的NaCl和复合盐溶液处理的种子复水后相对萌发率都达到了90%以上,说明一定程度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对灰绿藜种子萌发潜力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萌发恢复率随处理盐浓度或PEG-6000溶液渗透势(≤-1.4 mPa)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霍霍巴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途径,影响快速繁殖的因素,褐化、超度含水态出现的原因,对霍霍巴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