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2014年8月21日辖区某宾馆两名学生举办谢师宴招待客人后发生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积极查找本次事件的发生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情况,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参加谢师宴的人员及宾馆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宾馆的后厨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同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共计发病82人,罹患率20.5%;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以腹泻、呕吐、腹痛、恶心、头痛和发热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葱油心片、蒜泥豆角和甲鱼炖放养鸡为可疑食品,将可疑食品进一步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蒜泥豆角为最终的可疑食品。 结论: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卫生学调查等,确定本次事件是一起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蒜泥豆角为最终的可疑食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现状和规律,为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设立监测点、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监测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食物中毒报告16起,以化学性食物中毒居多;肠道传染病监测腹泻病25 689例,以病毒性腹泻和菌痢较多;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布病确诊病人448例、包虫病确诊病人1 835例,发病具有明显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食品中致病菌检测1 822份,检出阳性86份,阳性率4.72%,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甘肃省庆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现状不容乐观,食源性疾病暴发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分析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为预防预警此类事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描述疫情的发生过程、三间分布、临床特征、确认检验。采集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可疑食物、剩余食品、餐具样品、饮用水样本等,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在搜索的34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为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为 5例,隐性感染者16例,罹患率为16.59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各楼层的5个班级,年龄2-5岁之间。症状主要为呕吐(100%)、腹泻(23.52%)、恶心(55.88%)、腹痛(58.82%)、发热(67.65%)。实验室检验结果为诺如病毒GII型和GI型、GII型混合,常见肠道致病菌均为阴性。依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研判本起事件为人员交叉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性疫情。加强对幼儿园全方位管理、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和防控培训,对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疫情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某高校甲型H1N1 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感在高校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 校2009 年11 月6 日至2009 年11 月24 日发病并确诊的74 例甲型H1N1 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病例的年龄、性别、 学历层次、年级、专业、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结果:74 例甲型H1N1 流感确诊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63 %,其中男性占94.6 %,女性占5.4 %;病例平均年龄为20.5 岁± 2.2 岁;94.6 %的病例为本科生;本科生罹患率(4.03%)显著高于研究生(0.14%);2006 级见习期本科生罹患率(11.05 %)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疫情的流行全距为19 天,发病高峰为2009 年11 月13 日至2009 年 11 月18 日;病例以发热、咳嗽、乏力、头疼等临床症状为主。结论:该高校甲型H1N1 流感确诊病例多为22岁以下的男性学生。本 研究提示加强见习学生的监测和管理、设立隔离宿舍、接种疫苗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流感疫情在高校蔓延。  相似文献   

5.
李友邦  丁平  黄乘明  蒋萍萍  陆施毅 《生态学报》2013,33(23):7390-7398
食物的营养物质是影响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因子。研究动物食物的营养组成及其对野生动物取食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了研究喀斯特环境中食物粗蛋白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2006年1月-12月在广西扶绥自然保护区,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研究了片断化栖息地中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同时采集黑叶猴取食部位样本共40种190份,用凯氏定氮法测量其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黑叶猴取食的食物包括嫩叶、成熟叶、花、果和种子等部位;食源植物的生活型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食物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2.7%,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4月份样品的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全年最高,高达19.1%,而最低在6月份,仅为5.4%。食物的粗蛋白含量在前半年和后半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z= -1.28,p= 0.20),在雨季和旱季之间亦无差异(z= -1.22,p= 0.22);不同食源植物部位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不同,嫩叶的年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7%,其次是成熟叶和花,分别是13.0%和12.1%,果实最低,仅为9.6%;不同生活型的食源植物粗蛋白含量不同,藤本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 14.1%,草本的最低,仅为10.1%,乔木和灌木分别是11.3%。不同食源植物的取食时间与其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粗蛋白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取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某高校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感在高校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9年11月6日至2009年11月24日发病并确诊的7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病例的年龄、性别、学历层次、年级、专业、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结果:7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63%,其中男性占94.6%,女性占5.4%;病例平均年龄为20.5岁±2.2岁;94.6%的病例为本科生;本科生罹患率(4.03%)显著高于研究生(0.14%);2006级见习期本科生罹患率(11.05%)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疫情的流行全距为19天,发病高峰为2009年11月13日至2009年11月18日;病例以发热、咳嗽、乏力、头疼等临床症状为主。结论:该高校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多为22岁以下的男性学生。本研究提示加强见习学生的监测和管理、设立隔离宿舍、接种疫苗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流感疫情在高校蔓延。  相似文献   

7.
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人骨的牙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对辽宁北标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出土人骨的牙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初步探讨了龋病和牙周病的罹患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1)龋病的罹患率男女间差异不显著,而牙周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2)龋病的罹患率与年龄变化具有一定关系,而牙周病的罹患率则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此外,对多生牙、先天缺额牙、融合牙、错位牙、第三臼齿的阻生情况也分别作了记录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简称Y.e)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国际上广泛注意的一种人畜共染病原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动物、土壤、水和多种食品中分离出来。是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的少数肠道致病菌之一,全球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已有数十起。该菌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发现,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引起国外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家们的广泛注意,随着其重新分类和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Y.e菌的研究更进了一步,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262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以及牙结石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知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女性龋病和根尖周病的罹患率高于男性,而在牙周病和牙结石的出现率上则是男性高于女性;2)牙病的罹患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根尖周病多发于臼齿,牙结石多发于门齿;4)重度磨耗牙齿多发牙周病及根尖周病;5)牙病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磨沟组古代居民农业种植食物和采集食物并重的食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川金丝猴冬春季节取食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样方调查法和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确定了冬春季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分析了主要食源植物的营养成分,探讨了影响川金丝猴冬春季节取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冬季,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与食源植物的粗灰分含量( r=0.709,P=0.015)呈正相关,而与食源植物的相对丰富度(r=0.543,P=0.084)、粗蛋白含量(r=0.036,P=0.916)、粗纤维含量(r=0.458,P=0.156)、粗脂肪含量(r=0.445,P=0.170)、含水量(r=-0.099,P=0.771)和无氮浸出物含量(r=-0.522,P=0.100)均不相关;在春季,与食源植物的相对丰富度(r=0.721,P=0.000)呈正相关,与含水量(r=0.114,P=0.507)、粗脂肪含量(r=0.151,P=0.380)、无氮浸出物含量(r=0.084,P=0.625)、粗蛋白含量(r=-0.275,P=0.105)、粗纤维含量(r=-0.010,P=0.956)和粗灰分含量(r=-0.178,P=0.299)不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食源植物的粗纤维(0.992)、粗脂肪(0.944)、粗蛋白(0.905)和食物丰富度(0.885)为川金丝猴冬季取食的主要影响因子,粗蛋白(0.946)、无氮浸出物(0.939)、含水量(0.920)和食物丰富度(0.898)为川金丝猴春季取食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我国居民目前膳食营养状况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相关目标。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研究我国居民食物摄入量、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及营养不良性疾病与《纲要》中相关目标的差距。结果:我国居民豆类、奶类、水产品和水果摄入量均不及目标的一半;视黄醇和钙摄入明显不足,钠摄入明显过量;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贫血率均与目标差距较大。结论:应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为蓝本,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大辛庄村,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商代遗址,甲骨文及其他丰富遗存的出土对于鲁北及整个山东地区商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人骨的牙齿健康状况入手,对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2003、2010年出土的45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牙结石以及牙齿磨耗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得知大辛遗址商代人群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结石的出现率男女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牙病在罹患率的性别分组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为女性的罹患率要高于男性;2)牙病的罹患率在年龄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随年龄的增长罹患牙病的风险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牙结石多好发于臼齿;4)重度磨耗牙齿患牙病的风险增加,牙周病表现尤为明显;5)牙病的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大辛庄商代人群农业经济发展的食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亲鸟递食位置可以调控雏鸟之间的竞争,而异步孵化会使不同孵出顺序雏鸟的体况产生等级差异。雏鸟可以通过竞争巢中有利位置来获得更多的食物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生长发育速度和存活率。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两年的4至8月对甘肃安西荒漠保护区桥子片区22巢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的递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荒漠伯劳亲鸟递食的位置主要集中在1个(n = 13,比例超过50%)或2个(n = 9,合并比例超过60%)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处于亲鸟递食位置直线方向上的雏鸟获食次数显著高于两侧位置(n = 22,P < 0.001)。但异步孵化雏鸟的孵出顺序与其在巢内占据直线(df = 4,F = 0.211,P > 0.05)和两侧位置(df = 4,F = 0.068,P > 0.05)的次数都不具相关性;并且不同孵出顺序雏鸟间平均获食次数无明显差异(df = 4,F = 0.090,P > 0.05);拟合不同孵出顺序的雏鸟生长曲线发现,不同孵出顺序雏鸟的体重生长率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df = 4,F = 0.637,P > 0.05)。研究结果表明,荒漠伯劳亲鸟趋于固定递食位置并向直线方向递食;但雏鸟间具有较小的同胞竞争,出飞等级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繁殖地短暂的食物丰富度和雏鸟本身对于乞食与获食之间的利弊权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发生多例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爆发疫情。现将本院收治的34例登革热从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GB4789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及鉴定,采用16S r RNA基因分型方法及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对爆发进行溯源分析。结果:生化及血清学结果表明,该起爆发分离的菌型为伦敦沙门氏菌。16S r RNA基因分型表明爆发所分离的菌株均为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菌株12 sam与其他4个菌株分子发育距离较远,均为16S r RNA基因分型的TYPE1-11型;PFGE分型结果表明菌株10 sam、16 sam、27 sam及29sam的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菌株12sam跟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GB4789法结果表明该起爆发是由伦敦沙门氏菌引起的,16S r RNA基因分型及PFGE分型方法的结果均表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细菌性病原体,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0157:H7曾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的几起大规模暴发和无数散在病例。它通常与动物源性食物联系在一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肠杆菌O157:H7株普遍存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胃肠道中。在携带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骨科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2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2~3 mL骨水泥,n=39)、中剂量组(3~6 mL骨水泥,n=41)和高剂量组(6~7 mL骨水泥,n=40)。对比三种剂量下的骨水泥填充后的手术效果。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成渗漏组(n=25)和无渗漏组(n=9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r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三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下降(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压缩程度、椎基静脉孔相通、骨密度、骨水泥注射时机、裂隙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50%、有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射时机为粥状期、骨水泥注入量偏多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PKP治疗OVCF均有效,但低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情况、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时机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机体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铁过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120例铁过载人群和183例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进行营养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等。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铁过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的中老年人群中,病例组吸烟者(30.0%)、饮酒者(52.5%)、喜食红肉者(27.5%)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8%、33.3%、14.8%),而病例组饮茶者(54.2%)和运动锻炼者(47.5%)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5.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2组饮食习惯发现病例组进食畜肉类频率高于对照组(Z=3.500,P<0.001),而进食杂粮、薯类、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蛋类、蔬菜和水果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911、2.664、3.255、2.335、2.089、5.791和6.689,P<0.05)。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吸烟(OR=2.040,95% CI:1.057~3.935),每天进食畜肉类食物(OR=2.473,95% CI:1.368~4.469)是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天进食蔬菜(OR=0.240,95% CI:0.115~0.500),每天进食水果(OR=0.448,95% CI:0.245~0.819)是铁过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人群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中老年人群应做到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和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铁过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同域分布的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及其两者共存机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获取数据,后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对该地区的鼬獾和食蟹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鼬獾属于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其日活动模式为双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01:00—05:00和21:00—24:00;与雨季相比,旱季的活动峰值均提前1 h,活动高峰期延长3 h。食蟹獴为典型昼行性动物,其日活动模式为单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11:00—18:00,与雨季相比,旱季活动高峰期提前并延长1 h。两者间的日活动模式重叠指数较低(Δ=0.17),但旱季(Δ=0.22)高于雨季(Δ=0.12)。两者主要通过改变时间生态位来避免对食物资源和领域的竞争,从而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骨转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1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18,对照组,n=42。对照组开展伊班膦酸+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开展替雷利珠单抗+地舒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骨密度水平、骨相关事件、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控制率为82.86 %,对照组治疗控制率为54.76 %,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右足SOS变化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22.22 %,对照组为50.00 %,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及抑郁自评表(SAS)、(SD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44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2.38 %,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提升实体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提升骨密度,降低骨不良事件风险,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提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