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农架川金丝猴冬春季节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方调查法和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冬季和春季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取食的植物有7科9属15种,以蔷薇科、松萝科、松科和木樨科为主,春季取食的植物有25科37属48种,以蔷薇科、松萝科、四照花科、卫矛科、樟科、桦木科和木樨科为主;春季食物组成与食源植物相对高度、相对频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生物量、相对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冬季食物组成与相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高度和相对丰富度呈正相关,与相对频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差异均不显著;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中,松萝类植物所占比例冬季(16.51%)明显高于春季(5.69%),说明这类植物只是冬季食物较缺乏时的一种补救,并非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原鼢鼠在越冬期的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采集了67 个高原鼢鼠的冬季粮仓及环境样方,分析高原鼢鼠对每一种植物的选择指数,将其分成3 种食物类型:喜食、可变和不喜食。通过测定每一种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水溶性糖和粗灰分的含量,比较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在3 种食物类型间的差异,及其与各种植物选择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储存的食物种类多达67 种,本文选取含量较高且样本量大于5 的39 种植物(占粮仓和样方总生物量的99% 以上其中喜食12 种、可变16 种、不喜食11 种)进行分析。在3 种食物类型之间,粗蛋白、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 001),粗灰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P = 0.800)。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喜食类型(P < 0.01);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不喜食类型(P < 0. 01);喜食和可变类型之间这3 个指标差异都不显著(P >0. 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粗蛋白(R = 0.547,P < 0.001)和水溶性糖(R = 0.617,P < 0. 001)含量与选择指数显著正相关,粗纤维与选择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 707,P <0. 001),粗灰分与选择指数则无显著相关关系(R = 0.032,P =0. 846)。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总体上偏好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对无机盐的含量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温带地区分布的灵长类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容易受到食物不足的胁迫。川金丝猴就是分布于温带区域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食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该地区的研究对川金丝猴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和栖息环境 的植被调查,来探讨食物的分布和丰富程度对川金丝猴的影响。在神农架川金丝猴分布的核心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按照海拔梯度设置88个样方,基于优势树种和数据分析,我们把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划分为12 个类型。阔叶林的食源植物种类要高于针阔混交林;而低海拔的类型中提供食源植物的种类要高于高海拔类型。尽管川金丝猴的食谱范围很广,但是它喜食的食物种类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在其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内,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季节的变化和食源植物的分布不均衡都会影响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和时间分配。我们建议借助人为改造森林结构,增加食源植物的数量,进而达到保护和扩大川金丝猴种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友邦  丁平  黄乘明  蒋萍萍  陆施毅 《生态学报》2013,33(23):7390-7398
食物的营养物质是影响动物食物选择的生态因子。研究动物食物的营养组成及其对野生动物取食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了研究喀斯特环境中食物粗蛋白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2006年1月-12月在广西扶绥自然保护区,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研究了片断化栖息地中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同时采集黑叶猴取食部位样本共40种190份,用凯氏定氮法测量其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黑叶猴取食的食物包括嫩叶、成熟叶、花、果和种子等部位;食源植物的生活型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食物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2.7%,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4月份样品的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全年最高,高达19.1%,而最低在6月份,仅为5.4%。食物的粗蛋白含量在前半年和后半年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z= -1.28,p= 0.20),在雨季和旱季之间亦无差异(z= -1.22,p= 0.22);不同食源植物部位的平均粗蛋白含量不同,嫩叶的年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7%,其次是成熟叶和花,分别是13.0%和12.1%,果实最低,仅为9.6%;不同生活型的食源植物粗蛋白含量不同,藤本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 14.1%,草本的最低,仅为10.1%,乔木和灌木分别是11.3%。不同食源植物的取食时间与其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粗蛋白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取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云南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2007年12月,对云南云龙县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龙马山滇金丝猴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并测定了该猴群主要取食的15种植物(包括两种松萝科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1%)和次要取食的10种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1%)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龙马山滇金丝猴冬季取食的植物共计26科45种,其中云龙箭竹、长松萝、花松萝、实竹、空心箭竹分别占19.78%、10.28%、8.37%、4.93%、4.46%,是滇金丝猴冬季主要取食的植物种类,占取食植物的47.99%.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叶是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在冬季食物中所占百分比最高,达75%.冬季滇金丝猴比较喜欢采食P/F值较高、单宁含量较低的食物,其主要食物比次要食物含有较高的P/F值和较低的单宁(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长期模拟增温试验装置,研究了退化和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植物化学成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土壤环境因子(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模拟增温明显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和3个功能群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P0.05);在退化的矮嵩草草甸上长期模拟增温,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P0.05),增温增加了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土壤养分含量,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含水量均低于其各自对照,增温降低了优良牧草(禾草和莎草)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增加了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降低了牧草消化率;长期模拟增温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化学成分的贡献大小依次是:速效氮有机质含水量速效钾。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长期模拟增温进一步巩固了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禾草类和莎草类优势牧草的地位,杂类草逐渐衰退;而在退化矮嵩草草甸样地上长期模拟增温,群落优势种的优势度下降,加剧了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7.
2005 ~2008 年于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法观察了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和夏季共取食42 种植物,可鉴定植物归属23 科34 属。川金丝猴食物类型包括果实、花、树叶、树皮、树芽。夏季取食21 种植物的果实或树叶;冬季取食25 种植物。树叶是其冬季主要食物,取食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3.0% ;夏季取食果实的频次占总取食频次的72.2% ,灯台树果实是其主要食物。啃食树皮行为主要发生在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树皮啃食强度则相对较小。与其它地区金丝猴的食性比较,该地区川金丝猴食物谱较宽。蔷薇科和壳斗科植物在川金丝猴食物组成中最多,杨柳科、桦木科、山茱萸科、槭树科和忍冬科植物也取食较多。  相似文献   

8.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是岷山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其可食性在大熊猫食物营养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海拔梯度上温差对大熊猫主食竹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以自然生长在岷山山系核心区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600、2850、3100 m)的缺苞箭竹为对象,对其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海拔缺苞箭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叶笋秆,且笋、秆和叶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2)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3)除笋中苏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秆中丝氨酸、蛋氨酸以及叶中半胱氨酸外,海拔对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4)海拔对粗蛋白/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有显著影响(P0.05),在笋和秆中表现为海拔3100 m最高,而海拔对纤维素/粗纤维、粗脂肪/粗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缺苞箭竹叶、笋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秆;高海拔有利于缺苞箭竹各器官粗蛋白和氨基酸的积累,不利于粗纤维的积累,这可能使大熊猫的取食选择发生改变,更倾向于取食高海拔的笋和叶。  相似文献   

9.
叶食性灵长类食物选择受食物常量营养物质、微量营养元素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等影响,但较少有研究阐释植物的化学成分效应。该研究通过分析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春季(2010年3月—5月和2011年3月—5月)食物来阐明影响食物选择的植物化学成分。春季,猴群通过采食高质量食物(芽和嫩叶)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且偏好高磷和低钙/磷比(Ca/P)、低钙及低单宁食物。食物的磷和粗蛋白含量高于非食物,总糖和Ca/P低于非食物,而粗脂肪、粗灰分、钙和单宁含量则无差异;即在单宁含量未超过其忍受阈值的前提下,猴群春季食物选择原则是在满足蛋白质主导的常量营养物质需求基础上保证磷钙摄入。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地区穿山甲取食的几种蚂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陷阱诱捕法在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洞穴中获得穿山甲残留食物蚂蚁3种:邻臭蚁Dolichoderus affinis、粗纹举腹蚁Crematogaster macaoensis和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自然晾干后,测定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等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在3种蚁类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其次,水分、粗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再次,总磷和钙含量最低.同种蚁类不同体长的样本间,除无氮浸出物外,其他7项营养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特征及食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给受灾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也是重灾区之一。该文基于灾前两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区系进行分析,以期为灾后生物多样性的检测评估及川金丝猴栖息地恢复建设提供依据。实地调查发现,川金丝猴栖息地内木本植物共有255种,隶属44科105属,其中乔木23科51属129种,灌木22科49属113种,木质藤本7科9属13种;据统计在栖息地内共有31科58属85种川金丝猴的食源植物。该区植物区系中温带分布性质的属占优势,有58个,占属数的56.30%;热带分布性质的属有22个,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共有23个属,分别占属数的21.36%和22.33%;显示了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过度性质。还统计了栖息地食源植物区系谱,分析了该区域食源植物特点。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优势树种生态位及食源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定量分析法, 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千家坪地区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现生栖息地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 分析了优势树种生态位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存的影响。结果如下:1) 在64000m2的样方中, 木本植物255种, 隶属于44科105属, 其中乔木23科51属129种, 灌木22科49属113种, 木质藤本7科9属13种。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樟科、槭树科、忍冬科、壳斗科和四照花科等。2) 生态位宽度在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中最高的为红桦 (Betula albo-sinensis) (5.261), 华山松 (Pinus armandii) (4.545) 、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4.289) 和糙皮桦 (Betula utilis) (3.256) 次之;灌木层中最高的为红晕杜鹃 (Rhododendron erubescens) (2.245), 多枝柳 (Salixpolyclona) (2.064) 、华中山楂 (Crataegus wilsonii) (1.508) 和陇东海棠 (Malus kansuensis) (1.453) 次之。3) 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大于1的有30种, 占总数的11.67%, 其中21种是川金丝猴食源植物, 占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总数的10.40%;重要值排名前25位的树种中, 18种为食源植物, 占重要值总和的74.50%。4) 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上的有7对种群;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值在0~0.3之间, 占全部种对的83.82%。结果表明,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组成复杂, 优势种多为食源植物;优势种的生境高度相似、生态位多有重叠、种间竞争较为激烈, 将导致现有栖息地森林群落结构及植物组成发生变化, 食源植物短缺, 甚至栖息地面积缩减等现象, 这些都会影响川金丝猴的生存。因此, 加强保护神农架千家坪川金丝猴现生栖息地森林为川金丝猴创造适宜生存空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周良俊  魏楷丽  张明海  张玮琪 《生态学报》2023,43(17):7170-7180
高纬度地带,在冬季食物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野生大型有蹄类动物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需要对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平衡,回避有害物质并选择对机体有益的成分,从而形成特定的食物组成模式。以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1月,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采集东北马鹿粪便和植物样本。通过粪便显微分析法确定保护区内马鹿冬季食物组成,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揭示马鹿冬季食物组成模式。应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对部分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全覆盖定性和相对定量检测,将食物组成与次生代谢产物数据整合,进行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分析,以探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马鹿种群内食物组成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区内马鹿种群冬季共采食30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占92.48%;且种群内分别呈现出以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簇毛槭(Acer barbinerve),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为主要食物的不同食物组成模式。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共检测出638种次生代谢产物,有25种代谢物与马鹿采食频率显著相关,其中多数萜类物质抑制马鹿采食,而鞣质类物质对马鹿的采食选择有一定的正向作用;Mantel test结果显示,上述25种物质中黄酮、鞣质、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不同马鹿个体食物组成显著相关,说明这些代谢物相对含量和性质的差异会造成种群内不同个体食物组成的差异,是种群内形成不同食物组成模式的原因之一。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角度揭示了该地区东北马鹿种群冬季食物组成模式呈现差异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大型有蹄类营养策略和植物化学防御关系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Most Old World monkeys show male-biased dispersal. We present the first systematic data on male dispersal in a provisioned multilevel group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ased on 4.5 years of field observations in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We evaluated both ultimate (inbreeding avoidance and male mating competition) and proximate (food availability and predation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male dispersal. The focal group contained 34-53 individuals, in 3-4 one-male units (OMUs) and 1 all-male unit (AMU). We observed 37 dispersal events involving 10 of 11 adults, 7 of 8 subadults, and 7 of 15 juveniles. Most interunit transfers within the focal group occurred around the months of mating season. Adult males competed for the leader positions of OMUs mainly through aggressive takeovers, and young males transferred from the OMUs to the AMU at the median age of 41 months, forced out by leader males. No young males older than 4 years remained in natal or non-natal OMUs. The male mating competition hypothesis was supported. The young males emigrated voluntarily from the focal group at the average age of 58.6 months, and no young emigrating male was observed to return, suggesting inbreeding avoidance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e dispersal of young males. Most emigration/immigration events were parallel dispersal and occurred during intergroup encounters, suggesting increased predation risk during the dispersal period.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emigrate/immigrate during the months when preferred foods were most available. We compared the dispersal patterns in R. roxellana with those in gelada baboons and hamadryas baboons, both living in multilevel societies. Similar to R. roxellana, young male geladas disperse at puberty, but they may return and breed in their natal groups. Males in hamadryas also disperse, but much less commonly than in R. roxellana. Provisioning may have influenced results, and confirming studies on unprovisioned groups would be valuable.  相似文献   

17.
分布于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种群,受冬季低温和雪被的影响,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发生变化,同时,交错带内植物区系复杂,草本植物覆盖率高,而野生东北马鹿冬季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嫩枝为食,因此分布于该地区的野生东北马鹿种群将面临食物资源短缺、营养缺乏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冬季,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野生东北马鹿粪便样本共98份。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了解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中东北马鹿冬季的食物组成,结合去趋势分析法揭示了东北马鹿冬季食物组成模式。对东北马鹿粪便残渣分析发现,东北马鹿冬季共采食22种(科)植物,其中2020年冬季发现东北马鹿大量采食云杉(Picea asperata,9.88%)为其新食物。对东北马鹿食物组成进行去趋势分析发现,两年冬季中多数东北马鹿呈现出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细叶沼柳(Salix rosmarin? ifolia)和家榆(Ulmus pumila)等落叶乔木和灌木为主要食物,同时采食高比例禾本科(Poaceae spp.)植物的食物组成模式;少数个体因食物短缺而呈现出以云杉为主要食物的特殊组成模式。禾本科和云杉是引起东北马鹿冬季食物组成变化的主因。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中东北马鹿冬季的食物组成模式,为该地区东北马鹿营养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冬季环境容纳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 年和2006 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采用分层抽样技术,测定马鹿生境中主要食物的生物量供给量。通过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确定野外生境食物营养供给量。经饲喂实验,测定圈养马鹿冬季的日营养需求。结合研究地区马鹿生境食物资源类型,以干物质、代谢能和氮为基础估算了完达山东部林区野生马鹿的营养容纳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干物质为估算基础,完达山东部林区冬季马鹿容纳量为11 115 ± 1 419头,以代谢能为基础估算值为5 845 ± 1 077头,而基于氮的计算结果为16 958 ± 2 983头;显示该地区马鹿主要食物含氮量超出马鹿日平均需求量,而代谢能供给量则略显不足,成为种群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本文以代谢能为基础估算的容纳量作为该地区冬季马鹿种群环境容纳量。此外,由于受雪被厚度、食物生物量、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年估算的容纳量数值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