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旨在研究盐穗木金属硫蛋白Hc MT基因原核表达情况及结合金属离子的能力。从盐穗木中克隆获得的金属硫蛋白(Hc MT)基因亚克隆至p GEX-6p-2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分离纯化融白蛋白GST-Hc MT,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融合蛋白GST-Hc MT结合金属离子的量以判断其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GST-Hc MT分子量在34 k D左右,与预期一致,且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得到验证;原子吸收结果表明其具有结合Cu~(2+)、Zn~(2+)、Pb~(2+)、Cd~(2+)的能力,融合蛋白结合Cu~(2+)、Zn~(2+)、Pb~(2+)、Cd~(2+)的量分别是对照的25倍、10倍、4倍和2倍,其结合能力大小为Cu~(2+)Cd~(2+)Zn~(2+)Pb~(2+)。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铜、锌、镉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Cu~(2+)、Zn~(2+)、Cd~(2+)单一胁迫为对照,探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Zn~(2+)、Cd~(2+)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Pro)、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浓度(100 mg·L-1)的Zn~(2+)胁迫时含量最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Cu~(2+)浓度为200 mg·L-1时含量最高,达到1 200 mg·g-1FW; Cd~(2+)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根系活力在Zn~(2+)浓度为100 mg·L~(-1)时最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低浓度的Cu~(2+)、Zn~(2+)、Cd~(2+)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具有促进作用。Cu~(2+)、Zn~(2+)、Cd~(2+)复合胁迫时对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复合胁迫时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增后减。这表明麻疯树对三种重金属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过高浓度的胁迫会影响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一些指标,但是麻疯树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伤害降到最小。此外,重金属复合胁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一胁迫对麻疯树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不同p H范围内和不同时间下检测重组HcMT结合的锌、铜离子的含量,对金属离子竞争结合金属硫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2a-Hc MT进行原核表达,诱导时加入Zn~(2+),获得菌体后超声破碎,上清中添加Cu~(2+),分离纯化融合蛋白Trx A-Hc MT,检测金属硫蛋白溶液紫外吸收情况。样品硝化后用ICP-OES检测金属硫蛋白结合的金属离子含量。[结果]在pH 3~9的范围内,重组Hc MT上结合的Zn~(2+)含量随着p H值升高而升高。加入Cu~(2+)后,重组Hc MT上结合的Cu~(2+)浓度上升,Zn~(2+)浓度下降。在p H 3时,重组Hc MT结合金属离子的比值Cu~(2+)/Zn~(2+)为最小值0. 68,在pH 8时Cu~(2+)/Zn~(2+)为最大值1. 48,有利于Cu~(2+)竞争。当pH 8时,不同时间下Zn-Hc MT与Cu~(2+)的竞争结果表明1 h时锌铜有竞争高峰。[结论]证明了铜离子可以取代结合在重组HcMT上的锌离子,在p H 7~9范围中结合1 h竞争效率最高,该研究为重组Hc MT在重金属解毒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藻类对重金属的吸附潜力引起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探讨从地衣体分离培养的地衣共生藻对重金属Cu~(2+)、Zn~(2+)吸附特性及其耐受性的差异,以2种地衣共生藻为研究材料,采用Evan’s blue染色法、BCO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衣共生藻细胞活率,培养液及藻体内的Cu~(2+)、Zn~(2+)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Zn~(2+)胁迫下,2种地衣共生藻的细胞活力及重金属吸附特性有所差异,对Cu~(2+)胁迫的耐受性及吸附性为:P.EB;Zn~(2+)胁迫下,培养至9d时耐受为:P.E B,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E的细胞活力急剧下降并低于B,但吸附率还是处于P.E B;并且2种地衣共生藻对Zn~(2+)胁迫的耐性及吸附性明显高于Cu~(2+)。研究发现,来自菌藻共生的特殊生物-地卷属地衣的两种藻类比一些自由生长的藻类对铜和锌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及吸附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的影响及在虫体和虫粪中的积累分布规律,通过在黑水虻幼虫饲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分析观测了幼虫增重、虫体和虫粪中金属含量等情况。结果表明,适量的Cu~(2+)、Zn~(2+)、Cd~(2+)可以促进黑水虻幼虫的生长,Zn~(2+)浓度在400 mg/kg时黑水虻幼虫的体重最高。Cu~(2+)、Zn~(2+)、Cd~(2+)在黑水虻幼虫体内和虫粪中的残留随着饲料中Cu~(2+)、Zn~(2+)、Cd~(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u~(2+)、Zn~(2+)在虫体中的残留比例都小于50%,大部分残留在虫粪中,Cd~(2+)在10、20、40 mg/kg处理中虫体的残留比例大于50%,最高达到了91.3%,而在80、160 mg/kg处理中虫体残留量比例小于50%。各重金属在虫粪中的残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且各形态的含量顺序在高浓度处理中都为残渣态酸溶态水溶态碱溶态。说明饲料中适量金属离子的添加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生长,但过量的添加会抑制黑水虻幼虫生长,并造成金属离子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丝状真菌生物富集重金属是处理废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近十几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常规方法 :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的优缺点。尤其是生物吸附法的独特优点:吸附剂材料廉价,耗费少,吸附重金属离子效率高,适用条件广,生物体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特别适合于微量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其次,介绍了应用到富集重金属的丝状真菌种类,如根霉(Pb~(2+)、Cd~(2+)、Cr5+)、毛霉(Pb~(2+)、Ni~(2+)、Cd~(2+)、Zn~(2+))、曲霉(Pb~(2+))、木霉(Zn~(2+)、Pb~(2+))和担子菌(Cu~(2+)、Pb~(2+)、Cd~(2+))等都在重金属废水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介绍了生物富集重金属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外、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富集重金属离子的机理;最后介绍了影响生物富集重金属效果的几种因素:p H值、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的比例、富集温度、共存离子,展望了丝状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研究,旨为推广丝状真菌在富集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并为即将投入新品种的丝状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筛选可有效降解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抗性细菌,在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从陕西商洛铅锌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重金属锌有高抗性的菌株,命名为ZS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不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研究其抗重金属及重金属吸附特性,结果表明:ZS2对Zn~(2+)具有较高抗性,最大耐受浓度20 mmol/L,且对多种重金属(Pb~(2+)、Cu~(2+)、Cr6+和Cd~(2+))也具有耐受性;对低浓度Zn~(2+)去除效果最佳,Zn~(2+)浓度为2.0 mmol/L时吸附率高达55.25%;同时对高浓度Zn~(2+)仍具有去除作用。不解糖假苍白杆菌ZS2是鲜有的抗重金属假苍白杆菌属细菌,具有优良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相似文献   

9.
活体微藻吸附水体中Cd2+的性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藻类对重金属吸附和吸收是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活体微藻对水体中Cd~(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旨在为Cd~(2+)等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体后的去向及去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地表水普遍存在的4种微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3种等温吸附模型,研究4种活体微藻对Cd~(2+)的吸附规律及吸附参数。【结果】4种微藻对水体Cd~(2+)吸附均可以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R模型描述,其中用Langmuir模型拟合钝顶螺旋藻、Freundlich模型拟合小球衣藻、D-R模型拟合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吸附效果最佳。四尾栅藻对Cd~(2+)的吸附量最高,而钝顶螺旋藻对Cd~(2+)的吸附量最低,但与Cd~(2+)的亲和力最强,4种微藻吸附Cd~(2+)主要是以离子代换为主的化学吸附。【结论】微藻对Cd~(2+)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会引起以微藻为食的水生动物Cd~(2+)富集;微藻也是去除水体Cd~(2+)的潜在吸附剂原料。  相似文献   

10.
从四川矿区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对重金属铅(Pb)、铬(Cr)和铜(Cu)具有较高耐受性的菌株,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1株植物乳杆菌。研究重金属铅、铬和铜对该植物乳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比较不同初始pH、初始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和菌体加入量对植物乳杆菌吸附3种重金属的影响,探讨MIC与吸附作用相关性。使用MIC的方法测定重金属对该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原子吸收法测定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研究表明,该菌对Pb~(2+)、Cr~(6+)和Cu~(2+)的耐受性分别为6.67、0.67和2.17 mmol/L;其吸附性最适初始pH分别为4、6和6;最优初始离子浓度分别为100、100和50 mg/L;最优加菌量分别为3、6和5 g/L;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12、2和8 h。在100 mg/L的初始离子浓度下对Pb~(2+)、Cr~(6+)和Cu~(2+)的吸附率最高分别可达96%、61%和49%。MIC与吸附作用没有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该菌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为今后含有乳酸菌的食品或饲料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乳酸菌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Tokunaga对重金属Cd~(2+)和Pb~(2+)胁迫响应。【方法】测定Cd~(2+)和Pb~(2+)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联合毒性以及体内3种生物化学标志物(CAT、SOD活性和MT含量)的影响。【结果】花翅摇蚊幼虫暴露于重金属Cd~(2+)和Pb~(2+)及混合离子中表现出典型的中毒症状,且24 h和48 h重金属Cd~(2+)致死中浓度LC50显著低于Pb~(2+)的LC50。混合离子Cd~(2+)和Pb~(2+)的联合毒性随着不同配比和作用时间呈现差异性;24hCd~(2+)+Pb~(2+)1︰1配比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Cd~(2+)+Pb~(2+)2︰1和1︰2配比表现为拮抗作用;而作用48 h不同配比联合毒性均为部分相加作用。2种单一和混合重金属Cd~(2+)+Pb~(2+)均不同程度对摇蚊体内SOD和CAT产生抑制作用,而暴露于Cd~(2+)和Pb~(2+)及其混合离子作用下M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时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结论】重金属Cd~(2+)和Pb~(2+)对摇蚊幼虫具有急性和联合毒性,体内抗氧化酶系CAT、SOD及体内MT参与了重金属污染物的胁迫的应答响应,并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可作为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将来自茶树的冷诱导基因CsCORI与pGEX-6p-1质粒上的谷胱甘肤-S-转移酶(GST)融合,构建为融合表达载体,最终实现了在0.8 mmol/L IPTC诱导下的原核表达,获得了36 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为对CsCOR1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矿区废渣堆重金属污染严重,废渣堆分布着一些耐重金属的微生物。【目标】探究重金属胁迫对真菌生长及发酵液pH的影响。【方法】从金川矿区废渣堆采集土样,分离培养具有产酸能力的真菌,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些菌株,并测定其产酸能力及其对Pb~(2+)、Cd~(2+)和Zn~(2+)的耐受性。【结果】形态学及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获得黑曲霉ZJ-I (Aspergillus niger ZJ-I)和产黄青霉ZJ-V (Penicilium chrysogenum ZJ-V)两个产酸菌株。未加重金属培养时,与不接种真菌对照相比,上述2个菌株的发酵液pH分别下降0.58和0.69;添加重金属处理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pH变化幅度变小,不同浓度Pb~(2+)使A.nigerZJ-I发酵液pH值分别下降0.53、0.39、0.34和0.39,使P. chrysogenum ZJ-V发酵液pH值分别下降0.21、0.23、0.14和0.09;不同浓度Cd~(2+)使A. niger ZJ-I发酵液pH值分别下降0.75、0.43、0.39和0.32,使P. chrysogenum ZJ-V发酵液pH值分别下降0.62、0.46、0.38和0.49;不同浓度Zn~(2+)可使A.nigerZJ-I发酵液pH分别下降0.87、0.61、0.57和0.43,使P. chrysogenum ZJ-V发酵液pH分别下降1.1、0.34、0.44和0.49;低浓度的Zn~(2+)对菌株A.niger ZJ-I和P. chrysogenum ZJ-V产酸都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Cd~(2+)对A. niger ZJ-I产酸有促进作用。当Cd~(2+)、Zn~(2+)与Pb~(2+)的浓度分别超过200、400、2 000 mg/L时,3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菌株A. niger ZJ-I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抑制效果显著;当Cd~(2+)、Zn~(2+)与Pb~(2+)浓度分别超过200、1 000、2 000 mg/L时,3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菌株P.chrysogenumZJ-V抑制率达到80%以上,抑制效果显著。【结论】两株真菌均具有产酸能力和一定的重金属耐受性,菌株P. chrysogenum ZJ-V发酵液产酸性能与重金属耐受能力都要优于ZJ-I,菌株ZJ-V具备潜在的淋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p65,诱导GST-p65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包涵体的显微结构.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得到p65全长序列,并亚克隆至带有GST标签的pGEX-5x-1载体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在原核细胞中诱导表达GST-p65融合蛋白并将诱导后的菌体制作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菌体内部显微结构.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GEX-5x-1-p65,原核细胞中诱导表达、凝胶电泳后未见可溶性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到在承载有重组载体的菌体内部出现大量高电子密度的包涵体.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p65,电子显微镜观察并证实在原核细胞内p65蛋白诱导表达形成包涵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重金属通过寄主植物紫茎泽兰累积后对专性寄生天敌泽兰实蝇的生理影响,采用模拟Cd~(2+)、Pb~(2+)或Zn~(2+)污染的土壤培养法胁迫紫茎泽兰,让泽兰实蝇低龄幼虫寄生取食,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泽兰实蝇老熟幼虫中Cd~(2+)、Pb~(2+)或Zn~(2+)的含量,同时测定分析泽兰实蝇老熟幼虫的体长、鲜重、能量物质和保护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处理的Cd~(2+)、Pb~(2+)或Zn~(2+)均可通过紫茎泽兰传递并累积到泽兰实蝇老熟幼虫体内,引起老熟幼虫一系列生理变化:长度和鲜重降低;总糖、总蛋白和总脂的含量降低,相应的热量值也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的活性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重金属污染对食物链各环节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口建群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供试材料,采用小试装置研究在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和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叶片中重金属Cr~(6+)、Zn~(2+)和Cu~(2+)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F_v/F_o)的变化特征,探讨芦苇荧光参数对废水灌溉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叶片中Cr~(6+)、Cu~(2+)、Zn~(2+)含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累计值分别是对照组相应重金属离子的2.80、3.66和3.86倍,且CODCr浓度越大重金属含量越高。3种重金属在不同生育期芦苇叶片中的积累存在差异,Cr~(6+)和Zn~(2+)主要在成熟期积累,Cu~(2+)主要在快速生长期积累。CODCr为50和175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而CODCr为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下,相应叶绿素荧光参数分别降低了8.19%和24.94%,表明光系统Ⅱ功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3种重金属表现出不同响应机制,F_v/F_o和F_v/F_m值随Cr~(6+)和Zn~(2+)含量升高而减小,随Cu~(2+)含量升高而增大,其中F_v/F_m与重金属Cr~(6+)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F_v/F_o与Cu~(2+)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底栖硅藻微尼海双眉藻[Halamphora veneta(Kützing)Levkov]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的4种重金属Cu~(2+)、Hg~(2+)、Cd~(2+)和Pb~(2+)对微尼海双眉藻处理96h后,其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低浓度的重金属处理会促进微尼海双眉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会抑制微尼海双眉藻的生长。(2)微尼海双眉藻叶绿素a对较低浓度的Cu~(2+)、Hg~(2+)、Cd~(2+)和Pb~(2+)胁迫均比较敏感,表明叶绿素a含量可以成为硅藻反映重金属含量的有效指标。(3)低浓度的重金属胁迫对微尼海双眉藻的丙二醛含量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会促进微尼海双眉藻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4)Cu~(2+)、Cd~(2+)和Pb~(2+)胁迫不会引起微尼海双眉藻的明显细胞形变,而低浓度Hg~(2+)胁迫就会使微尼海双眉藻出现细胞膨大及畸形等变化。研究表明,微尼海双眉藻对于重金属胁迫具有某种耐受机制,其叶绿素a含量以及形态变化可以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南海海绵Dysidea avara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弱碱性脲酶菌株Bacillus atrophaeus C89,为探究其在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在人工海水体系中研究Hg~(2+)、Cu~(2+)、Pb~(2+)和Cd~(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与脲酶抑制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仅有单一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各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次为Hg~(2+)Cu~(2+)Cd~(2+)Pb~(2+);当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存在时,联合抑制效应与抑制率较高的重金属离子接近,且不同组合存在不同的协同或拮抗效应,Hg~(2+)、Cu~(2+)、Cd~(2+)呈现协同效应,而Pb~(2+)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与刀豆脲酶对比发现,海洋微生物脲酶在p H和盐度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更适用于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袁冬海  王家元  王昊天 《生态学报》2019,39(22):8404-8415
地表径流污染已经逐渐成为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溶解性有机质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DOM中因为含有大量不饱和结构、官能团,其中包括羟基、羧基、羰基、胺基等,这些结构容易与径流中重金属结合发生络合反应,改变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从而对其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地表径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地表径流在冬、夏季不同功能区不同下垫面中溶解性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典型重金属的作用机制,通过荧光淬灭滴定实验,研究夏季径流雨水中DOM的不同组分与重金属Cu~(2+)、Pb~(2+)、Zn~(2+)之间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显示PARAFAC将获得的样品都分解成2类6个不同的组分,1种腐殖酸,1种类蛋白;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与Cu~(2+)、Pb~(2+)的淬灭率要强于腐殖酸,而Zn~(2+)则呈现相反趋势;通过使用二维相关同步光谱发现DOM对重金属Cu~(2+)、Pb~(2+)、Zn~(2+)的敏感性呈现递减趋势,二维相关异步光谱发现Cu~(2+)、Pb~(2+)会先与位于270—300nm附近类蛋白光谱带反应,Zn~(2+)则会先与330nm附近的腐殖酸光谱带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Lpp20-GST融合蛋白,并利用凝血酶切除GST标签.方法:IPTG诱导重组质粒Lpp20/pGEX-4T -1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菌体经反复冻融、溶菌酶裂解及超声破菌后,发现Lpp20-GST融合蛋白以部分可溶性的形式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对其纯化,得到Lpp20- GST融合蛋白,再用凝血酶进行GST标签的切除,所得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高效表达出Lpp20-GST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4.5kDa,凝血酶成功切除了GST标签,Western Blot证实Lpp20蛋白能被鼠抗Lpp20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重组Lpp20蛋白,为深入研究Lpp20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