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物学报》2017,(3):367-375
以加入6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的培养基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进行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以平板进行培养,测量和计算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生长促进率,绘制生长曲线获取菌丝生长最佳耐受浓度;采用定性方法对气生菌丝浓密、菌核大小和数量进行描述,获得菌核生成最佳耐受浓度。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内梯棱羊肚菌对Cr~(6+)、Mn~(2+)、Pb~(2+)、Mo~(6+)、Cu~(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些重金属离子促进了羊肚菌菌丝生长,而对Cd~(2+)耐受性差,低浓度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丝生长最适浓度分别为Cr~(6+)100.0mg/L、Mn~(2+)100.0mg/L、Cd~(2+)5.0mg/L、Pb~(2+)50.0mg/L、Mo~(6+)20.0mg/L、Cu~(2+)100.0mg/L,促进菌核生成最适浓度分别为Cr~(6+)50.0mg/L、Mn~(2+)100.0mg/L、Cd~(2+)5.0mg/L、Pb~(2+)20.0mg/L、Mo~(6+)10.0mg/L、Cu~(2+)100.0mg/L。Cd~(2+)抑制菌丝生长临界浓度为介于20.0mg/L与50.0mg/L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海南本土天然农林废弃物香蕉皮制备的改性吸附剂,来研究其对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的吸收效果。选用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4个单因素的影响实验,在此基础上对上述4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得到改性香蕉皮吸附剂吸附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48 min,吸附剂用量为3 mg/L,Pb~(2+)初始浓度为5.5 mg/L,pH值6,在此条件下Pb~(2+)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6.90%,接近于理论值96.97%;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和Pb~(2+)初始浓度的交互作用对Pb~(2+)吸附率影响极显著(P0.001),溶液pH对Pb~(2+)吸附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响应面模型的P值小于0.000 1。该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可用来分析改性香蕉皮吸附剂对Pb~(2+)的吸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入侵蓝藻拟柱孢藻的生长生理特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过形态及其16SrRNA基因鉴定,之后在CT与BG11两种蓝藻通用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分析了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离子即Cu~(2+)(0–0.8 mg/L)、Cd~(2+)(0–4 mg/L)和Pb~(2+)(0–80 mg/L)对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澄海虾池来源的分离纯化藻株形态呈卷曲螺旋型,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株其他来源的拟柱孢藻相似度均达98%以上。实验室培养,藻株最佳生长状态的培养条件是在BG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氮浓度及氮磷比分别为N 62 mg/L,N︰P=9︰1,在此条件下,藻丝生物量可达(0.632±0.170)×107/L,藻丝比平均生长速率最高为(0.063±0.001)/d。本分离藻株活体对重金属Cu~(2+)、Cd~(2+)和Pb~(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耐受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5和1–40 mg/L,其中,Cu~(2+)和Cd~(2+)对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此抑制作用随着金属离子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Cu~(2+)和Cd~(2+)对藻体的半数抑制浓度(96 h EC50)分别为0.125和0.551 mg/L;而浓度范围为0–80 mg/L的Pb~(2+)对藻体的生长则表现为低剂量(≤40 mg/L)呈促进,高剂量(≥80 mg/L)则抑制。【结论】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形态呈螺旋型的拟柱孢藻,命名为螺旋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helix),本藻株活体能够在一定浓度的Cu~(2+)、Cd~(2+)和Pb~(2+)中生长,为螺旋拟柱孢藻活藻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而改善虾池水体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筛选可有效降解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抗性细菌,在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从陕西商洛铅锌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重金属锌有高抗性的菌株,命名为ZS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不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研究其抗重金属及重金属吸附特性,结果表明:ZS2对Zn~(2+)具有较高抗性,最大耐受浓度20 mmol/L,且对多种重金属(Pb~(2+)、Cu~(2+)、Cr6+和Cd~(2+))也具有耐受性;对低浓度Zn~(2+)去除效果最佳,Zn~(2+)浓度为2.0 mmol/L时吸附率高达55.25%;同时对高浓度Zn~(2+)仍具有去除作用。不解糖假苍白杆菌ZS2是鲜有的抗重金属假苍白杆菌属细菌,具有优良的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废弃钢铁厂内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Cr~(6+)具有高去除性的微生物,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对上海某废弃钢铁厂内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耐Cr~(6+)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纯化,用菌落形态及18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研究菌株的Cr~(6+)耐受性及还原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其修复Cr~(6+)及总铬的影响。结果表明M-13为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可耐浓度为1.7 mmol/L的Cr~(6+),且每克菌丝修复20 mg以上的Cr~(6+),10 mg以上的总铬。菌株生长到72 h时菌丝干重达到最高。在p H约1.09,温度28℃,菌丝加入量0.25 g(干重),Cr~(6+)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Cr~(6+)还原率最大为99.3%,几乎能将50 m L溶液中的Cr~(6+)完全去除,可将55.3%的总铬吸附。橘绿木霉M-13能较好地去除Cr~(6+),可以作为试验材料应用于生物修复废水中Cr~(6+)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从新疆富蕴县金属矿区土壤筛选出的抗重金属微藻F1为材料,测定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mmol/L)Cu~(2+)胁迫下F1微藻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L)的活性,同时用红外光谱仪检测细胞壁上参与重金属螯合的官能团,用扫描电镜分析细胞壁上的离子交换情况,探讨F1土壤微藻对Cu~(2+)胁迫的耐受生理机制,为利用微藻生态修复技术去除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F1土壤微藻对Cu~(2+)具有较强的耐抗性。(2)F1土壤微藻细胞中参与吸附Cu~(2+)的基团分别为-OH、-CH2、-RCONH2和C-OH等。(3)F1土壤微藻在吸附Cu~(2+)的过程中,Cu~(2+)与细胞壁上的Al~(3+)、Fe~(2+)、Mg~(2+)、Ca~(2+)、K~+、Na~+和Zn~(2+)发生了交换。(4)藻细胞中的GSH和GSH-PX在F1土壤微藻耐受Cu~(2+)胁迫时起主要作用。研究认为,F1微藻种对Cu~(2+)的耐受性首先与其细胞壁外表细微结构及其离子交换特性有关,并且细胞壁上-OH、-CH_2、-RCONH_2和C-OH等化学基团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细胞内的谷胱甘肽以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活性氧的过量积累,最终保护细胞免受重金属胁迫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Tokunaga对重金属Cd~(2+)和Pb~(2+)胁迫响应。【方法】测定Cd~(2+)和Pb~(2+)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联合毒性以及体内3种生物化学标志物(CAT、SOD活性和MT含量)的影响。【结果】花翅摇蚊幼虫暴露于重金属Cd~(2+)和Pb~(2+)及混合离子中表现出典型的中毒症状,且24 h和48 h重金属Cd~(2+)致死中浓度LC50显著低于Pb~(2+)的LC50。混合离子Cd~(2+)和Pb~(2+)的联合毒性随着不同配比和作用时间呈现差异性;24hCd~(2+)+Pb~(2+)1︰1配比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Cd~(2+)+Pb~(2+)2︰1和1︰2配比表现为拮抗作用;而作用48 h不同配比联合毒性均为部分相加作用。2种单一和混合重金属Cd~(2+)+Pb~(2+)均不同程度对摇蚊体内SOD和CAT产生抑制作用,而暴露于Cd~(2+)和Pb~(2+)及其混合离子作用下M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时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结论】重金属Cd~(2+)和Pb~(2+)对摇蚊幼虫具有急性和联合毒性,体内抗氧化酶系CAT、SOD及体内MT参与了重金属污染物的胁迫的应答响应,并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可作为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从南海海绵Dysidea avara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弱碱性脲酶菌株Bacillus atrophaeus C89,为探究其在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在人工海水体系中研究Hg~(2+)、Cu~(2+)、Pb~(2+)和Cd~(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与脲酶抑制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仅有单一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各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次为Hg~(2+)Cu~(2+)Cd~(2+)Pb~(2+);当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存在时,联合抑制效应与抑制率较高的重金属离子接近,且不同组合存在不同的协同或拮抗效应,Hg~(2+)、Cu~(2+)、Cd~(2+)呈现协同效应,而Pb~(2+)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与刀豆脲酶对比发现,海洋微生物脲酶在p H和盐度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更适用于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丝状真菌生物富集重金属是处理废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近十几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常规方法 :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的优缺点。尤其是生物吸附法的独特优点:吸附剂材料廉价,耗费少,吸附重金属离子效率高,适用条件广,生物体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特别适合于微量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其次,介绍了应用到富集重金属的丝状真菌种类,如根霉(Pb~(2+)、Cd~(2+)、Cr5+)、毛霉(Pb~(2+)、Ni~(2+)、Cd~(2+)、Zn~(2+))、曲霉(Pb~(2+))、木霉(Zn~(2+)、Pb~(2+))和担子菌(Cu~(2+)、Pb~(2+)、Cd~(2+))等都在重金属废水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介绍了生物富集重金属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外、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富集重金属离子的机理;最后介绍了影响生物富集重金属效果的几种因素:p H值、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的比例、富集温度、共存离子,展望了丝状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研究,旨为推广丝状真菌在富集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并为即将投入新品种的丝状真菌富集重金属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残留超标是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为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的Cd~(2+)和Pb~(2+)重金属离子检测法,以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MNPs)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传感信号输出工具,以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作为靶标识别元件,建立了一个比色传感器。通过可行性分析和条件优化确定检测方法,再通过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对传感器性能进行评估。在最优条件下,Cd~(2+)和Pb~(2+)的最低检测线分别为0.108μmol/L和0.117μmol/L。该检测方法检测成本低、检测过程快速简单、检测结果肉眼可见,凭借手持式光度计即可实现定量分析。此外,该方法受其他离子干扰相对较小,特异性较强。该传感器的建立将使重金属的现场实时快速检测成为可能,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辽河口建群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供试材料,采用小试装置研究在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和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叶片中重金属Cr~(6+)、Zn~(2+)和Cu~(2+)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F_v/F_o)的变化特征,探讨芦苇荧光参数对废水灌溉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叶片中Cr~(6+)、Cu~(2+)、Zn~(2+)含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累计值分别是对照组相应重金属离子的2.80、3.66和3.86倍,且CODCr浓度越大重金属含量越高。3种重金属在不同生育期芦苇叶片中的积累存在差异,Cr~(6+)和Zn~(2+)主要在成熟期积累,Cu~(2+)主要在快速生长期积累。CODCr为50和175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而CODCr为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下,相应叶绿素荧光参数分别降低了8.19%和24.94%,表明光系统Ⅱ功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3种重金属表现出不同响应机制,F_v/F_o和F_v/F_m值随Cr~(6+)和Zn~(2+)含量升高而减小,随Cu~(2+)含量升高而增大,其中F_v/F_m与重金属Cr~(6+)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F_v/F_o与Cu~(2+)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猪红细胞膜Ca~(2+)-ATP酶是一种钙调蛋白(CaM)依赖酶,其活力又依赖巯基的完整性。实验应用Ca~(2+)-ATP酶这一模型体系观察到重金属离子,Pb~(2+)、Cd~(2+)和Hg~(2+)都能替代Ca~(2+),激活CaM,从而激活Ca~(2+)-ATP酶;其最大刺激活力分别为85%、80%和30%,半刺激浓度分别为32、27和0.7μmol/L。当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增加时,则与Ca~(2+)-ATP酶的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力,Pb2~(2+)、Cd~(2+)和Hg~(2+)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370、440和2μmol/L。抑制作用为渐进性过程,而刺激作用为即时效应。抑制作用可为巯基化物,特别是二巯基化物所逆转。研究结果提示,CaM可能是重金属中毒最初作用的靶分子,而重金属中毒不仅使CaM“开关”失灵,还可能导致细胞内Ca~(2+)的调节全面失控。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一株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G20,探讨其生理特性及其对含重金属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D.desulfuricans G20在2~18 h进入对数生长期,18~26.5 h进入稳定期。该菌株最适宜温度为37℃,最佳初始p H为8.2;最佳生长碳源为乳酸钠和蔗糖;最适硫源为亚硫酸钠。D.desulfuricans G20对Cr~(6+)最大耐受度为150 mg/L。随着Cr~(6+)初始浓度的减少,SO2-4去除率逐渐增加,最高达75.67%。Cr~(6+)质量浓度低于120 mg/L的去除率接近100%。可见,D.desulfuricans G20有潜力应用于处理含重金属Cr~(6+)的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天津滨海近岸沉积物为材料,进行耐铅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探讨影响菌株铅吸附的因素。方法: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考察pH值、吸附剂投加量、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不同条件下菌株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分离出一株耐铅菌株NY-3,鉴定为Oceanimonas sp.,菌株最大耐Pb~(2+)浓度为300 mg/L。在pH值为6、菌体投加量1 g/L、Pb~(2+)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时间为60 min,菌株对Pb~(2+)的吸附率达94.16%。NY-3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78),动力学数据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7)。结论:菌株NY-3对铅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变化和铜吸附性分析地卷、平盘软地卷和犬地卷响应Cu~(2+)胁迫的差异,以了解谷胱甘肽在低等生物地衣抗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分别测定地衣体的GSH与细胞内、外的铜含量。结果显示,低浓度Cu~(2+)胁迫下,3种地卷GSH均呈上升趋势,4 mmol/L时达最高;5-8 mmol/L时,地卷和犬地卷的GSH逐步下降较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盘软地卷GSH在3-5 mmol/L Cu~(2+)范围差异不显著,Cu~(2+)5 mmol/L时才出现较明显的下降(P0.05)。4 mmol/L Cu~(2+)处理时间不同时,犬地卷的GSH变化与处理时间正相关,而地卷和平盘软地卷的GSH出现波动式变化(6 h增加,12 h下降,18-24 h上升)。3种地卷胞外铜与Cu~(2+)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并显著高于胞内铜(P0.01),而胞内富集的铜与地衣GSH变化相对应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菌藻共生的特殊生物-地卷类似于高等植物可诱导合成GSH缓解胁迫产生的伤害,3种地卷的铜耐受性差异与其铜吸附性和GSH合成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中,藻类对重金属的吸附潜力引起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探讨从地衣体分离培养的地衣共生藻对重金属Cu~(2+)、Zn~(2+)吸附特性及其耐受性的差异,以2种地衣共生藻为研究材料,采用Evan’s blue染色法、BCO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衣共生藻细胞活率,培养液及藻体内的Cu~(2+)、Zn~(2+)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Zn~(2+)胁迫下,2种地衣共生藻的细胞活力及重金属吸附特性有所差异,对Cu~(2+)胁迫的耐受性及吸附性为:P.EB;Zn~(2+)胁迫下,培养至9d时耐受为:P.E B,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E的细胞活力急剧下降并低于B,但吸附率还是处于P.E B;并且2种地衣共生藻对Zn~(2+)胁迫的耐性及吸附性明显高于Cu~(2+)。研究发现,来自菌藻共生的特殊生物-地卷属地衣的两种藻类比一些自由生长的藻类对铜和锌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及吸附性。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Ca~(2+)和Mg~(2+)对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率和抑菌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Ca~(2+)浓度、Mg~(2+)浓度、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的最佳因素水平,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引入Ca~(2+)和Mg~(2+)后红薯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即Ca~(2+)浓度187 mg/L、Mg~(2+)浓度176 mg/L、乙醇浓度71%、料液比1∶40,提取时间为1 h,经验证,该工艺总黄酮提取率为2. 76%,略高于传统的提取工艺。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值分别为62. 5、31. 25、31. 25μg/m L,明显低于不含Ca~(2+)和Mg~(2+)的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对应MIC值依次为250、125、62. 5μg/m L),由此可见,在提取过程中引入Ca~(2+)和Mg~(2+)可以明显增强红薯叶总黄酮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附生西南树平藓(Homaliodendron montagneanum(C.Muell.)Fleisch)为供试材料,采用浸没培养法,研究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对西南树平藓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下,西南树平藓的健康状况不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Pb~(2+)胁迫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Pb~(2+)-Zn~(2+)的复合胁迫,而Zn~(2+)胁迫的影响较小;西南树平藓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程度与重金属浓度和胁迫时间存在明显的效应关系,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上述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越明显;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浓度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浓度下NPQ持续下降;西南树平藓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于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单一的Pb~(2+)胁迫和Pb~(2+)-Zn~(2+)复合胁迫在低浓度时即对西南树平藓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Zn~(2+)胁迫在中浓度时才对西南树平藓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表明,Pb~(2+)、Zn~(2+)及其复合胁迫的毒性大小为Pb~(2+)Pb~(2+)-Zn~(2+)复合Zn~(2+)。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金属耐受试验,测定了金属离子Mo~(6+)、Cu~(2+)、Zn~(2+)对中等嗜热混合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菌共培养体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菌的活性降低,受试菌对上述3种金属离子的耐受浓度分别为0.6g/L、10 g/L和30 g/L,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为:Mo~(6+)Cu~(2+)Zn~(2+)。喜温嗜酸硫杆菌对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高于氧化亚铁微螺菌。结果说明喜温嗜酸硫杆菌和氧化亚铁微螺菌共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耐受能力,特别是耐受钼的能力很强,适于含钼硫化矿、含钼废料以及含钼污泥等的生物浸出。  相似文献   

20.
从湖北省大冶市古铜矿区域分离得到1株具有较高Fe~(2+)氧化活性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SY,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DQ 062116.1)的序列相似性最高。生理生化性质测定表明,菌株SY化能自养型,最适pH值为2.0,最适生长温度为30℃。菌株SY对Cu~(2+)、Cd~(2+)、Ni~(2+)、Zn~(2+)等重金属离子抗性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00、350、700和800 mmol/L,表明其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均有很高的抗性。SY浸矿数据表明该菌对湖北大冶本土矿石浸出率为84.28%,高于其他地区矿石浸出率,在本土矿石生物浸出中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