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2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RTF)、CD3~+、CD4~+、CD8~+细胞水平,并于术前、术后2周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 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以及对照组术后2周的RBP、PA、ALB、RTF、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 d、术后2周观察组RBP、PA、ALB、RTF、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EORTCQ LQ-C30功能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症状量表各项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7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各36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机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TNF-α、IL-1β细胞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TNF-α与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术后胃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疗效良好,且能降低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66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行常规处理,ERAS组以ERAS处理。观察两组术后1 d、7 d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等免疫球蛋白,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7 d 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IL-6、IL-8、IL-10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7 d,ERAS组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IL-6、IL-8、IL-10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8.43%)低于对照组(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解除免疫抑制,清除炎性因子,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72 h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D3~+、CD4~+/CD8~+、CD8~+、CD4~+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的血清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2 h的CD3~+、CD4~+/CD8~+、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的CD3~+、CD4~+/CD8~+、CD8~+、CD4~+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助于宫颈癌手术患者早期拔管和苏醒,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拟在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45例)给予丙泊酚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麻醉效果,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e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_2(oxyhemoglobin saturation,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比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而SPO_2均显著高于麻醉前,两组之间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3~+Prioritisation,CD3~+比例)、CD4~+(CD4~+Prioritisation,CD4~+比例,CD8~+(CD8~+Prioritisation,CD8~+比例)及CD4~+/CD8~+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手术结束24 h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值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质量高,可能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胃癌部分切除术后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患者营养状态、炎症和免疫因子的影响,为肿瘤术后患者营养治疗支持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部分胃癌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于术后3~5 d开始进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3粒/次,3次/日,口服,疗程14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2、IL-6及TNF-α水平)、免疫细胞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营养状态(蛋白质测定仪测定外周血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IL-2、IL-6及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1.861,0.744,1.489;P=0.064,0.457,0.138),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784,6.153,8.457;均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差异(t=1.301,1.084,0.542;P=0.198,0.283,0.590),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CD8~+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205,3.904;均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t=6.507;P0.05);治疗前两组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t=1.301,0.651;P=0.198,0.518),治疗后两组上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3.664,8.59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26%vs 10.53%;χ~2=1.086,P=0.297)。结论 胃癌部分切除术后补充益生菌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炎症和免疫状态,显著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7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各36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机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胃癌肠道屏障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及护理对策。本研究选取106例自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下床活动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CRP、IL-6、IL-8及HO-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3 d,观察组患者CRP、IL-6、IL-8及HO-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时,观察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时RbP、PRE及AL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创伤小,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较轻,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导,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从人胃癌细胞株中分离出CD44胃癌干细胞. 20~30×103个CD44+细胞入NOD/SCID 鼠腹部皮下和胃浆膜下能形成胃癌移植瘤, 100×103个CD44的细胞入NOD/SCID 鼠体内不形成肿瘤.采用无血清、无粘附间质的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发现CD44的细胞能形成肿瘤微球体,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而CD44的细胞则不形成球形克隆.上述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胃癌肿瘤干细胞.据此可以相信,胃癌干细胞是胃癌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一小群细胞,不能被目前的化疗、放疗等抗癌治疗措施所杀灭,是胃癌术后复发、肿瘤进展扩散转移的根源.胃癌干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随着对胃癌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必将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外泌体Dicer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法把患者分为3D组与开腹组各30例。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3D组给予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指征、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Dice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对比无差异(P>0.05),3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手术指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4 d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P<0.05)。3D组术后1 d、7 d与14 d的VAS评分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术前1 d,3D组高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到2021年11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17.92±0.22)个月,3D组的复发率为3.33 %,低于开腹组的20.00 %(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促进血清外泌体Dicer和PTEN的分泌,不增加手术复杂度,还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促进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随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及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9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胃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后均要求进行术后镇痛,依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n=67)、B组(n=66)和C组(n=67),A组患者给予2μg/kg舒芬太尼,B组患者给予2μg/k舒芬太尼联合1μg/kg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给予2μg/k舒芬太尼联合2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术后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对比发现,通过时间的增加,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三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且C组数值最小;三组患者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 d TNF-α、IL-6数值增加,C组的数值最小(P<0.05),而三组患者的IL-10明显降低,且C组数值最大(P<0.05);三组患者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且C组患者的时间最短(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其中以C组的2μg/k舒芬太尼联合2μg/kg右美托咪定剂量的药物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was recently establish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e aimed to establish long-term cost-effectiveness in gastric cancer survivors afte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EGC.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Markov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compare the costs and outcomes of the two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1) eradicate H. pylori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EGC by endoscopy (2) do not eradicate. Estimates for variables in the model were obtained by extensive review of published reports. Analyses were made from the Korean public healthcare provider's perspective.
Results:  Base-case analysis indicated H. pylori eradication costs less (US$ 29,780 vs. US$ 30,594) than no eradication, and save more lives (mean life expectancy from eradication: 13.60 years vs. 13.55 years). One-way and three-way sensitivity analyses showed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results.
Conclusion:  In this selective population with very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gastric cancer, H. pylori eradi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reimbursement with priority to prevent subsequent cancer and also reduce health care cost.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致死率癌症,尽管近年来对胃癌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对胃癌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是很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不是由均一细胞构成的,其中存在一些少量细胞可以自我更新并可以分化为肿瘤组织的其他细胞,这类细胞具有类似成体组织干细胞(tissue stem cells)的特性称之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但是对胃癌干细胞的来源仍然不是十分明确.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助于癌症的治疗,改变目前药物针对所有癌细胞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6例与无并发症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血清CRP、WBC和T淋巴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效能。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48 h,并发症组CD3+、CD4+、CD4+/CD8+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手术前后CD8+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CRP≥10 mg/L、WBC≥10×109/L和CD4+/CD8+<1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RP、WBC、CD3+、CD4+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对CRP、WBC、CD3+、CD4+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因治疗策略的不同而发展为2个分支:一是分子肿瘤治疗,包括肿瘤抑制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治疗、免疫基因治疗;二是virotherapy。简要综述了肿瘤基因治疗的各种方法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循环应激、炎症因子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95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循环应激、炎症因子、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后5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毕(T4)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 h(T5)、术后12 h(T6)、术后24 h(T7)、术后48 h(T8)时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在T5、T6、T7、T8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3.45±8.40)μg vs(94.52±12.94)μg,(3.45±0.30)次vs(7.23±0.76)次](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17%(2/48)、17.02%(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腹胃癌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显著,可减轻术中循环应激和术后炎症反应,且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霉菌、幽门螺杆菌(Hp)单菌种感染和霉菌、Hp(双菌种)同时感染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病情况及意义。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Giemsa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方法,对2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6例胃溃疡、121例胃癌纤维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未检出双菌种感染。胃溃疡双菌种感染11例,检出率9.5%;胃癌双菌种感染21例,检出率17.4%。双菌种感染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发现,表明双菌种感染可能是导致胃溃疡、胃癌发生的又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