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十二指肠优先离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炎性因子、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功能、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可简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多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4(LGR4)与胃癌患者腹腔镜D2根治术(LD2RS)预后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胃癌患者21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血清PG、LGR4含量,调查患者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的血清PGⅠ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LGR4、PG 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154.98±19.4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8.62±15.83 mL;平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1±0.29 d;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9±0.16 d;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3±0.1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28±0.29 d。术后14 d发生并发症24例,占比11.4 %。胃癌组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平均随访时间为17.38±2.15个月,预后发生转移23例,占比11.0 %;复发14例,占比6.7 %。Spearsman分析显示胃癌患者预后转移、复发与血清PGⅠ、PGⅡ、LGR4含量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PGⅠ、PGⅡ、LGR4为导致患者预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微创性,但是预后复发率与转移率依然比较高,血清PG、LGR4与胃癌患者腹腔镜D2根治术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预后复发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3),分别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3 d、7 d肠黏膜屏障功能[尿乳果糖/甘露醇(L/M)、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气腹后、关腹前腹腔微转移指标[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并于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DAO水平、尿L/M比较无差异(P>0.05);关腹前实验组腹腔冲洗液DDC、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复发率3.92%(2/51)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AGC,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腹腔微转移及术后复发,且未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8例,按随机信封抽签法将其分为A组(n=59,罗哌卡因TAPB麻醉)和B组(n=59,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APB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炎症反应、术后疼痛、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APB阻滞即刻(T1)~拔管时(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较麻醉前(T0)时间点升高(P<0.05),B组T1~T4时间点HR、MAP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5 d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术前,但术后5 d 低于术后3 d(P<0.05),B组术后3 d、术后5 d的IL-6、TNF-α、Cor、N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较A组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APB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反应和Thl/Th2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接收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QLB,联合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QLB。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镇痛急救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对比两组应激反应和Thl/Th2平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联合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镇痛急救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较术前升高,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干扰素-γ(IF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IL-4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QLB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减轻应激反应,并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1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病例组),随机选取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的血清TNF-α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IGF-II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I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3 d、7 d、10 d血清TNF-α、IGF-II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TNF-α、IGF-I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清NO水平在术后3 d、7 d、10 d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清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术前病例组患者TNF-α、IGF-I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3,P<0.05),TNF-α、IGF-II与NO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r=-0.681、-0.716,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TNF-α、IGF-Ⅱ呈高表达,NO呈低表达,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NF-α、IGF-Ⅱ、NO逐渐趋于正常,联合检测围手术期血清TNF-α、NO、IGF-Ⅱ有助于早期评估胃癌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腹腔镜术的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08例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中,约有22例患者发生EA,发生率为10.58%。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n=22)和无EA组(n=1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与ASA分级、年龄、合并高血压、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前焦虑、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情况、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中低体温、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补液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 h、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无术后镇痛、术前焦虑、年龄≧60岁、术中低体温、合并糖尿病、ASA分级II级、性别男均是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率较高,且受到手术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后镇痛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防治措施,以期降低EA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6,给予开腹手术)和B组(n=52,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大小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总胆红素 (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3+、CD4+、NK细胞、CD4+/CD8+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 d CD8+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A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更长,但切口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更轻,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6例与无并发症组6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的血清CRP、WBC和T淋巴亚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效能。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48 h,并发症组CD3+、CD4+、CD4+/CD8+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手术前后CD8+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CRP≥10 mg/L、WBC≥10×109/L和CD4+/CD8+<1是患者术后发生胃癌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CRP、WBC、CD3+、CD4+联合检测诊断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RP、WBC和T淋巴亚群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对CRP、WBC、CD3+、CD4+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11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各自施行的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组,例数分别为51例和53例。对比开腹组、腹腔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外周血单核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腹腔组的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FP、CEA、CA199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外周血单核细胞Wnt、Tcf-4、β-catenin 信使RNA(mRNA)表达量,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单核细胞Wnt、Tcf-4、β-catenin 表达量较术前下降(P<0.05)。腹腔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但腹腔镜在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66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行常规处理,ERAS组以ERAS处理。观察两组术后1 d、7 d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等免疫球蛋白,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7 d 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IL-6、IL-8、IL-10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7 d,ERAS组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IL-6、IL-8、IL-10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8.43%)低于对照组(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解除免疫抑制,清除炎性因子,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胃癌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A组)44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B组)4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且B组患者较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情况明显较好(P0.05);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前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变化,B组患者术后24h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相对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体液免疫指标IgM、IgG以及IgA等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中临床疗效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胃肠动力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第1h、1d、2d、3d血清中胃泌素(GAS)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2d、3d GAS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更短,胃肠动力恢复更快,并发症较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LG) for gastric cancer has increased in popularity due to advance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compared with open gastrectomy (OG).MethodsThe study comprised 3,58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urative intent either by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2,041 patients) or open gastrectomy (1,539 patents)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October 2013. The surgic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less blood loss, transfused patient number, time to ground activitie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but with similar operation time, time to first flatus, and time to resumption of diet, compared with the open gastrectom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of the LG group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OG group (13.6% vs. 14.4%, P = 0.526, and 0.3% vs. 0.2%, P = 0.740). The 3-year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ccording to the UICC TNM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ncer, the 3-year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t each stage.ConclusionsOur single-center study of a large patient series revealed that LG for gastric cancer yields comparable surgical outcomes. This result was also true of local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 A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LG and OG in a larger number of patients for AGC can be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对胃间质瘤(GIST)患者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GIST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和研究组(n=50,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 CD4+/CD8+、CD3+、CD4+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7 d 的CD4+/CD8+、CD3+、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胃楔形切除术相比,GIST患者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的远期预后效果相当,可有效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患者营养状况、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轻,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拟在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45例)给予丙泊酚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麻醉效果,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e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_2(oxyhemoglobin saturation,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比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而SPO_2均显著高于麻醉前,两组之间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CD3~+(CD3~+Prioritisation,CD3~+比例)、CD4~+(CD4~+Prioritisation,CD4~+比例,CD8~+(CD8~+Prioritisation,CD8~+比例)及CD4~+/CD8~+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手术结束24 h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值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质量高,可能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快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2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远期并发症如黏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