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曲霉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曲霉病(Aspergillosis)指由曲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①食用被曲霉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②吸入曲霉孢子或曲霉菌丝片段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的变态反应;⑧曲霉球;④肺和其他器官的炎症性、肉芽肿性和坏死性曲霉感染;⑤系统性或播散性的曲霉感染。这些感染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由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引起的透明丝孢霉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女,55岁,因左前臂斑块、结节4个月余就诊。对患者皮损表面的皮屑进行真菌荧光镜检,镜下可见少许菌丝;手术取活检组织,同时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真菌培养阳性,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经PAS染色可见组织内菌丝及孢子;提取源自活检组织的真菌DNA和源自蜡块组织的DNA,对ITS区扩增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为桔青霉,与形态学鉴定相符。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得伊曲康唑对此桔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g/mL。诊断为桔青霉所致透明丝孢霉病,予伊曲康唑200 mg/d口服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真菌性水(脓)疱诊断难辨认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34例2020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表现为水(脓)疱难辨认癣的患者,对34例患者的疱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并通过荧光染色镜检、真菌培养等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34例患者的疱液标本,荧光染色镜检、真菌培养和PCR的敏感性分别为100%、77.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7.5%、100%和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100%和81.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0%和100%,准确度分别为94.1%、88.2%和88.2%。疱液提取DNA、PCR扩增和测序比对在12 h内完成,鉴定出6种22例真菌(1例鉴定到属)。结论在真菌性水(脓)疱诊断难辨认癣中,PCR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度。PCR相较真菌镜检能判定真菌种类,相较真菌培养能缩短时间,能为难辨认癣的临床快速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表现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声嘶为首发表现,3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下结节。结节逐渐增多,部分破溃伴脓血。咽部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黏膜急慢性炎伴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未查出阳性菌。皮损处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真菌培养见孢子丝菌生长。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发病时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皮损表面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率低。病变组织真菌培养有利于得到阳性结果,早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6.
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曲霉感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曲霉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9例病理证实曲霉感染的患者活检标本(21例为鼻窦感染标本、18例为尸检标本),以1对真菌特有的28SrRNA保守序列结构作为真菌通用引物,以临床常见的4个曲霉菌种: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的种特异性序列为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尸检标本阳性率为55.6%(10/18),鼻窦标本阳性率为76.2%(16/21),特异性均为100%。在这些曲霉所致的系统性感染中,烟曲霉是主要的致病真菌。结论该方法能对临床无法培养的石蜡组织块进行回顾性病原学研究,并可以鉴定常见的曲霉菌种,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曲霉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顽固性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并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方法患者男性,47岁,头面部丘疱疹1年伴瘙痒,泛发,并出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个月就诊。取皮损组织和骨髓进行组织分别进行HE、PAS、PASM、钙荧光白染色;同时进行组织真菌培养;真菌特异性引物ITS4/ITS5、NL1/NL5、T1/TUB4Rd测序。结果组织病理可见以毛囊为中心的嗜酸性毛囊化脓性炎,PAS染色和钙荧光白染色可见真皮、皮下组织大量不规则菌丝和孢子,毛囊及毛囊周围显著;骨髓PASM染色可见大量芽生孢子,组织及骨髓组织培养见绒毛状菌落,初期为粉红色,渐变为黑褐色,培养4周见黑色子囊形成;序列鉴定为茎点霉属;抗真菌治疗后痊愈。结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可由真菌感染诱发;作为植物致病菌的茎点霉属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变态反应,并可诱发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其他真菌病4例。结果 我院近5年来真菌病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且内脏及器官真菌病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如血液病、肿瘤等。部分病例的致病菌根据病理确定有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等。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氟康唑静滴的治疗方法。结论 我院经病理确诊的真菌病例呈上升趋势,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特殊染色可将大部分致病菌鉴定至属,治疗前最好进行培养鉴定至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内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真菌镜检阳性的1 428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和临床分析。结果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9%,分离出病原菌800株。其中皮肤癣菌占84.0%,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0.9%),其次为指(趾)间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酵母菌占11.4%,以念珠菌属为主(10.1%),尤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他霉菌占4.6%,以枝顶孢霉为主(2.3%),其次曲霉属、青霉属、毛壳菌属、镰刀菌属和帚霉属等。结论本研究显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霉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方式、随访资料,以期通过本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为制定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及呼吸内科2006年到2011年间确诊的50例肺曲霉菌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分为27例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23例肺曲霉球(PA),并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和肺曲霉球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好发于陈旧性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上,CNPA和PA均可出现空气新月征,均好发于两肺上叶,但前者有胸膜增厚,空洞周围浸润阴影、厚壁空洞和洞壁不规则等特征.病理学上,CNPA和PA都可见锐角分支、有隔膜的曲霉菌丝,但前者有组织出血、坏死、微脓肿和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等特征.单因素分析后证实大咯血,体重减轻,是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多因素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证实年轻,无大咯血是生存预后有利因素.结论 组织病理学是鉴别慢性坏死性肺曲菌病(CNPA)和肺曲菌球(PA)金标准.空气新月征,是二者特征性CT表现,大咯血是术后生存独立的危险因素.手术切除完整的PA患者生存预后优于CNPA患者,提示对于CNPA患者术后需常规预防抗曲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烟曲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烟曲霉Mtol基因特异位点设计并合成探针及引物,建立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烟曲霉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多种病原曲霉Mtol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烟曲霉特异位点设计引物及探针,并对其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曲霉属26株不同曲霉菌及其他属的6株不同病原真菌的特异性验证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敏感性实验显示应用该方法可检出1.08 X 10-6μg/ml的模板DNA.结论:实验建立了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烟曲霉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特点并能有效避免普通PCR中的样品间交叉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55岁男性农民,因右小腿溃疡4个月余就诊。取其溃疡组织作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在含氯霉素、放线菌酮和不含氯霉素、放线菌酮的沙堡弱培养基中27℃都长出白色棉絮状菌落,而在不含氯霉素、放线菌酮条件下生长更好;在马玲薯培养基中长出镰刀状大分生孢子,菌种鉴定为茄病镰刀菌。8d后从溃疡处再取标本培养仍为茄病镰刀菌生长。病理切片经银染色后发现念珠状分隔菌丝,用透射电镜对病变组织内的菌体形态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但患者未复诊而失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释分离法和消毒叶片研磨液培养法对温室黄瓜叶围和内生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到248个菌株,初步鉴定出13个属的叶围真菌,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为优势类群;鉴定出4个属的内生真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为优势类群;10个属的叶围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细菌为优势类群;6个属的内生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为优势类群;6个属的叶围酵母菌,其中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为优势类群;已鉴定出2个属的叶围放线菌,分别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小多孢菌属(Micropolpspora).未分离到内生酵母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树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离培养中国树花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的菌落、菌丝和孢子进行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对获得的ITS序列通过Gen Bank数据库搜索同源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中国树花中分离得到可培养内生真菌51株,分属4纲、5目、7科、12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总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7%、18%,为中国树花内生真菌优势属。[结论]首次对中国树花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分离得到的51株内生真菌进行合并相同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18株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肺曲霉病的认识。方法对诊断为肺曲霉病的1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的肺曲霉病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有临床症状者占89%;胸部影像表现为:以右肺为主,多见于上叶,且多分布于外周;大叶性肺炎型占17%,肺曲霉球型占50%,结节或肿块型占33%,支气管肺炎型占6%,双肺弥漫病变型占22%,且有22%合并胸腔积液;组织病理学发现呈约45°分支和有隔膜的曲霉菌丝;50%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50%患者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89%的患者治愈或好转,11%死亡。结论肺曲霉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部分类型有典型影像学改变;诊断需结合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是药物,部分可手术。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后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女,47岁,肝移植术后2 d,面部、肩部、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疡,伴昏迷。通过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及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确诊,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尿素酶试验、API试验、PCR扩增测序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菌体,PAS染色阳性。血液和脑脊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API试验鉴定为新生隐球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 ii变种。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与培养获得的菌株直接PCR扩增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脑脊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血液特异性隐球菌抗原(++++)。脑CT显示为多发结节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播散性隐球菌病,致病菌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播散性隐球菌病奠定基础,确立了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构巢曲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特异位点设计并合成Taqman探针及引物,建立构巢曲霉实时荧光 PCR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lasergene7.1软件对构巢曲霉与13种常见曲霉主要包括黑曲霉(A.niger)、烟曲霉(A.fumigatus)、杂色曲霉(A.versicolor)、土曲霉(A.terrus)、黄曲霉(A. flavus)、温特曲霉(A.wentii)、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泡盛曲霉(A.awamori)、米曲霉(A. oryzae )、棒曲霉(A.cavatus)、赤曲霉(A.ruber )、亮白曲霉(A.ochraceus)及赭曲霉(A.ochraceus)GAPDH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在特异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构巢曲霉实时荧光 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用曲霉属22种41株不同曲霉及其他属的12株病原真菌验证实验表明,所建立的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可达4.03×10-12μg/ml的模板DNA。 结论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构巢曲霉,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特点,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黄花夹竹桃内生真菌抗病原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植物黄花夹竹桃 (Thevetiaperuviana)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出内生真菌 10 1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pneumoniae)、乙型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h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lococcusaureus) 4种人类病原菌为指示菌 ,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 ,结果有 17株内生真菌对 1株或 1株以上人类病原菌有抑菌活性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 2 0mm的菌株有9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木霉属 (Trichoderma)、曲霉属 (Aspergillus)等 9个属。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曲霉的气道定植与侵袭性曲霉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的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性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的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的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的侵袭性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性,由于气管侵袭性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的移植后6个月内的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性的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性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