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法氏柴胡宽蛾Depressaria falkovitshi Lvovsky为三岛柴胡的一种优势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柴胡的叶片、茎尖、花序,幼虫龄期的确定可以为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测量法氏柴胡宽蛾幼虫头壳宽度和体长,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及Dyar定律推测出法氏柴胡宽蛾幼虫的虫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分龄的合理性。【结果】研究表明,法氏柴胡宽蛾的幼虫期共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mm)分别为0.163±0.006,0.262±0.012,0.437±0.025,0.690±0.038,1.116±0.051。幼虫头壳宽度(y)与虫龄(x)的回归方程为y=0.101e~(0.4815x),R~2=0.9998。【结论】头壳宽度适宜于法氏柴胡宽蛾幼虫期的分龄,而体长由于变异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期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豌豆彩潜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该虫从卵期到羽化成成虫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通过测量幼虫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结果】卵期观察到了豌豆彩潜蝇及其他潜蝇科昆虫中从未记述过的卵的呼吸角。利用口钩和头咽骨长度将幼虫划分为3个龄期,并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通过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准确鉴定和通过外部形态快速鉴定的方法。根据豌豆彩潜蝇蛹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将蛹期划分为5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结论】本研究记述了豌豆彩潜蝇卵到蛹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为潜蝇幼虫和蛹的形态学及豌豆彩潜蝇生物学、生理学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葛思勋  周兴苗 《昆虫学报》2019,62(11):1344-1350
【目的】明确海南紫斑环蝶Thaumantis hainana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方法】野外采集海南紫斑环蝶雌成虫,通过三角袋内套卵的方式获得受精卵。采用恒温饲养箱,在26℃、相对湿度40%、光周期16L∶8D下利用获得的卵供以美丽针葵Phoenix loureirii,饲养幼虫,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其各龄幼虫的体长与头壳宽,以及其他各龄期的部分形态学数据。【结果】海南紫斑环蝶共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龄期。卵圆球状,光滑,直径2.5~2.8 mm;幼虫5龄, 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体长与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悬蛹;成虫雌雄同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海南紫斑环蝶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并观察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确定了海南紫斑环蝶的一种寄主植物为美丽针葵,完善了该物种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幼虫龄数和龄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试验对幼虫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头壳宽和上颚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确定其龄期为5龄。室内26℃温度下饲养幼虫历期约为15 d,1~4 d为1龄期、4~7 d为2龄期、6~10 d为3龄期、8~12 d为4龄期、11~15 d为5龄期。【结论】幼虫刚毛、体色、斑纹也可作为龄期划分辅助参考方法,体长和体宽变异性较大,不宜作为幼虫龄数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拟为田间准确快速判别菱角水螟Parapoynx crisonalis(Walker)幼虫龄期提供一种新方法,以便监测其发生规律、预测其发生时间。【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幼虫头壳宽、复眼距、体宽和体长4项外部形态指标的测量,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各项指标的频次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为判别幼虫龄期的最佳分龄指标,幼虫期共分为5龄,1~5龄的头壳宽分别为(0.2493±0.0053)、(0.3454±0.0018)、(0.5079±0.0031)、(0.7419±0.0190)和(1.1287±0.0369)mm,其与龄期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菱角水螟幼虫蜕皮次数验证该虫幼虫期分为5个龄期。【结论】头壳宽为判定菱角水螟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复眼距次之。  相似文献   

6.
董易之  徐淑  陈炳旭  姚琼  陈耿民 《昆虫学报》2015,58(10):1108-1115
【目的】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该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数据。【方法】定期收集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对其进行频次分析,Crosby指数验证和曲线回归分析,以确定幼虫龄数。通过室内群体饲养的方法,测定了17~38℃区间8个温度梯度下荔枝蒂蛀虫各虫态和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并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根据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其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可明显分为5个区域,说明其幼虫分5个龄期,符合Dyar定律。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092~0.120, 0.140~0.206, 0.217~0.319, 0.356~0.523和0.582~0.728 mm。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其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并符合线性回归模型。在20~32℃,荔枝蒂蛀虫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7℃时,该虫只能发育至3龄幼虫;在35℃时,蛹多不能羽化;在38℃时,卵多不能孵化。在20~32℃,其世代历期为41.16~19.34 d,蛹期为12.74~5.38 d,而产卵前期为4.75~4.22 d,温度对产卵前期无明显影响。在20~35℃,荔枝蒂蛀虫幼虫可正常发育,其1龄幼虫龄期为4.50~1.17 d,2龄幼虫期为2.09~1.40 d,3龄幼虫期为2.84~1.00 d,4龄幼虫期为3.41~1.18 d,5龄幼虫期为3.00~1.37 d,预蛹期为2.41~0.69 d。在17~35℃,荔枝蒂蛀虫卵可正常孵化,其卵期为7.73~2.09 d。【结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5个龄期,不同于前人所报道的4个龄期。在20~32℃温度范围内,卵、各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 RH 75%~95%, 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 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 每6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 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 如体长、 体宽、 体重等。【结果】 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 一生经历4个虫态, 分别为卵、 幼虫、 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 d, 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 d, 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 d和33.75 d, 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 d。1龄幼虫体长为4.16 mm, 体重0.64 g, 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 至3龄时, 体长为65.66 mm, 体重增加到12.14 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 mm, 体重为9.72 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 表现为体长、 体宽、 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 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夏玉米田首次发现。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日益加重,因此应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幼虫的虫龄和龄期测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测量二点委夜蛾幼虫头壳宽度、体长、体重,对幼虫虫龄的划分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及Dyar定律推测幼虫虫龄数,并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经测量,幼虫头壳宽度值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50~0.62、0.64~0.76、0.82~0.94、1.00~1.12、1.24~1.40 mm。幼虫体长呈现出4个较明显的集中区,分别为2.00~6.50、7.50~12.50、14.50~17.50、18.50~23.00 mm。而实际观察测得1~5龄幼虫体长范围分别为1.96~3.60、2.78~4.10、3.98~6.20、5.38~12.48、14.06~22.96 mm。1~5龄幼虫体重范围分别为<0.0001、0.0003~0.0009、0.0005~0.0036、0.0027~0.0240、0.0337~0.1332 g。【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头壳宽度可用于分龄,二点委夜蛾幼虫期共分为5龄。头壳宽度y与幼虫虫龄x的回归方程为y=0.4579e0.2121x。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间重叠度较大,不宜用于幼虫虫龄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异斑小字大蚕蛾Cricula variabilis的各虫态发育特征,掌握其基本生活史、幼虫各龄形态特征及区分方法。【方法】在室内进行饲养观察,通过测量幼虫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指标并计算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最佳分龄指标。【结果】异斑小字大蚕蛾一个世代共(77.86±1.09)d,蛹期占29.44%,卵期占14.46%,成虫期占6.19%。幼虫共6龄,历期最长,占整个世代的49.91%,且每个龄期随虫龄的增长而增加。运用Dyar法则与Crosby生长法则验证了头壳宽是幼虫最合理的分龄指标。通过对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分龄指标的进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头壳宽的指数、二次、三次线性方程来划分幼虫龄期的效果较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03 8x~2-0.026 2x+0.735 8(R~2=0.996 5)、y=0.572 6e~(0.340 4x)(R~2=0.995 6)、y=0.001 5x~3+0.087 9x~2+0.021 8x+0.697 6(R~2=0.996 5)。【结论】本研究描述了异斑小字大蚕蛾各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和明确幼虫共6龄,头壳宽是幼虫分龄最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绿豆象幼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幼虫的龄期,了解其末龄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测量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根据所得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关系拟合结果和戴氏法则确定绿豆象最佳分龄指标,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绿豆象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4个峰,因此推断绿豆象幼虫为4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1.581~2.556, 2.406~3.381, 3.381~4.281和4.206~4.881 mm,头壳宽度变幅分别为0.444~0.689, 0.654~0.934, 0.934~1.179和1.144~1.389 mm,上颚宽变幅分别为0.080~0.256, 0.234~0.344, 0.322~0.542和0.542~0.652 mm。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均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可作为绿豆象幼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头壳宽的Crosby指数均小于体长和上颚宽的Crosby指数,且头壳宽与体长测量值的对数值与幼虫龄期的相关系数要优于上颚宽测量值的对数值与幼虫龄期的相关系数,因此可将头壳宽作为最佳分龄指标。绿豆象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锥形感器、毛形感器、瓶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坛形感器7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下颚须、上唇和上颚。【结论】绿豆象幼虫分龄形态指标和头部形态观察为研究其行为活动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找出区分西方角蝇Haematobia irritans和截脉角蝇H.titillans幼虫龄期划分标准,为准确鉴定两种角蝇各龄幼虫,研究斯氏副柔线虫在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以及制定防控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病的有效措施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室人工孵育两种角蝇幼虫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虫体长、咽骨体长和咽骨体宽3项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角蝇幼虫之间差异,以确定两种角蝇幼虫最佳龄期划分标准。【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角蝇的幼虫均分为3龄,咽骨体是两种角蝇幼虫龄期划分的特征性结构,两种角蝇各龄幼虫相同指标的测量值随龄期的增长呈现出相同的增长规律。咽骨体长是划分两种角蝇幼虫龄期的最佳测量指标,咽骨体宽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两种角蝇相邻龄期幼虫的体长变化范围存在相互重叠,不能准确划分角蝇幼虫龄期。【结论】研究表明通过西方角蝇和截脉角蝇幼虫咽骨体的形态特征可简便、快速和准确地鉴定两种角蝇幼虫的龄期。  相似文献   

12.
小黑瓢虫对高氏瘤粉虱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高氏瘤粉虱不同虫态共存的条件下,小黑标虫对高氏瘤粉虱各虫态的选择次序为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4龄若虫和拟蛹,对卵的捕食率均最高,有明显的嗜好选择;小黑瓢虫幼虫捕食粉虱卵的数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递增,其中4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4龄期捕食量平均为1565.42粒,占全幼虫期总食卵量的45.42%,整个幼虫期可捕食高氏瘤粉虱的卵数平均为3446.5粒。小黑瓢虫3龄幼虫对粉虱卵的捕食作用率在所给的猎物密度(1500粒/皿)条件下,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布拉迪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boulardi的生物学特性,明确该寄生蜂寄生对寄主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形态成像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效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后寄主黑腹果蝇发育历期以及蛹期体长和体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卵期平均为0. 98±0. 22 d,幼虫期为10. 22±0. 57 d,雄虫蛹期为8. 09±0. 19 d,雌虫蛹期10. 07±0. 30 d,雌蜂平均比雄蜂约晚2 d羽化。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寄生黑腹果蝇2龄幼虫后,黑腹果蝇幼虫出现明显的黑化包囊反应,幼虫发育显著延缓,蛹长和蛹重也显著降低。【结论】布拉迪小环腹瘿蜂是黑腹果蝇的专性寄生蜂。本研究的结果为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坚  王原  梁佳  杜娟  赵章武 《昆虫学报》2021,64(9):1080-1091
【目的】神经肽F(neuropeptide F, NPF)是无脊椎动物特有的一类神经肽,因其C末端是苯丙氨酸(F)而命名,参与昆虫的取食、生物节律、学习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明确NPF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害虫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基于工程菌高效合成靶向昆虫基因的dsRNA的方法经济有效地敲降npf,用低浓度(0.01%)和高浓度(0.02%)dsNPF和dsGFP(对照)分别饲喂亚洲玉米螟1龄初、3龄初和5龄初幼虫直至化蛹,检测5龄幼虫平均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以及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结果】从亚洲玉米螟1, 3和5龄初幼虫开始饲喂0.01%和0.02% dsNPF时,与饲喂相应浓度dsGFP的对照相比,除个别点外,5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重、体长、存活率和化蛹率,蛹羽化率和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幼虫各龄期、蛹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且dsNPF处理幼虫的龄期越早对发育的影响越大。其中0.01% dsNPF处理的1龄幼虫和0.02% dsNPF处理的3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蛹期死亡,而0.02%dsNPF处理的1龄幼虫有90%的个体在幼虫期死亡。【结论】结果提示NPF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和取食具有调控作用,这为探索新型绿色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耐寒策略及越冬虫态。【方法】以室内双委夜蛾种群为虫源,分别测定3龄、4龄、5龄、6龄和老熟幼虫以及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结冰点(freezing point,FP)、含水量以及脂肪、蛋白质、甘油、山梨醇和海藻糖含量。【结果】不同龄期幼虫和蛹之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低龄幼虫SCP和FP较高;随着龄期增长,二者均降低,老熟幼虫的SCP和FP最低,分别为-18.20℃和-11.72℃。不同龄期幼虫和蛹的生化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龄期的增加,含水量和甘油含量呈降低的趋势,蛹的含水量(65.33%)和甘油含量(154.90μg/mg)最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龄期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蛹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5.36%和2 298.37μg/mg。老熟幼虫海藻糖含量相对较高(57.28 mg/g),而山梨醇含量较低(15.49 mg/g)。【结论】与其他龄期相比,双委夜蛾老熟幼虫和蛹的耐寒性最强,是最可能的越冬虫态;脂肪、蛋白质和海藻糖可能是双委夜蛾重要的耐寒物质。  相似文献   

17.
【背景】水果害虫铃木氏果蝇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入侵害虫,在我国的危害也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果生产中,铃木氏果蝇常与其他果蝇混合发生。【方法】在对我国水果产区果蝇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分别采自山东威海、云南昆明、山东淄博、山东临沂地区的铃木氏果蝇、黑腹果蝇、海德氏果蝇、伊米果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对所鉴别的果蝇物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观察比较种间雄虫前翅和前足以及雌虫腹部和产卵器形态结构可以快速确定果蝇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在宁德地区,互花米草在7月前侧重分蘖生长,7月后根茎开始快速生长,此结论为优化互花米草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atus 成虫及越冬幼虫体型大小的差异,探讨该虫越冬后成虫体型大小和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关系及原因。【方法】于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浙江富阳野外诱捕松墨天牛,通过测量野外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体长、体宽,确定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的差异;松墨天牛越冬幼虫的采集和称重测量明确越冬幼虫的组成和体重大小差异;进而通过对越冬幼虫单头跟踪饲养至化蛹、羽化,确定越冬幼虫体重大小与发育所得蛹和成虫大小的关系,阐明林间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的原因。【结果】浙江富阳野外诱捕发现,松墨天牛的活动期间很长,从5月中旬到10月初一直能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在6和7月份。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型差异很大,雌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20.59±0.19和6.59±0.06 mm;雄虫平均体长和体宽分别为19.90±0.26 和6.44±0.08 mm; 雌虫的平均体长明显高于雄虫,但二者体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雌雄成虫体长和体宽呈显著正相关。越冬幼虫的头宽测定表明头宽的变化很大,最小为2.20 mm,最大为4.24 mm,经比对越冬幼虫由4龄和5龄幼虫组成;幼虫体重差异大,平均体重为304.2 mg, 介于71.6~858.0 mg之间,其中5龄越冬幼虫显著重于4龄越冬幼虫。进一步将越冬幼虫单管饲养跟踪研究发现,越冬幼虫体重大小决定蛹和羽化后的成虫的大小,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由4龄越冬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显著轻于由5龄幼虫发育所得的蛹和成虫。【结论】松墨天牛成虫体型差异很大,这与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相关;越冬幼虫的体重大小决定了其化蛹后的蛹重和羽化后成虫的体型和体重的大小;造成越冬幼虫体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松墨天牛成虫扬飞周期长导致的产卵期长而使得天牛发育进度不一致以及寄主不同部位营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明确短时高温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及其后虫态生长发育与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7℃饲养的绿豆象为对照,在30、33、36、39、42和45℃条件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3 h的短时高温处理。【结果】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卵和幼虫的后续发育影响不显著;幼虫耐高温的能力最强,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化蛹率均在90%以上;蛹经45℃短时高温处理后虽表现出较高的羽化率,但羽化后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绿豆象对短时高温的耐受性均有性别差异,其中,卵期和蛹期雄虫耐热性强于雌虫,成虫期雌虫强于雄虫。短时高温处理对绿豆象成虫的繁殖能力影响显著,经45℃处理后成虫的产卵量为32.30粒/头,显著低于对照。【结论】39℃以上的短时高温对绿豆象处理虫态及雌雄性别比有明显的影响,对其后虫态发育的影响仅见高温处理蛹后导致成虫繁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