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梨小食心虫幼虫龄数和龄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试验对幼虫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头壳宽和上颚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确定其龄期为5龄。室内26℃温度下饲养幼虫历期约为15 d,1~4 d为1龄期、4~7 d为2龄期、6~10 d为3龄期、8~12 d为4龄期、11~15 d为5龄期。【结论】幼虫刚毛、体色、斑纹也可作为龄期划分辅助参考方法,体长和体宽变异性较大,不宜作为幼虫龄数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实验室饲养的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进行个体发育的形态特征描述。为食蚜瘿蚊的鉴定提供基本信息。【方法】在野外采集幼虫,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照16 L∶8 D的室内条件下饲养获得食蚜瘿蚊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全部虫态。通过数码采集和电子显微镜详细描述了各虫态的发育特征。【结果】食蚜瘿蚊卵的发育历期为2 d,幼虫期有3个龄期,发育历期5-8 d,蛹期7-10 d以及成虫期3-4 d。【结论】食蚜瘿蚊个体发育特征对食蚜瘿蚊的鉴定和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思勋  周兴苗 《昆虫学报》2019,62(11):1344-1350
【目的】明确海南紫斑环蝶Thaumantis hainana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方法】野外采集海南紫斑环蝶雌成虫,通过三角袋内套卵的方式获得受精卵。采用恒温饲养箱,在26℃、相对湿度40%、光周期16L∶8D下利用获得的卵供以美丽针葵Phoenix loureirii,饲养幼虫,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记录其各龄幼虫的体长与头壳宽,以及其他各龄期的部分形态学数据。【结果】海南紫斑环蝶共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龄期。卵圆球状,光滑,直径2.5~2.8 mm;幼虫5龄, 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体长与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悬蛹;成虫雌雄同型。【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海南紫斑环蝶各龄期的形态特征,并观察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确定了海南紫斑环蝶的一种寄主植物为美丽针葵,完善了该物种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室内饲养过程中影响繁殖的寄主和温度这两个因子进行研究,得到半闭弯尾姬蜂室内繁殖饲养时的最佳寄主数量和温度。【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L.)幼虫数量和幼虫龄期条件下,研究了幼虫数量和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的影响,以及设置6个恒温(15、20、22、25、27和3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发育历期、羽化率、性比的影响。【结果】小菜蛾幼虫数量在30~90头范围内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无影响,但超过90头后,寄生率明显下降;半闭弯尾姬蜂对小菜蛾幼虫龄期有选择性,对2,3龄小菜蛾幼虫的寄生率高于4龄幼虫;半闭弯尾姬蜂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当温度升高到30℃,卵至蛹的发育历期比27℃的发育历期有所缩短,但化蛹后不能正常羽化;在15~22℃的温度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羽化率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2~27℃的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羽化率和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在室内饲养扩繁半闭弯尾姬蜂时应选用2~3龄的小菜蛾幼虫,每对半闭弯尾姬蜂提供的小菜蛾幼虫数量为40~50头;以22℃为最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法氏柴胡宽蛾Depressaria falkovitshi Lvovsky为三岛柴胡的一种优势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柴胡的叶片、茎尖、花序,幼虫龄期的确定可以为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测量法氏柴胡宽蛾幼虫头壳宽度和体长,根据所测数据的频次分布及Dyar定律推测出法氏柴胡宽蛾幼虫的虫龄数。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分龄的合理性。【结果】研究表明,法氏柴胡宽蛾的幼虫期共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mm)分别为0.163±0.006,0.262±0.012,0.437±0.025,0.690±0.038,1.116±0.051。幼虫头壳宽度(y)与虫龄(x)的回归方程为y=0.101e~(0.4815x),R~2=0.9998。【结论】头壳宽度适宜于法氏柴胡宽蛾幼虫期的分龄,而体长由于变异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期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背景】南亚果实蝇是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市发生为害,对瓜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0、14、18、22、26、30、34℃7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历期,并推算出相应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36、2.43、7.64℃,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20.21、187.69和156.65日度。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是7.64℃,有效积温为364.55日度。当温度达到34℃时,卵的发育历期相对延长,而蛹则不能正常发育,无法羽化为成虫。【结论与意义】在10~30℃,南亚果实蝇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26和30℃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其他各处理温度的发育历期。该试验结果为了解南亚果实蝇的发育温度极限和进一步开展该害虫的适生性分析提供了基础信息,进而为制定该虫的检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对二点委夜蛾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短时极端高温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本研究旨在探明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幼虫期对高温的适应性。【方法】将二点委夜蛾不同日龄(1,6,12和18日龄)幼虫在不同高温(35,38和41℃)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1,2,4和6 h)后转移至适温(26℃)继续饲养,观察短时高温对其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次代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幼虫期短时高温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而对化蛹率、成虫羽化率、雌虫寿命、单雌产卵量以及次代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发育历期逐渐延长。其中,18日龄的幼虫最为敏感,38℃和41℃暴露6 h后存活率分别为58.3%和17.7%,显著低于对照,发育历期分别为25.5 d和29.2 d,较对照显著延长。【结论】幼虫期经历短时高温暴露仅对幼虫的存活和发育历期有影响,而对后续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及成虫繁殖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拟为田间准确快速判别菱角水螟Parapoynx crisonalis(Walker)幼虫龄期提供一种新方法,以便监测其发生规律、预测其发生时间。【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幼虫头壳宽、复眼距、体宽和体长4项外部形态指标的测量,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各项指标的频次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为判别幼虫龄期的最佳分龄指标,幼虫期共分为5龄,1~5龄的头壳宽分别为(0.2493±0.0053)、(0.3454±0.0018)、(0.5079±0.0031)、(0.7419±0.0190)和(1.1287±0.0369)mm,其与龄期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菱角水螟幼虫蜕皮次数验证该虫幼虫期分为5个龄期。【结论】头壳宽为判定菱角水螟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复眼距次之。  相似文献   

9.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茄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对番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研究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研究温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在19℃、23℃、27℃、30℃、33℃、35℃恒温条件下,对番茄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番茄潜叶蛾各虫态发育均有显著影响。19~33℃,随着温度的升高,卵的发育历期从6.20 d缩短至2.10 d, 35℃下卵期为2.90 d; 19~30℃,除了4龄幼虫,其他各龄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龄幼虫从7.20 d缩短至3.00 d, 2龄幼虫从6.00 d缩短至3.25 d, 3龄幼虫从5.80 d缩短至3.25 d,蛹从9.80 d缩短至4.00 d; 4龄幼虫在19℃下发育历期最长(7 d),27℃下最短(3 d)。23℃卵期、2龄幼虫、3龄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8%、72%、72%和71%,而1龄幼虫在19℃条件下存活率最高,4龄幼虫在27℃条件下存活率相对较高,33℃和35℃时,幼虫无法存活。在23℃条件下,番茄...  相似文献   

10.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 RH 75%~95%, 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 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 每6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 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 如体长、 体宽、 体重等。【结果】 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 一生经历4个虫态, 分别为卵、 幼虫、 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 d, 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 d, 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 d和33.75 d, 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 d。1龄幼虫体长为4.16 mm, 体重0.64 g, 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 至3龄时, 体长为65.66 mm, 体重增加到12.14 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 mm, 体重为9.72 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 表现为体长、 体宽、 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 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桃蛀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温度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本实验在恒温条件(15, 19, 23, 27和31℃共5个温度梯度)下, 以板栗为寄主食料, 研究了温度对桃蛀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桃蛀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存活率、 蛹重以及种群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在15~27℃范围内,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 当温度上升至31℃时, 幼虫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其发育历期比27℃时延长了1.11 d, 而卵期、 蛹期和产卵前期仍符合随温度升高趋于缩短的趋势。此外, 15℃下桃蛀螟5龄幼虫发育停滞, 表明老熟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高于其他低龄幼虫。桃蛀螟世代存活率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为23℃>27℃>19℃>31℃, 其中, 23~27℃的存活率较高, 为54.44%~63.56%, 31℃时为4.30%, 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成虫产卵量在23℃时最高, 单雌平均产卵量达55.00粒, 其次为19℃和27℃, 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3.30和39.70粒; 31℃下产卵量最少, 仅为20.90粒。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桃蛀螟卵期、 幼虫期、 蛹期、 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37, 10.06, 14.27, 7.47和11.85℃, 有效积温依次为70.84, 287.71, 118.42, 58.33和509.06日度。研究结果为桃蛀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对指导生产实践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能力与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浩  周晓榕  庞保平  常静 《昆虫学报》2014,57(2):212-217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 发生地区不断扩大, 危害日趋严重, 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 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了其越冬存活率。了解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点及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采用热电偶法, 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 比较了幼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6~-14℃)暴露2 h及在-5℃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8 d)的存活率。【结果】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 从低到高依次为卵(-29.8℃)、 1龄幼虫(-14.6℃)、 2龄幼虫(-13.3℃)、 蛹(-12.1℃)、 3龄幼虫(-10.2℃)和成虫(-9.0℃); 越冬卵12月和1月的过冷却点最低, 2月的过冷却点最高。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幼虫的存活率降低。1, 2和3龄幼虫在-5℃下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3.84, 3.80和2.28 d, 低温处理2 h后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0.1, -9.1和-8.5℃, 高于其过冷却点。【结论】说明沙葱萤叶甲幼虫为不耐寒冷型(chill-intolerant)。  相似文献   

13.
绿豆象幼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幼虫的龄期,了解其末龄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测量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根据所得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关系拟合结果和戴氏法则确定绿豆象最佳分龄指标,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绿豆象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4个峰,因此推断绿豆象幼虫为4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1.581~2.556, 2.406~3.381, 3.381~4.281和4.206~4.881 mm,头壳宽度变幅分别为0.444~0.689, 0.654~0.934, 0.934~1.179和1.144~1.389 mm,上颚宽变幅分别为0.080~0.256, 0.234~0.344, 0.322~0.542和0.542~0.652 mm。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均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可作为绿豆象幼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头壳宽的Crosby指数均小于体长和上颚宽的Crosby指数,且头壳宽与体长测量值的对数值与幼虫龄期的相关系数要优于上颚宽测量值的对数值与幼虫龄期的相关系数,因此可将头壳宽作为最佳分龄指标。绿豆象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锥形感器、毛形感器、瓶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坛形感器7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下颚须、上唇和上颚。【结论】绿豆象幼虫分龄形态指标和头部形态观察为研究其行为活动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油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 Camellia meiocarpa 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究样地油茶象幼虫龄数及各龄形态指标极差,试图探讨确定钻蛀性昆虫龄数及合理划分虫龄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了1 253头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测量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用多峰拟合分析频次分布资料,结合戴氏法则判断幼虫龄数。以正态曲线交点作为相邻虫龄分界点,计算各龄幼虫测量指标的平均值、极差、增长率及误判率。【结果】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频次分布多峰拟合均呈显著的5个正态峰(P<0.01),对应5个虫龄;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均以对3龄幼虫的误判率最大,分别为6.04%,7.03%和6.51%,而对其他虫龄误判率均小于5%,提示3个形态指标均可作为油茶象虫龄划分的可靠依据,以头壳宽最佳。各龄幼虫头壳宽、头壳长及上颚宽增长率依次为1.41~1.54,1.43~1.61及1.44~1.64,基本恒定,其平均值的自然对数与虫龄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油茶象幼虫头壳生长呈间断性几何级数增长,符合戴氏法则。【结论】油茶象幼虫具5个虫龄,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仅4个虫龄;多峰拟合可用于确定钻蛀性昆虫或野外种群的龄数,特别是为相邻虫龄形态指标重叠区虫龄划分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梁玉键  张涛  李草  郅军锐 《昆虫学报》2021,64(12):1417-1426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基因SfTPS,分析其在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不同温度胁迫时5龄幼虫中的相对表达量,为进一步探究TPS在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抗逆应激反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技术克隆草地贪夜蛾SfTPS的全长编码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RT-qPCR技术检测SfTPS在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幼虫、蛹和成虫)、5龄幼虫不同组织(体壁、中肠和脂肪体)中和经短期(2, 4和8 h)高(35℃)低温(10℃)胁迫后5龄幼虫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克隆获得2 571 bp的草地贪夜蛾TPS cDNA序列,命名为SfTPS(GenBank登录号: MT920672),全长开放阅读框(ORF)长2 481 bp,编码的826个氨基酸具有TPS和TPP两个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昆虫TPS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SfTPS与斜纹夜蛾S. litura的TPS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达到99.15%。SfTPS中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38.14%, 12.23%和48.55%;SfTPS的三级结构为同源二聚体。RT-qPCR结果表明,SfTPS在草地贪夜蛾卵期和1-5龄幼虫期低表达,在6龄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高表达,且草地贪夜蛾变态前后SfTPS的表达量变化较大。组织分布结果显示,SfTPS在5龄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经2~8 h低温(10℃)和高温(35℃)胁迫后,SfTPS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25℃),分别为对照的4.43~9.34和2.50~6.03倍。【结论】SfTPS基因在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过程及抵御高低温度胁迫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豌豆彩潜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该虫从卵期到羽化成成虫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通过测量幼虫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结果】卵期观察到了豌豆彩潜蝇及其他潜蝇科昆虫中从未记述过的卵的呼吸角。利用口钩和头咽骨长度将幼虫划分为3个龄期,并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通过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准确鉴定和通过外部形态快速鉴定的方法。根据豌豆彩潜蝇蛹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将蛹期划分为5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结论】本研究记述了豌豆彩潜蝇卵到蛹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为潜蝇幼虫和蛹的形态学及豌豆彩潜蝇生物学、生理学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魏淑花  朱猛蒙  张蓉  黄文广  于钊 《昆虫学报》2013,56(9):1004-1009
为了明确温度对沙蒿金叶甲Chrysolina aeruginosa Faldermann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本实验在恒温条件(13, 18, 23, 28和33℃)下, 以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为寄主植物, 研究了温度对沙蒿金叶甲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沙蒿金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存活率以及种群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在13~28℃范围内,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 当温度上升至33℃时, 幼虫和蛹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其幼虫发育历期与18℃, 23℃和28℃下相比延长并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 成虫不能羽化出土; 低温影响沙蒿金叶甲卵的存活率, 高温影响其蛹的存活率, 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沙蒿金叶甲的生长发育。成虫产卵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为28℃>23℃>18℃>13℃, 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沙蒿金叶甲卵期、 1-3龄幼虫期、 4龄幼虫+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 7.11℃和8.77℃, 有效积温依次为115.36, 441.91和448.40日·度。研究结果为沙蒿金叶甲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对指导生产实践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19,22,25,28和31℃5个温度对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织叶野螟的在19~31℃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28~31℃范围最适宜于竹织叶野螟的生长发育。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6龄幼虫、7龄幼虫、蛹、成虫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63,12.51,11.18,10.93,10.05,8.01,6.80,5.78,6.20,7.81和8.33℃,有效积温分别为124.19,64.54,72.59,82.08,93.46,136.84,155.42,201.06,211.55,111.49和1235.50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