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以各优势种群的动态为其表现特征.本项系列研究以系统地揭示鼎湖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各优势种群的动态为目的,本文研究了其中演替顶极种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种群的动态.结果表明在演替过程中,其生态位宽度在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后期逐渐增大,这一趋势将至地带性中生性季风常绿阔叶林阶段.在这类中生性树种的发展过程中,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均有在高集群和随机分布之间、围绕低集群分布呈波动的趋势;其与早期先锋树种马尾松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在针阔叶混交林阶段有较低值,至阳生性阔叶树种为优势常绿阔叶林阶段下降为零;而与阳生性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由高向低转变,说明这类种群作为群落顶极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甜槠种群进行调查 ,将 2 5个样地分为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生境的森林群落两大类型。对甜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 ,绘制甜槠种群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用泊松方差 /均值比率等 5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 :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 ,马尾松林中甜槠个体极少 ,针阔叶混交林中种群结构为增长型 ;次生和成熟常绿阔叶林中其种群结构都比较稳定 ,但从群落外貌和结构仍可看出前者的次生性。不同生境的群落包括成熟沟谷常绿阔叶林、成熟山坡常绿阔叶林、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 ,甜槠由沟谷地带的零星个体变为山坡上的稳定型种群 ,中山地带的黄山松林和黄山松针阔叶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呈增长型 ,但不会取代黄山松的优势地位。种群空间格局大都为集群分布 ,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仅两个次生群落的甜槠种群因缺 、 、 级幼苗而呈随机分布。此外 ,对成熟常绿阔叶林中不同大小级个体分布格局动态的研究表明 :甜槠在幼苗、幼树时为集群分布 ,随着甜槠个体进一步增大 ,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甜槠以其较强的更新能力 ,成为本区低海拔成熟常绿阔叶林中十分稳定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植被演替过程中椎栗和荷木种群的动态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是以各优势种群的动态为其表现特征的。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森林植被演替过程各优势种群的动态。本文研究演替顶极建群种椎栗和荷木等阳生性种群的动态,结果表明其生态位宽度在演替过程中由入侵针叶林起逐渐开始增大,至阳生性为优势常绿阔叶树阶段时为最大,此后渐渐下降,但不会下降为零。在其演变过程中,这些阳生性的种群格局由集群分布演变为趋于随机分布;其与早期先锋种马尾松树种的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由高向低转变,而与中生性树种却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联结值,但这两方面的值在后期有减弱的趋向。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该种群的先锋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成熟群落的循环更新使群落结构出现不均匀与镶嵌,使这些阳生性先锋种群 在演替的后期仍以一定数量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处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地植被恢复进程中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 χ2 拟合检验等 7项指标 ,对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 ,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 ,随着演替进展 ,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 ,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 ,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在 7种测定分布格局的指标中 ,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是无量纲的指标 ,其大小不受种群大小的影响 ,其变化可以较好地指示格局强度本身的变化 ,并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1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机理,以砍伐后自然恢复40余年的浙江千岛湖姥山岛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达到50.47%,其后依次是石栎(Lithocarpusglab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马尾松的种群结构呈纺锤型,但1、2径级个体数极少,幼龄个体储备严重不足,已呈衰退趋势;石栎、苦槠、青冈的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3)从静态生命表看,马尾松种群小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也说明马尾松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呈衰退趋势。4)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凸型,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则近似直线型。5)4种优势种种群总体和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总体来看,马尾松种群为稳定型趋向衰退型,而石栎、苦槠和青冈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群落会继续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替,进而演替成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7.
茂兰喀斯特山地广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国家三类重点保护植物,为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顶森林群落演替先锋树种和建群种之一。基于大小结构分析法、矩阵模型和分布格局距离方法,对茂兰喀斯特山地广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松种群大小结构近倒金字塔形,为中衰至衰退型种群;(2)广东松年龄(E)和胸径(D)的回归方程为E=59.968/(4.041-lnD);(3)广东松种群分布格局为斑块内种群个体集聚分布,斑块个体均匀分布;(4)广东松各径级度的种群密度(DS)随径级度(DG)呈S形变化,DS=1/(0.0584+0.018e-DG);(5)广东松种群为先锋种群,也能在山顶特殊生境中一定时期内与其它种群一起形成稳定群落;(6)分布格局距离方法能有效地用于亚热带森林树种的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矩阵模型能在—定程度上反映森林树种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动态。  相似文献   

8.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 ,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 ,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 .结果表明 ,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 ,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 ,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 ;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 1 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 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 ,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 ,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图。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柏木林、杉木麻栎林种群为下降种群,马尾松林、马尾松川灰木林、川灰木山胡椒林种群为稳定种群,柏木白栎林、马尾松柏木林、麻栎白栎林种群为增长种群。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和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再到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Monte-Carlo拟合检验对演替过程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太岳山白桦种群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呈衰退的趋势;白桦种群逐渐被华北落叶松(龄级结构呈"金字塔"的增长型)种群所取代。(2)从白桦林演替至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中,白桦种群由集群分布趋向于随机分布,驱动力主要是华北落叶松侵入扩散而形成的种间排斥;华北落叶松集群尺度逐步增大,驱动力主要是种群拓殖和种内竞争。(3)白桦和华北落叶松二者的种间关系,在白桦林阶段无显著相关,在混交林阶段由于排斥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林阶段二者无明显相关,二者种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群落剩余资源驱动下的种内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四川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系列分成6个阶段:(1)弃耕地;(2)灌草丛;(3)马尾松林;(4)以马尾松为优势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5)以常绿阔叶树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6)常绿阔叶林。分别从每个阶段分3层采集0.5m2,l0cm厚度的5个小样地的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研究土壤种子库。得到如下结论:A、种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在演替早期阶段(从弃耕地到马尾松林)一般随演替发展而减少,种子数目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后期阶段(马尾松林到常绿阔叶林)种子数则大致随演替发展而增加;同一阶段各土层种子数差异不大。B、各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C、在湿度和光照比较一致的情况下,萌发种子数与温度成正相关。大多数种类的种子80%以上在实验的头六个星期内萌发。D、演替早期阶段的地上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种子库中种类组成基本一致,演替后期阶段相关甚少。本文还讨论了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取样体积问题,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植被动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在粤北始兴县罗坝自然保护区以木荷、栲树和马尾松为优势的群落内,设置1000m2样地5个,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通过对优势种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栲树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贮备达1538和9763株·hm-2;种群从Ⅰ、Ⅱ级幼苗发育到幼树过程中死亡率较高;马尾松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幼苗缺乏,幼树只有4株·hm-2,但大树较多,达44株·hm-2;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群落中,马尾松、栲树种群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在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群落中,两者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两者格局变化原因不同;木荷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上述群落中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K值为0.4280~0.9750;木荷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没有较大差别,总体上都是集群分布.栲树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差别较大,除大树是均匀分布外,幼树、中树均趋于集群分布;马尾松种群分布格局中仅中树为集群分布,而幼树与大树均为均匀分布.不同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不同区组对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厚壳桂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分子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使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南亚热带演替顶级种厚壳桂在2个不同群落,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的大部分遗传变异(89.55%)是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有10.45%的遗传变异是由于群落的不同造成的,其显著性检测为极显著。这种结果是由于群落的微环境不同和种群生物学特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随机扩散。发育成熟的顶极森林群落中,优势树种的总体呈随机分布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格局镶嵌于总体的随机格局中。这种镶嵌形式,可使绝大多数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线性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程度。该分布格局反映在成熟的顶级群落中,绝大多数优势树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很小,对微环境选择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鸣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4):283-293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是我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的先锋种群之—。研究其数量动态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样地编年序列”的应用为长命多年生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捷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约在7龄前,其密度随时间而增长,其后降低。其间关系可用下式近似表达:(07), 式中,D是种群密度估计值,A是种群年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在灌草从到松阔混交林初期的演替中呈现Logistic增长。符合公式:式中,Bp是种群生物量的估计值,A,e是自然对数的底。在从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中,其生物量表现出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在自疏过程中,马尾松种群平均植株生物量与种群密度服从-3/2稀疏定律。符合公式:式中,Bi是平均植株生物量,D是种群密度。导致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动力,主要是种内光资源竞争引起的自疏和种间光资源竞争引起的他疏。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西南部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的更新群落大多数是以闽粤栲占优势的森林植被。本文以尖峰岭为例,对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的群落进行了群落数量特征、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同时从林业生产的角度,评定了群落的更新质量,并提出了热带山地雨林适宜的采伐方式和群落更新的抚育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吉林省蛟河实验管理局1 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的同期发生演替及其模型预测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相似文献   

19.
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优势乔木树种更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乔木树种的更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统计,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科115属144种,木本植物中的常绿阔叶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达到62.96%,体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该群落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4个层次,其物种多样性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层间草本层的特点。根据径级频率分布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并结合各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别讨论其更新类型,同时对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进行诊断。结果为:(1)群落的建群种为木荷、苦槠,枫香、马尾松等也占有一定优势。(2)种群结构为逆-J字型的木荷、苦槠、香樟,耐荫性强,可以通过实生和萌生两种方式实现种群的更新,是顶极群落的优势种;L型的木、女贞、格药柃等均为常绿阔叶小乔木或者大灌木,是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间歇型的枫香、麻栎、锥栗等,种群结构具有机会性和波动性,体现出顶级性先锋种的特性;纺锤型的白栎、马尾松和杉木为高大阳性树种,是演替序列中的先锋种,在此群落中种群更新不足,已表现出衰退的迹象。(3)该群落正处于顶级演替的前期,并未达到最终阶段,将进一步向以木荷、苦槠为优势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