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坡鹿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生命表和Leslie矩阵等生活史常规研究方法,分析了生存于海南邦溪自然保护区的国家I级珍稀濒危哺乳动物海南坡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定年龄存活率、特定年龄繁殖率、初次产仔年龄、产仔季节、性比、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并预测其种群动态趋势.邦溪海南坡鹿种群平均寿命4.6岁,雌性平均寿命略高于雄性,分别为4.7岁,4.4岁;雌性平均初次产仔年龄为24月龄;雌性平均性成熟年龄为16月龄;雌性最长繁殖寿命为8.5岁,雄性最长繁殖寿命约为4岁;成年雌性平均一年一胎,胎仔数为1;新生幼仔数量雄性大于雌性,性比为1.33∶1;种群动态生命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雄性存活率高于雌性.幼体(0~2岁)死亡数雌性高于雄性,壮年成体(3~8岁)死亡数雄性高于雌性,老体(9岁~)死亡数两性几乎相等.雌性幼体受到较强的自然选择作用,体弱个体被淘汰;壮年雄体为繁殖付出较高的代价,死亡个体数量较高.Leslie矩阵预测结果表明,如果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子不变,种群数量将逐年增长,周限增长率为λ≈1.011; 种群内禀增长率r≈0.012;种群世代增长率R0 ≈1.06;世代长度T≈5.12年.产仔时间为秋季与冬季,春、夏季节不产仔,此为适应海南岛独特的热带环境选择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特性和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编制了大熊猫的生命表。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8月(30.49%)和9月(48.88%)产仔,每胎平均产仔1.5只,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1.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兽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分别平均为139.8天和142.6g。性成熟的年龄,雌性是5.7±1.1岁,雄性是5.8±0.58岁。根据圈养大熊猫的生命表计算出圈养种群的净增长率R0为0.209,世代周期T为9.187年,内禀增长率r为-0.170,周期增长率λ为0.844。  相似文献   

3.
花面狸选配和配种方式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面狸10—22个月龄性成熟,繁殖利用期母兽1—10岁,公兽3—7岁。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兽同质选配时,胎平均产仔3.39只,胎产3仔以上的占87.1%;异质选配时,胎平均产仔3.07只,胎产3仔以上的占64.3%。年龄选配以壮年配壮年最好,胎平均产仔4只,胎产3仔以上占100%;亚成公兽配亚成母兽,老年公兽配亚成母兽和老年母兽效果不佳。配种方式以一公一母、多公多母及双重配种效果好,胎平均产仔分别为4.3、3.2、3.06只,胎产3仔以上分别为100%、77.6%、72.2%。一公多母配种效果差,胎平均产仔2.86只,胎产3仔以上仅为57.1%。  相似文献   

4.
大仓鼠种群繁殖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知彬  朱靖 《动物学研究》1991,12(3):253-258
西文根据大仓鼠自然种群雌体怀胎率,各种类型子宫斑率和幼鼠比率的季节变动规律,估算了1986年河北饶阳县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参数,其研究结果如下:在当年的繁殖季节,大仓鼠越冬雌鼠繁殖3胎次;4、5月份的幼鼠繁殖2胎次;6、7月份的幼鼠繁殖1胎次;9月份左右的幼鼠不参加繁殖。越冬雌鼠春季怀胎和产仔近似正态分布,分布标准差约为13天,平均值为4月20日。幼鼠成熟历期(幼雌体自产出至其产仔)为62天。生殖时滞(雌体两次繁殖间隔)为59天。平均胎仔数为9.1260±2.5971。雌雄性比为1∶1.4926。幼鼠上铗历期为24天。繁殖终止平均日期为9月20日。  相似文献   

5.
长爪沙鼠生长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物的生长繁殖性能是其生理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离乳的长爪沙鼠 80只 (雌雄各半 ) ,一雌一雄长期同居。结果 每胎产仔 3~ 7只的居多 ,占总胎数的 77% ;平均每胎产仔 (5 .0 2± 2 .1 1 )只 ;每年产仔胎数 5~ 9胎的较多 ,占总胎数的 91 .7% ,平均 (7.4 9± 2 .0 1 )胎 /年 ;最早的初产周龄为 1 3周龄 ,最长的 5 2周龄 ,在 1 3~ 2 0和 2 5~ 2 8周龄的居多 ,占总对数的 80 %。长爪沙鼠的平均出生重为 3.5g ,成年鼠平均体重雌性 5 5 .6g ,雄性 6 7.2g。结论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配种日龄最早在 6 5日龄 ,初产日龄超过 2 0 0日龄的长爪沙鼠应淘汰 ;性别对长爪沙鼠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酋猴社群雌体的性行为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熊成培 《兽类学报》1998,18(4):247-253
猕猴属中大部分种类的繁殖类型可划分为季节性繁殖和非季节性繁殖两大类型。但是藏酋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 而产仔仅在1~8月间, 其类型属特殊的非季节性交配-季节性产仔繁殖类型。藏酋猴雌性在妊娠后选择的交配对象主要是高序位的雄性, 但非妊娠雌性则主要选择低序位雄性。妊娠后的雌性交配频率低于非妊娠雌性, 同时它们与成年雄性间理毛行为的发生频率亦低, 反之受到成年雄性攻击的频率却高。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分别于北江中上游及流溪河上游支流采集侧条光唇鱼样本358尾及522尾,对两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群雌鱼及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 龄,北江种群雌性由1 ~5 龄组成,雄性由1 ~4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73;而流溪河种群雌性由1 ~4 龄组成,雄性由1 ~3 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40。北江种群繁殖群体的各年龄组体长及体重均较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的繁殖期约为2~10月份,高峰期为3~7月份;而流溪河种群繁殖期为2~8月份,高峰期约为每年的5~7月份;繁殖期内,北江种群雌性及雄性的成熟系数均高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重相对生殖力均极显著地大于流溪河种群。本文结合北江和流溪河在营养状况、捕捞压力及溪流级别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猕猴(Macaca mulatta)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猕猴雌性生命表。南湾猕猴各年度全群平均存活率高于93%,特定年龄组逐年存活率直到13岁仍达0.81以上,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1327,年周增长率为1.1419。用莱斯利矩阵对种群发展作预测,将预测值与1985-1987年的实测值作卡方适应性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方法预测南湾猕猴种群动态,在7年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广东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野外观察,对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内伶钉岛猕猴种群雄性比为1:98,各年龄组性比幼年组为1:1.07,青年组为1L0.93,中壮年组为1:0.6,中老年组为1:0.57,老年组为1:1.14;(2)列出了猕猴种群年龄结构图,确定了年增长率为6.9%,种群数量的动态公式是Nt=200e^0.069t;(3)预测了未来10a的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发展,种群数量从2001年到2010年增长到1200头左右;(4)内伶仃岛猕猴种群发展的最适容纳量为900-1100头(平均1000头)。  相似文献   

10.
繁殖期巢域的研究对了解繁殖期间动物的社群关系、种群动态、繁殖策略等有重要作用。2009 年3 ~12月和2010 年3 ~9 月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域面积变化进行观察。使用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法计算赤腹松鼠各时期的巢域面积,结果显示: (1)整个繁殖期,雄性赤腹松鼠的巢域面积为1.34 ±0. 34 hm2 ,显著大于雌性的巢域面积(0.60 ± 0. 08 hm2 ); (2)雄性赤腹松鼠在求偶交配期主动增加其巢域面积,可能会增加雄性与雌性的遇见率,从而增加与雌性的交配数量;雌性赤腹松鼠在求偶交配期不主动增加巢域面积,而是具有较为稳定的活动范围。在妊娠育幼期雌性的巢域面积会减小,这可能是雌性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在增加能量和降低捕食风险两者间做出的权衡;(3)整个繁殖期,雌性赤腹松鼠间无巢域重叠现象,而雄性间存在巢域重叠。两性之间仅在求偶交配期存在巢域重叠现象,因此,雌性赤腹松鼠在繁殖期有较强的领域性。  相似文献   

11.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小麂种群资源的现状,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本研究结合传统的样带调查法和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进行小麂种群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014年4月、7月、10月和2015年1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带法得到全区的种群密度为(5.8±0.4)只/km2,种群数量为(473.5±29.2)只,其中核心区种群密度最高,为(7.5±0.7)只/km2,种群数量为(160.8±14.0)只;缓冲区为(5.7±0.6)只/km2,种群数量为(98.2±10.4)只;实验区密度最低,为(3.3±0.5)只/km2,种群数量为(140.5±20.7)只。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得到全区种群密度为(4.9±0.3)只/km2,种群数量为(397±26)只。样带法调查显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种群密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是春季种群密度最高,保护区内小麂主要栖息在海拔400-800 m之间,夏季向高海拔区域迁移,冬季则向低海拔迁移。SRY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古田山小麂种群季节间平均雌雄性比1.17∶1,周年雌雄性比为1.11∶1(9只雌性,84只雄性)(x=0.458,P=0.499),雌性个体的数量优势并不是很明显,若要进一步提高种群数量,则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3.
侧条光唇鱼两邻近种群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间,作者分别于北江中上游及流溪河上游支流采集到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样本358尾及522尾,并对两种群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两种群雌鱼及雄鱼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北江种群雌性由1+~5+龄组成,雄性由1+~4+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73;而流溪河种群雌性由1+~4+龄组成,雄性由1+~3+组成,性比为雌性︰雄性=1︰1.40。北江种群繁殖群体的各年龄组体长及体重均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的繁殖期约为2~10月份,高峰期为3~7月份;而流溪河种群繁殖期为2~8月份,高峰期约为每年的5~7月份;繁殖期内,北江种群雌性及雄性的成熟系数均高于流溪河种群。北江种群各年龄组或体长组的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重相对繁殖力均极显著大于流溪河种群。除冬季的个别月份外,北江种群雌鱼及雄鱼的肥满度均略高于流溪河种群。本文结合北江和流溪河在营养状况、捕捞压力及溪流级别上的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性打搅是指动物在交配期间受到同种其他个体化学信息素、面部表情、声音、攻击等方面干扰的现象。性打搅行为作为非人灵长类繁殖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话题,具有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在种内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龙口地区,以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WLK-1A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观察并记录目标个体的交配行为,以期探讨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及其性别-年龄组差异。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仅发生在交配期,高峰期为11月;(2)从性打搅的发起者来看,雄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29.1%,雌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14.9%,青少年个体占7.5%,婴幼个体占48.5%;(3)与接触式性打搅相比,雄性(P=0.011)和雌性(P=0.033)的性打搅均以非接触式性打搅为主,青少年个体的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性打搅之间无显著差异(P=0.334),婴幼猴以接触式性打搅为主(P=0.001);(4)雄性倾向于打搅交配中的雌性(P=0.040),雌性对交配中雄性与雌性...  相似文献   

15.
高原鼠兔种群敏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16.
湘华鲮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华鲮是湖南沅江中上游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主要以硅藻为食。1+龄鱼的平均体长为22厘米,平均体重为273.7克;2+龄鱼的平均体长31.3厘米,平均体重704克;3+龄鱼的平均体长为39.2厘米,平均体重1479克。渔获物中的年龄组成,以2+、3+、4+龄为主,渔获物中最大年龄和最大体重为6+龄、3400克。江河生长的湘华鲮,雌性性成熟年龄多为3年,雄性提早成熟一年;达性成熟年龄的雌性以Ⅳ期卵巢越冬;达性成熟年龄的雄性精巢,在冬季发育至Ⅴ期;它的生殖季节为4月底至5月下旬。在江河中有自然产卵场;4—5龄的雌性湘华鲮,成熟卵巢系数为8—17.6%,卵径约2.0—2.2毫米,每克卵粒数为293—321。    相似文献   

17.
千岛湖秋季社鼠种群年龄结构及繁殖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 年9 ~11 月,对千岛湖不同类型岛屿捕获的123 只社鼠的年龄结构及繁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 ~ 10 月为千岛湖区社鼠种群的繁殖高峰期,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早。雌鼠从亚成年组出现怀孕个体,雄鼠较雌鼠性成熟早,幼年组已出现睾丸下降个体。大、中、小型岛屿年龄结构不同,分别为稳定型、衰退型及增长型。岛屿大小能够对社鼠种群繁殖指标产生影响,大型岛屿雌鼠繁殖指数(1. 96) 与平均胎仔数(4.9 ± 0.35 只)及雄性个体睾丸下降率(50.0%)均较高,社鼠种群稳定;中型岛屿雌鼠的繁殖指数(3.45) 与平均胎仔数(5.17 ± 0.42 只)为3 种类型岛屿中最高,并且雄鼠的睾丸下降率(64.7% )也相对较高,有利于社鼠种群数量增加;小型岛屿雄鼠的睾丸下降率虽然最高(68.4% ),但雌鼠繁殖指数(0.75)与平均胎仔数(4.00 ±1.53只)均较低,且参与繁殖的主体成年组性比(10∶ 5)失调,种群易出现波动。另外,社鼠的繁殖情况与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也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钱塘江桐庐段水域的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该水域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种群的叉长和体质量组成,性别组成和性比、年龄组成等渔业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的叉长范围为11.2~33.1 cm,平均叉长为(20.2±3.45)cm;体质量范围为26.0~540.8 g,平均体质量为(171.6±81.9)g。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雌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3.5±3.58)cm,平均体质量为(183.2±79.87)g;雄性渔获群体的平均叉长为(22.7±3.77)cm,平均体质量为(168.8±78.99)g。雌性群体数量多于雄性群体数量,雌、雄性比约为1.47∶1。渔获群体由4个年龄组组成,以2龄为主。  相似文献   

19.
半自然条件下麋鹿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习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大丰保护区的半自然条件下,麋鹿新产仔鹿性二型差异大于圈养条件下的仔鹿;1龄幼鹿第1年生长发育迅速,其后足长已基本达成体后足长;4岁时后足长即已显著大于引进的成体鹿。大丰雌性麋鹿3岁开始产仔,比圈养条件下晚1年,4岁时体重方达成体重。雄性5岁后方能达成体重并才有机会获得交配权.发情期主要集中于6月上、中旬,产仔期主要集中于3月中、下旬,产仔半数时间为3月27日,产仔期比圈养麋鹿更趋集中。仔鹿产后1~3天为“印记”的敏感期,1周龄后即开始随群活动并有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齿式及牙齿磨损情况判断年龄及称量体重的方法,对2004 年至2010 年间从云南景东县、镇沅县、宁蒗县三个地区捕获的23 群共670 只野生猕猴进行了种群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及体重差异的调查。结果表明:(1)景东县、镇沅县、宁蒗县三地猕猴种群雄雌性别比分别为1∶ 1. 21、1∶ 1. 55、1∶ 1. 52; (2) 三个地区猕猴种群年龄结构稳定,幼年组、青年组和中壮年组的个体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0% 以上,处于发展阶段;(3)三个地区猕猴种群体重到了中壮年后均出现雄性明显高于雌性(P < 0. 01)的性二型现象,同时,发现宁蒗县猕猴种群体重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P < 0. 01)。以上三个地区野生猕猴种群均处于较高生育高峰,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本文为云南省猕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了解云南省野生猕猴群体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建立人工繁育的不同地域(种、亚种)猕猴种质特性数据库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