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解木棉(Bombax ceiba)的化学成分,从其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4-烯-环阿尔廷酮(1)、环阿尔廷醇(2)、木栓酮(3)、羽扇豆醇(4)、3β-乙酰齐墩果酸(5)、齐墩果酸(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胆甾-4-烯-3-酮(8)、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22E-三烯-3β-醇(9)、β-谷甾醇(10)、6β-羟基-豆甾-4-烯-3-酮(11)、胆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13)、亚油酸三甘油酯(14)、正三十一烷醇(15)、正二十二烷酸(16)、油酸月桂醇酯(17)。除化合物4、6、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榕树须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木栓酮(3),木栓醇(4),正三十五烷醇(5),白桦酯酸(6),β-谷甾醇(7)和豆甾-4-烯-6β-羟基-3-酮(8)。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紫菀(Aster 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1)、木栓酮(friedelin)(2)、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3)、蒲公英萜醇(taraxerol)(4)、α-菠甾醇(-αspinasterol)(5)、二十二碳酸(decosanoic ac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9)、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βD-glucoside)(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酮(1),表木栓醇(3)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  相似文献   

4.
运用硅胶和凝胶色谱等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从红背山麻杆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包括6个三萜类成分鲨烯(1)、乙酰基木油醇酸(2)、木栓酮(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酸甲酯(4)、马斯里酸(5)、马斯里酸甲酯(6)和3个甾醇成分β-谷甾醇(7)、β-谷甾醇-3-O-硬脂酸酯(8)、豆甾-4-烯-3,6-二酮(9)。化合物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体外酶学方法测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2、5、6和8具有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马兰化学成分研究 (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冷渗漉提取的方法提取马兰的化学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80%乙醇冷渗漉提取物的水不溶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6-羟基-桉烷-4(14)-烯(2)、β-谷甾醇(3)、α-菠菜甾醇(4)、香草醛(5)、β-20(21),24-二烯-达玛烷-3-酮(6)、豆甾醇(7)、木栓酮(8)、羽扇豆酮(9)、α-香树脂醇(10)、表木栓醇(11)、神经酰胺(12)。化合物2、6、9、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渗漉提取的方法提取马兰的化学成分.经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80%乙醇冷渗漉提取物的水不溶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1)、6-羟基-桉烷-4(14)-烯(2)、β-谷甾醇(3)、α-菠菜甾醇(4)、香草醛(5)、β-20(21),24-二烯-达玛烷-3-酮(6)、豆甾醇(7)、木栓酮(8)、羽扇豆酮(9)、α-香树脂醇(10)、表木栓醇(11)、神经酰胺(12).化合物2、6、9、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大叶盘果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大叶盘果菊(Prenanthes macrophylla Franch)中初步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木栓酮(friedelin,1)、木栓醇(friedelanol,2)、α-香树脂醇(α-amyrin,3)、α-香树脂醇乙酸脂(α-amyrin acetate,4)、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yl acetat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绿玉树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4α-去氧-巴豆醇-13-乙酸酯(1)、对映-3β,13S-二羟基-16-烯-14-阿替森酮(2)、羊毛甾醇(3)、3-表-粘霉烯醇(4)、齐墩果烷-9(11),12-二烯-3-酮(5)、β-香树烯酮(6)、齐墩果烷-18-烯-3-酮(7)、无羁萜(8)、4-豆甾烯-3-酮(9)、β-谷甾醇(10)、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1)和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2、5~7、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李阳  肖朝江  刘健  沈怡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9,39(7):910-916
圆叶牵牛植物资源丰富但全草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认识很有必要。该文对采自云南大理的圆叶牵牛干燥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75%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以水分散,依次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结果表明: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多种材料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圆叶牵牛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木栓烷醇(2),β-香树脂醇(3),α-香树脂醇(4),6β-羟基豆甾-4-烯-3-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豆甾醇(8),7-羟基香豆素(9),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山奈酚香豆酰基葡萄吡喃糖苷(11),单棕榈酸甘油酯(12)。化合物2-5、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巴西甘薯叶亲脂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巴西甘薯叶[Ipomoea batatas Lam.(cv.Simon)]的氯仿成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乙酰-β香树醇(1)、木栓酮(2)、表木栓醇(3)、三十烷醇(4)、β-谷甾醇(5)、咖啡酸乙酯(6)、东莨菪素(7)和胡萝卜苷(8)。其中3、4、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Ralxl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淄醇(2)、乙酰熊果酸(3)、齐墩果酸(4)、熊果酸(5)、蓝萼香茶菜素A(6)、2α-羟基熊果酸(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8)、ent-7β,14α,15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9)、山香三萜二烯酸(10)、槲皮素(11)、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和果糖(13)。化合物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石山巴豆( 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巴豆属( 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 jatrophoidin (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 lyratol F (13),罗布麻酚A (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秀雅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从秀雅杜鹃全草的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CD)和化学方法对其中17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S-4′,5,7-三羟基黄烷酮(1)、(2R,3R)-( )花旗松素(2)、扁蓄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金丝桃苷(5)、槲皮素(6)、16,17-二羟基,11β-贝壳杉烷-19酸(7)、异莨菪亭(8)、喇叭茶醇(9)、豆甾-4-烯-6β-醇-3-酮(10)、β-香树脂醇(11)、α-香树脂醇(12)、28-羟基-β-香树脂醇(13)、山楂醇(14)、齐墩果酸(15)、β-谷甾醇(16)、β-胡萝卜苷(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7、8、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HPLC色谱技术对壮药一匹绸根茎化学成份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亭(1)、东莨菪苷(2)、橙黄胡椒酰胺(3)、N-反式-p-香豆酰基酪胺(4)、咖啡酸(5)、咖啡酸甲酯(6)、咖啡酸乙酯(7)、水杨酸(8)、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9)、木栓酮(10)、表木栓醇(11)、十六烷酸(12)、十六烷酸甘油酯(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其中,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星刺卫矛(Euonymus actinocarpus)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1)从星刺卫矛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常数和波谱(ESI-MS、1H-NMR、13C-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为羽扇豆醇(1),蒲公英萜醇(2),表木栓醇(3),槐二醇(4),蒲公英萜酮(5),高粱醇(6),羽扇豆醇乙酸酯(7),木栓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星刺卫矛中分离得到。(3)星刺卫矛地上部分主要含有三萜和甾体类成分,其中三萜类型以木栓烷型、齐墩果烷型和羽扇豆烷型骨架为主。该研究结果增加了对星刺卫矛物质基础的认识,为开发和利用卫矛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长毛风车子(Combretum pilosum Rox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长毛风车子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常春藤皂苷元(2)、植物醇(3)、香荚兰醛(4)、β-谷甾醇(5)、乌苏酸(6),羽扇豆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是对多裂山莴苣Lactuca laciniat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2),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3),lactucin(4)、莴苣苷B(lactuside B,5)、lactucopicrin(6)、齐墩果酸(7)、十六烷酸(8)、槲皮素(9)、木栓酮(10)、熊果酸(11)、辛二酸(12),化合物1、2、4、6~1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海南山苦茶叶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海南山苦茶叶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的测定和波谱数据的解析,分别鉴定为3-羟基-4,5(R)-二甲基-2(5H)-呋喃酮(1)、没食子酸(2)、(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aviculin(4)、(+)-lyoniresinol 3α-O-α-L-rhamnopyranoside(5)、(Z)-3-己烯醇-β-D-葡萄糖苷(6)、3,4,8,9,10-五羟基-二苯并[b,d]吡喃-6-酮(7)、木栓醇(8)、β-谷甾醇(9)和木栓酮(10),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张萌  李齐激  王雪  杨娟  杨小生 《广西植物》2021,41(7):1082-1089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南烛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三萜及其皂苷,分别鉴定为mollic acid 3-O-α-Larabinopyranoside (1)、mol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 (2)、cycloart-3,7-dihydroxy-24-en-28-oic acid (3)、白桦脂酸(4)、1β,3α,11α-trihydroxy-urs-12-ene (5)、oleanderolide (6)、(Z)-马斯里酸-3-O-对香豆酸酯(7)、木栓酮(8)、坡模酸(9)、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0)、科罗索酸(11)、齐墩果酸(12)、熊果酸(13)、委陵菜酸(14)。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南烛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8-11,14为首次从小果南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采自甘肃漳县的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1H NM R、13C NM 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分别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3-醇(1),羽扇豆烷-20(29)-烯-3,28-二醇(2),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3),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醇(4),乌苏烷-12-烯-28-酸-3,β24醇(5),豆甾-3-酮(6),β-谷甾醇-3-O-葡萄糖基(6→1)-十六烷酸苷(7),β-谷甾醇(8),齐墩果酸(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