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12月—2021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了58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完成17 332个相机工作日,累计获得独立有效照片6 680张。共鉴定出兽类5目13科20种,鸟类9目20科61种,其中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 6种,近危(NT) 19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兽类是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鸟类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及地栖性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指数,为后续开展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7年5-9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共布设154个相机位点,累计12 096个相机日,共获得9 675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23种野生兽类和50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0科和9目19科,另记录到家畜5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五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岩羊(Pseudois rnayaur)(18.23)、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rea)(15.98)、灰尾兔(Lepus oiostolus)(5.06)、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3.39)、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2.49)。中国特有物种有荒漠猫(Felis bieti)、白唇鹿(Ceryus albirostris)、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红耳鼠兔(Ochotana erythrot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地山雀(Pseudopocdoces humilis)7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0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的物种分别有1种、6种、3种、14种。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兽类和鸟类现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2018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62个红外相机位点,累积工作37 923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12 040张独立有效照片,识别到动物12目26科54种,其中鸟类6目12科35种,兽类6目14科19种。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hypoleucos)和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为保护区新记录物种。保护区内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收录濒危物种(EN)有林麝1种,易危物种(VU)有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  相似文献   

4.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地栖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获得有效照片15 079张,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4目8科1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占物种总数的44.1%。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4种、近危(NT)的8种,占物种总数的41.2%。兽类中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猕猴Macaca mulatta的相对多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较高,它们不同月份的活动分别呈现不同的峰谷特征,但均表现出春夏季较活跃。本研究监测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种群相对多度及分布等重要基础信息,为保护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红外相机监测是了解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动态变化和面临威胁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网格抽样调查法, 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个监测样区共40个监测位点布设红外相机, 对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进行监测调查。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间, 红外相机累积监测14,808个相机工作日, 共收集有效照片14,119张, 独立有效物种照片3,199张。共鉴定野生动物9目22科61种, 其中兽类26种, 隶属于4目12科; 鸟类35种, 隶属于5目10科。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 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8种。物种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分析结果显示,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RAI = 28.2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RAI = 15.46)、野猪(Sus scrofa, RAI = 11.82)、小麂(Muntiacus reevesi, RAI = 9.05)、黔金丝猴(RAI = 7.70)为相对多度最高的5种兽类; 紫啸鸫(Myophonus insularis, RAI = 10.3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RAI = 9.59)、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RAI = 6.96)、白颈长尾雉(RAI = 3.71)、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RAI = 1.55)为相对多度最高的5种鸟类。另外, 红外相机还监测到较多的家畜活动(RAI = 11.14)和人为活动(RAI = 12.90), 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 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是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基本任务之一。2014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共布设39个不同相机监测位点(26个公里网格),累计3 039个相机捕获日,共获得照片2 162张,视频774段,独立有效记录723条,共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9种和鸟类3目8科2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6种和近危(NT)2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7种野生动物依次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8.9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5.1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4.11)、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1.50)、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1.42)、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0.87)、花面狸Paguma larvata(0.87)。调查中记录到的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 2种兽类和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斑背噪鹛Garrulax lunulatus、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栗腹歌鸲Larvivora brunne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 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将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通过红外相机持续监测获得的资料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2016年7月—2017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20个监测位点,累计3 333个相机监测日,获得照片2 355张,视频1 867段,独立有效记录共计436次,共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7种和鸟类2目8科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1种、易危(VU) 5种和近危(NT) 1种。调查中发现岷山山系的新记录1种: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兽类相对丰富度指数(RAI)从高到低依次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2. 37)、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 83)、野猪Sus scrofa(1. 17)、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1. 0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0. 21); RAI最高的鸟类是鸡形目Galliformes,如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 21)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1. 05),其次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噪鹛科Leiothrichidae。本研究获得的兽类和鸟类数据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有效补充,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将有利于保护区的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 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了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及鸟类多样性。将整个国家公园划分为267个1 km × 1 km的调查网格, 每个网格内设置3个固定调查位点, 使用1台红外相机定期在同一网格内的位点之间进行轮换。其中, 古田山片区在5年内共完成14轮次调查, 古田山以外的区域自2018年7月纳入调查范围, 何田、长虹片区完成2次轮换, 齐溪片区完成1次轮换。在253个网格内的741个有效位点上共获得140,413个相机工作日的数据, 采集兽类和鸟类的照片和视频268,833份, 有效探测数74,368次, 鉴定出21种野生兽类, 72种野生鸟类, 5种家畜及家禽。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 即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20.4%。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VU)的5种, 近危(NT)的4种, 合计占物种总数的9.7%。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 易危(VU)的9种, 近危(NT)的10种, 合计占物种总数的21.5%。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大中型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 鸟类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本次调查获得了国家公园内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 为长期科研监测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已成为地栖兽类与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布设167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红外相机累计工作6,738个工作日, 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317张, 其中野生兽类2,673张、野生鸟类644张。鉴定出野生兽类5目14科23种, 野生鸟类5目11科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 即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种, 分别是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黑熊(Ursus thibetanu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Cervus equi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其中, 属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的有1种, 即林麝, 易危的有9种, 近危的有10种; 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有2种, 易危的有5种, 近危的有3种; 被CITES附录I收录的有4种, 附录II收录的有6种。新记录物种7种, 分别是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水鹿、黄颈啄木鸟(Dendrocopos darjellensis)、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和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动物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RAI = 125.26)、藏酋猴(RAI = 64.71)和红腹角雉(RAI = 43.34)。本次监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的种类组成和相对多度, 为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海拔高差大,开发程度较低,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物种和记录发现。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在西藏墨脱县、波密县和米林县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选择了7个不同海拔样区,累计设置116个红外相机位点(海拔范围646–4,360 m),监测24,74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视频12,010段。近一年的调查共记录到物种136种,其中可确定物种的兽类37种,分属4目14科,此外还记录到难以定种的鼠兔、鼠类和蝙蝠;鸟类99种,分属9目28科;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本次拍摄到10个之前红外相机监测未拍摄到的兽类和雉类物种,包括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 chrysogaster)、棕熊(Ursus arcto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灰鼯鼠(Petauri...  相似文献   

11.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 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 402张,视频19 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 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 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省凤阳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18种野生兽类和38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2科和7目16科;家畜及家禽共5种。红外相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拍摄率CR=11.15)、白鹇(Lophura nycthemera)(CR=2.63)、黑麂(M. crinifrons)(CR=1.03)、野猪(Sus scrofa)(CR=0.96)、猕猴(Macaca mulatta)(CR=0.59);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N)、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2、4、9种。调查中记录到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等15个物种为凤阳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凤阳山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11月,我们在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经过8 394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我们共鉴定出分属9目26科共56种的野生兽类和鸟类,其中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种和13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野生动物分别有2种、3种和6种。相对多度指数居前三位的兽类和鸟类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猕猴(Macaca mulatt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大噪鹛(Garrulax maximus)、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亚丁保护区内鸟兽的种类、丰富度、分布以及人为干扰情况,是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次开展鸟兽的本底资源调查和研究。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掌握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种类和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护区今后的科研工作及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红外相机技术已成为野生动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的清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的编目信息, 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 我们按样线法布设了52台红外相机进行连续监测。本次调查累计18,417个相机工作日, 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8,908张, 记录到野生兽类与鸟类共62种, 其中兽类20种, 隶属5目13科, 鸟类42种, 隶属5目14科。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 即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等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的有4种, 近危的5种。兽类相对多度指数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和野猪(Sus scrofa); 鸟类相对多度指数位于前三位的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中部高、两侧低的单峰模式, 以800-1,200 m的区域最高。本文结果可为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清查提供基础数据, 也为后续保护区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本研究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 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康定至巴塘段)沿线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布设相机85台, 获得56台相机数据,累计获得20,440个相机工作日, 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656张, 其中野生兽类2,571张, 野生鸟类565张。记录到野生兽类与鸟类共57种, 其中兽类26种, 隶属5目12科, 鸟类31种, 隶属4目14科。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种, 即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荒漠猫(Felis bieti)、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Ursus arctos)、猕猴(Macaca mulatta)等18种。被IUCN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2种, 即马麝和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 易危(VU)和近危(NT)的物种分别为7种和5种。被CITES纳入附录I、附录II和附录III的物种分别为7种、8种和4种。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RAI = 8.366), 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RAI = 0.861)。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非保护区区域进行兽类和鸟类的调查研究, 确定了物种丰富度较高的4处区域, 为后续铁路建设中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同域分布,但是其生态位差异和共存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从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计布设37台触发式红外相机.37台相机均持续工作5年,用...  相似文献   

17.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 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主要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 分析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现状、相机数量和相机工作日与物种数量间的关系以及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 42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物种独立照片1,793张, 鉴定出野生动物25种, 包括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 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相机数量增加到23台的时候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全部25种野生动物, 并且在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180天时, 物种数达到饱和。保护区内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29.28)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5.78); 大熊猫的相对丰富度为8.09;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中华鬣羚和黄喉雉鹑的相对丰富度在2-5之间; 中华斑羚、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黑熊、四川羚牛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相对丰富度最低, 不到1。综上所述, 红外相机能够有效地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测调查, 对于相对丰富度较低的物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些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邓玥  彭科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2022,(2):185-195
2012年7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林下鸟兽物种开展持续监测,共设置红外相机150台,共计82个有效监测位点,31 43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3 579张照片和13 712段视频,独立有效记录2 052次,识别4目12科19种兽类,4目8科23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7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7种,近危(NT)物种2种。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黑顶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和白眉鸫Turdus obscurus为保护区新记录。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四川...  相似文献   

20.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个监测样区60台红外相机,累计14 999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619张,鉴定19种哺乳动物隶属于5目9科,还记录到3种家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中国特有种2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近危(NT)"的1种、"易危(VU)"的4种;CITES附录11种。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53%,广布种占47%。在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204 d后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19种野生动物。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前4种重要物种依次为马鹿(Cervus yarkandensis)(5.16)、岩羊(Pseudois nayaur)(2.01)、狍(Capreolus pygargus)(0.96)和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0.71)。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马鹿、岩羊和马麝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明显的晨昏双高峰模式,而狍为晨高峰单峰模式;年活动高峰期均在夏季。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反映了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哺乳动物现状,提供4种重要物种的行为适应模式,为保护区哺乳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