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日活动节律是动物应对食物可利用性、天敌捕食风险和环境条件等变化的适应性特征。阐明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日活动节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对于理解不同物种的生存策略、指导保护对策至关重要。然而, 由于采样方法的限制和人类干扰下的快速环境变化, 人们对许多野生动物日活动节律的了解并不全面, 甚至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以往认为夜行性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被发现有一定程度的日间活动, 并增加晨昏活动, 这说明有必要深入调查豹猫等野生动物的昼夜节律为何存在这些变化。本研究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豹猫及其潜在猎物进行调查, 基于核密度函数比较分析了豹猫与其潜在猎物在冷、暖季节的日活动节律。2016年全年设置了55个红外相机位点, 累计14,972个相机工作日, 获得豹猫及其潜在猎物的独立有效照片1,343张。结果显示, 该保护区内豹猫、蒙古兔(Lepus tolai)和鼠类以夜间活动为主, 其中豹猫有明显的晨昏活动高峰, 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均在昼间活动。活动重叠度分析结果显示, 豹猫与夜行性的蒙古兔和鼠类在冷季和暖季均有较高重叠度(Δ ≥ 0.50), 但与其他猎物之间的重叠度均相对较低(Δ ≤ 0.40)。本研究显示豹猫及其猎物的昼夜节律既有保守性, 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可塑性, 可能受到季节性猎物分布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 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来充分认识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2018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62个红外相机位点,累积工作37 923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12 040张独立有效照片,识别到动物12目26科54种,其中鸟类6目12科35种,兽类6目14科19种。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hypoleucos)和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为保护区新记录物种。保护区内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收录濒危物种(EN)有林麝1种,易危物种(VU)有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