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调查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及鸟类多样性, 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 我们利用GIS将调查区域划分成1 km × 1 km的网格, 并布设了110台红外相机, 每3-6个月回收一次数据。累计获得19,748个相机工作日, 采集可辨别鸟兽照片和视频55,858份, 独立有效探测6,856次, 共记录到野生兽类4目12科17种, 鸟类5目12科33种。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15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40.0%; 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2种, 易危(VU)的5种, 近危(NT)的2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18.0%; 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 濒危(EN)的1种, 易危(VU)的8种, 近危(NT)的9种, 合计占野生物种总数的38.0%。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兽类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野猪(Sus scrofa)和川金丝猴, 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前5种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本调查为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后续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苗苗  夏万才  王猛  栾晓峰 《生态学报》2020,40(6):2158-2165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想模式,对其进行监测是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把握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自然保护地监测文献698篇,基于文献计量法,对自然保护地的监测研究趋势、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所属行政区域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自然保护地监测研究发文量在历经30多年的萌芽期与缓慢增长期后,当前正处于跳跃式增长期。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发文量最高,占比达67%;在监测内容方面,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生态安全,其中,涉及鸟类监测的文献数量最多,占比20.75%。目前,人工实地调查方法仍然是主要的监测研究方法,但随着红外相机、卫星遥感和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其占比已降到60%;在所属行政区域方面,各区不平衡现象十分显著,发文量在6—48篇不等。因此,今后科研监测应兼顾不同自然保护地类型,尽可能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开展监测,并对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安全方面给予更高的关注度,最后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监测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地栖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获得有效照片15 079张,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5种,鸟类4目8科1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占物种总数的44.1%。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4种、近危(NT)的8种,占物种总数的41.2%。兽类中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猕猴Macaca mulatta的相对多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较高,它们不同月份的活动分别呈现不同的峰谷特征,但均表现出春夏季较活跃。本研究监测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种群相对多度及分布等重要基础信息,为保护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群居灵长类动物等级序列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灵长类动物个体间通过等级序列,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多的伤亡、保护群体内的幼弱者,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的6个一雄多雌单位之间等级序列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一雄多雌单元之间攻击-屈服行为数据分析发现:一雄多雌单位之间存在明显的等级序列(大个子单元>单疤单元>红脸单元>联合国单元>偏冠单元>花唇单元);单元之间成年雄性的攻击行为多于成年雌性;单位之间的等级序列与取食次数、第一序位取食总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单元取食总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一雄多雌单元之间的等级序列与单元内成年雌性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符合群居灵长类动物攻击-屈服假说和资源优先占据-雌性高序列偏好假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