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国    李元明 《昆虫知识》1997,34(4):203-207
首先设定常年有一代粘虫发生的印度北部、云南省和我国江淮地区为云南省粘虫主害代(二代)的可能虫源地。然后,讨论各个可能虫源地一代粘虫发生量及迁出时期空中走廊气流方向和强度对云南省二代粘虫发生量的影响;分析云南二代粘虫迁入期与各个一代区成虫迁出期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云南二代粘虫虫源主要来自于江淮地区一代粘虫发生区;小部分来自于云南一代粘虫发生区,但其基数甚小,仅此成分不致造成对作物的危害;没有包含印度一代粘虫的成分。此结论在1994~1995年的异地测报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g)是我县大豆的一大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20%左右,大发生时可达60%。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幼虫主要为害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开始脱荚入土。过去对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报,多偏重于以田间发蛾量为依据,而对发蛾期以前(虫源时期)的综合影响因素研究的很少。笔者根据本所资料对此作了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91-2016年25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幼虫发生量和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一代幼虫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历史符合率达96%,只有2008年预报值与实况值差1级。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25年中完全相同的有22年,历史符合率达88%。预报结果不同的是1996年、2005年和2016年,预测值与实况值均相差1级。【结论】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在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中,对其幼虫的分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分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头壳宽度、体长、头部及背部特征等来分。1981年我们在饲养小地老虎的第一、二代幼虫的过程中,对小地老虎各龄幼虫的趾钩数目,各节毛片之间的距离及比例,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高峰期的三种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确定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稳时间序列法、马尔科夫链法和BP神经网络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83-2014年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的高峰期预测模型,并用2015年和2016年发生资料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平稳时间序列法、马尔科夫链法、BP神经网络法模型预测2015年和2016年1代幼虫高峰期均为6月5日,2代高峰期均为9月6日,两年的1、2代实际发生期也是6月5日和9月6日,预测值与实际值完全一致。平稳时间序列法预测1代幼虫高峰期结果,若以大于2 d为误差标准,则1983-2014年的历史符合率为96.77%;若以小于和等于1 d为误差标准,历史符合率为74.19%,2代幼虫高峰的预测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与1代相同。BP神经网络法预测结果若以1 d为误差标准,1983-2014年则1、2代预测结果的历史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在3种方法中,平稳时间序列法适用于害虫发生过程符合平稳时间序列的情况;马尔科夫链法预报量的分级标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法可用于自变量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的灯诱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灯诱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成虫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量的办法,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方法】2013-2017年连续5年采用灯诱法对马尾松毛虫每年的越冬代、第1代灯诱成虫数、雌虫数、雄虫数、雌性比等数据进行收集,实地调查第1代、第2代(越冬代)幼虫林间的发生量(虫口密度),采用Excel2016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下一代幼虫发生量(虫口密度)关系密切的灯诱成虫数、雌虫数、雌性比等关联因子,并应用神经网络Matlab2016a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所建立的灯诱成虫预测模型,拟合度0.92以上,预测精度0.90以上。【结论】采用灯诱马尾松毛虫成虫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量的神经网络Matlab模型,十分适用于短期精细化预报,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马尾松毛虫生产性防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统计学的二化螟种群时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常德鼎城区1960~2001年二化螟各世代的越冬后幼虫高峰虫量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际间二化螟种群总虫量、第1代虫量、第2代虫量和冬后基数序列数据结构性较强,可预测性较好,特别是年际间总虫量其结构性占总变异的比例高达91.1%,可以前11年总虫量预测下年总虫量;世代间幼虫高峰虫量,年际间第1代虫量、第3代虫量和冬后基数序列数据的长期趋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冬后基数的长期趋势极为明显;世代间幼虫高峰虫量呈现3代(1年)的季节性周期.首次采用缺失某世代虫量或插入冬后基数的方法分析了各世代虫量和冬后基数对整个世代间虫量数据系列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各世代虫量和冬后基数单独对整个世代间虫量数据系列的影响均较小,二化螟发生量更多地受栽培制度、气候、食料和天敌等因子的影响.初步总结并建立了种群时间格局分析的地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距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螟不但危害玉米,而且还危害棉花,是上海地区玉米和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受害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均可达二成以上。玉米螟幼虫有钻蛀为害的习性,药剂防治效果一般只达70%左右,上海郊区还有一定数量青饲料玉米田不能进行化学防治,第二代的虫口基数较高,因此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压低虫口基数,减少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肖俊初 《昆虫知识》1991,28(2):83-86
近年来对棉红铃虫1~3代幼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其结果均属聚集分布,幼虫结构是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呈聚集,而个体群内的幼虫为随机。本文进一步利用二代羽化孔内幼虫空间格局参数m~*、k、α、β值,分析了幼虫在棉田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幼虫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估计了个体群的大小和平均密度的关系。依关系,由无虫株频率(P_0)来估计幼虫密度,采用零频率估计幼虫密度和以概率保证的理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简易、有效的抽样。  相似文献   

10.
山东豆秆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杆黑潜蝇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大豆、赤豆等九种豆科植物。幼虫蛀食髓部及木质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的传导。危害重时,幼苗枯死,轻时植株生长缓慢,花荚脱落,产量降低。 豆秆黑潜蝇在山东一年发生五代,以蛹过冬。翌年6月上旬末为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发期。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盛期,旬末为一代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期,旬末至8月上旬中为二代幼虫盛期和二代蝇始发期,中旬达盛期,下旬为三代幼虫盛发期。四、五代重叠发生。成虫活动以6—8时为盛期。卵单粒散产,多产在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以上中部叶着卵较多,卵历期2—3天。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春豆,二、三代相继危害春豆和夏豆,四、五代危害晚播大豆及赤豆等。幼虫老熟后,在豆株茎壁上咬一羽化孔,以便成虫羽化钻出。 防治措施:集中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蛹:增施肥料,提早播种,适时间苗等农业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在成虫盛发期用50%杀螟松、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和40%乐果乳剂原液超低量喷雾,毒杀当代成虫及下代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我县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本地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的原因,第一代棉铃虫主要集中在苕子留种田内产卵为害;二代主要在春玉米上;三、四代集中在棉花上为害。并以三代为害损失最大。一般年份产量损失一成左右,大发生年产量损失高达三、四成,对棉花高产稳产影响很大。目前,棉铃虫发生期预测方法较多,预测效果也较好,但发生量预测尚在摸索之中。因为棉铃虫的发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选择预报因子是否确当。我站通过8—9年的调查材料研究分析,选择前代发生基数、天敌寄生和气候状况为预报因子,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探求棉铃虫二、三代的发生量预测公式,现将这方面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第5代、第6代室内种群饲养结果显示,该虫的有效越冬虫源为第5代滞育的老熟幼虫,滞育率24.4%~33.1%,第6代棉大卷叶螟的发生对第2年的种群基数影响不大。滞育老熟幼虫的越冬存活率为60.0%~71.9%。次年越冬代羽化的成虫雌虫少,雄虫多,单雌产卵量平均为163.4~198.8粒。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南方早中稻地区,用666防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很好。但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往往不够稳定。为此,我们在中籼稻田进行了以下试验: 在二代螟卵孵化基本结束、田间有各龄幼虫时,用666处理稻田(用6%666粉剂),试验分不同用药量及不同施药方法两组处理,共11个小区,小区面积0.3亩,施药后3天检查田间各龄幼虫死亡率,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病虫测报工作向数学模式化发展,本文以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目的,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组建了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量的中长期及短期预测模式。方法和结果如下: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一代成虫迁入量为预报对象。 2.在一代区除对徐州等3站的一代幼虫发生程度进行相关普查外,还在一代区选取上海、南京等8站以及一代成虫向北迁飞过境地区的济南等3站,对上述11个站一代成虫迁出期的高空风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由于至今尚未能在空中捕获粘虫,对它的迁飞高度尚有不同看法。因此,本文对上述11站1,500、1,000、500米3个高度的风向资料,按15个风向方位统计一代成虫迁出期出现某风向方位的次数,将相关超过0.05显著水平的作为待选因子。 3.分别建立了3个不同高度的中长期预测及短期预测模式,都得到较好的结果。这说明用虫情因子及高空风建立预测式是可行的和非常有意义的。还可以看出:一代成虫迁入量与一代幼虫发生程度呈正相关;与迁出期南风、偏南风呈正相关;与北风、偏北风呈反相关。模式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可为粘虫预测增添一条新的模拟研制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曾水盛 《昆虫知识》1998,35(6):321-323
二化螟Chilosopressalis(Walker)是建宁县水稻重要害虫,尤其一代为主害代。因此,准确及时预测其发生是测报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因二化螟越冬场所和越冬虫龄的复杂性,常给测报,特别是长期预报带来困难。基层测报现常用功臣法剥查越冬代化蛹进度,预测发生期,不仅工作量大,且难于准确,无法作长期预报.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利用10年资料,从35个气象因子中,采用普查法[‘]筛选出2个预报因于:x;——当年1月份降雨量(mm)。x。——上年间月份积温阳度),对预报对象少——越冬代二化螟蛾高峰(月、日)应用FuZZy分析[’,’]…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的生物学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继续1958年棉铃虫研究工作报告之后, 1959—1960年又进一步在湖北、河南和云南等省作了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棉铃虫的世代分布带, 晚秋、冬春活动情况, 不同饲料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成虫和幼虫活动的规律性, 大发生的特点和防治关键。 其发生世代大致可分四个地理带:1.40°N以北, 约发生3代;2.32-40°N是4代区;3.25-32°N是5代区;4.25°N以南一般6代, 个别地区7代。如化蛹后5天以上其眼域外缘的4个小斑点没有变化, 即为休眠蛹。 不同食料条件对成虫和幼虫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幼虫取食植物的繁殖器官, 营养良好, 则死亡率低、生长快、蛹较重、成虫繁殖力也高。成虫补充营养不同, 其产卵量有显著差异, 喂以棉花花粉加10%蜂蜜水产卵最高, 单喂10—30%蔗糖水也很好, 蔗糖太浓或单喂各种花产卵都降低, 喂以植物营养器官则产卵很少或不产卵。 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有选择性。可分为取食寄主、产卵寄主、取食兼产卵寄主。如大葱、洋葱等则仅取食而不产卵;而豌豆等是产卵寄主, 未见成虫取食;棉花等以产卵为主;向日葵等则以取食为主, 产卵较少。成虫产卵对棉株生长势也有选择, 一般棉株生长茂盛, 颜色浓绿、组织幼嫩、蕾、花和嫩叶多则产卵多, 反之则少。 成虫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性, 从飞翔看来, 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黄昏飞翔多在19:30—20:30进行, 以取食和进入产卵为主, 大量产卵时刻是20:30—23:00;婚飞多在1:30—4:00进行, 以寻偶交配为主, 大量交配时刻是3:30—5:00;黎明左近有微弱飞翔, 称为黎明飞翔, 以寻觅场所栖息为主。其一生活动也有一些规律, 一般羽化后3天内飞翔、取食和产卵都较弱, 4—8天最强, 以后则又减退, 交配多在羽化后1—5天内进行。 幼虫活动也有一定规律性, 孵化时刻以12:00—18:00为主;蜕皮在夜间, 随龄期增大, 开始蜕皮时间依次推迟;蜕皮前后都有一静止时刻, 也随龄期增大, 静止时间依次加长:蜕皮时都钻出蕾铃, 在小叶和苞叶表面进行;转移为害多在5:30—12:00进行, 据观察3—6龄幼虫共吃蕾、花、铃22.3个。 越冬蛹基数大小, 与棉田第一代发生量关系密切;降雨量又是影响棉田各代发生数量多少的重要因素。一般当黄河流域棉区年雨量高于常年, 当长江流域棉区年雨量低于常年, 但两地相对湿度都在80%左右时, 对其发生有利;各地在成虫产卵盛期, 如遇疾风暴雨, 可大量冲刷其卵和初孵幼虫;如蛹期降雨时间长、土壤含水过多, 对蛹羽化不利。由于越冬基数、降雨、棉花生长势等的影响, 黄河流域棉田发生的三个世代中, 可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各代依次加重的上阶型, 各代依次减轻的下阶型, 中间一代重的中峰型, 中间一代轻的鞍型。湖北和云南潞江, 分别在8月、5月出现为害高峰, 都暂划为中峰型。 消灭棉铃虫的几个关键是:清除杂草、开荒、深耕、冬灌等以消灭越冬蛹:控制春季蜜源植物, 利用灯光、树枝把等诱蛾, 消灭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结合棉花整枝、打顶消灭卵和幼龄幼虫;及时采用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的广泛研究,证实了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 我县地处海南岛东部,北纬19.15。、东径110.28°。历年来4月中下旬的第三代螟蛾,是上半年螟蛾量最大的一代,但在5月却很难找到被为害卷叶的水稻。6月中下旬,多数年份又出现螟蛾突增,7月上中旬正当晚造插秧大忙时,出现大面积早插田被卷叶吃白现象。9月一般已很少卷叶为害,但在10月、11月又出现大量卷叶螟蛾,至11月田间幼虫密度迅速回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越冬代虫量与第一代草地螟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 1 979~ 2 0 0 2年共 2 4年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 ,明确了草地螟越冬基数和越冬代成虫种群量与第 1代草地螟之间的发生关系。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 ,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 ,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燕平  戈峰 《昆虫知识》2010,47(1):139-145
捕食性天敌不仅直接捕食害虫,而且还能改变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间接地影响害虫的适合度。以常见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及捕食性天敌龟蚊瓢虫为研究系统,研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连续多代直接捕食胁迫、一代捕食胁迫后下一代不捕食胁迫,对果蝇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持续地释放瓢虫对果蝇的捕食胁迫作用,显著缩短了第1代、第2代果蝇的幼虫的发育历期,增加了第1代、第2代果蝇的繁殖量。但在第3代的影响却是延长了果蝇的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第3代果蝇的繁殖量。如果在上一代胁迫作用得到释放后,下一代不再有瓢虫胁迫,那么连续2代胁迫后去掉胁迫的果蝇比只胁迫一代后去掉胁迫的果蝇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繁殖量明显下降,后代性比也明显下降。与连续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相比,成虫的寿命明显延长;对果蝇幼虫的发育历期、繁殖量则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龟蚊瓢虫的干扰胁迫作用,可以间接的增加果蝇的适合度,促进果蝇种群的增长,使果蝇种群自我维持、调节到相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