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50 nm-470 nm可见光(蓝光)是否具有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能量密度的蓝光照射浮游状态铜绿假单胞菌,与红光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将照射后细菌采用平板涂板法评价蓝光杀菌效果;制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16 J/cm2能量密度蓝光照射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内细菌存活情况以及生物膜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 J/cm2及以上能量密度组蓝光照射后,细菌数目明显减少,杀菌率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16 J/cm2能量密度光照后生物膜内细菌死亡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且生物膜结构变稀疏。结论:450 nm-470 nm可见光(蓝光)具有高效杀灭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和浮游菌状态下毒力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分别在生物膜(静置)和浮游菌(摇床)状态下培养,收集上清液,检测总蛋白酶、LasA和LasB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绿脓素、溶血活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通过活菌计数检测PAO1在生物膜和浮游菌状态下的生长曲线。结果生物膜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总蛋白酶、LasA、LasB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绿脓素表达均增高(均P0.05),溶血活性增高(P0.05),生物膜和浮游菌状态下细菌生长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S相关基因rhlI、rhlR、rhlA、lasI、lasR、pqsA、pqsR表达增高(均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O1在生物膜状态下毒力因子表达较浮游菌状态下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霉素和氨溴索分别联合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对铜绿假单胞菌成熟生物膜的干预效果。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制作气管插管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模型;平板计数法计算红霉素、氨溴索分别联合环丙沙星对生物膜菌落数的影响;日本岛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700测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的A值;石蜡切片HE染色定性观察肺组织的炎症情况;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各处理组的生物膜结构变化。结果各处理组干预7 d后肺组织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 l):干预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氨溴索,红霉素,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氨溴索联合环丙沙星,各组分别为139.250±42.0162、101.625±40.4190、109.625±33.4747、57.750±37.8295和22.250±17.3184,前3组与后2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3组之间对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后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导管生物膜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 l):5组分别为170.000±48.3263、127.625±39.0163、133.500±33.6876、70.375±35.7768和38.125±19.1045,结论和肺组织菌落计数是一致的。导管生物膜电镜观察:第1组导管内表面均有较厚基质覆盖,2、3组减少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导管内表面生物膜明显减少,其中第5组效果更好。结论氨溴索与红霉素分别联合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在控制导管生物膜和呼吸系统相关感染均具有显著效果,其中氨溴索联合环丙沙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5-甲基间苯二酚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eginosa)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5-甲基间苯二酚的敏感性并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通过微孔板培养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5-甲基间苯二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分散的影响。当5-甲基间苯二酚的浓度为512μg/mL时,可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的形成,而5-甲基间苯二酚对铜绿假单胞菌PA47生物膜的形成无影响。32μg/mL的5-甲基间苯二酚还能显著分散铜绿假单胞菌PAO1成熟生物膜,但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不同临床菌株生物膜对5-甲基间苯二酚的敏感性各异。结果表明,5-甲基间苯二酚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并能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肺癌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腹腔注射青蒿琥酯,同时给予放射处理记为联合组,设置青蒿琥酯组(不照射处理)、放射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不放射处理),测量肿瘤体积,取瘤体并称取瘤体重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组、放射组、联合组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青蒿琥酯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放射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p-p38MAPK/p38MAP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p-p38MAPK/p38MAPK高于青蒿琥酯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放射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p-STAT3/STA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p-STAT3/STAT3水平低于蒿琥酯组和放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增加放疗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p38MAP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菌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菌LPS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青蒿琥酯对肺癌裸鼠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7只裸小鼠随机平分为3组-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每组9只。所有小鼠都给予腹腔注射肺癌A549细胞成瘤,致瘤成功后肺癌组、青蒿琥酯1组与青蒿琥酯2组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2.0 mg/mL与4.0 mg/mL的青蒿琥酯进行灌胃,1次/d,持续10 d。结果:所有小鼠都致瘤成功,青蒿琥酯1组、青蒿琥酯2组的移植瘤重量低于肺癌组(P<0.05),抑瘤率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与青蒿琥酯1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高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青蒿琥酯2组、青蒿琥酯1组的移植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肺癌组(P<0.05),青蒿琥酯2组低于青蒿琥酯1组(P<0.05)。结论:青蒿琥酯在肺癌裸鼠的应用能抑制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分析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比较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与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方法选择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231株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与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病原菌鉴定。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31株,其中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25.54%。从科室分布看,神经外科分离率最高,占47.46%,其次ICU、呼吸内科与消化内科分别占18.64%、13.56%、10.17%;下呼吸道感染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5.65%,71.83%;42.86%,7.69%;17.39%,2.70%;33.33%,11.02%;22.22%,8.00%。下呼吸道感染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环丙沙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延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物发酵液提取物(plant fermentation extract,PFE)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划线法分离临床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鉴定,通过报告菌株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因子,采用试管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生物膜的形成。【结果】在分离出的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PFE对PA007菌株的作用效果最好,1%PFE显著降低PA007菌株生物膜、绿脓菌素和N-(3-oxododecanoyl)-HSL(3-oxo-C12-HSL)的产量(P0.05)。同时,也显著降低Las A蛋白酶的活性以及持留菌存活率(P0.05)。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PFE能显著抑制las I和pqs A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PFE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能力,在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的影响。方法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用于检测铜绿假单胞菌LPS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生成量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学改变。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和浓度差异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LPS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菌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源肝星状细胞(LX-2)的作用。方法:样本为体外培养人源肝星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及3个不同剂量的Art(250、350、450μmol/L)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LX-2的增殖情况,HPLC-FLD法检测LX-2上清中神经酰胺的含量,酶消化法测定羟脯氨(Hy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p53、Caspase 3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青蒿琥酯可提高神经酰胺的含量(P0.01),同时各给药组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组PPAR-γ、p53、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青蒿琥酯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酰胺,发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MTT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及两药联合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SMIC50和SMIC80),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测鱼腥草素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结果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512 mg/L和256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64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16 mg/L,早期为16 mg/L,成熟期为32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128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256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为64 mg/L,成熟期为128 mg/L。结论鱼腥草素钠联合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于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细胞株K562/ADM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K562/ADM(耐阿霉素)细胞分别经浓度为12.5、25、50μg/m L的青蒿琥酯处理48 h,同时25μg/m L实验组在12 h、24 h、36 h分别收集足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 R)密度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Tf R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CCK-8法分析青蒿琥酯对K562/ADM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K562/ADM细胞Tf R密度和Tf R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经12.5、25、50μg/m L青蒿琥酯处理后均下降,呈浓度依赖性。25μg/m L青蒿琥酯处理K562/ADM细胞不同时间段后转铁蛋白受体蛋白表达水平随着Ar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表明呈时间依赖性。K562/ADM细胞经青蒿琥酯处理后其耐药性减弱: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μg/m L实验组细胞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38、2.12和2.95倍,从而抑制K562/ADM细胞增殖。IC50值为19.7μmol/L。结论:青蒿琥酯能降低细胞Tf R密度和下调Tf R蛋白的表达,逆转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SN)单独或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活性.本研究收集2018年长沙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32株.分为单独用药组:青蒿琥酯(ASN)组、头孢曲松钠(CRO)/头孢他啶(CAZ)组和联合应用组.采用细菌动态生长曲线法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青蒿琥酯单独或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排泵基因AcrB mRNA以及其调控基因MarA和Acr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终浓度为2048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明显地抑制了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曲线走向平缓;终浓度为1024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显著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K=68.07,P<0.05;K=62.34,P<O.05).1024 μg/mL ASN联合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均以相加作用为主;2048μg/mL青蒿琥酯和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联用时,可以抑制外排泵基因AcrB的表达,2048 μg/mL青蒿琥酯联合512 μg/mL头孢曲松钠明显抑制正向调控子MarA的表达,而对于负性调控子AcrR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青蒿琥酯能显著改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钠以及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外排泵基因Acr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粘附的影响.方法: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梯度模型,并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或其培养后上清;建立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EVC-304的六孔板生长模型,与上述白假丝酵母菌生长梯度(引入及未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孵育.计数粘附数.结果: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缓慢,对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数减少;而引入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后上清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良好.结论: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其对人脐周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种抑制作用与甲型链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分泌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O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I rhlI基因缺陷△lasI△rhlI)型菌株生物膜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I rhlI缺陷株、PAO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O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BF结构,而△lasI△rhlI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BF结构,△lasI△rhlI菌株的3 dBF厚度为(6.62±0.31)μm,PAO1菌株为(21.64±0.57)μm(t=0.205,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902±0.006、0.970±0.003;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lasI△rhlI菌株分别为1.571±0.019和6.586±0.110;在PAO1菌株分别为1.467±0.015和5.213±0.111,△la-sI△rhlI菌株AP较PAO1菌株低(t=0.335,P0.05);而ADD、TE较PAO1菌株高(t=0.289,t=0.300,P0.05)。结论lasI rhlI基因缺陷明显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BF形成能力,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织中抗凋亡和细胞保护作用相关因子Bcl-2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影响,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及药物治疗组(ART treated),其中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给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3个月后,药物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青蒿琥酯治疗10 d,分离三组大鼠视网膜,提取蛋白和总RNA。通过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Bcl-2和Hsp2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cl-2在模型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下降(p0.05),药物治疗组则显著增加(p0.01);Hsp27在模型对照的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抗凋亡因子Bcl-2和细胞保护因子Hsp27表达均增强,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螯合剂依地酸钠(EDTA)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成熟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和对其结构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EDTA、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平板计数法计算EDTA、环丙沙星单独及联合对生物膜菌落数的影响,荧光探针FITC-ConA染细菌胞外多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TA作用前后多糖差别,荧光探针SYT09/H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对EDTA作用前后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EDTA浓度为5MIC时达到对PA生物膜的最大杀菌效应,可使菌落数由10^7CFU/ml降至10^4CFU/ml,0.1MIC、5 MIC的EDTA均可增强环丙沙星对生物膜的杀菌作用,高浓度组效果更明显、使菌落数降至10^2CFU/ml。EDTA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多糖被破坏,明显减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EDTA作用后生物膜死茵比例增加,菌落变稀疏。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5MIC的EDTA作用后生物膜厚度(d)由(22.59±4.13)μm降至(8.97±2.45)μm,t=8.515,P〈0.05;AP(区域孔率)由0.89±0.07增加至0.97±0.02,t=-2.653,P〈0.05;ADD(平均扩散距离)由3.08±0.96降至1.59±0.24,t=4.510,P〈0.05;TE(结构熵)由6.25±0.79降至3.02±0.67,t=9.375,P〈0.05;0.1MIC的EDTA效果没有5MIC明显。结论EDTA可以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增强抗生素对生物膜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采用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I基因保守序列引物,评价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普通PCR相比,检测人工污染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显示,LAMP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度为62. 5 pg/μL,而且特异性高,人工污染样品中的检出限为102cfu/m L,比PCR检测灵敏度高10倍。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耗时短,可用于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L型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Annexin V-FITC/PI双染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L型感染血管内皮细胞8 h时的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9活化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L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8 h时细胞凋亡率、Caspase-9活化程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L型可通过活化Caspase-9的线粒体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