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管理方式下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05年对珠海市斗门区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种荔枝园的节肢动物差异较大。节肢动物科、种数以失管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常规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害虫个体百分率分别为44.59%、40.86%和36.67%,捕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12.14%、11.02%、5.85%,寄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23.29%、9.38%、8.25%。有机管理下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较小,天敌尤其是捕食性天敌数量较高。常规荔枝园由于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的同时也大量地杀伤天敌,特别是捕食性天敌,而且对其他类群的节肢动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水土保持型牧草苇状羊茅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天敌亚群落和非天敌亚群落(含害虫和中性昆虫),以调查到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结合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总群落及亚群落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共查得苇状羊茅节肢动物139种分属68科;非天敌亚群落为总群落主要成分,相对多度为0.7661,其中优势种为同翅目昆虫;天敌亚群落相对多度为0.2339;优势种为蜘蛛类天敌.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分析表明非天敌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均匀度指数除5、9月份外,均表现为天敌亚群落>总群落>非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除4、5月份外,均表现为总群落>非天敌亚群落>天敌亚群落.  相似文献   

3.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时序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地梨园间作罗勒、孔雀草、薄荷为处理,自然生草和清耕区为对照,应用最优分割法和模糊聚类法,探讨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发生的时序格局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其优势种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呈偏态分布,而天敌亚群落以及其优势种个体数的呈正态分布,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中旬,比总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个体数发生高峰晚。在梨树年生长周期的主要时段中,芳香植物间作区较自然生草区、清耕区害虫亚群落的发生数量(4月中至8月底)少;而天敌亚群落发生数量(4月底至6月底)多。梨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总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时序最优格局均可划分5个时段:发展初期、发展期、稳定期、波动期和衰退期;天敌亚群落分为3个时段:发展期、稳定期、衰退期。但处理间在发生时段的时间范围、发生数量及组成特征上存在复杂的差异。梨园节肢动物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时序聚类结果不同,预示着处理间节肢动物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在各发生时段上的个体组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的风险性评估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田生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成灾性害虫爆发的事件多为群落内部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建立了枸杞害虫风险评估体系的2亚体系、5方面、14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并同时运用害虫风险指数法与经验公式法对宁夏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主要害虫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自生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负泥虫、枸杞实蝇、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有机园频发性成灾害虫与自生园一致,枸杞裸蓟马、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化防园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裸蓟马为频发性成灾害虫,枸杞红瘿蚊、枸杞蛀果蛾为偶发性成灾害虫.对枸杞园害虫亚群落的分割为最优5分割,分别为萌芽期、盛发Ⅰ期、休眠期、盛发Ⅱ期和衰退期.相关系数矩阵表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显著相关,说明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枸杞园害虫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每年均有两个建群期,一个指数增长期.综上确定萌芽期中后期至盛发Ⅰ期前期、盛发Ⅰ期中期、休眠期晚期至盛发Ⅱ期前期为最佳防治阶段,是控制害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利用群落参数分析了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各亚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物种数的影响不明显。5月23日施药后至6月13日施药区(Ⅱ)和对照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均下降,下降程度施药区大于对照区。6月14日施药后施药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下降,对照区显著上升。两次施药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个体数的影响不明显,施药后一段时间内优势种烟蚜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使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下降,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有机管理对柑橘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有机管理、常规管理和自然园3种不同管理方式下柑橘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常规管理的柑橘园转有机管理后,柑橘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增加了1目、24科、130种;害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而天敌类群的个体数量增加;在有机管理方式下,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等全年的波动幅度介于自然园和常规管理区之间;有机管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与自然园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与常规管理之间差异显著。有机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和恢复柑橘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助于实现对柑橘害虫的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动态,为荔枝园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以天敌为主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以广州市从化区黄围村的荔枝园为样地进行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及多样性动态规律分析。【结果】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标本3 542号,分属于15目113科204种。其中,以膜翅目、同翅目和蜘蛛目为主要类群。在营养结构和食性方面,荔枝园植食性亚群落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捕食性亚群落次之。环境不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高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于草本层。群落时间动态结果表明节肢动物类群的年发生动态明显有两个高峰期,呈"双峰型"。其中以4―6月的高峰为主,主要在荔枝幼果期和果实成熟期,植食性亚群落明显升高。树冠层与草本层亚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也相对明显。调查获得荔枝园优势害虫为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荔枝瘿螨Eriophyes litchii和绿额翠尺蠖Thalassodes proquadraria;优势天敌为大银腹蛛Leucauge magnifica、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草蛉Chrysopa carnea、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结论】荔枝园节肢动物物种丰富,优势害虫的发生与其优势天敌的数量与时间和荔枝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的群落食物网的链节数与害虫、天敌亚群落的 r和链节增长率关系。结果表明 :整个调查期间 ,总群落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移栽后 72 d前 ,3类稻田总群落丰盛度、丰富度依次为 :有机稻田 >有机养鸭稻田 >常规稻田 ;3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周转量时间动态均呈上口抛物线趋势 ,其最低值和出现时间依次为 :常规稻田 33.98、74 .1d;有机养鸭田 33.90、79.1d;有机稻田 33.4 9、5 4 .0 d,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群落周转量和害虫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3类稻田中性昆虫亚群落在调查期间的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6 6 5 ) >常规化防田 (0 .0 6 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5 0 9) ;天敌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3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2 4 3) >常规化防田(- 0 .0 132 ) ;害虫的 r依次为 :常规化防田 (0 .0 4 78) >有机养鸭田 (0 .0 199) >有机稻田 (0 .0 198)。 3类稻田总链节数依次为 :有机稻田 (6 6 2 3348) >有机养鸭田 (2 4 982 17) >常规化防田 (136 3372 ) ;每头害虫链节数依  相似文献   

9.
刘军和  宋丽  禹明甫 《生态科学》2012,31(5):519-524
对间种牧草杂交杏李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系统定位观察与分析表明:杂交杏李园害虫种类有蚜虫类、叶螨类、食心虫类、介壳虫类、吮吸类、食叶类等,危害最为严重的是蚜虫类、叶螨类和食心虫类,这三种害虫的数量直接影响果实的产量。蓄草果园的天敌种类主要有蜘蛛类、瓢虫类和草蛉类,这三类天敌对主要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对维持果园害虫及其天敌之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各功能类群的数量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分析表明,间种牧草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各种群落指标相对平衡,天敌自然控害效果比较明显。分析认为果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应坚持大量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生态控制的途径,不断优化果园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少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强群落自身调节控害能力,辅助使用农药,逐步达到生态控制果园有害生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9-2013年Bt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年种植转Bt基因棉花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昆虫结构与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其变化趋势,可为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与生态调控、转Bt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借鉴。于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和非转基因棉花中棉所49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5a气象因子的变化,分析了5年内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相关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分析表明,2009-2013年中棉所41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所属目数有所上升,但差异不显著;所属科数、物种数、个体总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个别年份差异显著,其余年份基本保持不显著的波动水平;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的趋势,至2013年下降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年份之间差异不显著,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均匀性指数无显著变化;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有所上升,至2013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天敌亚群落优势集中性各年份间无显著变化;与中棉所49棉田相比,相同年份中棉所41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结构与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可见,短期内非剧烈天气变化对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在结构与组成、生物多样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山地区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高山地区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甘蓝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甘蓝田内害虫优势种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天敌优势种为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草间小黑蛛(Erigonidum gramiaicolum)和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害虫及天敌亚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集中性在时间序列上有变化;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高,优势种突出,群落多样性及均匀性指数较低,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集中性较低,群落相对比较稳定.经聚类分析,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14个时序群落分别被划分为4类和3类.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不同作物布局下转基因抗虫棉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单作棉田相比,蔬菜-棉花、果树-棉花及花生-棉花布局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植食性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均增加,中性节肢动物的数量均有增加;蔬菜-棉花和花生-棉花布局的棉田植食性害虫个体数量增加;蔬菜-棉花和果树-棉花布局的棉田天敌个体数量增加.花生-棉花和果树-棉花布局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大;而单作棉田与蔬菜-棉花布局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最小.R啨nyi多样性指数表明,与单作棉田相比,蔬菜-棉花布局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较低,害虫亚群落多样性较低;果树-棉花布局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天敌亚群落多样性较高;花生-棉花布局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害虫亚群落多样性较高.果树-棉花布局是值得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田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磷、钾释放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网袋分解法对井冈山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矮林地上和地下(10 cm)2个分解组的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2年的分解试验,测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P、K元素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 3种林分叶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负指数衰减关系.各林分凋落物干质量损失前期较快,第1年末两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0.6%(常绿阔叶林)、41.7%(针阔叶混交林)和40.13%(高山矮林),且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后期较慢,至第2年末2组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60.95%(常绿阔叶林)、57.06%(针阔叶混交林)和56.60%(高山矮林),均以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为序递减,地上组与地下组的差异不显著.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质量损失率结果进行拟合,发现3种林分样地上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t0.95)为6.8~9.9年,其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高山矮林.P在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净固持效应,其强度顺序为高山矮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P可能是导致上述情形的原因.K在各林分的多数时间均表现为净释放.以试验末期的元素释放量计算,P的释放速率在地上组和地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K则为地上组显著高于地下组.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邻作对云南普洱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目测法和粘虫板等多种诱集法对邻作咖啡、水稻、李树及单作的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不同邻作作物对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邻作玉米田天敌亚群落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其中玉米单作田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最低为-16.858,最优模型为Y=-10.312-1.639D+2.629PC2(Y为物种多样性,D为调查总个体数,PC2代表以天敌亚群落个体数为主的主成分2),节肢动物总个体数和天敌亚群落个体数与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相关,邻作能够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其中邻作咖啡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082.影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主成份因子有天敌亚群落和中性亚群落.天敌亚群落个体数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最大,邻作能不同程度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邻作咖啡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邻作种植模式调节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从功能团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的麦蚜防治方法对小麦田节肢功能团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麦田内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方法】本试验采用黄板、诱虫灯、糖醋液及3种方法综合使用的方法防治麦蚜,系统调查了这些防治方法对小麦田节肢功能团的影响。【结果】综合使用黄板、诱虫灯、糖醋液防治麦蚜能够提高昆虫群落和蚜虫亚群落的稳定性,降低小麦蚜虫种类和天敌种类丰盛度,采用防治措施的小麦田内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稳定性均较差,单一防治措施的使用对麦田内昆虫群落相对丰盛度、蚜虫亚群落稳定性、捕食性天敌群落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防治方法对昆虫群落的影响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合理搭配使用麦蚜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是对害虫类、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类的影响尤为明显。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菜田优势害虫种群趋势指数降低,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因此,限制和停止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恢复由于杀虫剂使用而破坏了的菜田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athogens and arthropod natural enemi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uppression of insect pest populations either as individual species or as species complexes. However, because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s have evolved and function in a multitrophic context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interactions within complexes of natural enemies if they are to be exploited effectively in pest management. Natural enemies can interact either synergistically/additively (e.g. enhanced transmission and dispersal of insect pathogens) or antagonistically (e.g. parasitism/infection, pred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is paper, studies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insect and fungal natural enemies are reviewed. In general,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e positiv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rthropod natural enemies and fungal pathogen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rol of insect populations. More work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further th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natural enemy community interacts in the agroecosystem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演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 ,对于农作物害虫的研究 ,不再局限于单个害虫的发生规律 ,而偏向于对昆虫群落的研究 ,因为群落是联结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也更加注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而不是只考虑某一特定有害生物的本身[9] 。研究和分析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对于控制害虫的种群变动及进行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金翠霞等运用种类丰富度 (s)、均匀性 (v′)和申农系数 (shannnonindexH′)分析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和各亚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层次差异 ,季节动态以及杀虫剂对群落结构的影响[5] 。郝树广等把稻田节肢动…  相似文献   

19.
Areawide management has a long history of achieving solutions that target pest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focus on the areawide management of arthropod natural enemies. Landscape ecology studies that show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enemy abundance and habitat diversity demonstrate landscape‐dependent pest suppression, but have not yet clearly linked their findings to pest management or to the suite of pests associated with crops that require control. Instead the focus has often been on model systems of single pest specie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We suggest that management actions to capture pest control from natural enemies may be forth coming if: (i) the suite of response and predictor variables focus on pest complexes and specific management actions; (ii)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landscape” is identified by assessing the timing and numbers of natural enemies immigrating and emigrating to and from the target crop, as well as pests; and (iii) pest control thresholds aligned with crop development stages are the benchmark to measure impact of natural enemies on pests, in turn allowing for comparison between study regions, and generalizations. To achieve pest control we will need to incorporate what has been learned from a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model pest and natural enemy systems and integrate areawide landscape management with in‐field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