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14-34℃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29℃范围内,温度愈低,发育历期愈长,当温度达到32℃后,发育历期又略有延长。孟氏隐唇瓢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9℃,有效积温为452.3日度。孟氏隐唇瓢虫世代存活率为26℃最高,以34℃最低。在20-32℃范围内,孟氏隐唇瓢虫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净增长率(R0)均以26℃为最高,分别为0  相似文献   

2.
多异瓢虫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异瓢虫在山东省德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部分个体5代,以成虫在杂草丛内、残枝落叶及土块下越冬。在自然变温下,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8.8±0.52℃和15.0日度、16.97±0.03℃和73.3日度、15.97±0.01℃和10.23日度、15.47±0.05℃和23.05日度、17.6±0.04℃和34.1日度、18.2±0.10℃和170.3日度。据Holing圆盘方程测定,1─4龄幼虫和产卵前期成虫日最大捕食棉蚜量依次力6.7头、36.4头、77.5头、81.3头和68.0头。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青海尕海盐湖卤虫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沁贤  徐宁  朱江  许木启  曹宏 《动物学报》2002,48(2):175-182
1990~ 1999年对尕海卤虫的温度特性研究表明 ,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比幼虫期高 - 1 7℃ ,比成虫期高- 0 9℃ ,即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最强 ,幼虫对低温最敏感 ;孵化发育起始温度 9 94℃ ,幼虫发育起始温度10 33℃ ,有效积温 (℃·d)前者为 2 2 91± 2 0 8,后者为 2 6 1 2 6± 2 4 1,平均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10 2 8℃ ,有效积温 45 8 6 8± 5 7 6 0 ;依据生命表计算得出的各项生态学参数与温度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 ,其适温范围基本介于 10℃~ 39℃ ,最适温度介于 2 4 9℃~ 30 5℃ ,种群增长倍数 >2的温度范围在 15℃~ 34℃ ;依据 1993~ 1994和 1997年尕海水域温度测定资料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 ,得出该卤虫的年世代数为 2 6 7± 0 34个代 ,一年中有4 6 9± 0 43个生殖高峰期 ;最后一个完整世代的起始时间是 8月 10日 ;因积温不足 ,在 9月 1日以后出现的无节幼虫将不能完成到成虫期的发育 ;在 7月中旬至 9月中旬是种群生产力高峰期 ,在此期间种群的加倍时间 <30d ,内禀增长率 >0 0 2d-1,开发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4.
Cu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u2+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9~13℃、18℃和24℃条件下,Cu2+对10d龄中国林蛙蝌蚪96h的LC50分别为5.01、3.80和2.99mg·L-1,致死阈浓度分别为4.0、2.5和1.6mg·L-1,而在96h内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别为2.5、1.6和1.0mg·L-1.18℃条件下Cu2+对20d龄中国林蛙蝌蚪的96hLC50为2.17mg·L-1.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发育始点及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设置5种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了观察,测得其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4、12.8、11.1、15.0、12.5C和29.0、48.9、136.6、23.7、238.2日度,同时对1997年进行了发生检验。  相似文献   

6.
广西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骏  冯敏 《兽类学报》1996,16(4):264-271
1988~1995年,采用定点观察法和绝对计数与相对计数结合法对龙虎山猕猴种群生态作了调查研究。1990年核心区有猕猴14群,500只左右,猴群密度1.6群/km2,种群密度55.6只/km2.猴群大小平均33.8±23.1(n=6)只。一般每隔4~5年分群一次,猴群群体年均增长率14.8%,种群年均增长率为9.7%。猴群中成年猴性比为7.6±6.5(n=12),1~3岁组的性比为0.74±0.61(n=4),群内未成年猴比例为67.7±3.1%(n=12)。发情交配期最早11月12日,最晚次年1月20日,高峰期12月上旬,持续3个月.产仔期最早4月1日,最晚8月14日,高峰期5月上旬,持续时间4个半月.繁殖率45.5%~100%,平均75.4±13.2%(n=21)。新生猴死亡率较低,新生猴性比(雌:雄)平均0.74±0.34(n=5)。  相似文献   

7.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蒋高明  黄银晓 《生态学报》1997,17(5):477-482
模拟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群落,对该类型土壤释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3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土壤呼吸强度平均为5.92±1.32μmolCO2m-2s-1,在不同月份中,以8月份最高,10月最低,依次为8月>7月>6月>9月>10月(P<0.05);13:00为土壤日呼吸的最高峰。温度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0.5668,p<0.001,n=94)。据3a观测的土壤呼吸日平均值计算得出,模拟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的通量估计范围为171.5~275.1kgCO2hm-2d-1,平均为223.3kgCO2hm-2d-1。  相似文献   

8.
巴氏醋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媛  邵伟 《微生物学杂志》2000,20(4):60-61,64
通过试验探索出氏醋杆菌合成醋酸菌纤维素的适宜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酵母膏0.5%,蔗糖2%,乙醇1%,Na2HPO4 0.2%,pH6.0;30℃时静置培养6d,醋酸菌纤维素产量可达9.85g/L。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种温度、2种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研究了温湿度对苜蓿盲蝽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组建了生命表,并对各生命参数进行了比较。在30℃、80%RH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r_m=0.06718),相应的增殖率极限λ=1.0695/d,平均世代周期T=32.0313d,净生殖率R_0=8.6011。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内禀增长率之间呈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研究化学品的整体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叙述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于评价化学品引起生态效应的可能性。模型塘由8个3m×1m×1m(V=3m ̄3)的玻璃钢水槽组成。每个槽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带有水生生物种子、孢子和卵子的河泥,灌注自来水,添加一定量的KNO_3和NaH_2PO_4.使起始氮、磷含量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实验历时4个多月。经1个多月的培养,各槽即形成结构复杂的沉水植物群落,除各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外,尚有多种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微生物。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好,藻类、浮游甲壳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8.0%和36.0%。群落功能稳定,9月中旬各槽群落总产氧量平均为5.75±0.30g/m ̄2·d’P/R比值平均为1.26±0.07,二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2%和5.6%。经单甲脒农药污染影响实验,本模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及功能产生一系列明显反应。说明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比较复杂,稳定,可比性较强,对药物污染反应灵敏,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生态效应评价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17个单孢系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菌系在相同的温度下,菌丝生长的速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新复极差分析,其速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其间最高与最低可相差4.7倍。对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的研究表明,17个菌系的平均最适温度为25℃。但各菌株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作者根据其最适温度的高低及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将这17个单孢系划分为6个温度型。即:不敏感低温型、敏感亚低温型、不敏感亚低温型、敏感中温型、不敏感中温型及不敏感亚高温型等。病菌温度型的划分可作为使用该类病菌进行抗病筛选时确定最适温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One hundred and fifteen clonal, unial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grow over a range of temperatures from 2 to 40° C. Responses of 63 strains isolated from habitats that were 6° C when sampled and 52 strains isolated from habitats that were 20° C when sampled showed trends toward increasing adaptation to cold or warm temperatures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seasonal in situ temperatures. Based on temperature-growth responses alone, 24% of the plankton isolates and 17% of the periphyton isolates could be perennial within the natural habitats. At 5° C, 56% of the warm water plankton isolates and 48% of the warm water periphyton isolates were incapable of growth and, therefore, probably could not b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winter algal community. Likewise at 25° C, 25% of the cold water plankton isolates and 13% of the cold water periphyton isolates were incapable of growth. Thus, temperature alone probably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regulating seasonal changes in algal community structure. Pollution of these habitats by a thermal enrichment averaging + 5° C year-round could effect a pronounced change in algal species composition because many more taxa could be perennial and more taxa would be incapable of growth during naturally warm periods.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7种温度下测定了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发育速率,并求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能很好地用王如松等(1982)提出的模型进行拟合。由此模型估计出最低、最高临界温度和最适发育温度,分别为10.42-13.01-℃、℃33.53-37.03℃和24.99-30.12℃。卵期忍耐温度变化的能力最强。4龄幼虫最弱。温度明显地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1—1983年在棉花苗龄一致、棉蚜试验基数一致、隔离天敌动物及有翅蚜条件下,利用4—7月份的棉田不同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棉田温度对棉蚜繁殖速度的影响。结果证明:棉田五日平均温度(以下简称温度)17.6—24.0℃,棉蚜繁殖速度最快,五日内繁殖21.9—46.0倍;温度低于和高于此范围,达12.7℃和25.0—31.2℃时,棉蚜繁殖速度减慢,同期分别繁殖4.2倍和6.3—19.2倍。同时证明:在伏期7月份当温度在上述适温范围内时,棉蚜繁殖速度快,而当温度高至26.7—30.9℃处于适温范围以外时,其繁殖速度同样减慢,同期繁殖4.5—19.2倍。由此说明,确利于棉蚜繁殖的适温范围大体为17—24℃;棉蚜繁殖在5月份苗期和7月份伏期的适温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毛世忠  李瑞高  梁木源  李洁维   《广西植物》1993,13(4):385-388
本文简述当前国内外猕猴桃常温保鲜方法及其保鲜效果。根据现状,今后猕猴桃常温保鲜除了做好保鲜剂的筛选外,果实保鲜包装技术也应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槭属某些种的种子具有休眠生物学特性,如糖槭(Acer saccharum)和茶条槭(Acer ginnala)。本试验采用低温处理糖槭种子,打破它的休眠,获得高达95%的种子萌芽率,并用这种已萌芽的种子播种,出苗速度快,缩短了播种管理时间。试验还表明,主要存在于糖槭种子子叶、种皮中抑制种子萌芽的调节物质,在0—8℃低温、相对湿度90—100%(遮光)的条件下,能够被逐渐转化、消失,使种子得以萌芽出苗。不经低温处理的种子则不能萌芽,而且低温处理只有伴随高湿的条件才会发生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黄粉虫成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粉虫是多种小型经济动物的常用优良饵料,本试验在20.1℃,24.0℃、28.5℃、31.7℃和36.5五种恒温下饲养该成虫结果,成虫寿命平均分别为63.0、54.2、38.8、38.0和26.1天;每雌平均产卵量则分别为200.3、207.3、122.3、115.8和81.2粒,成虫平均生产1g卵消耗麸皮量分别为2.66、2.00、2.19、2.14和4.15g。结果说明人工繁殖黄粉虫的成虫期温度以24℃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交变应力作用下烟草细胞热力学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交变应力对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的影响, 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强声波发生装置来产生交变应力场, 并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 研究了不同强度和频率的交变应力作用后烟草细胞热力学相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变应力的影响与应力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相关,一定频率和强度范围内的交变应力能使得植物细胞的相变温度有明显的降低, 而过高频率的应力刺激则会使细胞相变温度升高。细胞热力学相变反映了细胞壁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变低表明细胞壁膜的流动性增强, 这必然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因此, 对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交变应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密点麻蜥心电活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肃省民勤县荒漠半荒漠环境中的卵胎生蜥蜴密点麻蜥(Eremiasmutiocelata)为材料,研究其心电活动随体温变化的规律以及对环境温度的适应特点。共记录密点麻蜥125只,每只蜥蜴记录5、10、15、20、25、30、35℃7个温度等级,每个等级15~20只;少数蜥蜴记录的温度范围扩展到40、42、44、45和46℃。环境温度采用由电接点温度计和继电器控制的电冰箱和恒温箱来控制。体温测量采用SY-2型数字式温度计,测定时插入泄殖腔2cm。心电描记采用LMS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电极为不锈钢针形电极。实验前将蜥蜴放入待测温度环境中适应2h。被测蜥蜴背位固定于木板上,不麻醉,将记录电极的正极插入左前肢皮下,负极插入右前肢皮下,地线插入后肢皮下,插入深度均为5mm。电极固定后待蜥蜴的体温达到预定温度5min后再开始心电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测量各波的电压值及各间期的时间,其中R~T间期即S~T段,表示从QRS波结束到T波结束的时间,T~P间期表示从T波结束到P波开始时的时间,P~R间期表示从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时间,以t测验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体温为5~35℃时的心电图中P波和T波是正向的,且幅度很  相似文献   

20.
温光对稻米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研究水稻结实期的温、光条件对稻米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作为早季栽培时,稻米氨基酸含量比作晚季栽培时低,分期播种时,以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为24℃时蛋白质含量为最高;不同海拔高度种植时,以800m处蛋白质含量为最高;结实期人工高温处理,稻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降低,低温(21/20℃)处理时,粳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籼稻则有所降低,籼稻氨基酸形成的适温在24 ̄26℃之间,弱光下,糙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